
菴2梒汜莉迵堍釬桵谨樵习.ppt
47页第二章第二章 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2.2 生产能力及其核定生产能力及其核定§2.3 生产与运作类型生产与运作类型§2.4 生产与运作组织方式选择生产与运作组织方式选择§2.1 生产与运作战略概述生产与运作战略概述1§2.1 生产与运作战略概述生产与运作战略概述一一 生产与运作战略概念生产与运作战略概念二二 生产与运作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生产与运作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三三 生产与运作战略制定的影响因素生产与运作战略制定的影响因素四四 生产与运作战略的内容生产与运作战略的内容2一一 生产与运作战略概念生产与运作战略概念 1 企业经营战略企业经营战略: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根 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发展趋势,为求得生 存、发展、实现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对 企业经营作出的全局性、方向性和长远性 的决策 2 生产运作战略生产运作战略:在企业经营战略的总体框架下, 根据对企业各种资源要素和内、外部环境 的分析,对生产运作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指 导原则所进行的决策 3二二生产运作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生产运作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生产运作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关系生产运作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关系公司经营战略C事业部战略A事业部战略B事业部战略人力资源战略财务战略R&D战略生产运作战略营销战略4三三 生产与运作战略制定的影响因素生产与运作战略制定的影响因素 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产业政策 市场需求及其变化 技术进步 供应市场 企业整体经营目标与各部门职能战略 企业生产运作能力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内部因素影响因素5四四 生产运作战略的内容生产运作战略的内容企业经营战略决策企业经营战略决策生产运作战略决策生产运作战略决策 ●产品战略决策 ●竞争战略决策 ●生产运作组织方式决策生产运作系统运行决策生产运作系统运行决策 ●生产计划 ●生产作业计划 ●项目管理 ●质量管理 ●后勤管理 生产运作系统设计决策生产运作系统设计决策 ●生产系统的合理布置 ●生产能力 ●生产技术准备与管理 6§2.2 生产能力及其核定生产能力及其核定一一生产能力的概念生产能力的概念 二二 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三三 生产能力的种类生产能力的种类四四 生产能力的计算单位生产能力的计算单位五五 生产能力的核算生产能力的核算六六 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七七 合理利用和提高生产能力的途径合理利用和提高生产能力的途径7一一 生产能力的概念生产能力的概念 指企业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年、季、月,通常是一年),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和一定质量水平的产品的最大数量,它是反映生产可能性的指标.8二二 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1 固定资产的数量2 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3 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91 固定资产的数量固定资产的数量●设备数量设备数量:指能用于生产的设备数,含①处于运行的机器设备;②正在和准备安装、修理的设备;③因生产任务不足或其他不正常原因暂停使用的设备。
不含①不能修复决定报废的设备;②不配套的设备;③企业留作备用的设备;④封装待调的设备•注意:辅助车间与基本生产车间相同的设备,不参注意:辅助车间与基本生产车间相同的设备,不参与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能力的计算与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能力的计算● 生产面积数量生产面积数量:生产面积只含厂房和其他生产性建筑物面积,不含非生产性房屋、建筑物和厂地面积102 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 指在规定的工作制度下,计划期内的工作时间 年制度工作日数=全年日历日数365-全年节假日数114=251 年制度小时数=年制度工作日数×每日制度工作小时数f 一班制:f=8h(2008) 两班制:f=15.5h(3890.5) 三班制非连续设备:f=22.5h(5647.5)●有效工作时间有效工作时间: ●设备有效工作时间 = 制度工作时间扣除设备修理、停歇时间 后的工作时间数 = × × ●生产面积有效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 设备年有效工作时间年制度工作日数每日制度工作小时数设备计划利用系数11 产量定额:单位设备、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产量 设备的生产效率 时间定额:制造单位产品耗用的设备时间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产量定额生产面积的生产效率 单位产品生产面积占用额和占用时间总:设备与生产面积越多,工作时间越长,生产效率越高,则生产 能力越大 3 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12三三 生产能力的种类生产能力的种类1 设计能力设计能力: 指企业在基建设计时,设计任务书和技 术设计文件中规定的生产能力2 查定能力查定能力: 若企业没有设计能力;或企业有设计能 力,但在投产一段时间后,原设计水平 明显落后;或企业生产技术条件发生重 大变化时,重新调查核定的生产能力3 计划能力计划能力:指企业在计划年度内依据现有生产技术 条件,实际能达到的生产能力,为编制 生产计划提供准确依据13四四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1 具体产品具体产品2 代表产品代表产品3 假定产品假定产品14四四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1 具体产品具体产品 适用于:产品品种单一的大量生产类型企业2 代表产品代表产品 适用于:产品结构、工艺相似、多品种生产的企业。
选择其中 一种作为代表产品,以代表产品产量表示生产能力 换算步骤: ①计算产量换算系数 Ki:i产品产量换算系数 ti :i产品工时定额 t代:代表产品工时定额 ②将i产品产量换算为代表产品产量 例: 15代表产品法例:代表产品法例: 某厂车床组有车床10台,每台车床全年有效工作时间为4648小时在车床上加工A、B、C三种产品,其计划产量分别是:280台、400台、220台,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台时/台)分别是45、50、55,试用代表产品法求车床组生产能力。
①确定B为代表产品 ②以B产品为标准的车床组生产能力(见表)产品名称计划产量(台)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台时/台)换算系数换算为代表产品的量(台)各种产品占全部产品的比重(%)以代表产品为计算单位表示的生产能力(台)换算为具体产品单位的生产能力①②③④⑤=②× ④⑥=⑤/∑⑤⑦⑧=⑦ × ⑥ ×1/ ④A280450.925228.19930291B40050140044.74416C220551.124227.07229合计900--894100936163 假定产品假定产品适用于:产品结构、工艺不相似,多品种生产的企业换算步骤:①将各种产品按其产品产量比重构成一种假定产 品假定产品的时间定额i产品的时间定额i产品的产量比重产品品种数②i产品的换算系数③i产品产量换算为假定产品产量 例17假定产品例: 某厂铣床组有铣床14台,每台铣床的年有效工作时间为4553小时,铣床组加工ABCD四种产品,其计划产量台时分别为200台、100台、140台、160台,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分别为100台、60台、100台、120台。
试用假定产品法计算铣床组的计划产量和生产能力以及各具体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产品名称计划产量(台)各种产品占产量总数比重(%)每种产品铣床组台时定额(台时/台)假定产品台时定额以假定产品为单位的生产能力(台)铣床组各种计划产品的生产能力(台)换算系数Ki假定产品计划产量Qi→假①②③=②/∑②④⑤=③×④⑥⑦=⑥×③⑧=④/98⑨=②×⑧A2000.3310033(4553×14)/98=650214.51.02204B1000.176010110.50.6161C1400.2310023149.51.02143D1600.2712032175.51.22195合计6001.00-9865065060318五五生产能力的核算生产能力的核算1 设备组生产能力的核算设备组生产能力的核算2 工段工段(车间车间)生产能力的核算生产能力的核算3 企业生产能力确定企业生产能力确定19 ①先将设备按其功能、生产率、功率、精度等 分组 ②设备组生产能力计算 M: 设备组生产能力 F: 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 S: 设备组设备数量 t: 产品的时间定额 q: 产品的产量定额1 设备组生产能力的核算设备组生产能力的核算202 工段(车间)生产能力的核算工段(车间)生产能力的核算 ①生产能力取决于设备组 工段(车间)生产能力以大多数设备组的能 力或以主要设备组的生产能力作为车间生产 能力综合平衡的依据 ②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生产面积(如装配车间) M: 生产面积生产能力 F制: 计划期制度工时(h) A: 生产面积(m2) a: 单位产品占用生产面积(m2/台) t: 单位产品占用时间(h/台) q: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产量定额= F制制×A×q213 企业生产能力确定企业生产能力确定 ①基本生产部门之间的能力平衡 ②基本生产部门和辅助生产部门的能力平衡22六六 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①以实物单位进行生产任务和生产能力比较②以台时为单位进行比较 : j设备组生产任务所需台时 : i产品计划产量 : i产品在j设备组加工的台时消耗定额 :i产品 废品率 : 品种数 23七七 合理利用和提高生产能力的途径合理利用和提高生产能力的途径1 提高设备的实际利用时间,减少设备的停歇时间2 提高设备的利用强度3 改善生产面积的利用4 增加工作班次,增添设备生产面积24§2.3 生产与运作类型生产与运作类型一一生产类型的划分标志生产类型的划分标志四四 服务业运作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服务业运作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三三 不同生产类型的生产组织管理特不同生产类型的生产组织管理特四四 征分析征分析二二 生产类型划分步骤与方法生产类型划分步骤与方法25一 生产类型的划分标志1 按接受生产任务的方式划分按接受生产任务的方式划分 订货生产类型 存货生产类型2 按产品的结构特征划分按产品的结构特征划分 大型复杂产品类型 简单产品生产类型3 按生产工艺特征划分按生产工艺特征划分 流程(连续)生产型 加工装配(间断)生产型4 按生产方法划分按生产方法划分 合成型、分解型、调制型、提取型5 按生产的重复程度(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划分按生产的重复程度(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划分 大量生产类型 成批生产类型 单件小批生产类型 项目管理类型26三种不同生产类型的生产管理特点三种不同生产类型的生产管理特点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小批生产品种少较多很多产量大中小设备专用部分通用通用生产周期短长短不一长成本低中高追求目标连续性均衡性柔性27二二 生产类型划分步骤与方法生产类型划分步骤与方法1 企业生产类型的确定步骤企业生产类型的确定步骤2 工作地生产类型的确定方法工作地生产类型的确定方法(1) 工序数目法工序数目法(2) 大量系数法大量系数法(3) 产量法产量法281 企业生产类型的确定步骤企业生产类型的确定步骤①根据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确定工作地生产类型②根据占比重最大的工作地的生产类型确定班组(工段)生产类型③根据占比重最大的工段(班组)的生产类型确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类型④根据占比重最大的基本生产车间的生产类型确定企业生产类型29工作地生产类型固定在工作地上工序数目工作地生产类型固定在工作地上的工序数目大量生产1-2小批生产20-40大批生产2-10单件生产40以上中批生产10-20适用范围:对已投产的企业确定生产类型时使用工序数目法工序数目法 根据工作地承担工序数目的多少来描述工作地专业化程度,从而确定工作地生产类型的方法.30大量系数法大量系数法(工作地负荷系数法) :i工序大量系数 :i工序单件工时 :该工作地平均生产节拍 :工作地全年有效工作时间 :工件年产量 :全年制度工作时间生产类型大量系数生产类型大量系数大量生产大于0.5小批生产0.025~0.05大批生产0.1~0.5单件生产小于0.025中批生产0.05~0.1适用:工厂和车间设计时使用适用:工厂和车间设计时使用31产量法产量法 概念:根据产品年生产量大小和产品的特征(重量) 来确定生产类型 注:不同行业划分方法不同 机床生产厂生产类型划分数据机床生产厂生产类型划分数据生产类型零 件 年 产 量重型(>15000kg)中型(>2000kg)轻型 (>100kg)单件生产<5<10<100成批生产小批中批大批5——100100——300300——100010——200200——500500——5000100——500500——50005000——50000大量生产>1000>5000>5000032三三 不同生产类型的生产组织管理特征分析不同生产类型的生产组织管理特征分析1连续(流程性工艺过程)生产类型的生连续(流程性工艺过程)生产类型的生 产管理特征产管理特征2 离散生产类型生产管理特征离散生产类型生产管理特征331 连续(流程性)生产类型的生产管理特征连续(流程性)生产类型的生产管理特征①保证原料、动力不间断地连续供应②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工作③对生产过程实行监控④生产计划由企业集中编制,根据市场需求的波动和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的品种规格⑤尽量维持均衡生产,规定合理的生产批量,控制必要库存⑥避免生产频繁调整,充分发挥企业的生产能力34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小批生产组织形式流水生产线、自动生产线①按对象专业化原则建立生产单位、②多对象和可变流水线、③建立成组生产单元、④采用柔性制造系统①按工艺专业化原则建立生产单位、 ②建立成组生产单元、 ③采用柔性制造系统提高竞争力的关键优质、优价、备件充分、维修方便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提高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强大的设计能力、良好的售后服务生产管理重点①保证供应、②设备不出故障、③尽量应用标准计划、④保障均衡生产、⑤降低消耗和产品成本①优化产品组合、②制定科学的生产批量和生产间隔期、③简化零件进度计划、改善零件加工过程和工序之间的衔接、④安排好零部件生产进度、组织好物流平衡①掌握能力、正确决策、②提高瓶颈环节生产能力、③抓住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进度和物流平衡、④监控生产成套性保证交货期2、离散生产类型生产管理特征、离散生产类型生产管理特征35四四 服务业运作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服务业运作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按顾客的需求特性分 通用型 专用型 按运作系统特性分技术密集人员密集航空,运输,金融, 医院,汽车等修理 旅游,观光,娱乐, 业,技术服务业邮电通讯,广播电视 零售,批发,学校 咨询公司,建筑设 机关,餐饮 计,律师,会计事 务所 服务业运作类型的划分服务业运作类型的划分36§2.4 生产与运作组织方式选择生产与运作组织方式选择一一生产与运作过程的空间组织生产与运作过程的空间组织二二 生产与运作过程的时间组织生产与运作过程的时间组织 三三 生产与运作过程先进性、合理性的主要标志生产与运作过程先进性、合理性的主要标志1 工艺专业化形式工艺专业化形式2 对象专业化形式对象专业化形式1产品在工序间的移动方式产品在工序间的移动方式2 ((1))顺序移动方式顺序移动方式3 ((2))平行移动方式平行移动方式4 ((3))平行平行—顺序移动方式顺序移动方式52 选择移动方式要考虑因素选择移动方式要考虑因素37ABFD产品1产品2产品3E产品1产品2产品3C1 工艺专业化形式工艺专业化形式382 对象专业化形式A、B、D产品1产品1产品2产品2D、E、C产品3产品3E、F、A39((1)顺序移动方式)顺序移动方式 概念:指一批零件或产品在前道工序全部加工完成后, 整批转移到后道工序加工的移动方式 例: 加工批量n=4,工序数m=4,各道工序时间 t1=10min t2=5min t3=15min t4=10min 其顺序 移动方式示意图如下:10515工序4工序3工序2工序1t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1040生产周期计算公式: n——批量 m——工序数 ti ——i工序单件工时 T顺——顺序移动方式生产周期例: T顺=4×(10+5+15+10)=16041(2) 平行移动方式平行移动方式概念:指每个产品或零件在上道工序加工完后,立即 转到下道工序加工,使各个零件或产品在各道 工序上的加工平行地进行生产周期计算公式: t长:工序时间最长的工序时间例: T平=(10+5+15+10)+(4-1)×15 =40+45=8542t20 40 60 80 85 100 工序4工序3工序2工序143(3)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平行顺序移动方式概念:即一批零件或产品,既保持每道工序的平行性,又保持连续性的作业移动方式。
1015105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25 45t工序4工序3工序2工序144计算公式: ——相邻两工序中,工时较短的工序单件工时 T平顺=160-(4-1)×(5+5+10)=100min或 t较大:比相邻工序单件工时均较大的工序单件工时 t较小:比相邻工序单件工时均较小的工序单件工时 T平顺=40+(4-1)×(10+15-5)=100min452选择移动方式应考虑的因素选择移动方式应考虑的因素 (1) 生产类型 (2) 企业内部专业化形式 (3) 零件重量及工序劳动量大小 (4) 设备调整量大小46三 生产过程先进性、合理性的主要标志1 连续性 2 平行性3 比例性 4 均衡性5 柔性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