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的认识说课.doc
4页圆的认识(说课稿)一、 说教材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第106—1082. 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章“圆”的第一小节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平面直线图形、初步认识了圆通过这节课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以及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为此我设立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3. 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圆的特征及其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教学难点:圆心 半径对圆的作用及画法4. 教学目标:(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2) 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3) 会用圆规画圆,形成初步的绘画技能二、 说教法、学法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基础,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主要以引导发现法和讨论法为主采取以思维训练和主体参与相结合的策略,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学法上的选择以直观法、操作法辅以自学法为主教学过程要侧重指导学生掌握观察法和操作法,以达到在自主的活动中“再创造”的目的三、 说教学程序设计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基本过程,结合本课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如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出示课件中汽车行驶的图片,提出问题讨论:为什么是圆形的轮子?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又是什么道理呢?揭示课题:“圆的认识”这样从生活实际引入,激发学生联想思维,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和探究周围事物的意识;同时通过设疑,给学生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在新知识的学习上,我根据儿童的认识规律和教材特点,分如下几步进行教学:1)认识圆心;2)认识半径;3)认识直径;4)直径与半径的关系;5)画圆的方法因为我认为认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及其关系是这节课的重点,但不是难点,而是学生可能没有感觉或者无法感觉圆心,半径对于圆的意义为此,我“扶”“放”结合,在认识圆心 半径 直径对于圆的意义采取“扶”,认识圆心,半径,直径采取“放”1.认识圆心这部分内容分三步教学:(1)感受:现在你是一个射击员,你在瞄准靶子,请问 你会瞄准圆的什么地方?让学生模拟感觉圆的中心。
2)操作:让学生拿出圆形的物体,在纸上画一个圆,然后把这个圆剪下来,然后按不同方向对折,打开,重复若干次;(3)思考自己和同桌的纸片上的折痕后,你发现了什么?(3)启发认识:所有折痕相交在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请同学们在剪成的圆里找出圆心,并标上字母“o”学生通过操作,在感受、分析、对比、归纳的思维活动中,发现圆心,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2.认识半径为了对半径进行充分的学习,训练学生思维有序的学习方法,为下面学习直径作好准备因此,我采用了“扶”的方法,过程如下:第一步:出示自学参考提纲1)什么叫半径?半径用什么字母来表示?(2)根据半径的概念、在自己的圆形纸片上画半径,看看能画多少条半径?(3)用尺子量一量其中的5条半径的长度,它们的长度怎么样?(4)下图中,哪个图才是圆的半径?第二步:指导学习方法1)读一读:自学课本第107页第二、三段2)画一画:在自己剪好的圆里面画半径,看看能画多少条半径?(3)量一量:根据量的结果想一想,并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4)想一想:根据量的结果想一想,并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5)议一议:将自己的想法与同桌同学进行讨论6)试一试:试找半径,看看自己是不是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半径?第三步:学生自学,老师个别指导。
第四步:检查强化在学生自学完毕后,我再通过微机强化:(1)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2)在同一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这样的做法,即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又挖掘了学生的认识潜力,并且充分运用电教多媒体的优势,结合老师的“扶”,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又掌握学习的方法3、认识直径因为认识半径与认识直径方法相同,为此,在认识直径上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课堂上,我说:“你们能用刚才认识半径的方法来认识直径吗?请试一试这样,让学生把刚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一次独立尝试,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然后再通过微机强化直径的概念及其特征,以加深学生的印象4、理解半径与直径的关系上面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半径、直径,要弄清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我让学生围绕老师的两个问题学习、讨论:(1)量一量:你画的圆中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2)比一比:同一圆中半径与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然后根据学生讨论总结并加以软件强化:在同一圆里d=2r 或 r=d÷2这样,让学生在独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成功感,激发创造精神,同时通过同学间的协作,不仅潜移默化地渗透了学习方法指导,还培养了协作精神。
5、学习画圆的方法学习画圆的方法是这节课教学的难点为此在学习在圆以前,我先用一组漂亮的由圆形组成的图案来激发兴趣及时使学生明确“要画出这些图案,必须先学习如何画圆然后,再提出下面的要求:(1)自学课本108页,了解用圆规画圆的步骤2)按照画圆的步骤动手用圆规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3)议一议画圆时,圆的位置和大小各由什么决定?在学生初步学会画圆的方法后,我又通过微机强调画圆步骤的关键:一是定半径,二是定圆心,三是画圆同时明确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这样,根据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知规律,学生之间互帮互学,达到信息多向交流的作用,从而化解难点三)分析讨论、归纳小结前面新课的学习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运用多种感观自我探究、自我发现的,这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把外部感知活动内容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从而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为了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到意义建构的高层次,我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方法”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四)反馈练习、运用新知为了全面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了解学生掌握本课重点、难点以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把练习分为“基础训练、巩固训练、发展提高”三个层次,训练方法采取了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
1、基础训练(1)完成课本108“做一做”:用彩色笔标出各圆的半径和直径2)填表:r(米)0.241.422.6d(米)0.861.04通过这一组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2.巩固训练判断:(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 )(2)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 )(3)半径3厘米的圆比直径5厘米的圆大 ( )(4)圆规两脚的距离3厘米,画出圆的直径是3厘米 ( )(5)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 )3.发展提高思考讨论:为什么汽车的车轮要做成圆的?(呼应开头)通过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但给学生创设了思维的空间,又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创造板书设计:(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