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泊尔礼仪.ppt
33页尼泊尔尼泊尔概述v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面积14万平方公里,人口1900多万,多民族的国家主要信仰印度教和佛教1962年12月尼泊尔颁布的宪法规定,印度教为国教印度教徙占总人口的85%,佛教徙占13v尼泊尔语为国语,通用英语v首都加德满都(Katmandu),意即“光明之城”,为全国*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一座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城货币为尼泊尔卢比国名的由来v传说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种:v一:为纪念古代一圣人而得名的古代曾有一个名叫“尼”的大圣人,扑灭了一场大火,防止了当地森林的毁灭为纪念“尼”对国家的“救护”,故名为“尼泊尔”救护”即为“泊尔”之意v二:在尼泊尔语里,“尼”的意思是“中间的”,“泊”的意思是“国家”,“尼泊”的意思就是“中间的国家”因其地处印度和中国两国的中间,所以就被称为“尼泊尔”v三:在藏语里,“尼”为“家”,“泊尔”为“羊毛”的意思因其盛产羊毛织品,所以被和为“羊毛之家”,即“尼泊尔”18世纪中叶,以廓尔喀地区为发祥地的廓尔喀王朝强盛起来,并于1768年统一了整个尼泊尔,因此廓尔喀就成了当时的尼泊尔的国名尼泊尔国旗v尼泊尔的国旗是世界上唯一三角形的国旗v由上小下大、上下相叠的两个三角形组成,旗面为红色,旗边为蓝色。
红色是国花红杜鹃的颜色,蓝色代表和平上面的三角形旗中是白色弯月、星图案,代表皇室;下面三角形旗中的白色太阳图案来自拉纳家族的标志太阳和月亮图案也代表尼泊尔人民祈盼国家象日月一样长存的美好愿望两个旗角表示喜马拉雅山脉的两个山峰尼泊尔国旗政治与经济v尼泊尔是一个多党民主制和君主立宪制的印度教王国据宪法,国王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但在2006年9月22日尼议会通过修改后的新军队法规定,尼泊尔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不再由国王担任,军队指挥权将由政府和议会掌控v尼泊尔为农业国,的人口以农业为主,经济落后,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但尼泊尔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尼泊尔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概括v尼泊尔人重礼仪,礼节多种分等级;v大多信奉印度教,伸舌迎客表敬意;v热情礼貌心诚实,为人谦逊好客气;v崇拜黄牛为“圣明”,保护国兽入法律;v“同意”头语用“摇头”,“点头”表示“不同意”服饰礼仪v尼泊尔的民族服装是,男子用白色细布制成系有带子的对襟衬衣,不打领带;女子大多上身穿紧身短衫,下身穿深色裙子在农村,男子通常穿一条短裤,冬天则穿上短袄v现在,尼泊尔男人,上身多穿西服式的外套,穿系有带子的对襟衬衣,其下摆需露出外套很多。
下身多穿腰肥腿瘦的白裤其形宛夕“马裤”头上多戴圆顶小帽,其色多为黑色v尼泊尔人喜欢棕、白、红色,喜欢牛、山水图案尼泊尔男人全年不穿袜子v尼泊尔人在着装上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男女老少除穿正装的公务人员、穿制服的军警人员以及穿西服的城市年轻人以外,很少有人穿袜子,大多数人都喜欢赤脚穿凉鞋或者拖鞋v穿民族服装的女孩喜欢在脚趾甲上涂抹鲜艳的红色或者紫色,戴上金灿灿的脚镯或戒指,再穿上凉鞋或拖鞋仪态礼仪v尼泊尔最常见的礼节是合十礼施此礼时,双手齐胸合掌,同时口中道着“纳摩斯德”向你问好v尼泊尔人以点头表示不同意,摇头表示同意v外出作客时,他们通常要先检查一下袜子v居住在尼泊尔山区的人有种吐红舌头的礼仪,以此表示自己的赤诚之心,舌头与心都是红的,吐舌头意味着对你表示真挚的欢迎v尼泊尔人向客人、朋友或长辈递送东西时,都要用双手奉上,如双手递送不便时,则要用左手指尖抵住右臂v“摸头礼”是国王对下属、臣民的礼节一个尼泊尔人如果能得到国王的抚摸,那将是终生的荣幸v他们晚辈见长辈要施“吻足礼”(即跪下来吻长辈的脚,长辈在晚辈的头上拍一下以示还礼)见面礼仪v尼泊尔人的姓名一般分为三部分:本名,本人爱好,姓氏v尼泊尔人晚辈见长辈时,要施吻足礼。
长辈在晚辈的头上拍一下以示还礼v他们在与客人的交往中,有赠送礼物的习惯例如,与朋友见面之时,总愿意送一顶尼泊尔小帽给客人,以表示尊敬;与朋友告别之时,习惯把一种手工精制的鞋送给上路的朋友,以表示祝愿朋友前程似锦v低种姓的人在拜见比自己种姓高贵的人时,或拜见上司、长辈时,则要施“掬手礼(即是施礼人在俯首躬身的同时,双手呈掬水状,并使双手尖触到自己的额头)v随着社会的发展,握手礼在尼泊尔也开始命名用,在挚友相见时,常以握手来表示问候v当地妇女一般不同外来客人握手v尼泊尔人迎宾方式既独特又隆重贵宾到来时,从机场到宾馆,一路搭起道道拱门,拱门两侧各置一个金光灿灿的黄铜罐,上面插满鲜花v宾馆内,到处点着古香古色的酥油灯v他们还有以童女迎宾的特有习俗视童女为圣洁的象征,无论是国王出记还是迎送外宾,在机场上,总要安排5位童女敬献鲜花,以示吉祥v他们在贵宾临门时,一般都要举行点酥油灯的仪式主持欢迎仪式者,在客人抵达之后,要亲自点燃油灯,以此象征着“温暖”、“光明”和“友情”v他们在秋、冬季节迎宾时,往往要燃起篝火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主人还要演唱民间歌舞,以表示对客人的真诚敬意v他们宴请宾客时,按传统礼节要在宴席上点燃许多红烛。
认为这样可以使宾主之间更加亲切,是一种增加友谊的真诚表示餐饮礼仪v尼泊尔人每日吃两餐,午餐是奶茶饼干,晚餐为正餐,以米饭面食为主食v尼泊尔人家宴请客人时,通常是由客人自己动手,客人需添两次饭,一次主人会不高兴v注重用餐讲究实惠,注重菜肴的香、脆v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酸、辣、甜味v忌食猪肉牛肉商务礼仪v尼泊尔是个传统的农业国,其出口商品主要有谷物,羊毛等v尼泊尔人对外国客商十分友好热情他们在接待外国客人时,常点起红烛v政府公家机关和银行都在星期六休息,办公时间通常是10:00到14:30;周五的10:00到12:30大使馆和国外机关是一周休息两天百货商店全周无休v尼泊尔的新年,是在公历的4月份,俗称“光明节”节日期间,尼泊尔人总要沐浴净身,身穿盛装来举行庆祝活动此时,不宜进行商务活动风俗与禁忌v尼泊尔人忌食猪肉牛肉他们忌用毛皮做任何物品他们认为动物的皮是不洁净的v他们不喜欢别人触摸他们孩子的头v象征吉详的动物和花卉有黄牛,狗,杜鹃花等,对这些动物忌有不敬举动尼泊尔政府于1962年正式宣布黄牛为“国兽”,并颁布了保护黄牛的国兽法v他们忌讳水牛、公羊、公鸡人们都把这些动物视作邪恶的象征v他们对黄牛极为崇拜,并尊黄牛为“国兽”。
他们还视黄牛为“神牛”;视黄牛的两角为“两座圣山”;视黄牛的眼睛为“日月神”;视黄牛的奶为“圣海”;视黄牛的尿为“圣河”;视黄牛的大便为“吉祥之物”他们在生活中离不开黄牛屎,平时要经常用黄牛的粪便来擦洗锅、盆及各种餐具等,以此来祈求和保障家庭的人口平安v尼泊尔人在敬黄年为神的习俗不管是谁,是有意或无意的伤害“神牛”者,教要受到罚款或法律制裁v他们对狗有着一种很深的感情认为狗是最忠实、最可靠的吉祥动物并视狗为勇敢、神圣的象征他们对乌鸦颇为喜欢和爱戴v他们认为乌鸦具有为人类奉献的高贵品质因此,人们都视乌雅为吉祥之鸟,并对乌鸦备加爱护v他们格外喜爱杜鹃花人们亲切地称它为“拉丽格拉斯”,并把杜鹃花视为美好的幸福之花,看成是吉祥的象征人们尊杜鹃花为国花,并将其形象地绘制在自己的国徽上v尼泊尔廓尔喀族人不论男子都喜欢戴鲜花通常男子把鲜花戴在帽子或身上,而女人戴在头上每逢节日,人们也以鲜花为赠品送给客人,以表示相互间的祝福杜鹃花尼泊尔奇俗:女孩和果实结婚尼泊尔奇俗:女孩和果实结婚v尼瓦尔人是尼泊尔的土著民族之一,他们认为,与人相比,果实更能带来永恒不变的姻缘在尼瓦尔人家里,从古至今没有一个女人会成为“寡妇”。
因为尼瓦尔族女孩成年之前(一般在7-9岁之间),会跟象征着永恒婚姻的贝尔树果实举行婚礼,这个结婚仪式在尼泊尔语中叫“益喜”v“贝尔果婚”是尼瓦尔族女子人生当中的第一次婚姻尼泊尔人很多信仰印度教,而这个婚姻的新郎就是印度教中的西瓦大神v尼瓦尔人相信,在“益喜”仪式举行以后,女孩便能够一生拥有西瓦大神的保佑由于贝尔树的果实坚硬,可以存放家中多年不烂,因此代表着“永恒不变的婚姻”,贝尔果是尼瓦尔女孩真正相伴一生的“丈夫”女孩成年后与男人的结合,则是第二次婚姻v尼瓦尔女子婚后如果感到不幸福,就把珍藏的贝尔果放在丈夫枕边,意思是“我要离开”如果丈夫去世,只要把贝尔果放在丈夫的遗体旁就可以再嫁v在现代社会,“益喜”仪式已经变成一个盛大的节日,在祭司的主持下,女孩们对着贝尔果和父母一一行礼,整个“婚礼”在一片喜庆气氛中完成益喜在尼泊尔旅行时应注意的事项v不要用脚去碰尼泊尔人的物品,这被认为是一种不严肃的冒犯行为;v注意不要用自己使用过的刀、叉、勺子或用手去接触别人的食品或餐具;v进入尼泊尔寺庙、住宅之前要脱掉鞋子;v进入印度教寺庙前务必征得同意,因为寺庙是不向非教徒开放的;v围绕寺庙或佛塔行走应依顺时针方向;v照相(无论是为人还是物品)之前应经许可;v注重着装,尤其是女性旅行者不要穿着暴露;v男女之间的公开亲昵行为是不被喜欢的。
我们正年轻,让努力变成常态,用逆袭创造传奇变革 创新 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