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时机理论的老年慢性心衰照护负担管理模式构建及效果研究.docx
4页基于时机理论的老年慢性心衰照护负担管理模式构建及效果研究 2.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西安,710068【Summary】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基于时机理论构建照护负担管理模式下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8月——2024年3月接诊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照护管理,观察组基于时机理论构建照护负担管理模式,评价不同管理模式下的照护负担、管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照护负担比对照组低,对时机理论下的管理模式满意度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时机理论构建照护负担管理模式可减轻照护者的负担,提升其对慢性心衰患者的管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Keys】时机理论;老年慢性心衰;照护负担;满意度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结果进入终末期阶段,具有高住院率及高死亡率特点,随着医疗技术持续进展,该疾病取得巨大突破,患者病情无法有效控制经调查中,与多数慢性心衰健康素养低及自我护理能力差相关[1]部分患者缺乏信心,反复病痛会引起患者及照护者的不满情绪,两者均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且患者长期治疗,需要专人管理,也会增加照护者的照护负担,其原因是并未建立适合的照护管理模式。
时机理论是将老年慢性心衰分不同阶段,在不同阶段构建其管理模式,从而减轻照护者的照护负担,使老年患者长期有照护者管理,提升其生活质量为此,本研究将我院接诊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3年8月——2024年3月接诊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34例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62-79(70.26±4.58)岁,病程2-9(5.05±1.32)年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61-78(70.14±4.46)岁,病程2-9(5.12±1.53)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病患符合慢性心衰诊断标准;②年龄超过60岁;③患者理解能力正常,可正常表达排除标准:①严重肢体功能障碍;②肝肾肺器官功能不全;③视听障碍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照护管理模式,在患者住院及居家期间,家属作为照护者,每天陪伴患者护士向患者及照护者常规介绍疾病知识,包括疾病发生机制、治疗方法及治疗后的防治措施在出院时,为照护者提供药物及康复训练,指导其突发事件处理方法护士每周随访1次,随访30d。
观察组:基于时机理论构建起照护负担管理模式及实施①构建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分不同周期管理,包括住院期、出院调整期、出院适应期住院期是患者入院到出院时间,出院调整期间是出院15d内,出院适应期是出院15d后护士在不同阶段为照护者提供培训指导,并适当调整照护者的照护时间,以此减轻照护负担②实施方法:第一,住院期:患者及照护者均处于陌生环境,对疾病知识了解比较少,容易产生恐惧及焦虑情绪护士与患者及照护者沟通,说明所处科室的环境,护士站所处位置,便于照护者有问题及时找到医护人员尤其是患者入院时处于卧床治疗,需照护者全面管理部分照护者不会使用呼叫器,反复进入护士站询问,使照护者身心疲惫,护士向照护者说明呼叫方法,让照护者耐心等待,无需反复进出病房部分照护者对医院环境不熟悉、缴费、取片难度大,护士向照护者说明线上缴费方法,无需进入窗口缴费,并带领照护者进入取片区,指导其取片方法,在院内全程减轻照护者的负担护士向照护者说明其日常工作时间,在其工作范围内,会反复巡查病房,照护者无需太过紧张,保持多休息的状态,并指导照护者基本的照护方法第二,出院调整期:该阶段护士与家属预留联系方式,以交互为主,为家属发放慢性心衰的居家照护知识,建立群组,要求照护者每天在群内打卡,照护者也可在群组内交流,提供慢性心衰患者的管理心得。
在群组中,护士实施心理疏导方法,安抚照护者的情绪,减轻其照护心理负担第三,出院适应期:该阶段,照护者已经适应照护,养成健康管理行为护理人员随访期间,让照护者了解患者的饮食喜好,并叮嘱其少油少盐,规律进食,若患者恢复好,则让照护者带领患者开展八段锦等训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从而减轻照护者的管理负担1.3观察指标①照护负担:以ZBI照护者负担量表评价,包括个人负担及责任负担,每个条目0-4分,共计88分,分值高则代表照护者的负担大②管理满意度:每个患者有1名照护者回答问题,调查对不同照护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及满意、不满意1.4统计学处理采取spss22.0软件对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标准差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概率%表示,x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组间护理前后ZBI评分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的Z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照护负担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组间护理前后ZBI评分对比(,分)组别例数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3443.58±12.1130.22±8.21对照组3443.18±13.0536.15±4.36t0.3254.856p0.6850.0012.2组间管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照护者对管理模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组间管理满意度对比(n,%)组别例数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观察组3415(44.11)18(52.94)1(2.94)33(97.05)对照组3412(35.29)15(44.11)7(20.58)27(79.41)x²4.258P0.0343.讨论慢性心衰作为困扰老年患者及照护者的疾病,该疾病容易反复发作,患者及照护者反复入院,对照护者的工作及生活产生阶段的影响据调查[2],多数照护者的照护负担严重,为减轻照护者的照护负担,自时机理论提供照护管理措施,包括住院期、出院调整期、出院适应期,构建照护负担管理模式后,相比对照组常规管理模式所取得的效果显著,该管理模式具有应用价值Reference[1]温普燕, 白婷婷. 基于时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结合“双心”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促进行为及心境状态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 9 (20): 136-139.[2]郑爱娣, 王咏梅, 徐静, 邹海英. 基于时机理论的延续护理在房颤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全科医学, 2022, 20 (07): 1259-1262.1. 陕西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领域项目,编号:2024SF-YBXM-399;2.陕西省人民医院孵化基金:2023HL-30.)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