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问题.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492456842
  • 上传时间:2023-12-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9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等腰三角形中分类讨论问题的探讨所谓分类讨论思想,就是在解答数学题时有时无法用同一种形式去解决,而需要选定一个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将问题划分成几个能用不同形式去解决的小问题,将这些小问题一一解决,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是分类讨论的思想对于分类讨论问题,初中教学阶段虽然没有对此方面的教学要求,但是需要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去解决的问题却经常遇见,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中典型的分类讨论问题是在“等腰三角形〞一节中,主要有由于几何图形性质不明确而需分类讨论的问题和几何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不明确而需分类讨论的问题下面举例简要论述这两类问题:一、当腰长或底边长不能确定时,必须进行分类讨论例1、〔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cm和10cm,求周长〔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7cm,求周长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我们在解此题前,必须明确所给的边的定义,在这里哪条边是“腰〞,哪条边是“底〞不明确,而且还要考虑到三条线段能够构成三角形的前提,因此必须进行分类讨论解〔1〕因为8+8>10,10+10>8,那么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能构成三角形;当腰长为8时,周长为8+8+10=26;当腰长为10时,周长为10+10+8=28;故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26cm或28cm。

      解〔2〕当腰长为3时,因为3+3<7,所以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当腰长为7时,因为7+7>3,所以此时能构成三角形,因此三角形的周长为:7+7+3=17;故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7cm注意:对于此类题目在进行分类讨论时,必须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验证是否能构成三角形二、当顶角或底角不能确定时,必须进行分类讨论例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4倍,求它的各个内角的度数;分析:题目没有指明“顶角是底角的4倍〞,还是“底角是顶角的4倍〞因此必须进行分类讨论解:〔1〕当底角是顶角的4倍时,设顶角为x,那么底角为4x,∴ 4x+4x+x=1800, ∴ x=200, ∴ 4x=800,于是三角形的各个内角的度数为:200,800,800〔2〕当顶角是底角的4倍时,设底角为x,那么顶角为4x,∴ x+x+4x=1800, ∴ x=300, ∴ 4x=1200,于是三角形的各个内角的度数为:300,300,1200故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数为200,800,800或300,300,1200例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500,求它的各个内角分析: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500,有两种情况:与一个底角相邻的外角等于1500;与顶角相邻的外角等于1500。

      因此需要分类讨论;解:〔1〕当顶角的外角等于1500时,那么顶角=1800-1500=300,∴每个底角=〔1800-顶角〕÷2=750;〔2〕当底角的外角等于1500时,那么每个底角=1800-1500=300;∴顶角=1800-底角2=1800-3002=1200;故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数为300,750,750或1200,300,300三、当高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时,必须分类讨论例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边的夹角为250,求这个三角形的各个内角的度数分析:由于题目中的“另一边〞没有指明是“腰〞还是“底边〞,因此必须进行分类讨论,另外,还要结合图形,分高在三角形内还是在三角形外解:设AB=AC,BD⊥AC;〔1〕高与底边的夹角为250时,高一定在△ABC的内部,如图1,∵∠DBC=250,∴∠C=900-∠DBC=900-250=650,∴ ∠ABC=∠C=650,∠A=1800-2×650=500〔2〕当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250时, 图1 ①如图2,高在△ABC内部时, 当∠ABD=250时,∠A=900-∠ABD=650,∴ ∠C=∠ABC=〔1800-∠A〕÷2=57.50; ②如图3,高在△ABC外部时,∠ABD=250, 图2∴∠BAD=900-∠ABD=900-250=650,∴ ∠BAC=1800-650=1150, ∴∠ABC=∠C=〔1800-1150〕÷2=32.50 故三角形各内角为:650,650,500或650,650,57.50或1150,32.50,32.50。

      四、由腰的垂直平分线所引起的分类讨论 图3例5、在三角形ABC中,AB=AC,AB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的锐角为400,求底角B的度数分析:题目中AB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AC相交有两种情形; 图4解:〔1〕如图4,AB边的垂直平分线与AC边交于点D,∠ADE=400,那么∠A=900-∠ADE=500, ∵AB=AC, ∴∠B=〔1800-500〕÷2=650〔2〕如图5,AB边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AC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点D,∠ADE=400,那么∠DAE=500, 图5∴∠BAC=1300,∵AB=AC,∴∠B=〔1800-1300〕÷2=250, 故∠B的大小为650或250五、由腰上的中线引起的分类讨论例6、等腰三角形底边为5cm,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为两局部的差为3cm,求腰长分析:如图6,由于题目中的“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为两局部的差为3cm〞,没有指明是“〔AB+AD〕-〔BC+CD〕〞还是“〔BC+CD〕-〔AB+AD〕〞的“差为3cm〞,因此必须分两种情况讨论。

      图6解:如图6, ∵BD为AC边上的中线,∴AD=CD,〔1〕当〔AB+AD〕-〔BC+CD〕=3时,那么AB-BC=3, ∵BC=5 ∴AB=BC+3=8; 〔2〕当〔BC+CD〕-〔AB+AD〕=3时,那么BC-AB=3,∵BC=5 ∴AB=BC-3=2; 但是当AB=2时,三边长为2,2,5;而2+2<5,不合题意,舍去;故腰长为8六、几何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不明确而需分类讨论的问题例7、C、D两点段AB的中垂线上,且∠ACB=500,∠ADB=800,求∠CAD的度数分析:由于点C、D可以段AB的同侧也可以段AB的两侧,因此要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解:〔1〕如图7,当C、D两点段AB的同侧时,∵C、D两点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CA=CB,△CAB是等腰三角形,又CE⊥AB, 图7∴CE是∠ACB的角平分线,∴∠ACE=∠BCE,而∠ACB=500,∴∠ACE=250,同理可得∠ADE=400,∴∠CAD=∠ADE-∠ACE=400-250=150〔2〕如图8,当C、D两点段AB的两侧时,同〔1〕的方法可得∠ACE=250,∠ADE=400,于是∠CAD=1800-〔∠ADE+∠ACE〕=1800-〔400+250〕=1800-650=1150。

      图8故∠CAD的度数为150或1150例8、如图9,△ABC中,BC>AB>AC,∠ACB=400,如果D、E是直线AB上的两点,且AD=AC,BE=BC,求∠DCE的度数 图9分析:因为在不等边△ABC中,D、E是直线AB上的两点,所以点D、E可以在点A的同侧,也可以在点A的两侧,因此需要分类讨论解:〔1〕当点D、E在点A的同侧,且都在BA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0, 图10 图11∵BE=BC, ∴∠BEC=〔1800-∠ABC〕÷2, ∵AD=AC, ∴∠ADC=〔1800-∠DAC〕÷2=∠BAC÷2, ∵∠DCE=∠BEC-∠ADC,∴∠DCE=〔1800-∠ABC〕÷2-∠BAC÷2=〔1800-∠ABC-∠BAC〕÷2 =∠ACB÷2=400÷2=200〔2〕当点D、E在点A的同侧,且点D在D’的位置,E在E’的为时,如图11,与〔1〕类似地也可以求得=∠ACB÷2=200。

      〔3〕当点D、E在点A的两侧,且E点在E’的位置时,如图12, 图12 图13∵BE’=BC,∴,∵AD=AC, ∴∠ADC=〔1800-∠DAC〕÷2=∠BAC÷2,又∵,∴=1800-〔1800-∠ACB〕÷2 =900+∠ACB÷2=900+400÷2=1100〔4〕当点D、E在点A的两侧,且点D在D’的位置时,如图13,∵AD’=AC,∴∵BE=BC,∴∠BEC=〔1800-∠ABC〕÷2,∴,=1800-〔〔1800-∠ABC〕÷2+〔1800-∠BAC〕÷2〕 =〔∠BAC+∠ABC〕÷2=〔1800-∠ACB〕÷2 =〔1800-400〕÷2=700,故∠DCE的度数为200或1100或70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