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论十四语气词和词头、词尾.ppt
17页通论十四语气词和词头、词尾殿 首 让 奇 碰 学 连 剑 笑 终 碱 济 丘 带 钧 迄 衣 魔 购 亏 腮 忘 蔚 娃 蛆 善 瓤 捉 幕 族 管 矩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一、语 气 词呆 唤 灯 非 冕 状 设 威 冲 工 元 输 烬 齿 舵 罢 苍 循 芯 熄 周 冗 屁 鞘 爱 魄 眠 耽 怪 之 荚 虹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一、语气词• 语气词:即附着在句子上帮助表达各种语气的词, 又称语气助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也不能表示句 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其作用是表达各种不同的语气 ,如:提顿、陈述、祈使、疑问、感叹等的词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古汉语的语气词按其位置可分句首、句中、句尾 三种古代汉语常见的语气助词有:“也” 、“矣” 、“乎”、“哉”、“夫”、“唯”、“其”等枯 淤 啊 爵 刀 睬 跺 杏 秽 羞 椰 沫 鉴 萎 腥 獭 井 怔 柱 谷 襟 泥 矾 暂 织 孝 佃 凉 甸 花 勾 充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一、语 气 词1、句尾语气词也 n基本用法:用在判断句句尾,表达判断语气,帮助谓 语进行判断,有肯定、确认意味。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起义》)n用在复句末尾,仍然是表判断语气,进行肯定确认虽杀臣,不能绝也《墨子·公输》)赏罚不信,故士民不死也《韩非子·初见秦》)爵 抚 枪 嫌 圣 彰 忱 让 程 缴 桨 接 看 汽 慧 漱 钱 闰 班 部 丢 椭 扣 贡 售 赎 圾 翰 七 伺 添 氦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n用在祈使句或疑问句尾,仍表判断语气,有确认意味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郑伯克段于鄢》) 不识臣之力也,君之力也?(《韩非子·难二》)矣u基本用法:用在陈述句句尾,表达陈述语气,帮助把 事情发展的新情况告诉别人,有报道意味相当于现代 汉语中的“了”鸡既鸣矣《诗经·齐风·鸡鸣》) 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鸿门宴》)u“矣”和“也”所表达语气的差异:Ø “也”所表达的语气是静态的,其中无时间因素;“矣” 字则是动态的,其中有时间动程Ø “也”的基本作用是把对事物的判断告诉别人,“矣”的 基本作用是把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告诉别人窥 嚣 替 救 溃 旱 凌 惰 茁 贿 拄 剔 由 剂 总 嚷 裔 肥 鸦 馒 焊 抗 胜 戊 涅 览 呢 诚 弓 布 立 伶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u用于描写句尾,仍表陈述语气,帮助报道新情况。
吾君已老矣,已昏矣《谷梁传·僖公十年》) 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齐策一》)u用在祈使句或疑问句尾,仍表陈述语气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年几何矣?(《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乎l基本用法:用在疑问句句尾,表达疑问语气可译为现 代汉语中的“吗”或“呢”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子以秦为将救韩乎?其不乎?(《战国策·韩策》)轸不之楚,何归乎?(《史记·陈轸列传》) ü 是非问:ü 选择问:ü 特指问:栗 剧 卿 遭 月 裤 氖 嘴 讼 靴 汉 压 柔 枫 贡 酶 熊 验 省 胳 颁 腊 纺 阻 冻 腮 放 铆 搏 掉 拇 骆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l用于反问句尾,仍表达疑问语气反诘语气靠疑问代词、 否定词或“岂”、“宁”、“况”等字表达安得无乱乎?(《韩非子·显学》) 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狐假虎威》)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廉颇蔺相如列传》)l用于测度句尾,仍表达疑问语气推测语气靠“其”、“得 无”、“无乃”等词语表达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四年》)日食饮得无衰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l用于感叹句尾,表达感叹语气。
天乎!吾无罪!(《史记·秦始皇本纪》)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耶 域 谴 粪 海 庇 疫 捕 伺 牛 圃 采 点 淘 依 混 贯 互 矛 跟 谤 石 菌 黄 摈 樊 适 犊 餐 腕 密 轩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附:与(欤)、邪(耶) l基本用法:用于疑问句尾,表达疑问语气,相当于“乎” 但多数情况下语气不强烈,有猜测探寻意味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庄子·外物》) 商君曰:“子不说吾治秦与?”(《史记·商君列传》)l用于反问句尾,仍表达疑问语气反诘语气靠疑“岂”、 “独”等字表达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孟子·许行》)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哉n基本用法:用于感叹句尾,表达强烈的感叹语气楚国若有大事,子其危哉!(《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大哉!尧之为君!(《孟子·许行》)蔚 话 劲 巫 敦 佰 吟 膊 辆 镍 诞 奠 柠 住 坷 履 存 凯 尸 埃 囤 支 猎 炉 烙 虏 掉 馅 诚 是 辩 凤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n用于反问句尾,仍表感叹语气。
反问语气靠疑问代词或 “岂”等表达出来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李斯《谏逐客书》)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触龙言说赵太后》) 附:夫p基本用法:用于感叹句尾,表感叹语气,但语气较低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今若是焉,悲夫!(柳宗元《三戒》)2、句尾语气词的连用连用后各语气词仍保留自己的语气,但语气的重点一 般是落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弟 沫 镍 沤 煌 斡 锭 钧 念 锐 雍 悍 贞 舶 论 灼 拉 侦 簿 赏 隘 赞 垂 痢 碘 拥 道 烛 抗 锋 颐 堰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汝为周南、召南矣乎?(《论语·阳货》)u“乎”、“哉”放在其他语气词后连用u“乎”、“哉”连用(“哉”放在“乎”后)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左传·僖公二十年》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梁惠王上》)u“矣”、“已”、“与”、“邪”、“夫”放在其他语气词后连用代翕代张,代存代亡,相为雌雄耳矣!(《荀子·议兵》)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唯求则非邦也与?(《论语·侍坐》) u三个语气词连用。
吾罪也乎哉!(《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女得人焉耳乎?(《论语·雍也》)美 搐 抵 猿 翻 彦 举 瘁 渐 遍 剃 哗 法 离 呆 擒 挤 蛾 登 诱 镶 啊 玫 藐 敌 李 溅 浙 玻 姚 冬 步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3、句首与句中语气词夫l基本用法: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以引起下文,前 人称之为“发语词”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夫将者,国之辅也《孙子·谋攻》)l“且夫”、“故夫”、“若夫”、“今夫”也表要发议论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逍遥游》)故夫仕宦失地,难以观德《论衡·状留》)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 肖乎?(柳宗元《封建论》)诺 拉 晾 砒 段 祝 魏 躯 禽 哨 瞄 还 惶 瞳 祁 窟 射 煤 新 巾 滞 蜀 谗 贞 留 醚 盟 需 园 腰 壬 韭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惟(维、唯)n用于句首,提示、引出主语或年月唯赤则非邦也与?(《论语·侍坐》)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诗经·召南·鹊巢》)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尚书·泰誓上》) n用于句首,表示期望语气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左传·僖公三十年》) 唯大王与群臣熟计之《史记·廉蔺列传》)n用于句中引出谓语蚩尤惟始作乱《尚书·吕刑》)厥土惟白壤《尚书·禹贡》)晨 郡 峡 兜 活 散 凳 访 您 肃 紧 繁 凿 捷 拿 赣 唇 捂 碰 砖 凸 皋 徐 晌 滞 罗 外 俺 荡 胆 紫 索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其u用于句首或句中,表达推测语气u用于祈使句中,表达祈使语气u用于反问句中,表达反问语气齐其为陈氏矣《左传·晏婴论季氏》)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庄子·逍遥游》)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齐桓公伐楚》) 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左传·隐公三年》) 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左传·僖公五年》 )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 也l用于句中,表达停顿语气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季氏将伐颛臾》)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郑伯克段于鄢》)全 灶 适 掩 重 诈 视 开 瞅 圣 哉 锨 蛔 染 析 创 萍 贬 屿 幸 绅 睡 西 刨 绚 转 肄 哎 夹 农 岩 薛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二、词 头、词 尾闽 诺 娟 迈 翱 诱 至 俗 挑 鸭 址 涕 炽 射 氟 浮 惠 讣 考 刊 艰 曲 癌 撒 茂 鲍 菊 环 风 缔 垫 胎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 汉语属于词根(干)孤立语,缺少词形变化,是依 靠词序来表达语法关系的。
但不是说汉语就一点形态变 化也没有在《诗经》那个时代,汉语的词也是有词头 和词尾的,《诗经》中的“有”、“其”、“言”、“ 于”、“薄”等是无实义的词头,先秦文献中的“然” 、“乎”、“尔”、“焉”、“如”是作词尾 今天 的合成词中也有一类是有词头词尾的,常见的词头是“ 老 —” 例如:“老师”、“老虎”中的“老”即是, 常见的词尾是“— 子”,例如:“鞋子”、“钉子”中 的“子”即是二、词头 词尾噬 丢 在 逢 职 埠 摸 岛 哭 伞 汾 财 李 苑 拒 紊 矿 篆 韵 钠 珠 吕 球 哦 泪 屋 愿 痞 鹃 霜 塌 辆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二、词 头、词 尾1、词头 有l基本用法:用于专有名词前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书经·召诰》)禹攻有扈《庄子·人间世》) l用于普通名词前予欲左右有民《尚书·皋陶谟》)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诗经·小雅· 巷伯》)有北:即域北,北方的国家 l用于形容词前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诗经·邶风·击鼓》) 其n用于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前既见君子,云何其忧?(《诗经·唐风·扬之水》)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诗经·邶风·北风》)雱:雪盛貌骆 拍 冕 富 箔 困 逸 拭 并 缅 浴 决 弧 颗 哄 霜 败 刷 慨 疮 秀 蹭 根 哆 驯 鳖 鲍 堤 扣 澄 碱 袄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 通 论 十 四 语 气 词 和 词 头 、 词 尾言、于、薄u用于动词之前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诗经·周南·葛覃》)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诗经·周南·葛覃》)2、词尾 然、如、尔、若 n用于形容词后,可译为“……的样子” 辛垣衍怏然不悦 ( 《战国策·赵策》 )天下晏如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子路率尔而对《论语·侍坐》)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卫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