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老人与海》里人与自然的生态内涵教育教学论文.doc
2页解析《老人与海》里人与自然的生态内涵_教育教学论文 【摘 要】小本文细致展示小说《老人与海》中人,自然(大海)及海洋生物之间的对话和交锋,分析坚毅的渔夫不能如愿从大海深处带回巨大的马林鱼的根本原因,引领人们对小说潜在生态批评的认识,同时延伸人们正确的生态认知 【关键词】《老人与海》;自然(大海);对话;交锋;生态认知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晚年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老人与海》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写作风格,其主题和寓意是深刻的,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的小说,是一部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的小说《老人与海》一方面反映了海明威一贯的主题思想,即一个人可能被消灭,但决不能被打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征服自然的主体与自然之间的命运关系,体现了海明威的生态批判意识 一、人与自然的对话与交锋 小说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位有着30年丰富捕鱼经验的老渔夫对于他来说,海洋是他的家,他对海洋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每当想到海洋,老称她为la mar,这是人们对海洋抱有好感时用西班牙语对她的称呼老人总是拿海洋当作女性,他给人或者不愿给人莫大的恩惠,如果她干出了任性或缺德的事儿来,那是她由不得自己,月亮对她起着影响,如同对一个女人那样。
正当我们沉迷于小说中人与自然交互的美丽和谐画面——大海,蓝天,蜞鳅,落日,小船;陶醉在舒缓轻松的美妙音乐—— 与海鸟的对话,看海豚嬉戏,与大海为家人类与大海的征服与被征服的斗争交锋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而且愈演愈烈 二、老人与自然 在圣地亚哥的心目中,大海中的生物都是他的朋友他非常喜爱飞鱼,因为它们是他在海上的最常见到的生物他替海上的鸟儿伤心,尤其是那些柔弱的黑色小燕鸥,认为鸟儿的生活过得比人还要艰难他喜欢绿色的海龟和玳瑁,它们形态优美,游水迅速他替所有的海龟担心,人们大都对海龟残酷无情,因为一只海龟给剖开、杀死之后,它的心脏还要跳动好几个钟头大海在老人眼中更是充满生机,种种生命都在为生存而拼搏,显示出生机勃勃、拼搏向上的力量和美早晨来临时,老人听见飞鱼出水时的颤抖声,它们在黑暗中凌空飞翔,挺直的翅膀发出 “咝咝”的声音他看见军舰鸟在空中飞翔、盘旋,双翅纹丝不动,随即猛然俯冲下来,又从海里跃出,疾速掠过海面 浩瀚的大海、翱翔的军舰鸟、巨大的马林鱼、威猛的大鲨鱼等来自大自然的壮美事物令人神往而赞叹,对它们的描写和刻画使读者获得了崇高的审美享受大自然的崇高壮美与人的坦荡高尚融合为一体。
大自然的巨大威力和雄伟气派与老人真率、友善、乐观、坚强、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老人对大马林鱼的感情很复杂:它既是老人的猎物,又是他的对手在捕猎的过程中,老人既同情马林鱼上钩落网,沦为人类的阶下囚,同时又敬佩马林鱼的勇敢和奋力抗争的勇气老人与马林鱼在搏斗中也不仅仅是敌对关系他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在彼此的对抗和竞争中各自衬托出对方的力量和存在的价值双方是平等的竞争对手老人认为人和万物是处于同一生命层次的生物,人与生物之间只有形状大小和智力高低之分,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人与其他生物在对立的同时又需要平等相处 三、老人的矛盾心理 捕鱼中老人既同情自己奋力捕捉的鱼,替它感到伤心,但出于职业习惯和人类的自尊心没有减弱杀死它的决心小说中老人经常性的喃喃自语道出了他内心的矛盾我认为也许杀死这条鱼是一桩罪过你不光是为了养活自己,把鱼卖了买食品才杀死它的,你杀它是为了自尊心,因为你是个渔夫它活着的时候你爱它,它死了你还爱它如果你爱它,杀死它就不是罪过,也许是更大的罪过吧?”老渔夫的矛盾心理折射出人与自然的矛盾,一方面与自然为友,相亲和睦;另一方面却是格格不入,你争我夺值得庆幸的是老人对大海的深厚又矛盾的感情让他意识到了自己进入深海捕鱼的错误,没有继续与之抗衡,从而顺利地返回渔村。
四、人与自然的多维关系反思和生态认知 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这次出海前已经有80多天没有捕到鱼了,周围渔民的嘲讽与怜悯刺痛着他的内心即使在这个偏远贫穷的渔村里,一个以捕鱼为生的渔民长时问出海没有收获是会遭到他人的质疑和非议的所以,为了自尊,为了生存,同时也为了增强自信,老人毅然地选择出入深海捕鱼随着海岸线的渐渐远去,老人越来越深入大海,越来越远离人类社会,孤独的老人和孤独的小船飘荡在茫茫无际的深海中开始老人以其娴熟的技巧,丰富的经验和相对现代的钓鱼工具钓到了一条长鳍金枪鱼和一条蜞鳅,人类占了上风;接着与大马林鱼的斗争中进行了3天3夜,大马林鱼失败了,老人受伤严重,人类勉强获胜;最后,在一次又一次与鲨鱼的搏斗过程中,老人用尽了人类所能有的工具,仍然被海洋里最凶残最高级的生物鲨鱼打败小说结尾写道:“老人终于意识到了这一点:‘什么也没有,只是我出海太远了!’”透过小说人类意识到,在自然法则统治的海洋世界,人只是一种和其它海洋动物一样的自然生物,不是主体,更不是主宰,不享受任何的特权,毫不例外要遵循自然(大海)界弱肉强食的生存规则,任何随心所欲的入侵和掠夺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就是为什么如此坚强的老渔夫也无法从深海带回一条完整的大马林鱼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陈晓兰.为人类“他者”的自然—— 当代西方生态批评U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6). [2]雷毅.生态伦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王诺.生态批评:发展与渊源Ⅱ.文艺研究,200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