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幼儿身心发展评估概略.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01798828
  • 上传时间:2023-04-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7.50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孩子身心发展剖析一、生理发展: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基础(一) 儿童的身体发展1. 身高和体重身高和体重是孩子身体发育的重要标志从出生到成熟,儿童的身高一直在增长,体重也在不断增加儿童发育有2个快速期,或称2个高峰期1) 第一个发育高峰期第一个发育高峰期是在0-1、2岁,第一年的发育速度最为迅速身高比出生时增长50%,体重达到出生时的2倍第二年与第一年末相比,身高约增长10cm体重增加3-3.5公斤2) 第二个发育高峰期第二个发育高峰期是在11-13岁(女)13-15岁(男)这个阶段属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每年身高增长的平均值为6-7cm,体重增加的平均量约为4-5公斤2. 不同性别儿童发育的速度是两个交叉3. 儿童身体发展非匀速性儿童身体的发展不是随年龄增长而等速发展的,发展其有快速期,也有向相对的平稳期4. 儿童生理发展遵循一定的次序和规律1) 身体发展遵循“头尾原则”和“远近原则”头尾原则:是指从上到下的发展顺序,儿童身体的发展严格遵循着头-颈-躯干-下肢的次序进行远近原则:是指由中轴向外围的发展顺序,儿童运动的发展都是从躯干开始向四肢再向手和脚,最后达到手指和脚趾的小肌肉运动2) 各生理系统发育的不平衡现象。

      神经系统:在出生后的头几年发展速度非常快,到幼儿末期基本接近成人水平,此后发展速度趋于平缓生殖系统:生殖器官在10岁以前基本没有发育,10、11岁迅速发育成熟淋巴系统:在10岁以前发展非常迅速,发展量达到成人期的200%10岁以后发展量迅速下降到成熟期的水平一般的生理系统:如肌肉、骨骼、呼吸、消化系统的发育过程有2个快速期和一个缓慢期4岁以前是第一个快速期,发展迅速;5-10岁左右处于相对缓慢的发展期;充10岁、11岁到成熟阶段有进入一个发展速度非常迅速的快速期二) 大脑的机构和机能的发展心理是脑的活动产物,个体脑的发育直接影响个体心理的发展脑的发展主要是指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发展1.脑的结构发展1) 出生时大脑结构的初步发展胎儿出生时脑的基本结构已经初步具备,但发育不完善出生时的脑神经细胞与成人相同,但其细胞较小;大脑皮层已经出现6层结构,但是沟回不明显;树突短小,大部分神经纤维未髓鞘化出生后脑的结构迅速发展 2) 脑的重量增加出生时脑的重量350-400克,是成人脑重的25%,出生后脑的重量一直增加到成熟为止,增加的速度早期迅速,后期缓慢3) 脑的结构复杂化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神经细胞体积增大;神经细胞突触的数量和长度增加。

      神经纤维增长:神经纤维渗入到各个皮层;逐渐完成神经纤维髓鞘化皮层结构复杂化:大脑皮层的沟回加深;皮层传导通路髓鞘化;传导通路的髓鞘化依次为感觉通路、运动通路、与智力相关的额顶叶髓鞘化4) 儿童脑电图特征儿童大脑发育的程序性儿童大脑各区域成熟的顺序性依次为:枕叶、颞叶、顶叶、额叶大脑发展的2个快速期5-6岁和13岁左右 2.大脑的机能发展1)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a) 基本的无条件反射有: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b) 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吸允反射是最早出现的条件反射,随后,听觉、触觉等各种感觉系统的刺激都能组成复合刺激引起条件发射单个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要迟后几个月才能出现c) 明确的条件反射出现倍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也可以笼统的把新生儿时期视为心理发生的时期2) 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a) 脑机能的发展不仅仅表现在兴奋的过程中,还表现在抑制的过程中年幼孩子的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新生儿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保护性抑制的睡眠状态在生命的前半年分化抑制、消退抑制、延缓抑制等内抑制相继出现到幼儿期皮质的抑制过程还在进一步增强b) 大脑皮层的抑制机能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3) 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婴儿末期第一信号系统活动便以初步形成,具有了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从出生后七、八个月起,以词语为信号的第二信号系统就开始活动,1岁以后词语条件日益增强,到幼儿期词语才能作为独立刺激物参与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使儿童的心理具有了新的概括抽象性三) 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可变性1. 胎内环境对胎儿脑发展的影响1) 母亲的生理条件对胎儿的影响生育最适合的年龄是20-35岁之间,过早或过晚的生育容易使胎儿的发育和生存出现危险;母亲的营养状况与胎儿的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怀孕早期母亲营养不良,可能引起胎儿的生理缺陷,后期营养不良可能会生出低体重儿2) 母亲的疾病对胎儿的影响许多病毒都能透过胎盘的保护屏障儿影响胎儿,母亲怀孕期间一定要注意采取适当的防御措施3) 药物和烟、酒对胎儿的影响孕妇记得孕期吃药一定要通过专业的医生指导,吸烟和喝酒都容易给胎儿带来生理缺陷和影响胎儿心理发展2. 后天环境对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影响a) 儿童脑的发展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b) 脑发育的可塑性:在脑的发育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的作用,脑的大小和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如早期社会经验的剥夺将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展停滞甚至萎缩;儿童营养不良也会对脑细胞的发育造成损害,影响脑的发育c) 脑的修复性和机能代偿:研究发现婴儿早期某种脑损伤可以通过某种类似学习的过程获得一定的修复。

      大脑半球的功能不同,当某半球受伤后,另一半球的功能可能会产生替代性功能补偿如语言中枢受损,在5岁之前经过功能性补偿,孩子可能不会导致永久性的语言功能丧失二、 心理发展(一) 婴幼儿期(0-3岁)孩子身心发展特点:主要发展特点是: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重大;感知觉迅速发展,且有多方面接近成熟水平;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性依恋的发展是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标志1. 动作发展婴幼儿再去动作的发展为心理发展创造条件,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并表现在活动中早期动作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心理发展的水平早期动作发展过于迟缓,可以预示以后智力发展上的障碍1) 婴儿期主要动作的发展a) 婴儿手的抓握动作发展手的抓握动作发展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准确的抓握动作与视、动协调给孩子开拓着认识食物特征的重要途径,也为手的动作增添了新的内容――使用工具,用动作姿势代替言语功能,从而使动作有了间接性和最初的符号功能b) 独立行走是孩子动作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使孩子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扩大了认知范围,增加了与周围人主动交往的机会为发展个体的自主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2) 婴儿的动作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性a) 从整体向分化发展。

      b) 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c) 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3) 动作评价指标:6个月—1岁动作要求:   1、能用手抓握、捏、摇、扔、捡、传递、敲击玩具   2、能独立翻身和坐稳   3、能手脚协调地爬行,能拉手下蹲捡物和站立   4、能在成人保护下学习走路   5、能在成人帮助下,用手拍、抬腿踢悬挂物   6、初步获得平衡协调和身体控制的经验,能愉快、积极地参加活动   7、愿意和同伴在同一空间活动 1—2岁动作要求:   1、能较自如地走路,平稳地跑步   2、能自如地蹲下捡大小不同的东西   3、能较快地爬行   4、能绕过和钻过障碍物   5、会举手投物、击物   6、会滚球、投球和踢球   7、初步学习动作的平衡、灵活、协调、控制能力及大胆的行为   8、喜欢与同伴、家长共同活动,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及亲密的感情2-3岁动作发展指标:1、 跑步平稳2、 单足站立3、 两脚交替上下楼梯4、 能原地向上,向前跳,会从高处往下跳5、 能系扣子,解扣子6、 会骑三轮脚踏车2. 感知觉发展感知觉发展是个体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感知觉的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婴儿是通过感知觉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适应周围环境。

      这一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的、主动的、有选择性的过程是对来自周围环境的信息的察觉、组织、综合及对它的解释感觉发展:1) 婴儿视觉的发展a) 人对周围环境的信息大多数是通过视觉系统获得的视觉主要是物体所展现的复杂信息的察觉和辨认b) 研究发现:出生后24-96小时的新生儿就能察觉移动的光,出生12-48小时的新生儿中有3/4可以追视移动的红环;三周后视线能集中到物体上,理想的视焦点是距眼睛8寸处――哺乳时母亲的脸与婴儿视觉的适宜距离出生后15天就有颜色辨别能力,3-4个月的婴儿颜色辨别能力基本上趋近成熟水平,能用晶体视物总之,婴儿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内探索世界的视觉手段已经有了明显的发展c) 通过范兹的刺激偏爱程序的创新,发现婴儿对一些视觉刺激有特殊的偏爱,如:鲜艳的色彩、运动中的我物体、物体轮廓线密集的地方或黑白对比鲜明处、正常人脸、曲线或同心圆图案等这种偏好的意义在于:他们注视承载客体最大信息量的轮廓和边线,可以获得最多的信息,表明他们对所接触的外部事件具有选择性这对给婴儿早期丰富环境很有意义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受外界刺激的控制作用逐渐为经验所调整 2) 婴儿的听觉发展a) 据研究,新生儿,甚至是胎儿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声音感受能力。

      婴儿早期对声音的感知和辨别主要表现在对声音的注意和定位、对语音的辨别上b) 听觉影响儿童的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应该注意保护听觉器官,注重训练儿童的听觉辨别能力3) 婴儿的肤觉发展a) 几个月的胎儿就有了明显的触觉反应,新生儿的触觉敏感性和触觉分化都有迅速发展,刚出生的孩子就有温觉反应,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新生儿适应环境的一个关键;婴儿早期有了痛觉反应,但比较微弱和迟钝b) 触觉在3岁前儿童的认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随后触觉逐渐与视听觉紧密结合,到幼儿期触觉在认识发展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并让位给视觉和听觉4) 嗅觉a) 不少实验证明,新生儿已经能区分几种气味b) 出生后短短几天内,婴儿已会认识自己母亲的气味c) 灵敏的嗅觉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保护婴儿免受有害物质的伤害,发达的嗅觉还能指导儿童了解周围的人和事物,它的发展相对稳定 知觉发展: 婴儿知觉的发展表现为各种分析器的协调活动,共同参与对复合刺激的分析和综合1) 空间知觉a) 形状知觉:通过习惯化研究说明3个月的婴儿已有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形状知觉研究还表明,幼小婴儿就具有模式化的、有组织的视觉世界他们偏爱一定程度的复杂世界的世界、信息量多的图形和对他们具有社会性意义的某些形状,不喜欢没有图案的模式。

      b) 深度知觉视崖实验表明,6个月的婴儿就有了深度知觉c) 方位知觉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的顺手为上下、前后、左右3岁能辨别上下,4岁辨别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8岁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d) 大小知觉:对图形大小判断的正确性,须依图形本身的形状而定,如幼儿判断圆形、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大小容易,判断椭圆、长方形、菱形和五角星的大小较困难有的研究表明,儿童从2.5岁-3岁,判别平面图形大小的能力极具发展2) 时间知觉时间具有非直观性,没有看得见的形式,也没有相应的感觉器官对时间的感知具有相对性和主观性的特点一般孩子在7岁发展时间知觉,小学是时间知觉发展的重要时期3) 儿童观察力的发展a)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观察力的培养对于儿童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期是观察力初步形成的时期,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持续性观察的细致性观察的概括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