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抒情诗小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docx
10页抒情诗精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解释 (1)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2)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3)思考:惦念 (4)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5)“尘满面”两句,形容年老憔悴 (6)孤坟:孟启《本领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8)幽梦:梦境模糊,故云幽梦 (9)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 (10)顾:看 (11)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抑制自己不去思念吧,却原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哀痛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熟悉,由于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突然在模糊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相互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射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评解 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上片写词人对亡妻的肤浅的思念,是写实下片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上篇记实,下篇记梦,突出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本诗的哀痛基调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词人自己词中采纳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这首词思致委婉,境地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赏析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惋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苦痛,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安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中国文学,从《诗经》开头,就已经消失“悼亡诗”从悼亡诗消失始终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出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肤浅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颜色抒发出来,读之令人伤心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实,沉痛感人 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这首“记梦”词,实际上除了下片五句记叙梦境,其他都是抒情文字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不思考,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妙的情景“自难忘”怀呵!王弗逝世转瞬十年了,想当时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
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到食杞菊以维持的地步,而且继室王润之(或许正是出于对爱妻王弗的深切思念,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风韵)及儿子均在身旁,哪能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都把逝世的妻子老挂在心间呢?不是常常惦念,但绝不是已经淡忘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退的由于时至中年,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退的将“不思考”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冲突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提醒自己内心的情感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他又怎能“不思考”那聪明明理的贤内助呢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就能话凄凉了吗?这是抹煞了生死界限的痴语、情语,极大程度上表达了孤独孤独、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非常感人接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淆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
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无望的、不行能的假设,感情是肤浅、哀思,而又无奈的,表现了对爱侣的深切思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苏东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士铭》记述了“妇从汝于困难,不行忘也”的父训而此词写得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唯恐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索于心,托于梦确实实是一份“不思考,自难忘”的患难深情 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头“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 ”,是记叙,写自己在梦中突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家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美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识,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装扮这如同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夫妻相见,没有消失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正是东坡笔力奇崛之处,妙绝千古正唯“无言”,方显沉痛;正唯“无言”,才赛过了万语千言;正唯无言,才使这个梦境令人感到无限凄凉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胜,全在于此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盈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妙情景,并不存在。
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该是柔肠寸断了吧?推己至人,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专心良苦在这里设想死者的苦痛,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这种表现手法,有点像杜甫的名作《月夜》,不说自己如何,反说对方如何,使得诗词意味,更加蕴蓄东坡此词最终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特殊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正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语)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表达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思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慨哀惋[7] 宋神宗驾崩后,宋哲宗继位,任用司马光为宰相,苏东坡又被召回京城升任龙图阁学士,兼任小皇帝的侍读这时的苏东坡,非常受宣仁皇太后和年仅十二岁的小皇帝的赏识,政治上春风得意苏东坡不时思念起死去的结发妻子王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考,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冷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由此成就了一阙悼妻怀思的传世之作 苏东坡对于王弗是痛彻心肺的悲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阴阳相隔,重逢只能期于梦中,也只有梦是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超越一切的界限和有限朴实真挚的深情,沉痛的生离死别,每读一次就更为其中的深情所感动 应当说,苏东坡再次得宠多少有些幸运的成分这么个大词人,大文学家,被政治牵绊得头晕目眩,苏子的一生经常让人有点啼笑皆非的意思,所以我们有理由信任,在这一段相对平稳适意的生活中,苏东坡的精神状态是轻松和愉悦的,但苏东坡也断断不能遗忘王弗曾经陪伴着自己度过的那些困难的时间王弗在苏东坡的一生中作扮演的角色绝非一个主妇那么简洁,在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也曾有过这样的落笔:……苏东坡……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社会,文化,学问,读历史的教训,外在的本分责任,只能隐蔽人的原来面目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给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此人的本相便呈现于你之前了……他间或喝醉,甚至经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
这时他成了自然中宏大的顽童——或许造物主根本就盼望人是这副面貌吧顽童”,这里林语堂先生当然是在一种嘉许的语气在点评苏东坡的自由性灵,然而苏东坡实际上又何尝不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呢?不谙世事,兴致所至,聪慧有余而内敛缺乏 夫人稳健,而丈夫往往不能丈夫往往急躁,灰心丧气,喜怒无常快乐了把酒言欢,不快乐了也要骂骂娘麻烦的是丈夫有了旷世的才气,就不是骂骂娘这么简洁了苏东坡经常会在自己的诗作里流露一些“不合时宜”的论调,自找祸端由此可见在日常的生活起居,待人接物中,这等人物将是何等的低才如果没有一个得体大度,端庄高雅的夫人为丈夫张罗这些“不入眼”俗事,怕苏先生不会有几天悠闲在密州,他们正过苦日子,苏东坡对新所得税至为生气,孩子揪着他的衣裳对他晓晓不休他说:“孩子们真傻!”苏夫人说:“你才傻你一天闷坐,有什么好处?好了我给弄点儿酒喝吧在一首诗里记这件事时,苏东坡觉得自己很丢脸,这时妻子洗杯子给他热酒这固然使他很高兴,他说他妻子比诗人刘伶的妻子贤德由于刘伶的妻子不许丈夫喝酒苏夫人也是用了好几年的工夫才摸清晰丈夫性格,那是多方面的共性,既是乐天达观随遇而安,可是有时又剧烈而固执苏夫人聪慧解事,办事圆通。
她是进士的女儿,能读能写,但是并非一个“士”做妻子的也知道要管家事,要抚养孩子,要过日子正由于如此,苏东坡的生活中是不能没有一个这样的女人把握船舵的只有在妻子的无微不至的照看下,苏东坡才有更多的闲情逸致去“沐于沂,浴乎舞雩”也正由于如此苏夫人也成为苏东坡最为信任依靠的人,许多事情埋藏在苏东坡的心灵深处,别人大都不知道,苏东坡的妻子肯定知道同过患难,共过生死,日日的关怀和爱惜,布满信任的等待和抚慰王弗给与苏东坡的是所谓“相濡以沫”的质朴而深厚的情感 在这首小词中,读不到一句令人感觉“矫情”之语,词语的运用简练凝重每一个音节的连接都有冷涩凝绝之感,如同声声咽泣,压抑沉重的气氛就在这“幽咽泉流”中弥散开来,让人艰与呼吸,又难以躲避 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是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他受不了的不是没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失去了伴侣后孤独相吊的孤独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在梦里能够观察的,也全是逝去亲人往日生活里的琐碎片断由于在那些琐碎里,凝聚着化不去的亲情 在红尘中爱的境地是什么?执子之手是一种境地,相濡以沫是一种境地,生死相许也是一种境地在这世上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浑厚的爱叫相依为命。
那是天长日久的渗透,是一种融入了彼此之间生命中的暖和 面对这样的深情,解读都好像是一种损害,那是需要在生命里反复吟唱,静夜中不断怀思的乐音很多的人毫不吝惜地把“绝唱”这个词赠与了这首词,然而,时间流转了千年,我们又听到了一声相像的叹息,那叹息赐予了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