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著名人物事迹材料简介【12篇】.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工****文
  • 文档编号:345195656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04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著名人物事迹材料简介【12篇】著名人物事迹材料简介篇1 颜真卿为国殉难 唐朝的时候,有个地方官叫李希烈,为实现个人野心,发动叛乱,四处烧杀抢掠,使百姓遭难,国家也受了损失怎么办呢?当朝宰相就向皇帝建议,让太师颜真卿去劝说李希烈归顺朝廷皇帝同意了,就让年过70的颜真卿去见李希烈其实,这是那个宰相出的坏主意因为颜真卿为人正直,不肯巴结讨好,得罪了宰相宰相明知李希烈不会归顺,却让颜真卿去,想借刀杀人颜真卿也深知此去凶多吉少,可为了国家的安宁,他毫不犹豫地去了 果然,李希烈见到颜真卿,立刻让部下拔出刀,围着他破口大骂,说要吃他的肉颜真卿挺身屹立,怒视着叛贼李希烈等人劝他投降,他说:“我来劝你们投降,你们反来劝我,我岂能受你们的利诱威胁我快八十岁了,还怕死吗?”李希烈命人挖了坑,要活埋他颜真卿冷笑说:“我既然敢来,就不怕死,要杀就杀!”他为自己写好了祭文和墓志,做好了死的准备 过了些日子,李希烈又叫人堆上柴草,点着火,对颜真卿说:“不投降就烧死你!”颜真卿视死如归,毫不犹豫地向火堆扑去,倒是那伙人吓得把他拉住了李希烈见颜真卿软硬不吃,决定杀了他,派人去把他勒死了颜真卿就义前,仍大骂不止,表示自己为国尽忠决不屈服的意志。

      这位爱国老人为国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著名人物事迹材料简介篇2 戚继光赶走倭寇 明朝的时候,从日本过来的海盗不断从海上入侵我国的东南海疆,杀人放火,抢夺财物,甚至把大批男女抓走当奴隶人们痛恨这些日本海盗,叫他们是“倭寇”明朝派了许多优秀将领到沿海平倭,戚继光是最杰出的一个 戚继光17岁就继承父业,成为一个能文能武的青年将领,立志为保卫祖国献身刚到前线的时候,有一次他率军去迎击倭寇,有些士兵竟不敢迎敌,见倭寇来了,回头就跑戚继光大喝一声:“站住!”随后跳上一块大石头,连发三箭,射倒了三个倭寇头目,又带头冲上去杀敌,终于取得了胜利从此,他的声威大振,倭寇都叫他“戚老虎”为了扭转被动局面,他重新组建了由矿工和贫苦农民组成的能征善战的新军,严格训练、严明军纪,人称戚家军戚家军连战连胜,把入侵浙江的倭寇消灭了 戚继光又率军到了福建他决定先拔除倭寇在海上的最大据点横屿岛为了接近横屿岛,戚家军将士冒着巨大的危险,赤膊匍匐前进在海滩上戚继光亲自擂响战鼓经过一场激烈的厮杀,盘踞在岛上的大批倭寇被歼灭戚家军又乘胜前进,把福建沿海的倭寇一一扫平在戚继光和其他将领的共同努力下,危害我国沿海达300年之久的倭寇被彻底平定了。

      伟大的统帅、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为祖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著名人物事迹材料简介篇3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旱河上,巨大的桥型暗堡中向外喷吐着罪恶的火舌;桥型暗堡下,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战士巍然挺立,单手托举着炸药包,导火索燃烧着,冒着青烟哧哧作响,战士高声呼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喊声,震撼山河;这喊声,穿透硝烟,成了千万人的呼喊;这喊声,至今还回荡在我们的耳边,董存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著名人物事迹材料简介篇4 爱国将领吉鸿昌 1895年,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家吉姓小茶馆的后院,诞生了一名男孩,取名鸿昌对于鸿昌的父亲吉筠亭来说,添人增口是件喜事,可又多了张吃饭的嘴吉鸿昌好不容易熬到了18岁,恰恰冯玉祥在河南招兵,于是他便报名参军,从此开始了他一辈子的戎马生涯 著名人物事迹材料简介篇5 为国不计名与利 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

      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著名人物事迹材料简介篇6 王伟—海空卫士 2001年4月1日上午,王伟在执行对美军用侦察机跟踪监视的任务中,所驾驶的飞机被美机撞毁后跳伞落海,光荣牺牲,年仅33岁 这次在执行任务时,王伟坚毅果敢,沉着冷静,英勇顽强,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凯歌王伟牺牲后,中央军委于2001年四月二十四日在北京举行了命名大会,授予“海空卫士”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被海军党委批准革命烈士 著名人物事迹材料简介篇7 华罗庚毅然回国 1950年,数学家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终身教授职务,奔向祖国归途中,他写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其中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回国后,华罗庚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称为“人民的数学家”。

      著名人物事迹材料简介篇8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1979年还是浙江大学一名讲师, 他被选派到西德亚琛工业大学液压和气动研究所留学. 他打破惯例, 进所第7天便向他的导师、研究所所长巴克教授提交了研究计划,得到支持 他广泛搜集各种文献资料,紧张地思索着、分析着,提出了大胆的设想:改革沿用了100多年的英国工程师弗利门发明的流量控制原理每天夜晚,他所在实验室的灯光总是亮到深夜,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巴克教授十分称赞他的勤奋和刻苦 他的大胆设想终于被证实他提出了“电液比例节流装置” 和“电液比例调速装置” 两项新原理,又接连做出了3项发明,并在西德登记了5项专利,仅用两年多时间便以优秀成绩获得了西德工程科学博士学位 美国一家液压公司的经理,一再以高薪邀请路甬祥到该公司长期工作面对国外优裕的生活待遇和较好的工作条件,路甬祥丝毫没有动心,他答复说:“感谢你们的情谊但是,我的祖国是中国,我应该把自己的才智贡献给自己的祖国!” 著名人物事迹材料简介篇9 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

      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 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 著名人物事迹材料简介篇10 陈景润爱国二三事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不断攀登科学高峰,1979年在美国短期工作时,又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写出了新的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在这一研究中,他把最小素数从80推进到16,达到了当前世界上的最新水平 国外朋友希望陈景润在美国发表这一论文,他拒绝了,特意把论文用包裹寄回祖国他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陈景润回国以后,有人问他:“你听说了吗?有人造谣说你不回来了!”陈景润冷笑一声答道:“听说了这怎么可能呢?我是中国人,怎么能不回来呢?” 著名人物事迹材料简介篇11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再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2]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奖项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1人物简介 袁隆平,男,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1930年出生,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_副主席著名农业科学家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他5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使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现在,他领导研究的超级杂交稻项目正朝着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顺利推进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用3亩地产出4亩地粮食,大幅度提高现有水稻单产和总产。

      20多年来,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稻56亿多亩,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总和杂交水稻还被推广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面积达3000多万亩,他因此被海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荣获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等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2主要贡献 1、袁隆平在国内率先开展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在他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杂交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2、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一是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终于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径,于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二是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等一批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科学家。

      三是突破了制种关,过去的研究认为,水稻异交率仅2.4%,杂交一代种子产量极低,离生产要求相距甚远;国际水稻所1971年开始研究,1973年放弃,原因也就是当时在该所没有人相信可以解决制种难题而袁隆平领导的课题组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制种产量逐渐提高,现在高的已达亩产300公斤以上 3、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发展战略,即方法上由三系到两系再到一系,程序越来越简单而效率越来越高;杂交优势水平上由品种间到亚种间再到远缘杂交优势利用,优势越来越强,促使杂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台阶迈进这一思路已被国内外同行采用,并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的指导思想 4、袁隆平解决了两系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如在两系法研究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他提出了选育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导致不育的起点温度指标和选育的技术策略,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走出了低谷后来又研究并提出了核心种子生产程序和冷水串灌繁殖等重大技术,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最终取得成功并推广应用他1987年起担任“863”项目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专题责任专家,主持全国性协作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