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小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卷****
  • 文档编号:597180779
  • 上传时间:2025-01-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4.01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小高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百年考古揭示,中华大地各区域在公元前3300年前后陆续进入文明的门槛,至公元前2000年前后,考古发现的众多早期王权国家和区域文明大体同时衰落,只有在黄河中游,以洛阳盆地为中心,夏王朝形成并壮大此后的3000余年里,以郑州-洛阳为中心的嵩山河洛地区,长期作为正统王朝都城所在地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8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晚期,中原腹地出现仰韶文化发展的一个新高峰持续进行的考古发现证明,这一区域环壕聚落普遍流行并且规模明显扩大巩义双槐树遗址中心区是由半围墙和壕沟圈护的多排大型房址组成的类似宫城的“宫殿”区,有深厚夯土精心筑成的大型活动广场,呈“前朝后寝”的布局同一时期,东方的大汶口文化西进,南方的屈家岭文化北上,推动了社会组织结构的复杂化和早期文明的形成公元前2800年以来,龙山文化形成城池林立的文化景观中原腹地以夯土围垣为重心的中小型城邑广泛兴建,如登封王城岗、新密古城寨等,反映了区域社会整合的步伐在逐渐加快。

      公元前2300年前后,黄河中游形成襄汾陶寺、神木石峁等超大型都邑,代表着区域聚落形态的新突破、区域社会组织的新模式中原腹地处于“天下之中”的区位,重农固本、兼利四方的发展模式,成为合理、有利的历史选择经过长期的政治实践和探索,到公元前1800年前后,中原腹地形成以偃师二里头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二里头遗址呈现出路网和围垣界隔的多宫格布局,10万平方米左右的宫城是都邑的重心,东、西两组中轴线布局的四合院式宫殿宗庙建筑成为后世宫室制度的先声,专门的手工业作坊区开后世官营手工业的先河,诞生了铜玉礼器为代表的器用制度二里头的面积虽然没有超过此前龙山时代的最大都邑,但出现了新的空间秩序和价值秩序,其体现的王都规制和器用制度等国家礼制更加成熟,都邑成为当时中华大地上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内涵丰富的城市夏商王朝形成了国家治理方式、王都营造理念、地方统辖策略以及宫室制度、器用制度、墓葬制度等礼仪制度夏礼”“殷礼”“周礼”一脉相承,是黄河文化的精髓,“礼仪之邦”是中华文明的显著特质摘编自侯卫东《黄河文化见证中华早期文明的形成》)材料二: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充分展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民族品格和奋斗精神。

      水脉与文脉相连,加强黄河流域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是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黄河文化凝结着百折不挠、坚忍勇毅的奋斗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漫长的岁月中哺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一往无前的民族品格同时,黄河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河”,“多淤、善决、频徙”“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面对黄河的多变,中华儿女以改天换地的勇气和智慧治理黄河、保卫家园正是在一次次战胜灾害和苦难的过程中,中华民族锻造了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品格和顽强的生命力,形成了黄河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突出特征黄河文化昭示着中华民族刚健有为、求新图变的进取姿态作为一个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黄河文化在亿万人民的劳动实践中不断丰富拓展,并与时俱进产生新的内涵无论是天文历法、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等重大发明,还是在沿黄地区发生的诸多变革性实践,都有力证明了黄河文化所蕴藏的求新图变的基因在创新进取精神的滋养下,沿黄经济的集聚区河南等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培育重点产业链群,已有郑州、开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洛阳现代农机装备制造业集群等数个集群入选河南省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黄河文化蕴含着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深邃智慧数千年来,沿黄河流域形成了河湟文化、关中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正是在与草原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和宗教文化等碰撞激荡的过程中,黄河文化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彰显出融合包容、多元一体的宏大气象,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尚和合”“求大同”的独特精神标识开放包容的内在特性赋予黄河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也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和辐射力,有力推动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比如,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幕,搭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平台;灵感来自石窟艺术的舞剧《丝路花雨》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3800多场……如今的黄河,依旧深情讲述着开放包容的东方故事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坚定文化自信,做好黄河文化研究和遗址文物保护工作,创新推进黄河文物活化利用,推动黄河文化走出去,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要不断激活黄河文化的生命力,激扬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磅礴力量摘编自郑敬斌《激发黄河文化活力激扬自强奋进精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王朝形成并壮大后的3000余年里,黄河中游河洛地区的文明不但没有衰落,反而一直延续发展,并长期作为正统王朝的都城所在地。

      B.中原腹地处于“天下之中”,地理位置优越,重农固本、兼利四方模式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这些都是其文化得以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C.黄河不仅是“母亲河”,在漫长岁月中哺育了无数中华儿女,也是“忧患河”,锻造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坚毅品格和顽强的生命力D.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的举办、《丝路花雨》的演出,都是在新时代对“黄河故事”的讲述,突出了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特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就已出现不同地区文化的扩张,影响着当时的社会与文明B.二里头文化开辟了众多制度的先河,制定了后世王都规制和器用制度的标准C.沿黄经济集聚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现的正是当今对黄河文化的传承D.黄河文化体现在中华民族尚和求同的理念中,也体现在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3.下列选项内容,不能证明材料二第四段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盘古、女娲、夸父、愚公等神话与传说,承载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价值追求B.先秦时代儒墨道法诸子不同学派的交锋争鸣,促进了中国思想和学术的繁盛C.丝绸之路和黄河水道相辅相成,共同成就人类文明史上规模宏大的文化交融D.佛教传入中国并融入中华文化,产生了以龙门、麦积山等为代表的石窟寺文化。

      4.材料一在论述黄河中游中华早期文明形成的过程时,重点介绍了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5.下图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形象标志,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其寓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救援记(节选)董洪良他的昏迷状况已经越来越严重了过了不知多久,感到自己的意志在与周边诡异的轰隆声的抗衡越来越弱的时候,他终于扛不住倦意,疲惫不堪地睡着了在睡着时,他做了一个短暂的梦,父亲在焦急万分地找他,不断地唤着他的小名,但他却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归路,他又被惊醒了他又一次努力地站起身来不知是本能,抑或是信念,支撑着他来到一处绝壁的悬崖上边,是山体滑落后光秃秃的峭壁,坡度近乎垂直;下面,是深不见底的河谷在这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虚空之中,竟然开来了几台挖掘机挖掘机抓住一块块滚落的巨石,把它抛向了峡谷深涧;而那些随同巨石滚落的土丘、泥沙,却被抱起、铲平,而后用来堆坑、填方,继而铺平道路男孩好奇地把眼光投向了绝壁悬崖的中间轰隆隆的声音,此刻成了这片大山最美最险的协奏曲——他确定不是独奏,而是和大渡河边、那震中深处、那无数的废墟中的救援声,以及空中飞翔的直升机的声音,形成了一个个天籁般的音符,代替那些哀鸣、惨叫和哭泣!从已经被开通生命救援通道的绝壁上退下来,男孩又费力地走进了悬崖边的树丛。

      他尝试着从中穿过,这样就可以回到村子并见到父亲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打通了生命通道的路上,穿着各式衣服的人,陆续多了起来远方,余震后的垮塌还在不断发生;近处,废墟中传来的呼救声,一声比一声弱他想,必须要在暮光来临之前走出去!他加快了脚步,突然间,他看到自己的前方有奇怪的东西正在移动:可能是某种体型与他大小差不多、但嗅觉肯定比他灵敏的一只狗,或是一双及几双孔武有力的大手,甚至是一把手电筒在树林、房舍和废墟间投下的虚光也说不定再说,怎么会一下子就有了橄榄绿、橙红色、黑色、白色,乃至于灰色、青蓝色和村子里彝族同胞的服饰?他自然不知道这正是解放军、森林消防员、警察、医护人员、志愿者、搜救犬和当地的村民,在他昏迷和震区灾民受灾的时候,全都一同参与了救援男孩子终于靠近了一些,他要努力地看清那些手,那些颜色整个过程,推进得很小心、很慢,也很令人揪心外面的人,可能怕滚石再次移动、滚落,砸中树木从而使其断裂,或是怕泥沙经不住这样的气氛和胆战心惊,从而偷偷开溜和钻进空隙,堵死了受灾者一息尚存的生还空间①他们从上边,从左边、右边,从前边、后边,甚至于从下边,小心翼翼地刨挖!他觉得,如果把这个临时的空间比作一个鸟巢和爱的核心的话,那么,这些人就是鸟爸爸鸟妈妈。

      他感受到了爱的气息!他感到自己不能喊、不能打招呼,但是意识却可以漂移,虽然在昏迷中,但他还是努力地通过掩体的缝隙,偷瞄了几眼此刻,一群人正在用他们的手和膝盖匍匐在地上②他们的腰上,系着急救包;他们的双手,在废墟一样的掩体上刨挖;他们的膝盖,扎在石块石子和瓦砾上;他们的额头,汗水直淌旁边,还有扩胸器、急救垫和担架等应急救援设备他们在面对每一捧刨挖开的泥土与瓦砾时,都会不自禁地颤抖一下;随着探测仪的显示和搜救犬的打转、吠叫,他们又感到庆幸,眼中再次充满了希冀偶尔,男孩也会看到这一群群人悄然脱帽他完全可以想象,他的那些乡村里的爷爷奶奶,叔叔伯伯,大妈阿姨,兄弟姐妹们和玩伴,不幸中,会有人像他一样躲在掩体和废墟的某处,躺着、蹲着、伏着,一动不动,再也不会与人打招呼、寒暄和聊家常随着外边的救援越来越近,陡然升起的光亮,在原本逼仄而现在却越来越宽敞的空间里,投下了影子清新的空气,和着微风,开始充盈在这片空间滚石被挪开后,那些泥沙接着被人刨起,移向别处,树木的枝丫几乎在同时被剔掉最后,便是起到了绝对遮挡功能的树木这也是男孩在昏迷之后,始终还有适量空气和微弱光线的原因看到这里,困惑的男孩更加迷惑,他看了半蹲着蜷缩在空间中的自己一眼:怎么自己就在模糊中爬出了这空间,游荡于大渡河上和悬崖峭壁之间,甚至还随着救援的队伍,一同来到树木这处掩体中拯救自己。

      难道在极度危险和危机之中,人真的可以灵魂出窍?或者是人类生物性本能的自我防护和幻觉?在男孩被人抱起的一瞬间,他认清了这处废墟,实际离自己家并不远!一瞬间,事实的真相,使得他目瞪口呆他并没有从昏迷中完全醒来随行的医护人员确认他只是轻微受伤和昏厥,其他各项生命体征都相对比较稳定在将男孩快速送至统一的救治区后,救援队伍即刻奔赴下一处废墟实施探测和救援不久后,那个被救的男孩苏醒了他继续思考着这个带有某种神性的隐秘问题:自己明明已经昏迷了,可为什么还能看到震区发生的事情?并且还能清晰地记得一些细节难道在人世间,人体内真的存在着灵魂和某种隐秘的力量?”很快,这个男孩在否定和肯定的纠缠较量中,相信和确定是后者——人是有灵魂的!小的,如人的一颗悲悯之心,关切之意;大的,如天地仁心——那些永存于世的警魂、军魂、民族之魂!从始至终,那个男孩都在隐藏自己的名字是的,他——哦,不!是我一直都在刻意地隐匿自己的名讳之所以我能把整个事件描述得如此清楚,是因为那个男孩——就是我!至于问为什么如此?实在是因为,这一切太过于匪夷所思了直到目前,我仍旧没有把这些问题完全厘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