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匝道路基不均匀沉降处理施工方案范本.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480996531
  • 上传时间:2022-10-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76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E匝道路基沉降处理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述 1.1工程概况1.2地质条件二.产生沉降原因分析 三.编制依据 四.施工准备4.1 技术准备4.2 组织结构4.3 主要物质及施工机械设备情况4.4劳动力组织4.5 施工进度 计划五.工程问题处理措施 5.1加固范围 5.2 工艺流程5.3 钻孔5.4 灌浆5.5 灌浆质量控制与检验六.处理后评价一、 工程概述1、工程概况E匝道为空港至人和方向的 左转匝道,起点接柑悦大 道,终点接辅助匝道.匝道全长231.625米.最小 圆曲线半径为40米,最大 纵坡为5.9%,最小 竖曲线半径为370米,车行道宽度 为6米,单向单车道.本次沉降路段EK0+100~EK0+220.路面出现以1号人行地通为轴线,地通左右段路面出现1~18厘米的 不均匀沉降.2、地质条件E匝道原始地貌为上覆土层厚度 为1.00米~3.00米,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及砂岩.岩体类型为Ⅲ类.该段为回填路基和绿化地块,最大 回填深度 14.54米,最小 回填深度 为6米,采用现场挖方区JS2及砂岩粒料填筑.二、产生沉降的 原因分析E匝道K0+100~K0+220段处于高填方区,先进行E匝道路基及地块土石方回填.回填至挡墙及在1号人行地通道实施标高后,实施1号人行人行地通.再实施的 悬臂式挡土墙,在挡墙实施完成后,再实施挡墙路基回填.墙后填土时间为2013年1月初,由于施工时间短,在路基碾压时未能完全满足分层回填碾压的 施工工序,压实时粒径控制欠佳,细料扫缝填充未能满足填充孔隙率控制要求.加之路基东侧为面积达6000平方米左右的 绿化地块、挡墙前趾处为3000平方米的 绿化地块.从本年4月28日至6月8日连续的 强降雨,地表水大 量下渗,带动了 原填筑路基及地块填料工序沉降的 加速.同时由于各处粒料透水性参差不齐,导致各工段工序沉降量不同.在1号人行地通处,原状基础密实性较好,沉降量较小 ,固表现出以1号人行地通轴线为沉降分界线,两侧及墙背沉降量大 ,外观表现出两边低中间高的 突起.三、 编制依据 《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JTGF80/1-2011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08)四、 施工准备4.1技术准备 1.1组织各专业对沉降原因进行分析,并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1.2 组织专家及参加单位对专项施工方案 进行论证.1.3 对沉降部位进行沉降观测,监测施工期间沉降观测变化.1.4预先完成所有材料样品的 性能检测实验及水泥浆的 配合比实验.4.2组织机构项目经理:殷云技术负责人:黄兴旺质检工程师:陈凯安全工程师:彭立明施工管理人员:张玖麟、周洋施工队伍:张光学注浆施工队4.3主要物资和施工机械设备情况序号施工机械规格数量备注1潜孔钻φ1003台 2压浆机WQ-1603台 3沥青摊铺机 1台 4洗刨机 1台 5水泥浆搅拌机 3台 4.4劳动力组织为保证7月初竣工验收,对施工作业采取两班制.劳动力计划如下:钻孔工:10人 水泥浆灌注:10人水泥浆搅拌:10人 电工:2人 4.5施工进度 计划序号工作内容持续时间6月15182124一路基沉降加固     1施工准备.6.15   2钻孔6.16~6.21  3压浆6.17~6.23 4封孔6.23   二路面恢复     1旧路面洗刨6.25  2新路面施工6.26~6.27   五、 处理措施针对E匝道的 工序沉降,解决的 措施是:采用人工办法,注入水泥浆,填充原土的 孔隙,加速土体的 固结,增加土体的 内摩擦角,减少对挡墙的 侧压力,同时阻断地表渗水对土体的 浸渗,解决路基填料土体的 工后沉降,保证道路的 使用品质5.1加固范围:EK0+100~EKO+220.在路基范围内,每个断面纵横向间距均按2米布置;挡墙前趾处钻两排孔,间距按2米梅花型布置,钻孔孔径10厘米,钻孔深度 为挡墙底板下不小 于3米.水泥采用PO32.5R硅酸盐水泥,在0.4~0.6米Pa压力作用下压浆, 5.2 工艺流程5.3 钻孔钻灌浆孔使用GX-1型液压钻机,配Φ60米米外丝钻杆,Φ101米米粗径钻具带硬质合金钻头钻进成孔,W-2.8/5空压机送风洗孔排渣.按要求由外往内分序分段施工.孔深<4.0米,一次成孔;孔深≥4.0米,则分两段钻灌.钻孔深度 序号部位路面标高(米)挡墙底标高(米)钻孔深度 (米)备注1K2+100319.8183166.82  2K2+120320.9983168.00  3K2+140322.178316.58.68  4K2+160323.358316.59.86  5K2+180324.53831710.54  6K2+190325.1283199.13  7K2+200325.7183208.72  5.4灌浆5.4.1浆液配合比采用小 南海PO.325R型普通硅酸盐水泥和自来水配制浆液.浆液配合比采用试验室试配的 配合比:水∶水泥=1.5∶1.当遇雨作业时,适当加入水玻璃,浓度 为30~45波密度 .5.4.2 浆液灌注灌浆前,先对灌浆管线与设备进行检查,在确认运转正常后,再制浆.浆液的 拌制与灌注使用100/1.5型隔膜灌浆机.浆材和粉煤灰按配合比定量加入到灌浆机的 搅拌桶内.每桶浆液搅拌时间不少于3米in,然后经滤网放入储浆桶,边灌边搅,连续作业.本次压力灌浆采用孔口封闭法,封闭孔口采用橡胶栓塞.灌浆施工中,设专人执守灌浆机和灌浆孔口,检查浆液配合比,记录灌浆数据和有关异常情况,控制泵压在规定范围内.5.4.4 止浆按路基灌浆技术要求,当注入率≤1L/米in,第一段注浆压力达到0.2米pa、第二段压力达到0.5米pa,持续灌注10米in,即可止浆,停止灌注.若因路面裂缝或边坡漏冒浆,路面抬动而停灌的 灌浆孔,进行间歇灌浆;窜浆孔用止浆器将其封闭后续灌.对在补灌过程中仍出现非正常情况,而稳定浆液面在路面结构层内的 灌桨孔和路面抬动累计达4米米的 灌浆孔不再进行补灌. 5.5 灌浆质量控制与检验路基灌浆主要包括钻灌浆孔和灌浆两个工序,施工中按程序要求实施了 工程质量的 控制与检验,包括:(1)检查钻孔孔位偏差、孔径和灌段长度 .(2)按规定进行灌浆材料的 抽样送检.(3)根据灌浆技术数据(注浆压力、灌浆量、浆液配合比)综合反映出的 填方路段的 孔隙情况,选择确认适宜本段灌浆的 配合比,对处治范围进行合理的 灌注.六、 处理后评价: 注浆及路面处理后,按照《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1350947-2009要求对该道路纵面每10米设2个变形观测点,一个点在防撞栏上,一个点在路缘石上,按照一个星期一次,连续监测二个月,根据沉降量的 收敛情况评判其注浆效果,同时适当钻芯,根据芯样判断其效果.沙井湾E匝道路基工后沉降处理施工方案编制 杜先登 审核 黄兴旺 批准 殷 云 重庆建工第一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沙井湾立交项目部 二0一三年六月二十二日附件:工程施工现场应急预案及安全保证措施一、编制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

      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作为首要任务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在本项目部领导统一组织下,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依照行业安全生产法规,规范应急救援工作 4、预防为主,防止结合原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坚持突发事件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重点做好预防、预测、预警、预报和常态下风险评估、应急准备、应急队伍建设、应急演练等项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二、编制目的1、应急预案应针对那些可能造成企业、系统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设备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突发性灾害,如触电事故、泥石流灾害、火灾、环境破坏等2、应急预案是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补充,应急预案应以完善的预防措施为基础,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3、应急预案应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防止人员伤害为第一目的,同时兼顾设备和环境的防护,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程度4、应急预案应结合实际,措施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5、应急预案应经常检查修订,以保证先进科学的防灾、减灾设备和措施被采用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组织机构为加强安全领导,进行系统化、网络化管理,项目部成立应急预案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总工程师、常务副经理、安全总监、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环保部安全员、各施工队专职安全员、施工队队长为组员,负责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负责重、特大事故的现场应急抢险救援指挥,对施工现场突发性情况进行技术、资金和设备支持,在施工现场发生重特大事故时以最快的时间达到现场,分析紧急状态和确定风险事故级别,负责分部和有关地方管理部门、组织、机构联络和报告事故情况,制定抢险救援的方案措施,领导现场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确定紧急状态的解除,协助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在上级和有关地方部门进入的情况下,参与制定抢险救援方案措施,做好应急抢险救援配合工作四、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1、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后,施工现场应急处理措施一般规定 当发生事故时,负伤人员或者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应立即报告项目经理或专项安全负责人,并应马上组织人力现场抢救伤害者,根据伤情需要,协助医务人员运送伤者到医院或拨打“120”,请求协助抢救。

      1.1事故发生后,各级人员应保镇静及冷静,切实负起本身责任,主动控制局面要有组织、有指挥和结合实际进行妥善处理 1.2 第一时间进行“救死扶伤”,采取措施救护受伤(害)人员,对必须在现场进行紧急抢救的,应采取应急方法如止血、人工呼吸等进行施救否则必须立即用工地的交通工具或截出租车将伤者送到就近医院进行抢救同时应采取有效措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1.3 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及善后工作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并划出保护区禁止闲人进入 1.4 因抢救受伤(害)人员,以及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记、拍照、录像或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2、 发生火警、火灾事故时,施工现场应急处理措施一般规定 2.1 应立即了解起火部位及燃烧的物质,积极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