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成都市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新文化运动课后反思岳麓版.doc
5页四川省成都市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新文化运动课后反思岳麓版《新文化运动》的课后反思第8课《新文化运动》属于中国近代化起步专题的最后一课,新文化运动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传统的文化和思想进行了反思、批判和宣战,高扬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对人们的思想进行了一场大洗礼,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上的准备,本节课是中国人民的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根据教学目的,本课的重点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其中,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又是直接联系到对于新文化运动性质分析的内容;其影响又是对于本学习主题“近代化起步”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所以都具有相当的重要程度而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光靠教材的文字叙述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补充大量的图片和学生熟悉的资料,让学生对内容进行归纳,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则是用课堂讨论的方式以及引导学生进行深化理解来加深学生对影响的认识,从而形成新文化影响的两个方面显得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认识有理、有节、有据,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水到渠成”之感。
因此,本课以知识性、艺术性及逻辑性见长 在《新文化运动》的教学内容中,我首先通过“我”的民国印象,让学生讲述手抄报上的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加深了学生对“一定的思想文化反映一定的政治、经济”的理解,对于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原因以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尊孔复古”是逆时代潮流的,这种方式使学生经历感知历史到认识历史的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即符合初二学生的兴趣特征,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此外,教学设计板块有新意、有逻辑在教学实施中,强调师生互动、学生互动,进一步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这次做课的目的就是以我们学校的班改为依托,以小组合作为核心,以导学稿为基本的呈现方式因此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根据学生的学情,根据教材的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小组讨论探讨的活动一、预习导学 (1) 学生看书自主学习4分钟,完成预习导学 (2)小组交流预习情况2分钟,组内解决疑问,小组之间解疑(3)通过小组抢答检查预习成果 二、我们如何正确的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1、)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①小组汇总查阅的资料②组内指定一名同学做好记录 ③小组代表展示小组成果(2)我们如何正确的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课堂的实施,以及课后陈校长的评课,使我深刻意识到我在小组合作的探索和操作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1、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组长组员的职能和任务不够明确,没有有效的发挥组长的带头作用,课前没有对组长记录员给予特别的交代和培训,没有教会学生学会聆听2、学生展示成果的时候不能做到:大声说话、自信表达3、讨论探究的活动,有些脱离学生实际学情,难度比较大,结果造成讨论低效且有点混乱,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在讨论活动的设计上一定要做到:低起点、密台阶、勤反馈,让学生能够有话可说,踮起脚来就能摘到桃子,3、在第二个讨论活动时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先罗列中国传统文化再区别好坏4、小组评价的时候语言不规范,可以用:有问题吗?本组有补充吗?有质疑吗?这样的评价更能发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这节课的遗憾和 不足之处太多太多,需要我思考和改进的也很多,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尝试,尝试着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让学生学完历史后记住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而是留给他课本以外的更多的东西比如历史的学科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