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信核心能力规划.pdf
28页— 1 — 普通商密 中国电信〔2017〕245 号 关于印发中国电信核心能力清单及 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集团公司各省级分公司、各专业公司,集团公司各部门,股份公司并转各省级分公司、各专业公司、国际公司、各研究院、中国电信学院: 为贯彻落实《关于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试行) 》(中国电信〔2016〕472 号) ,面向网络智能化、业务生态化、运营智慧化,支撑五大生态圈和“2+5”重点业务,集团公司制定了《中国电信核心能力清单及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 ,现印— 2 — 发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2017 年 5 月 27 日 — 3 — 中国电信核心能力清单及实施指导意见 (试行) 为贯彻落实《关于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试行) 》(中国电信〔2016〕472 号)相关要求,面向网络智能化、业务生态化、运营智慧化,支撑五大生态圈和电 2+5”重点业务,现提出中国电信核心能力清单及相关实施意见 一、核心能力的内涵和目标一、核心能力的内涵和目标 “ 核 心 能 力 ” 在 1990 年 由 美 国 学 者 普 拉 哈 拉 德(C.K.Prahalad)和英国学者哈默(G.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中首次提出,企业的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y)指能给企业和用户带来价值的差异化的多种资源、技术和技能的组合。
衡量某项因素能否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标准为: 价值性:核心能力必须给企业和客户带来核心价值,即企业和客户需要的关键能力; 独特性:这种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是“独一无二”的; 延展性:核心能力可以给企业衍生出一系列新的产品/服务 ,使企业得以扩展到相关的新的业务领域; 难以模仿和替代: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相比,具有“独特的”风格/效用,而不是在产业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其独特性的形成是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努力,难以被复制; — 4 — 动态性:企业的核心能力虽是其资源长期积累的结果,但它并非一成不变的, 随着时间与环境的演变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企业战略目标的转移,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予以重建和发展 中国电信的核心能力指围绕企业转型发展需建立的重大的、可以自主掌控或者主导引领的、关键的差异化能力,包括网络能力、平台能力、产品能力、运营能力和服务能力等其建设重点围绕中国电信战略转型 3.0 的目标,实现“网络智能化、业务生态化、运营智慧化”,打造“智能连接、智慧家庭、互联网金融、物联网、新型 ICT”五大生态圈,做大“2+5”重点业务,形成中国电信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本次提出的核心能力主要聚焦在技术方面。
二、核心能力清单及关键举措 以下提出七大领域的十七项核心能力,以及打造核心能力的关键举措建议 (一)固移融合、多网协同的网络 1.高速率、广覆盖、低时延网络和基础设施资源整合能力 基础网络和基础设施能力是中国电信的主要能力优势,不仅是中国电信应对友商和互联网企业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中国电信其它核心能力得以建立和强化的基础因此中国电信必须巩固、加强和整合基础网络和基础设施能力优势,为市场竞争以及其它核心能力建设提供保障中国电信转型 3.0 提出— 5 — 了网络能力建设“三个领先”的目标:网络技术世界领先、网络质量业内领先、网络能力适度领先 基础网络能力建设的要点是建立高速率、广覆盖和低时延等能力优势高速率能力优势体现在继续保持光纤宽带网络的领先地位,增强无线宽带网络的竞争力,为中国电信核心能力建设夯实带宽基础;广覆盖能力优势体现在光纤网络、无线网络的覆盖保持业界领先;低时延能力优势体现在多数大中城市之间的传输时延保持与竞争对手相比可量化的优势,满足业务发展对时延的高要求 基础设施能力建设的要点是保持和夯实中国电信在各级机房资源和光纤光缆资源的优势, 并在机房 DC 化改造等方面取得领先,更好地适应网络重构、SDN/NFV 等新技术部署和视频、云等新业务发展需求。
网络和基础设施资源整合能力建设的重点是充分发挥中国电信在网络和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推进固定和移动网络深度融合,应用、平台与基础网络全面协同,优化组网方式和内容、资源部署策略,在支撑各类应用时取得服务质量和用户业务体验的优势,在业务推广时取得与竞争对手差异化的优势 关键举措如下: (1)建立高速率、广覆盖、低时延的固移融合网络能力优势,提升重点业务用户感知 (责任部门:网发部牵头;网运部、政企部、技术部参与) — 6 — 传输网发展以端到端调度和快速开通为目标,引入 ROADM设备组网实现光层调度,构建端到端调度 OTN 网络,通过集约化网管系统实现端到端快速开通光缆网络发展通过一二干融合夯实低时延能力的物理基础,取得竞争优势IP 网络发展应以提升网络智能化水平和对客户的差异化服务能力为目标,积极引入 SDN 技术,对内实现资源的高效调度,对外实现网络能力的定制化、自动化开放光纤宽带网络发展提前布局千兆接入能力, 积极引入 10G PON 技术, 建设满足千兆到户需求的 FTTH网络,确保平滑演进和异厂商互通,保持领先优势移动网络发展探索 4G 向 4.5G 平滑演进以及未来与 5G 融合组网, 利用固网优势保障移动网络的快速灵活部署,通过高低频协同实现广域和深度覆盖优势,提供差异化的语音业务。
(2)加快构建统一标准的云化网络基础设施(NFVI) ,把握节奏推进网元虚拟化(NFV) ,构建集约管理、分级操作的云化网络管理体系(包含云管系统和 MANO) (责任部门:网发部牵头;网运部、技术部、云公司参与) DC 机房布局方面统筹考虑 NFV、 云业务、 CDN 等需求以及老旧设备退网, 推进通信机房 DC 化改造, 探索适应网络重构的 DC布局,形成中国电信基础机房和云资源的优势网元设备虚拟化技术推进方面,加快制定分层解耦的云化网络基础设施的系列标准,逐步在 vIMS、vEPC、vBRAS 等场景实施 NFV 部署,提升网络的弹性、切片、多网协同、质量差异化等能力云网协— 7 — 同方面,协同优化网络能力与 DC、CDN 及云资源的部署,引入SDN 技术实现跨越网络和云资源的端到端协同调度, 保障核心业务的用户感知优势 2.网络智能管控及智慧运营能力 面向网络智能化、运营智慧化,引入 NFV、SDN 等新技术,构建开源、开放的新一代网络智慧运营系统,具备网络与业务的自动感知及抽象能力,提供面向业务的按需和自动化的网络资源动态编排,形成对实体网络和虚拟网络的跨专业、跨网络的端到端统一运营管理,并通过快速迭代开发,实现从现有运营模式向以网络/网元动态调度、业务敏捷开通、端到端资源可视、数据共享为目标的智慧运营模式的转变,为智能连接生态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举措如下: (1)构建新一代网络智慧运营基础平台,打造开发运营一体化模式 (责任部门:网运部牵头;企信部、网发部、政企部、技术部、云公司参与) 自主设计新一代网络智慧运营基础平台架构,支撑网络数据集中、网络管理能力集约开放,定义集约平台与各专业及跨专业子系统应用的关系与接口,并以开发运营一体化方式推动网管体系的演进与发展;研发新一代网络智慧运营系统,提供网络随选能力现有网络业务管理能力的原子化与再封装,实— 8 — 现网络资源能力和业务应用能力的抽象规划网络控制器和业务编排器的构建, 自主研发 SDN 编排器、 NFV 编排器等核心组件 (2)掌握网络向 SDN 演进、网元向 NFV 转型的核心技术 (责任部门:技术部牵头;网发部、网运部、企信部、云公司参与) 研究 SDN、NFV 网络高性能、高可靠、可管理的关键技术;研究 NFVI 整体交付方案,开发高性能整机柜式基础设施;推动NFV 分层解耦和高效集成, 搭建相应测试环境, 掌握相关核心技术 3.网络及业务能力的灵活开放能力 聚合中国电信的网络与业务的能力优势,通过集约化能力开放平台,实现能力的整合、能力的统一管理和统一呈现,为用户提供标准化能力开放接口。
同时面向应用开发者和服务提供商,提供便捷的应用开发环境及业务交付的服务支撑,实现管理服务自动化,支持用户自定义的网络能力编排、业务能力编排,构建网络即服务(NaaS)的开放平台 关键举措如下: (1)以业务为切入,构建松耦合、集约的能力开放体系 (责任部门:网运部、企信部牵头;网发部、政企部、市场部/业务创新中心、技术部、云公司参与) 基于核心能力清单,扩大网络、业务、数据、IT 能力开放范围,并推进能力开放接口标准化;构建集约的互联网化能力— 9 — 开放平台,从业务需求出发,通过帐号牵引,提供共性的网络业务能力和服务组件,以及面向互联网+的开放服务;基于现网实践,将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缓存、消息中间件等企业内部IT 能力作为 PaaS 服务输出给外部客户,提升云服务价值 (2)结合云网协同,提供客户随选的自主化服务能力 (责任部门:网运部、企信部牵头;网发部、政企部、市场部/业务创新中心、云公司参与) 进一步加强能力开放平台与新一代网络运营支撑系统、智慧运营平台的协同,提高端到端的能力开放自动化服务水平,提供客户随选的自主服务能力,推进 IT 和 CT 融合 (二)基于云和大数据的共享平台 4.支持资源集约、云网协同的云能力 中国电信在企业内部云基础设施的规模应用和外部云服务相关的数据中心、带宽资源、运维管理、客户渠道等方面存在优势。
当前,云计算领域的竞争力正在从资源扩张的规模优势,向自主研发的成本优势和产业合作的生态优势转移中国电信需在云计算领域重点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建设全网集约管理、统一调度的云基础设施资源管理平台,强化利用电信网络优势为云提供按需互联的能力,实现云和网络的资源协同和业务融合同时,结合现网需求由内而外开展 PaaS 和 SaaS 业务实践,利用云计算推动自身业务整合及助力客户黏性增强,使云服务真正成为中国电信新的业务收入增长点 — 10 — 关键举措如下: (1)打造支持跨域、混合、异构资源的云管理能力 (责任部门:网运部、云公司牵头;网发部、企信部、市场部/业务创新中心、技术部、政企部、系统集成公司参与) 通过自主研发云管理平台,实现对包含现网运行的业务平台云、企业 IT 云、外部服务云和正在规划中的网络云等全网云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纳管、展现和调度;建立和 IDC、云资源池配套的集约管理运营体系,破除专业领域限制,打通 CRM 与云业务支撑体系以开源技术为借鉴自主打造云计算基础软件体系,包括并不限于虚拟化、对象存储、虚拟网络、安全等,逐步建立和完善自主掌控的研发运营能力;结合新一代网络运营系统的构建,重点研发云网协同调度能力,联合开发资源池间互连、客户访问云资源池以及混合云的按需组网方案,提升中国电信云能力的“云网协同”差异化优势。
(2)提升云平台的 PaaS 和 SaaS 支持能力,打造云业务生态 (责任部门: 网运部、 云公司牵头; 市场部/业务创新中心、政企部、网发部、企信部、技术部参与) 研究“微服务”等先进软件架构在现网的引入方案,结合实际需求优先选择具有单一职责、通用性强、外部依赖少等特征的软件系统功能进行实践;率先针对企业内部视频、物联网、智能网关等业务应用的需求,自主开展云计算、大数据、安全— 11 — 等核心能力的扩展和整合;面向家庭、中小企业、政企/行业客户,联合业界合作伙伴开发差异化的云产品和解决方案体系 5.面向智慧运营的多源异构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 中国电信在大数据方面的核心差异化价值体现在数据资源的丰富性、完整性、连续性、准确性、实时性、用户真实性及帐号统一性,从而具有数据量大、关联性强、时效性好、可靠性和精确性高等特点中国电信需以“企业中台”布局为目标,利用数据整合驱动生产系统的打通,推动企业“智慧化”转型升级在海量多源异构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全面深入打造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通过大数据汇聚、大数据转化和大数据变现等环节的处理,充分发挥运营商数据资产价值,对内提升精确营销、精益管理和精准建设能力,对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