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张力及感觉评定.pdf
8页2016-12-101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节日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优秀PPT下载: PPT教程: Word教程: Excel教程: 资料下载: 范文下载: 肌张力及感觉评定成人PT 董琨LOGO 1234 肌张力概述肌张力的评定感觉的概述感觉功能评定 LOGO一、肌张力概述1、肌张力的定义□肌张力: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临床所谓肌张力:被动运动患者肢体所感觉到的阻力 2、正常肌张力分类: 1.静止性肌张力 2.姿势性肌张力 3.运动性肌张力一、肌张力概述3、正常肌张力特征:1.关节近端的肌肉可以进行有效的同步运动2.具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力3.将肢体被动地置于空间某一位置时,具有保持该姿势不变的能力4.能够维持原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5.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过程中转换为固定姿势的能力。
6.需要时,具有选择性地完成某一肌群协同运动或某一肌肉单独运动的能力7.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感一、肌张力概述 4、异常肌张力:□ 肌张力弛缓□ 肌张力增高□ 肌张力障碍一、肌张力概述2016-12-102□肌张力弛缓① 表现:肌张力表现为降低或缺乏,被动运动时的阻力降低或消失,牵张反射减弱,肢体处于关节频繁过度伸展而易于移位② 原因:小脑或锥体束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外周神经系统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原发性肌病③ 特征:肌肉表现为柔软、弛缓和松弛,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扩大,腱反射消失或缺乏异常肌张力 □肌张力增高: □ 痉挛 □ 僵硬异常肌张力□痉挛① 定义:痉挛是肌张力增高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异常为特征的运动障碍② 原因: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包括脑源性痉挛、脊髓源性痉挛、混合性痉挛③ 特征:在快速进行关节被动活动时能明显感受到肌肉的抵抗,上肢易累及的肌群为屈肌群,下肢易累及的肌群为伸肌群④ 表现:巴彬斯基反射阳性、折刀样反射阳性、阵挛阳性、去大脑强直和去皮层强直异常肌张力 □痉挛的有利影响□保持姿势、帮助其站立及行走□相对保持肌容积、预防失用□维持骨的矿化、预防骨质疏松□减轻肢体水肿□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异常肌张力□痉挛的不利影响① 运动功能p姿势异常、行走困难、平衡障碍p骨折脱位、异位骨化、 关节挛缩p关节畸形、皮肤损害、溃烂、压疮p睡眠障碍、疼痛② 外观及心理状态③ 活动及参与异常肌张力 □僵硬① 定义:是主动肌和拮抗肌张力同时增加,各个方向的关节被动活动阻力均增加的现象。
② 原因:常为锥体外系的损害所致,帕金森病是僵硬最常见的病因③ 特征:任何方向的关节被动运动、整个 ROM阻力都增加;相对持续,且不依赖牵张刺激的速度④ 表现:齿轮样僵硬,铅管样强直异常肌张力2016-12-103僵硬与痉挛的特点异常肌张力 □肌张力障碍① 定义:是一种以张力损害、持续同时伴有扭曲的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的肌肉运动功能亢进性障碍② 原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遗传因素、神经退行性疾患、代谢性疾患、其他如张力性肌肉变形或痉挛性斜颈③ 特征:肌肉收缩可快或慢,且表现为重复、扭曲异常肌张力□体位 □精神因素□并发症□神经状态□局部压力改变□疾病□药物□外界环境□主观因素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1.肌张力的神经科分级方法0 肌张力低1 肌张力正常2 肌张力稍高,但肢体活动未受限3 肌张力高,肢体活动受限4 肌肉僵硬,肢体被动活动困难或不能二、肌张力的评定方法2.肌张力临床分级 软瘫 被动活动肢体无反应 低张力 被动活动肢体反应减弱 正常 被动活动肢体反应正常 轻、中度增高 被动活动肢体有阻力反应 重度增高 被动活动肢体有持续性阻力反应3.痉挛的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检查法评定标准二、肌张力的评定方法痉挛程度 评定标准轻度 在被动关节活动范围的后1/4时出现阻力中度 在被动关节活动范围的后1/2时出现阻力重度 在被动关节活动范围的前1/4时出现阻力,使被动关节活动难以完成 4.改良Ashworth分级二、肌张力的评定方法0 无肌张力增高1 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 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1+ 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范围后 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后50%均呈现最小的阻力2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3 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4 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2016-12-104二、肌张力的评定方法5.髋内收肌张力量表 二、肌张力的评定方法6.Penn分级:是以自发性肌痉挛发作拼读来划分痉挛严重程度。
0 无肌张力增高 1 肢体受刺激时出现轻度肌张力增高 2 偶有肌痉挛,<1次/h 3 经常痉挛,>1次/h 4 频繁痉挛,>10次/h7.Clonus分级 :是以踝阵挛持续时间分级的方法 0 无踝阵挛 1 踝阵挛持续1~4s 2 持续5~9s 3 持续10~14s 4 持续>15s二、肌张力的评定方法7.综合痉挛量表(适用于跖屈肌群痉挛者,总分 7 分或以下无痉挛,7-9 分(不含7 分)轻度痉挛;10-12分中度痉挛;13-16 分重度痉挛) 二、肌张力的评定方法8.肌张力弛缓的评定标准二、肌张力的评定方法9.摆动试验和屈曲维持试验10.电生理技术:H反射,H/M,FRA,F、M波等11.手提测力计和等速测力器技术12.多通道EMG分析 二、肌张力的评定方法(1)适应证:神经病变(如上运动神经元或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或疾患)所导致的肌张力异常(如增高、降低或波动);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或肌力减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改变所导致的肌张力改变2)禁忌证:四肢骨折未作内固定,关节的急性炎症,四肢肌肉急性扭伤等2016-12-1052.分类三、感觉概述1.定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是以神经系统为结构基础。
□一般感觉:浅感觉(痛、温、触觉)、深感觉(关节觉、震动觉)、复合感觉(立体觉、图形觉)□特殊感觉:视、听、嗅、味觉 三、感觉概述浅感觉:触觉、痛觉、温度觉、压觉三、感觉概述深感觉:包括关节觉、位置觉、深部触觉等 三、感觉概述复合感觉:包括皮肤定位觉、两点辨别觉、体表图形觉、实体觉、重量觉等三、感觉概述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1.周围神经型 末梢神经损害-----双侧对称性末端手套及袜套样感觉障碍,各种感觉均有障碍神经干损害-----支配区域的皮肤的各种感觉呈条、块状障碍 神经丛损害-----该神经丛支配区域的皮肤的各种感觉障碍 后根损害-----感觉障碍呈带状分布,常伴有根痛和神经根的牵拉痛 三、感觉概述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2.脊髓型 脊髓横断型-----除了病变节段水平以下各种感觉障碍,还伴有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和截瘫 半侧脊髓损害-----病变侧深感觉障碍和锥体束损害,对侧痛、温觉障碍,触觉无障碍 后角损害-----浅感觉分离:同侧节段性痛温觉障碍,深感觉正常,触觉大致正常2016-12-106□ 适应证: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血管病变、脊髓损伤或病变等);周围神经病损(如臂丛神经麻痹、坐骨神经损害等);外伤(如切割伤、撕裂伤、烧伤等);缺血或营养代谢障碍(如糖尿病、雷诺病、多发性神经炎等)。
□ 禁忌证:意识丧失或精神不能控制者四、感觉功能评定 四、感觉功能评定一、浅感觉评定方法 1、触觉(light touch) 闭目,用棉签轻触患者的皮肤,双侧对称检查顺序:面-颈-上肢-躯干-下肢 四肢---长轴平行躯干--肋骨平行四、感觉功能评定2、痛觉(pain) 闭目,用大头针尖轻刺患者的皮肤,双侧对称检查麻木---从障碍向正常检查过敏---从正常向障碍检查 四、感觉功能评定3、温度觉(temperature)冷水(5°~10°)的试管热水(40°~45°)的试管与皮肤接触时间以2~3秒为宜,注意两侧对比四、感觉功能评定4、压觉(pressure)用拇指或指尖用力压在皮肤表面,要求患者回答是否有压力 四、感觉功能评定浅感觉障碍结果分析1、触觉障碍:后索病变2、局部疼痛:炎症性病变影响到该部末梢神经3、灼性疼痛:交感神经损伤4、温度觉障碍:脊髓丘脑侧束损伤2016-12-107四、感觉功能评定2、震动觉(vibration)用128-256Hz/秒的音叉置于患者的骨突处胸骨、锁骨、肩峰、鹰嘴、尺桡骨茎突、腕关节、棘突、髂前上棘、股骨粗隆、腓骨小头及内、外踝等,注意震动感持续的时间,两侧对比。
四、感觉功能评定二、深感觉评定方法1、关节觉(1)位置觉(position sense)(2)运动觉(movement sense) 闭目,说出肢体的位置闭目,说出肢体的运动方向四、感觉功能评定三、复合感觉评定方法1、皮肤定位觉(tactile localization)闭目,用手轻触患者皮肤,让患者指出部位 四、感觉功能评定2、两点辨别觉用回形针掰开,放在皮肤上让病人辨别 指尖掌侧:2-8mm手背:2-3cm躯干:6-7cm四、感觉功能评定3、实体觉(stereognosis)有障碍,提示丘脑水平以上的病变闭目,辨认熟悉的物体 四、感觉功能评定4、图形觉有障碍,提示脑皮质的病变 闭目,用铅笔在患者的手上写数字或画图形2016-12-108四、感觉功能评定5、重量觉(barognosia)将形状、大小相同,但是重量不同的物体放在患者手上,辨别重量 四、感觉功能评定注意事项:1、患者必须意识清,认知良好2、环境安静、温度适宜3、仪随机、无规律的时间间隔给予刺激4、注意皮肤的瘢痕、老茧处的感觉下降5、禁忌暗示性提问6、注意左右和远近端的对比7、鉴于感觉障碍影响运动,感觉评定应先于主动运动功能(MMT、AROM、功能性活动)的评定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