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理论论文-媒体素养教育与课程整合的本土化研究.doc
6页教育理论论文-媒体素养教育与课程整合的本土化研究摘 要:媒体素养教育代写论文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析并制定出媒体素养与课程整合的策略,以便进一步加快中国媒体素养教育的步伐 关键词:媒体素养教育;课程整合;综合实践活动 一、整合的现状分析 媒体素养教育的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大致分为两种:一是作为一门独立的科目;二是融合到其它科目中,可以整合到各个学科或成为某个学科的一个内容据统计,美国至少有 48 个州把媒体素养教育内容结合到英语语言艺术、社会历史学、健康学的课程结构中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2002 年颁布了艺术课程提纲来支持媒体素养教育的开展,使媒体素养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五大领域之一英国是最早一批开展媒体素养教育的国家,历史悠久,英国各界把“媒体素养教育”当作国家核心课程之一在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媒体素养主要被整合到英语课程的 1、2、3 阶段,公民课程的 3、4 阶段;在 ICT 等其它课程中也有体现苏格兰的教育体系自成一套,媒体素养的教育主要落在英语、传播、艺术和设计课程上 媒体素养实际上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包括:多媒体的文本解读、批判性思维、多媒体技术、社会知识、传播知识等),这种综合性决定了它与多个学科整合开展教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台湾媒体素养专家吴翠珍教授说:“媒体教育‘不是’一门新的领域,所有内涵都将融入在语文、自然、科学、社会、综合、生活、两性、人权、资讯等领域或议题之中,不会增加老师们额外的教学负担教师只要有媒体素养的观念,在原有课程教授的过程中找到适当教学机会就有可能将媒体素养教育从理论推向实践 二、整合的科学理性选择 媒体素养教育要快速、全面、彻底地融合到中国基础教育之中有着一定的困难面对这样一种现实,实行分层推进,重点学科推进的模式将是科学理性的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媒体素养教育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推进的突破口 (一)从综合实践活动产生的背景看:媒体素养教育的需求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其中也包括大众传媒时代、多元化社会带来的新问题,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二)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要求、目标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实施媒体素养教育的最佳途径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着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媒体素养是公众对各种媒体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体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媒体素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公众健康的媒体评判能力,通过教育来指导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能够正确理解,合理地、积极地运用大众传播媒体的信息和文化资源,体现了教育的社会性、参与性、实践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媒体素养教育只有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才能培养学生理解社会、理解世界、完善知识、参与社会活动 (三)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和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集中体现学校特色,要求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固定教材,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一方面限制了课程本身“常态”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为媒体素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有国家规定的课时来保障,在当前中国基础教育中,额外增加媒体素养教育的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媒体素养教育提供了实施的必要条件同时,媒体素养教育的内容扩充和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并成为课程探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四)从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看: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关系的特殊性有利于媒体素养教育与课程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各学科领域关系的纽带,它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内容可以来自于各个学科,任课教师也不局限于信息技术教师或劳技教师,它的这种学科综合性有利于媒体素养教育与课程的融合媒体素养教育与各学科整合的方法也在实践活动课中得到充分运用 三、整合策略的分析 媒体素养教育与课程的整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等各个层面的合作;媒体素养教育又是一个连续工程,它是一项从幼儿园、小学、中学至大学的一种延续性的教育虽然它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人有着不同的要求,但从现实来看,它更多的为高校、民间组织所熟知,对于中国的中小学教师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媒体素养教育与课程的整合从宏观层面是高等教育力量和基础教育力量的整合媒体素养教育的先导者(高等教育力量的代表者)和中小学教师(基础教育力量的代表者)将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合过程,从而推进媒体素养教育在中国的实施 (一)教学目的的整合首先,运用媒体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能力、预测能力、创作能力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用任何一种媒体语言表达出来的信息(包括课堂上的教科书或学生在家里接触到的大众媒体)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向学生指出来自不同背景、不同群体的人对媒体信息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播放一段录像或要求阅读一些印刷材料,并针对细节进行提问,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鼓励学生制作关于学习内容的媒体“产品”,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其次,利用媒体培养和掌握某种学科的能力如使用印刷媒体(书籍、报纸、杂志等)来培养阅读和理解力;鼓励学生就学习内容进行网上信息搜索、多媒体项目开发、用计算机发布信息,培养计算机使用能力 (二)教学手段的整合第一,利用媒体来激发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可以从报纸、杂志或网上找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媒体材料,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阅读、分析、讨论,同时鼓励学生发表他们已有的或针对新学习内容的观点;告诉学生如何在互联网上搜索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材料;鼓励学生设计一些关于学习内容的媒体“产品”并互相展示第二,把媒体作为常规的教学工具给出关于学习内容的各种媒体形式的资料,同时比较不同媒体的不同效果;鼓励学生关注或记录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媒体报道;把使用媒体(从媒体获得信息)作为一项家庭作业;鼓励学生与同学分享他们从各种媒体上获得的课内外知识第三,把媒体作为一种评价工具要求学生在对某一学习内容做总结时使用传统媒体(文字写作)之外的媒体形式;鼓励学生组成小组,把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做成“模拟”的媒体产品;还可以以报纸、杂志或视频的方式发布一些对学习内容而言是错误的信息,看看学生是否能辨别出信息的真伪。
(三)教学内容的整合认识媒体信息,即认识信息谎言、信息的可信度、信息的呈现方式教师给学生分析媒体内容的不实叙述、错误信息或误导;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媒体谎言”,然后,让他们在班级里“散布”,最后,再“戳穿”这些谎言,让学生意识到媒体信息的可信度和偏颇,分辨媒体信息的发布者以及他发布媒体信息的目的,了解发布媒体信息的目的是如何对信息的客观性产生影响的;让学生探究媒体信息是如何反映发布者或者是传达者的特征的;同样的客观信息会因为发布或传达者的不同背景、年龄、种族、性别等因素而可能变成不同的媒体信息;分辨通过不同媒体报道的同一议题之间的真实与虚构,并使学生能够在传达某一议题的几种媒体形式中确定哪种更可信;制作关于某一议题的媒体信息,通过探究让学生获知,信息在传达时可能会因为文字的斟酌、语调的运用、消息的来源、内容的取舍而变得偏颇 比较不同媒体呈现信息的方式比较同一议题在不同媒体形式上的表现方式,让学生用不同的媒体形式制作同一主题内容,分析受众是如何因为不同的媒体呈现方式而对同一信息得出不同的结论 认识媒体本身可以从媒体与历史、媒体与自我、媒体与社会三个方面进行媒体学习:首先,分析特定媒体在历史上或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某一议题产生的影响。
其次,鼓励学生对各种流行媒体产品进行讨论并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媒体产品表达他们的感受和认识最后,用媒体将学生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寻找与公共机构合作的可能性,通过与这些机构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分析和创造媒体信息鼓励学生主动和学习内容相关的社会服务机构联系,获取在制作媒体作品时的帮助,使用论坛交流分享关于学习内容的研究成果或媒体作品 媒体素养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只是媒体素养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第一步,它与其它学科整合的力度将随着人们对媒体素养认识的深入不断加强,这一过程必将加快媒体素养教育在中国推行的进程媒体素养教育只有从基础教育抓起,从幼儿园、小学做起,并为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所掌握,才能真正深入人心,达到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By Cyndy Scheibe and Faith Rogow 《12 Basic Principles for Incorporating Media Literacy and Critical Thinking into Any Curriculum》http:ffwww,medialit.org/. [2]By R.Kubey & F.W.Baker 《Media education frameworks:48 states》http://interact.uoregon.edu/MediaLiUmir/resources/resources.html. [3]《Standards for Media Education》 [4]By Robert Kubey & Frank Baker 《Has Media Literacy Found A Curricular Foothold》. [5]钟启泉,崔允氵郭,张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