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精品精品讲义精品教案.pdf

17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76800934
  • 上传时间:2024-08-2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944.15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六单元 18.童年的水墨画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2~73 内容 【教学目标】 1. 读读记记“钓竿、水墨画”等词语 2. 背诵《溪边》,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3.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 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1. 通过品读领会儿童诗表达上的特点 2. 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 播放歌曲《童年》 2. 同学们,美好的童年就如一幅幅水墨画,或浓或淡,意境优美,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读一读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板书课题)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 教师范读生字 2. 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 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3)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2. 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 整体感知内容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1)《童年的水墨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这首儿童 诗通过“溪边”“江上”“林中”三个小标题,展现了儿童俏皮的生活场景,静、动交织,构成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纯真童年)画面 (2)你从这几个场景中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孩子们的天真、活泼、欢乐,他们亲近大自然,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让人羡慕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童年的水墨画》由三首小诗组成,虽然不是图画,但字里行间却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童真童趣同学们喜欢作者描绘的这三幅图画吗?大家课下可以互相交流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2课时 一、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童年的水墨画》,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 染绿 钓竿 碎了 浪花 蘑菇 水墨画 清清爽爽 明明亮亮 2.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二、赏读诗歌,进入情境 (一)学习《溪边》,回答问题 1. 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首诗的大意。

      (这首诗描绘了溪边钓鱼的场景,先静后动,勾勒出一个垂钓儿童的形象 2. 出示句子:“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这句 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垂柳当作人来写,以溪水为镜梳妆,写 出了垂柳也爱美由于有垂柳的倒影,溪水变绿了,如玉带一般,也写出了溪 水的碧绿、狭长、平静 3. 理解句子:“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这句写鱼儿上钩的一刹那,孩子手忙脚乱,原有的寂静被鱼的挣扎、人的 欢笑打破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溪边热闹起来 (二)学习《江上》,回答问题 1. 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首诗的大意 (这首诗描绘了江上游泳嬉戏写了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的特写,给 人鲜明的形象感 2. 出示句子:“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这一句用了比拟(拟物)的修辞手法句中的“鸭群”指一群孩子,“翅膀” 指孩子们的胳膊,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跳入水中的情态 3. 品读句子:“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在江中戏水的孩子,是那样调皮,那样欢快他们像小鸭子一样跳入水中,挥动着胳膊拨水嬉戏。

      “你拨我溅”“笑哈哈”写出了孩子们打水仗的场面,多么快乐啊!) 4. 怎样理解“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一阵水花两排银牙”写出了孩子的顽皮、可爱一阵水花”是指孩子 从水中冒出头来时掀起的水花,“两排银牙”是指孩子咧开嘴大笑时露出了两 排雪白的牙齿从中可以体会到孩子们在江中游泳、戏水的无限欢乐 (三)学习《林中》,回答问题 1.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表现的画面内容 (森林里的松树被一场大雨冲洗得干净而清爽,松针上还挂着亮晶晶的水珠; 树下,小蘑菇长出地面,它们伞状的蘑菇顶盖就像一顶顶斗笠,一个个可爱的 小蘑菇就像花儿在树下开放忽然,林中传来一声欢叫,把松针上的雨珠都震 落了是谁呀?原来,那是戴着斗笠在林中嬉戏的孩子们 2. 第一句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什么? (这一句属于景物描写,写了雨后的松树先整体描写松树被雨洗得干干净 净、清清爽爽,再用特写镜头的方式,局部描写松针上还挂着亮晶晶的水珠 “刚洗过澡”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大雨淋湿松树的样子,十分生动、有 趣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水珠挂在翠绿细长的松针上,也许正反射着五彩的阳光, 多么漂亮啊!) 3.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这里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一声欢叫能把树上的雨珠都抖落下来,足见这 欢叫声是多么响亮、多么欢快啊!) 4. 你知道这“一声欢叫”是谁发出的吗?为什么? (这声欢叫是在雨后林中嬉戏的孩子们发出的。

      从“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可 以看出来一个个斗笠”实际上指的是一个个戴着斗笠的孩子 5. 你知道孩子为什么发出欢叫吗?发挥想象,试着说一说 (也许他们正在凉爽的林间追逐、嬉戏、打闹着,忽然望见了远处山边架起 了一座彩虹桥;也许他们中间一个最顽皮的家伙正在摇动松树,树上冰凉的雨 珠哗啦啦全掉到小伙伴的头上了;也许他们刚发现了一大片新鲜的小蘑菇,正 拿出篮子准备采摘……) 三、动笔写诗,抒发情感 1. 诗里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欢乐片断,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 有趣味模仿这首诗的其中一节,记录下自己的童年 2. 学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3. 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首儿童诗通过“溪边”“江上”“林中”三幅画面,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展现了儿童俏皮的生活场景,动静交织,构成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纯真童年的美好画面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童年的水墨画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特点,教师采取想象、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步入自己理解的意境之中,从而体现阅读理解的个性化特别强调的是,这个学习的过程完全是学生自己理解语言,具有完全的自主性,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

      19.剃头大师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74 ~76内容 【教学目标】 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朗读课文,比较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过程的不同,感受人物特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童真与童趣 【教学重点】 1. 认写生字,能正确书写组词、造句 2. 把握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比较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 过程的不同,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童真与童趣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 你们胆子小吗?都怕什么东西呀?我们今天要去认识一位胆小的小男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剃头大师》板书课题) 2.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字词学习 1. 教师范读生字 2. 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 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4. 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5. 轻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 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概括每部分大意 (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写小沙天生有“四怕”。

      第二部分(2~6): 写以前小沙是怎样理发的第三部分(7~18):写“我”给小沙理发,因为手艺太糟糕,最后小沙只能去理发店剃了个光头 2. 通读全文,说说文中哪些描写最吸引你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 提问小结: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指名让学生回答) (表弟小沙天生害怕剃头,每次剃头都像受刑似的有一次“我”回家,小 沙央求“我”帮他剪头发,由于“我”毫无经验,最后把小沙的头发剪得参差不齐的,难看极了,还把姑父的睡衣当作围裙弄得衣服上都是碎头发,怎么也清理不干净结果,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光头 2.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点评、补充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2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指名朗读生字、新词 2. 谈话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给小沙剃头的事情,现在, 我们继续探究“我”是怎么当“剃头大师”的 二、朗读课文,重点感悟 1. 自由读文,看看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从文中找 出来,和同学交流 (1)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 出示句子:“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 让小沙吃尽苦头。

      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 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跟受刑一样 老师傅剃头,小沙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2)“我”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 出示句子:“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 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 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这样 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我剪掉了 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 露出了头皮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2. “我”和剃头师傅谁剃得好? 3. “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①在小沙的嘴里,“害人精”是剃头的师傅,因为小沙害怕理发,他们给 他理发,弄疼他,让他很不舒服②“剃头大师”是我对自己的称呼,以为自 己能理发,特有“剃头大师”的架势 4. 其实谁才是真正的 “剃头大师”,谁才是个 “害人精”? (老剃头师傅是“剃 头大师”,“我”不会剃头,乱剪一气才是“害人精” 三、总结全文,效果强化 1. 自由读文,读出感情。

      2. 题目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为题目?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大师”指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我”与 理发店的师傅相比,技术差太多了,表现也很糟糕,但这是“我”第一次拿起 剪刀帮表弟理发,是“我”人生中一次有趣而难忘的经历,是童年生活的美好 回忆用“大师”一词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我”第一次拿起剪刀的骄傲和自信, 充满了童真童趣,同时也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阅读故事的兴趣 四、读中学写,拓展延伸 推荐秦文君更多的儿童文学作品 【板书设计】 剃头大师 ① 耳朵不好,听不到抗议——无可奈何 老师傅 ② 老掉牙的推剪,咬住头发——痛 ——得双倍钱 ③ 眼神不好,碎头发掉进脖子里——痒 有趣而难忘的童年回忆 ① 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 “我”② 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 ——没得钱 ③ 长长短短、坑坑洼洼,只能剃光头 【教学反思】 课文意在表现童年的“真”与“趣”,而不是为了批评“我”闯了祸以及批判童年的无知与调皮,这是教学中必须把握的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充分朗读,读出趣味,进而自读自悟 20.肥皂泡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7~79 内容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本课10 个生字,正确书写13 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儿时是怎样玩“吹肥皂泡”的游戏的 3. 联系自己的游戏体验,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进行口语交际及小练笔的练习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游戏过程细致有序的描写,以及作者由“玩吹肥皂泡”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教学难点】 1. 体会细致描写的表达效果 2. 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它的意境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刚才我们玩吹泡泡的游戏,你们感觉怎么样?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奶奶也自己做过泡泡水,而且她吹的肥皂泡可不一般,那小小的、不起眼儿的肥皂泡,经过她的手、她的眼,以及她的心,吹出了童年的情趣,也吹出了冰心奶奶的梦想!想知道冰心奶奶是怎么吹肥皂泡的吗?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标上记号可以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2. 小组交流过程:4 人小组学习中一名同学当小组长负责组织轮读课文,互相倾听,汇集预习中读音、生字词问题,并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组长负责记录在预习本中 3. 全班交流自学成果与遗留问题 4. 教师检查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5. 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6. 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指名读课文,正音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章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肥皂泡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做泡泡——吹泡泡——看泡泡——梦幻泡泡)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冰心的资料,了解冰心 第2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冰心奶奶的《肥皂泡》,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二、读中品味,深入探究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语段,做上标记,并在空白处简单写 出你喜欢的理由,跟同桌说一说,读一读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师:谁来读读你喜欢的语句,一边读一边想象着画面,把你想到的画面读出来 1. 预设一:做泡泡 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溶 化,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 教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弄”和“黏稠” 2. 预设二:吹泡泡 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成一个轻圆的网球 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 中飘游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1)引导学生体会到吹肥皂泡的动作特别轻吹肥皂泡的动作有什么特点?你 是从哪体会到的?(动作轻: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样子轻: 轻圆的、软悠悠地飘游 (2)指导感情朗读师:(由动作的“轻”过渡到样子“软悠悠”)正因为慢 慢地吹,才会有这样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只有轻轻地一提,肥皂泡才能软悠 悠地在空中飘游看来吹肥皂泡也要我们认真地去做,仔细地去琢磨,小心地 去吹,吹起的泡泡更要精心呵护,才能飘得更高更远谁还想再读读? (3)实践活动:吹泡泡 3. 预设三:看泡泡(第四自然段) 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若是 扇得好, 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 有时吹得太大了, 扇得太急了,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零乱 师:谁喜欢冰心描写肥皂泡美丽的这段文字,把你想到的美丽画面读出来?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从形态多姿、颜色多彩、变化多样几方面去考虑,结 合自己吹肥皂泡时观察到的情景来理解 ①“五色的浮光”“乱转”(五色——即五彩原指青、黄、赤、白、黑五 种颜色,后来泛指多种颜色浮光——液体表面的光泽、颜色课文指肥皂泡表 面的光泽和颜色。

      师:五色的浮光在什么样的球面上乱转? ②“轻清透明”(“轻清透明”四个字不仅写出了肥皂泡“轻”的特点,而 且写出了肥皂泡纯净、清亮、透明的特点指导朗读:轻清透明的球面上浮光 百转、色彩斑斓,多美丽,多神奇呀!谁来美美地读读 师:在这段中你还喜欢哪句话?谁也喜欢这句话,把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你是怎么理解的? ③“玲珑娇软”(指那些小肥皂泡小巧精致而柔软、娇嫩、美丽玲珑,精 巧细致娇软,美丽、娇嫩为什么说是“玲珑娇软”而不说“玲珑柔软”呢? 体会喜爱、娇爱之情 ④“有时吹得……光影零乱”;还——颤巍巍的为什么说“颤巍巍”的? (“光影零乱”——指由于肥皂泡处于动态中,表面的光泽和颜色变化迅速且多 样,显得不整齐、没有规律凌乱,不整齐,没有秩序 师:你能想象着颤巍巍的、光影零乱的泡泡,读读这句话吗? ⑤ 真紧张呀!这脆薄的球,颤巍巍的,光影零乱,很快就要散裂了大家都 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这时,吹肥皂泡的孩子们心情可能是怎样的?(紧张、专注、担心、期待通过心情来衬托美丽,想挽留住这美丽的肥皂泡,怕泡泡消失 (2)是呀!这脆弱的泡泡牵动着孩子们的心,她们满怀期待,希望它们多停留 一会儿,祝福这美丽的泡泡飞得又高又远。

      4. 预设四:梦幻泡泡(第五自然段) (1)你还喜欢哪儿?把你想到的画面读出来 导读:真是太喜欢这些肥皂泡了因为这梦幻般的肥皂泡是我们小心地、轻轻 地吹起来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生读(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 么透明,那么美丽),目送着她,心里充满了——生读(快乐、骄傲、希望……) (2)希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画面读出来 (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到天上,轻轻地挨着 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 (3)送上天去做什么?送过海去做什么? (使明月更皎洁,夕阳更灿烂;使睡婴更恬静幸福 (4)飞到明月、夕阳、大海、睡婴身边的仅仅是肥皂泡吗?(不是从哪儿 看出来的?(它们——她们孩子们的梦想、愿望,孩子们的心这时, 那些肥皂泡仿佛就是孩子们的化身,带着她们的希望和梦想飞起来了 5. 再读全文,感悟升华配轻音乐) 三、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1. 师过渡:只有心中充满爱,才会留意那毫不起眼的泡泡,才会给转瞬即逝的 泡泡那么美好的祝福,才会有那么美妙的诗情画意的手笔让我们再读冰心 的散文《母亲》《雨后》《别踩了这朵小花》出示课件) 2. 要求学生预习:阅读后标出每一篇的主题,是母爱,是童真,还是大自然? 并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篇。

      四、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 再玩吹肥皂泡,把自己所看、所想记录下来 2. 布置学生在以后的几周里阅读冰心的更多作品,以《我眼中的冰心奶奶》为题,汇报自己的课外阅读情况 【板书设计】 肥皂泡 吹 看 想 轻轻 美丽 梦幻 快乐 骄傲 希望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源于生活而又高于学生生活的文章,文笔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淳朴,意境深邃精美童年冰心吹肥皂泡,不但吹出了快乐,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梦想,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这篇文章,除了感受文章中语言文字的美,还应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21.我不能失信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0~81 内容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学习她守信重诺的优秀品质 3. 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 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难点】 1. 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2. 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中国女性——宋庆龄。

      学习的是她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2. 走近宋庆龄展示多媒体课件) 二、初读感知 1. 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要把课文读顺畅 2.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 讨论疏解: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早晨 (2)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3)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但她突然想起来今天要教小珍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 下来 4. 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组内分角色朗读,然后小组间比赛 (2)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5. 这篇课文讲了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说明宋庆龄守信的语句找出来,并简要批注自己的想法 6. 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并指导朗读: (1)出示句子:二女儿宋庆龄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①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尖尖的”“红红的”“漂亮极啦”说明鸽子的可爱 “早就盼着”说明宋庆龄是多么想去那位伯伯家,多么想去看那些可爱的鸽子。

      很想去但又没去表明了一个孩子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②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有利于学生体会鸽子的漂亮、可爱及对小庆龄的诱惑,为衬托宋庆龄的品 质做准备 (2)出示句子: “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 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宋庆龄的话说明她已认识到尽管明天教小珍叠花 篮是可以的,但是让她来了扑空会使自己对不住小珍;如果说父亲问庆龄怎 么不走时,她的回答还略显犹豫的话,那么此时“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则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3)出示句子:“不,妈妈您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就不能失信了!”庆龄坚定地说 ① 这句话表明了什么? (宋庆龄这句话明明白白地表明自己因为没有忘记这件事而向小珍道歉是自己失信的表现,这种明知故犯的失信,比无意中的失信更不对了,这也更说明了宋庆龄人品的高尚 ② 这句话应读出怎样的语气?(应读出坚定、果断的语气 7. 回忆这一单元里说话的不同形式:提示语在前的、提示语在中间的、提示语在后面的、没有提示语的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所读的描写人物语言的句 子,说说发现了什么。

      三、拓展延伸 1. 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很想那她为什么停住脚步?(想起了和小珍的约定 2. 父母是怎么劝说的?(课文第5、7 自然段她又是怎么回答的?(课文第6、8 自然段 3. 她做的对不对?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例:我觉得宋庆龄做得对,这样做不失信于人,让人 值得信任我们也应该做诚实守信的孩子 4. 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5. 总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宋庆龄小时候重诺言的故事,希望大家课下收集一些有关诚实守信的名人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以宋庆龄为榜样,将守诚信落实到行动中去! 【板书设计】 我不能失信 【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教学中,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后,试着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然后让学生感悟宋庆龄所具有的品质,绝大多数同学能谈到“守信”这一点,于是围绕守信展开讨论,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宋庆龄是如何守信的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