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湾区教育研究.docx
12页基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湾区教育研究 刘艺摘 要: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调发展呈现政府主导与自发组织相得益彰、建章立制与营造氛围相互促进、资源共享与区域协调双轮驱动、区域教育与行业产业深度融合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区域教育协同体制机制不够顺畅、合作广度深度有待拓展、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不够充分等问题推进大湾区教育协调发展,要在明确顶层设计、加强机制创新、促进共建共享、提升服务能力方面下功夫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调发展党的十九大明確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国家七大发展战略之一,是新时代推动我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确立的重要战略区域,也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并定位为继美国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大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对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支撑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改革发展明确了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如何建设教育和人才高地?笔者认为,必须坚持协调发展理念,走协调发展之路,把推动教育协调发展作为重大战略任务,从而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整体性。
一、教育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区域协调发展,经济是基础,制度是保障,人才是关键,支撑靠教育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演变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反映到教育领域具体表现为教育体系发展存在短板、区域整体发展存在局部短缺,究其本质是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因此,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整体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人民群众教育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协调发展对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具有基础带动作用教育是区域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能没有教育协调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区域内教育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及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找出相应解决对策在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靠创新的今天,人才已成为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素,无论是知识生产、知识转化,还是产品应用都离不开大学和国际化科研环境,离不开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因此,要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教育和人才高地,必须要充分发挥好该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探索一套真正具有大湾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大湾区成为包容型、友好型湾区,成为海外高端人才聚集地教育协调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加速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人力资源素质提高和社会治理体系创新转变,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传统产业改造,而这一切都需要科技进步、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作为支撑。
投资教育就是投资人才,投资人才就是投资创新,投资创新就是投资高质量加强统筹协作,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培养高层次和创新型人才,是增强教育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的有效举措纵观世界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三大湾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们都具有与之相伴相生、连接紧密的高等教育集群因此,高等教育之于粤港澳大湾区,就是一座沟通未来跨区域经济、社会合作和发展的桥梁教育协调发展是提升区域教育整体实力的重要途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加快错位发展、实现优势互补的现实选择,经济产业多样化发展需要大量的多领域、多类型专业人才推动区域教育改革发展必须从区域全局和整体角度出发,把满足高水平人力资源需求作为统筹教育资源的主要方向坚持协调发展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新契机,有助于化解教育发展矛盾、破解教育改革难题,促进教育做强、做精、做活高等教育是区域教育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加强高等教育集群建设是粤港澳大湾区提升区域教育整体实力的重要抓手,是在两种体制的合作与碰撞中对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全新探索教育协调发展是扩大区域国际竞争力优势的重要策略教育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支柱,通过加大知识、科技、教育的跨国整体性输出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各级政府更加重视教育,不断加大教育支持,为推动区域教育协调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也要看到,我国大多数地区包括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并不明显,在国际市场上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分头对外、相互竞争甚至恶性竞争的现象,协同对外的竞争合作机制有待加强,影响了区域国际竞争力的整体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必须打破区域教育对外贸易壁垒、形成战略联盟、抱团作战二、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调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推进教育协调发展已成为粤港澳三地政府的政策共识,并呈现出了政府主导与自发组织相得益彰、建章立制与营造氛围相互促进、资源共享与区域协调双轮驱动、区域教育和行业产业深度融合等特点总体看,该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向纵深推进,一方面具备了较好的条件、基础和优势,但另一方面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区域教育协调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从国家层面看,目前对跨省(区)教育协同发展的实质性支持政策不多,缺乏有效落实机制和制度保障,致使相当数量的交流合作多停留在自发和无序状态从区域发展看,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城教育的特点、优势和需求也存在一些重叠和冲突,中央政府和区域内各地方政府和不同部门单位的责任结构与合作方式仍然没有厘清,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明晰和健全;各地政府基于不同的利益诉求,政策法规间难免会存在冲突甚至是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各级政府、社会各界齐力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协调发展的整体环境需要加力改善。
二是区域教育合作广度深度有待拓展尽管目前教育合作发展已纳入区域总体规划,并通过政府主导、教育主体自发组织等方式实现了一些资源共享交流,但多数合作项目仍停留在浅层,水平不高、范围不广、深度不够,更多的合作发展还停留在书面协议上,并没有实质行动和落地措施比如,虽然早就有《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但都仅限于交流和培训另外,合作机制与发展路径仍然不明确,一些体制机制和要素流动等隐形壁垒仍然存在比如,2017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关于高等教育合作仍然没有明确表述2019年《纲要》也只是明确了教育合作发展的基本范畴和政策方向,真正落地还需要相应政策支撑和体制机制保障三是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不够顺畅目前粤港澳三地有关方面对跨区域教育合作仍然抱不同态度,持不同策略,在思想认识和合作理念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异推进教育协调发展,依然受制于区域内政府间组织协调机制不健全、协同联动合作和优势教育资源共享不充分、不同层面参与者积极性参差不齐、人才培养体制机制跟不上区域发展形势和需求变化等问题影响,随着区域内不同板块的功能调整和产业迁移的变化,优质基础教育配套建设和区域内部资源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
三、推动大湾区教育协调发展的策略和路径深入推进教育合作,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需要粤港澳三地不同城市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和现有基础,加强联手协作,聚焦不同战略目标方向,把准各自产业功能定位,形成强有力的协调发展长效机制一)加强统筹谋划,明确区域教育协调发展顶层设计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引领要重视发挥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政府在政策制定、规划引领、资源配置、环境营造等方面的优势和主导作用,为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出台科学规划既立足各城域实际基础,也观照大湾区整体需求,以提高区域教育整体竞争力为落脚点,有区别、有重点、有选择推进粤港澳三地政府要主动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区域内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具体任务、推进路径湾区内的11座城市要结合自身实际,站在融入大湾区、实现一体化的全局高度,找准坐标,合理定位,制定当地教育融入区域教育联动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实施计划,明确参与区域教育合作与联动发展的远期与近期目标坚持协作共赢、系统设计区域协调发展无论是规划顶层设计还是具体实施政策,都离不开跨省域、跨部门的协力配合,需要多个主体、多种力量的积极合力,形成区域发展的系统协同效应教育发展和区域发展都要遵循自身规律,既不能固守“一亩三分地”的本位主义,也不能局限于短期的功利做法和政绩诉求,应立足国家战略、区域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树牢利益共同体意识。
因此,谋划大湾区教育改革发展,既要考虑不同城市教育本身的发展基础和需要,还要综合评估整个大湾区的空间结构、经济水平、社会资源,以及科技、文化、人口等社会要素对教育的需求和作用坚持制度创新、多方联动体制机制创新是推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粤港澳三地政府应聚焦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改革重点突破,逐步构建起一套有利于促进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制度支持系统另外,还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行业企业、社会机构、基层学校、专家学者、社会民众等多种力量共同参与合作的动力机制和调控机制比如,可尝试组建教育协作发展研究中心,当好教育协作发展的谋划者、推动者和引导者要充分运用专家智库和市场机制,把大湾区民间自发的教育交流与政府主导的合作项目结合起来坚持先行先试、稳中求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需要进行系统重构在推进思路上,应坚持边探索边总结,分步推进;在推进策略上,应坚持由易到难、有浅到深,循序渐进,切记谨慎论证、稳步有序;在推进方式上,应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项目试验要边研究、边推进、边调整;在推进范围上,应坚持从核心到周边,稳步扩展;在推进举措上,应坚持调整完善、持续优化、稳妥有序,探索出一条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背景下跨越行政区划的教育協调发展之路。
二)加强机制创新,完善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治理体系在组织协调机制方面可以考虑成立推进大湾区教育协调发展领导小组或执委会,将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融入大湾区教育发展规划,研究制定相应的工作条例,明确任务分工和各方职责可尝试探索建立“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领导体制,决策层可由国务院或三地(特别行政区)政府组建大湾区教育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协调层可由三地(特别行政区)教育行政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施,执行层则由区域内的11城市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召开协调会落实,进而构建和完善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治理体系在利益协商机制方面任何领域协作,都需要解决好利益问题但是,目前各自的优势是什么?需求在哪里?利益如何得到保障?这些具体问题还需要通过对话、讨论和协商来达成比如,就高等教育而言,香港相较其他两地而言,研究型大学资源更加丰富,有多所世界级大学,可为大湾区培养科技、工程与医疗人才,并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研发和创新服务,但是,香港高校会考虑珠三角的腹地和产业能否为学校师生提供更大的科研试验场?珠三角的高校也会考虑在与港澳高校合作中能得到什么?是为了提升国际化程度还是科研实力?理清这些问题,需要建立起高层次合作磋商协调机制。
在区域合作机制方面推进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建设尤其重要,包括组织保障、规划衔接、利益协调、激励约束、资金分担、信息共享、政策协调和争议解决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多方共同参与、各类教育资源自由流动,才能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要重视科学评价,通过第三方质量评估机制,客观评估和比较各自教育的优势和短板,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区域内教育资源共享准入条件和实施方案才切实可行要打通学习结果互认通道,建立资历架构质量保障体系,区域内学分、资格和学历互认制度,以及学分累计和转化机制要建立激励和补偿机制,建立教育合作专项基金,制定推进区域教育合作的奖励和补偿政策,建立一体化的监督机制,定期表彰有重要贡献的参与者,加快推进区域内教育服务的市场化和社会化三)加强共建共享,促进区域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坚持协作联动发展可探索由教育部与三地政府建立协作机制,针对区域教育中的战略性和综合性问题和综合性重大教育项目,实行全程共建共管,在整个大湾区范围内共享机遇、共享资源、共享利益、共。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