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寻觅心灵的港湾-论叶弥的小说.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2936583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5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寻觅心灵的港湾论叶弥的小说    伍小梅,殷芳(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Reference:叶弥作为苏州作家群中最具实力的作家之一,近年来创作颇丰她以敏锐而细腻的笔触表达对人性本质、生命状态的深度观照和思索在一种轻逸与开放的叙事中,读者体会不到作品中人物之间激烈的矛盾与冲突,更多的是勾起对人物心灵与灵魂的审视透过文本,仿佛能体悟作者力求借助文字寄寓更多生命的哲思,寻求人类精神的家园Keys:心灵;叶弥;审视I06 :A:1673-2111(2012)03-0021-02叶弥从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开始,就试图构建一个美好的人类精神生存空间她的成名作《成长如蜕》就是主人公“弟弟”对缥缈而虚幻的“美好人性”的孜孜追求身为一个生长在物欲时代的青年,“弟弟”与其他青年在本质上的不同就在于他鄙视金钱和物质,憧憬美好理想,对精神家园有一种锲而不舍的追求弟弟”的童年是在全家一起下放到苏北大柳庄的岁月里度过的那里,虽然物质极度贫乏,但却拥有浓浓的真情与真意在小说中这样写到:大柳庄的人一日三顿玉米稀汤,里面掺几根山芋干如果谁家例外地烧了米饭,那一定要用碗盛着,当礼物一样送到左邻右舍。

      米饭里面放一块猪油,这就是美味佳肴了我家安置下不久即学上了这里的规矩,隔三差五地盛了米饭,一五一十地让弟弟送出门我记得母亲先是让我去的,但被弟弟热心而蛮横地夺走了这个差使弟弟那时候愿意和别人交流,远不像现在这样在人前感到紧张弟弟成了送饭使者,同时成了大柳庄里最受欢迎的人,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别人嘴里的新闻弟弟”在大柳庄感受到的气氛影响了他以后的审美取向他的心如水晶球般透明,如清泉般纯净大学毕业后,“弟弟”被“父亲”逼着去经商不久,“弟弟”因为厌恶商场的尔虞我诈而逃到西藏去了对于他来说,在商界看不到他喜欢的和谐、平静、信义,他的心灵受着巨大的折磨弟弟”与“父亲”抗衡着,他不愿屈[来自wWw.lw5u.coM]从除了与“父亲”的冲突,“弟弟”还面临着与恋人的冲突、与朋友的冲突弟弟”向往的是与恋人过着平淡 而甜蜜的生活,追求的是纯真、真挚的情感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迷恋物质与金钱,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弟弟”的恋人钟千媚也不例外,她为了过上富裕的生活而舍弃真爱,嫁给了台湾富商弟弟”带有梦幻色彩的恋爱史被宣告结束弟弟”曾是最重友谊的人他为朋友搬家、找工作、甚至打架他记住朋友的生日,朋友孩子的生日。

      朋友的妈妈生病了,他如儿子一样跑前跑后他没有开自己的那辆轿车,而是骑自行车,为的是照顾朋友的自尊他做得无怨无悔,目的是想营造“友爱”可在物欲膨胀的年代,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范式被消解弟弟”的朋友视友谊如尘埃、如草芥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的关系读完文本,我们感觉到物化的社会最脆弱的是心灵它不堪一击,它见光即化弟弟”精神的蜕变,是社会逼迫的结果虽然“弟弟”最后与社会和解,抛弃了理想,接受了现实,但“弟弟”的心已伤痕累累,无法修复读完文本,读者没有感觉如释重负,反而更加沉重,如今的人们去哪里寻找真诚与真爱近几年叶弥创作了以“白菊湾花码头镇”为故事发生地的一系列小说从这一系列的小说中,我们看到叶弥继续着对记忆中未被污染和破坏的乡土的眷恋,对日益被侵蚀的美好的人性人情的伤怀《桃花渡》在舒缓的文字中透出“我”对爱情的寻找、对未来的盼望尽管“我已有多少年感受不到爱情给我带来的愉悦了,我现在只喜欢动物和植物,只有它们才让我永久的感动”,但当“我”碰到了僧人清定之后,心中重新燃起了爱情的火焰我回家了,我的心中荡漾这淡淡地愉悦之感,因为我又会爱人了桃花渡口唤起了我的梦幻与期待,我爽快地答应好友唐莉去与崔先生约会。

      我希望与英俊有礼的崔先生好好地谈情说爱可是随着谈话的继续,随着现实的逼近,我感觉到“力不从心,心还想留在这里,身体脱离了心地控制,远离了对方”当梦想与现实发生碰撞时,梦会立即破碎,做梦的人心力憔悴梦醒后的“我”并不想放弃继续追梦,梦中“我看见了黄得耀眼的黄昏里,一只手摇的小渡船,上面坐着一个人我的心中[来自wWw.lW5u.Com]又开始荡漾着爱情的愉悦我”决定再去桃花渡口叶弥的作品总是体现出对理想的坚韧与执着追求在看似温情与轻逸的叙述背后暗藏着主人公坚定的目标,倾其所有的努力与拼搏白菊湾花码头镇”系列中的另一篇力作《香炉山》是探寻现代人微妙心理的小说,展现了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缺失小说一开篇就被蒙上一层神秘阴暗的面纱,花码头镇出了杀人案,一个女士被同居男友杀害在香炉山这样一个远离城市喧闹与复杂的乡镇都出现如此残忍的事件,“我”无法敞开胸怀去相信他人我”看见路边躺着的蝴蝶的翅膀,立即肯定是被他人杀死带着这样一种心境,“我”每到一处,都让读者跟着她陷入担忧与恐惧年轻男子“苏”出现时,“我的眼神里流露出警觉和不屑”,“我”决定改道而行,“朝西一直走,然后再找通向北边香炉山的小路信任的缺失导致“我”在山脚下迷路,找不到出口。

      我”向村民问路,“村民们对陌生人都很冷漠,都疑心重重”后来没办法,“我”对一位开门的中年妇女说给她一百块钱带路费,她才愿意带路当我掏不出钱和时,她斩钉截铁地说:“什么都没有,那谁会相信你?你去找别人试试看,没有一个人相信你我”不禁感慨:“信任的基础只是一只或一百块钱?”“不是说白菊湾的村民们很热情淳朴吗?谁说过这句话来?我想起来了,我奶奶说过,我妈也说过现在轮到了我,我该怎样说?”无助时,“苏”出现了,他为“我”带路但是,一路上我捡砖头冒充打给“丈夫”,撒谎说自己胆子大,练过跆拳道我”本打算去欣赏香炉山的风景与“俊”月,“却白白失去了一个享受愉悦的机会”女主人公想与这个纯美之夜融为一体,现实中却处处与它保持距离,这正是当下社会生活的心理写照从成名作《成长如蜕》到近年来的几篇优秀作品,叶弥表现出对人的生存境遇的持续关怀,尤其是人类的精神与灵魂生存空间的努力探寻在城市化渐进的今天,都市生活方式对本真人性的腐蚀和伤害,人们生活中信任感、安全感、归属感的缺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作家叶弥以流畅、温情的方式道出她心中的担忧,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正因为失去了曾经拥有的生命本真,所以叶弥希望能把它找回,让生活重回本色,让心灵有个停靠的港湾。

      与苏州其他女作家相比,叶弥的作品有自己的独特性她的小说在叙述方式上的显著特点是在时空的转换过程中完成人物的精神探索叶弥有自己的独特生活经历,她不同于出生在城市又在农村度过了青春的知青作家,也不同于土生土长的农民作家,亦不同于完全植根于城市的作家,她出生在江南小城苏州,很小便随父母下放在苏北农村,经历了一段农村生活,几年后又再次回到城里,过着相对富足的生活叶弥从幼年到青年的整个成长过程,都是在从城市到乡村再到城市的不断迁徙中完成的,因此她的意识中既有农村的传统思想,也有城市开放的一面,她既传统又现代,她既属于贫瘩的苏北乡村,又属于富庶的古城苏州在她心中,最使她刻骨难忘的便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文化革命导致的社会动荡对她的心灵产生的震撼所以,在她的作品中,时空背景总是在从过去到现在(或从现在到过去),从乡村到城市(或从城市到乡村)之间转换着、对照着,作品中的人物的精神也在这样的时空转换之中变化着、成长着如《成长如蜕》中的“弟弟”童年是在风情淳朴的农村度过,这才有了与后来的城市生活,特别是商场生活的难以融入这种生活空间转换所带来的不适应,是大多数有同样生活经历的人的同感作品通过城乡转换的背景与时代变迁的冲突以及自身精神蜕变的过程来多层次、多角度的塑造“弟弟”这一人物。

      叶弥的作品中还充满了主观性的介入和理性的把握,从而使作品逻辑性大大增强,并形成了一个广阔的理解双层空间,这种理性的思维与开阔的视野颇具男性风范在叶弥的小说中,情节往往从两层面上共同发展,一个是小说事件和人物本身的发展过程,另一个则基于第一层面上的作者议论、追问、揣测、阐释、评价正如叶弥自己所说:“写小说是给自己创造另一个世界,有了这个世界,就可以忽略别人的世界写了之后,才觉得不对,人不可能创造另一个世界,写小说,不过是在纷繁的世界里找一根拐棍至于能否找到,那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在找了,而且,我在找的过程中得到愉快[1]叶弥满怀激情地一次次寻找与创造着,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快乐!Reference:[1]叶弥《我愿意这样生活》,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09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