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墨西哥的汇率制度.docx

29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90733782
  • 上传时间:2019-06-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5.07KB
  • / 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墨西哥的汇率制度  篇一:墨西哥比索危机  墨西哥比索危机探究  The Mexican Peso Crisis  金融071班第一小组  一、 发展过程概述  1994年之前,墨西哥经济的良性增长是建立在过分依赖中短期外资贷款的基础之上的从1992年10月份起,为了控制国内的通货膨胀,墨西哥实行“钉住美元加浮动区间”的汇率制度,规定比索每天浮动幅度不超过%,1994年,由于比索币值高估,贸易逆差扩大,外资大量流出,比索与美元的汇价难以维持,11月中旬,墨西哥中央银行开始动用大量外汇储备频繁干预外汇市场  在比索贬值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1994年11月20日,墨西哥政府召开紧急会议,专门讨论是否要在1994年12月1日之前,即萨利纳斯政府向塞迪略新政府移交政权之前将比索贬值参加会议的共有6个人,包括萨利纳斯总统、财政部长、中央银行行长、两位内阁成员和当选总统塞迪略的代表会议上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坚决反对比索贬值,主张继续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大幅度提高利率,减轻资金外逃的压力,这种意见以萨利纳斯为代表另一种意见认为,汇率高估、利率上调增加了企业经营和出口的困难,进一步恶化了国家的经济形势,政府应立即实行比索贬值,进而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这种意见以塞迪略为代表。

      由于前一种意见占了上风,墨西哥政府决定继续维持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不变  12月20日,墨西哥政局动荡加剧,大量外资逃离刚刚执政的塞略迪政府召开了有各界代表参加的“福利、稳定和发展”会议,会议决定立即冻结物价,比索贬值15%,以改善国际收支,抑制资金外流12月20日夜,墨西哥财政部长通过电台和电视台宣布了这一决定,引起市场恐慌,人们纷纷抢购美元,比索汇价急剧下跌当天比索对美元的汇价由前一天的3.46比索兑换1美元下跌到比索兑换1美元12月21日,墨西哥政府不得不再一次通过电台和电视台宣布,墨西哥中央银行将不再干预外汇市场,比索对美元实行自由浮动当天比索又下跌20%12月27日,比索对美元的汇价大幅下跌到兑换1美元,一周之内比索贬值达60%  面对墨西哥政府即将拖欠的贷款及可能发生的全球性动荡,克林顿政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国际清算银行共同出资530亿美元来帮助墨西哥摆脱困境在救援计划于1995年1月31日出台后,包括墨西哥在内的世界金融市场开始稳定下来  这场危机给墨西哥经济造成了700亿美元的损失1995年,墨西哥GDP下降%;制造业下降%;建筑业下降22%;贸易量下降了%;消费总量下降%;通胀率达52%,失业率高达%;外债总额高达1700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出口总值的2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从1992年的2%上升到%。

        二、 原因探寻  墨西哥比索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货币贬值和证券投资资本的跨国逃逸,在其背后有着更深刻的社会和经济原因  其一,是其利用外资流入解决国际收支逆差,宏观经济政策严重失误1988年起墨西哥开始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其中有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实行“爬行汇率制”,即使比索盯住美元,波动范围在一个很小的幅度内这项政策的初衷是通过稳定的汇率来促使墨、美之间的贸易,并借此降低国内通货膨胀率这项政策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墨西哥经济一直快速增长,不仅洗刷了80年代债务危机的耻辱,而且成为拉美国家中的经济发展明星,通货膨胀率也从80年代末期的100%以上降至1993年的10%左右但该项政策也存在致命的缺点:由于墨美两国通货膨胀率差异依然很大,比索对美元的汇率很长时间没有调整过,致使币值高估,从而打击了墨西哥出口,墨西哥便出现了长期性的经常项目逆差尤其是1994年元旦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生效后,墨西哥国内市场开放力度一下子加大了消费品,特别是奢侈品也源源涌人墨西哥市场尽管墨西哥出口也有增加,但增长速度远不及进口增长速度,贸易逆差已由1991年的110亿美元猛增到1994年的280亿美元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8%~10%。

      为平衡经常项目逆差,墨西哥大举借债,一方面以政府名义发行了大量债券,尤其是以美元计值的短期债券,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国内股票市场,吸引外国投资者在外资大量持续流入的情况下,墨西哥政府靠外来资金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方法很奏效,然而一旦形势出现波动,外资减少和抽逃,政府只好动用外汇储备来堵窟窿墨西哥外汇储备从1993年12月的240亿美元降至1995年1月6日的55.6亿美元,外汇储备骤减损害了对本国货币的支持,政府不得不用货币贬值来阻止外汇流失和刺激出口,不料由此引发了投资者信心危机,股票价格下降一半多,外汇储备濒于枯竭,银行出现严重亏损和破产,墨西哥对外支付出现严重问题从而爆发了金融危机  其二,是外资投资结构不合理在1992年以前,外资的投资结构还是比较合理的,主要投资方向是生产部门但从1993年起,情况发生了逆转,投入证券和货币市场的投机性投资已占当年外资流入总额的一半以上,制造业投资仅占33%金融投资的特点是追逐高额利润,缺乏稳定性,具有强烈的投机性,不仅对生产部门的裨益不大,而一遇风吹草动,就会发生逃逸,成为经济中的破坏因素1994年,各种基金会、互济会、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共向类似墨西哥这样的新兴市场投资1800亿美元,以寻求更大的利润。

      到墨西哥金融危机发生前,这些投资已获得巨大的盈利自1995年以来,大量美元资金被纷纷抽回因此,这种“飞燕式”投资已成为这次金融危机的催化剂墨西哥外资流入数量的超强、资金流人结构的畸形加重了资金的不稳定,必然导致金融市场动荡  其三,未能合理调整生产结构,国内资金积累和生产性投资不足,经济基础缺乏稳固性,也是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墨西哥在采用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以稳定经济的同时,并未对国内生产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使之发生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的变化在推行私有化过程中,政府出售了近一半国  营企业,但所得收入大都用来还债,只有一小部分投入生产部门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墨西哥民族工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备受冲击,当时倒闭的企业已超过7000家墨西哥政府为控制通胀长期紧缩银根,利率较高,而国内储蓄率仅为20%,大大低于亚洲国家的34%,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流入的外资而国家对投资的方向又缺乏必要的引导政策,国计民生必需而利润低的产业,投资更是不足 1992年以后,墨西哥国内投资结构逐步恶化,1993年生产性投资严重下降,固定资产投资滑坡,制造业和建筑业投资个别月份出现负增长,而金融领域的投机性投资却大幅上升。

        其四,国内政局不稳定和经济基础薄弱  三、吸取教训  作为“新兴市场时代”出现后的第一次大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1)必须建立恰当的多国安全网络来保障世界金融体系免受比索危机之类事件的冲击  面对市场条件迅速的变化,缓慢的、有限的政治进程通常无法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当克林顿政府提出对墨西哥的援助方案时,就面临了来自国会和盟国的强烈反对可见,想要早点遏制危机是不可能的幸好七国集团(G-7)同意拿出500亿美元支持那些处于经济困境的国家这笔资金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管理,并且要求受援国接受一系列新增的披露要求墨西哥比索的崩溃正是由于即将离职的Salinas政府不愿公开墨西哥经济的真实状况——日益枯竭的外汇储备和严重的贸易逆差——而引发的信息透明有助于财务危机的预防  (2)一个国家应多储备本币,并依靠长期外国投资而非短期  墨西哥新比索与美元的汇价主要是由外国短期资本的大量涌入来支撑比索,一旦外资流入速度减缓,或者在外资不能被利用来提高国内生产率以促进出口,并且实际汇率持续过高又损害了出口商品竞争力,从而造成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大量赤字的情况下,引发外资大规模恐慌性撤逃时,汇价的大幅度剧烈调整就势所难免,最终不得不宣布让新比索自由浮动,并给经济带来沉重打击。

      从上述墨西哥政府利用外资的政策中可以看到,墨政府对于爆发这样的货币危机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防范大量的外资用来资助消费,在涌入的外资中又有相当部分是组合性证券投资,并且与主要相关的各国中央银行之间也无任何实质性的合作措施,以应付流动性流动资金流向的问题如此一来,一旦危机引发,只能望洋兴汉,不堪一击  (3)发展中国家在引进外资问题上要注重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要利用外资而不要被外资所利用  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新兴市场”成为国际资金青睐的目标,外资也一度成为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外国投资的目的是牟取利益大量美资涌入墨西哥后,随着1994年美国6次加息,以美元计价的资金成本大幅上升,墨西哥的外债负担也骤然增加另据有关资料显示,1993年墨西哥接收的3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中,约80%投资在有价证券方面,直接投资仅占20%投资资金投向的不平衡更造成经济结构失衡,一旦出现利率和汇率风险,外资大量流失,经济就会崩溃  (4)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其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等少数国家与富裕的邻国进行自由贸易  给墨西哥带来了空前的贸易危机,从而使墨西哥的外汇储备枯竭自由贸易的结果只是美国低技术产业进入墨廉价劳动力市场,墨西哥的出口产品仍然是过去那些为替进口而生产的产品,对该国的产业升级毫无帮助。

      反思墨西哥的教训,若发展中国家按西方发达国家的苟刻要求加入世贸组织,会产生何种后果可想而知  四、深层启示  墨西哥比索危机留下的教训成为长鸣的警钟,而它所带来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启示是更加深远的 首先,要正确把握实现金融自由化的速度墨西哥的金融自由化进程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加速了金融危机的形成和爆发:  (1)银行私有化后,由于政府没有及时建立起正规的信贷监督机构,银行向私人非金融企业提供的信贷大量增加1988年,这种银行信贷相当于GDP的比重仅为10%,1994年已提高到40%以上坏账的比重也不断上升  (2)1989年取消资本管制后,包括投机性短期资本在内的外资大量涌入墨西哥,仅在1990—1993年就有910亿美元,占同期流入拉美地区外资总额的一半以上这些外资在弥补经常项目赤字的同时,也提高了比索的币值,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墨西哥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使经常项目赤字更难得到控制因此,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运作尚不完善、对国际资本的流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协调机制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必须慎重对待金融自由化,适当控制金融自由化进程的速度  其次,必须慎重对待经常项目赤字萨利纳斯政府始终认为,只要墨西哥有能力吸引外国资本,经常项目赤字不论多大,都不会产生风险。

      它还认为,如果外资流入量减少,国内投资就会随之萎缩,进口也会减少,经常项目赤字就自然而然地下降所以,萨利纳斯政府对经常项目赤字持一种听之任之、顺其发展的态度然而,事实证明这是不正确的因为:  A.大量外资的流入有可能提高本国货币的币值  B.只有在外资被用于生产性目的时,资本流入量的减少才能影响国内投资的规模,进而达到压缩进口的目的,使经常项目状况得到改善  C.在墨西哥,大量外资被用于进口消费品(包括奢侈性消费品)消费的性质决定了这样一个难以扭转的趋势:虽然用于进口消费品的外资减少了,但其他形式的资金会取而代之因此,外资流入量的减少并非永远能够控制经常项目赤字  D.即使外资被用于生产性目的,其流入量的减少也会对所投资的工程带来不容忽视的副作用投资者或以更高的代价筹措其他形式的资金,或推迟工程的完工日期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S?爱德华兹认为,经常项目赤字不应该长期超过占国内生产总值3%这一限度而墨西哥在爆发金融危机之前,经常项目赤字已达290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  知识延伸  龙舌兰酒效应概论:  从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某一个国家或者某一个地区的金融形势出现动荡的时候,或者甚至是陷入金融危机以后,会产生一种传染效应,西方媒体会从这个国家、这个地区找一种具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