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原始人生活与艺术的写照.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xiao****1972
  • 文档编号:84168653
  • 上传时间:2019-03-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3.50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原始人生活与艺术的写照杰出的彩陶艺术 人面鱼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高16.5厘米 口径39.5厘米20世纪50年代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中国远古的文明渊远流长,形成于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文化发展的一支主干,它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制度从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其中彩陶艺术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境地,成为中国原始艺术创作的范例,这件彩陶盆便是其中代表之作 人鱼合体 彩陶是在陶器表面以红黑赭白等色作画后烧成,彩画永不掉落此盆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人面概括成圆形,额的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为黑色半弧形,可能是当时的文面习俗眼睛细而平直,鼻梁挺直,神态安祥,嘴旁分置两个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加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表现出丰富的想像力,人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发髻,加上鱼鳍形的装饰,显得威武华丽 图腾崇拜 古代半坡人在许多陶盆上都画有鱼纹和网纹图案,这应与当时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营建聚落,过着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兼营采集和渔猎,这种鱼纹装饰是他们生活的写照。

      人头上奇特的装束,大概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的化妆形象,而稍有变形的鱼纹很可能是代表人格化的独立神灵——鱼神,表达出人们以鱼为图腾崇拜的主题 更多的涵义 此外,在先秦典籍《诗经》、《周易》中鱼有隐喻“男女相合”之义,以此推之,这人面鱼纹也应有祈求生殖繁衍族丁兴旺的涵义但不管究竟蕴含何种奥秘,作为中国原始社会先民的艺术杰作,它已然放射出耀目的光芒迷”一般的画面心灵的抒发 鹳鱼石斧图彩陶瓮(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国的绘画艺术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绘画已不仅仅表现自然的形象,而将人生社会形态思想意识等深层次的内容尽情抒发,以至于当我们看到那“迷”一般的画面时,不由得肃然起敬 神秘的画卷 此瓮用夹砂红陶制成,敞口深腹平底近口处有六个钩状“系”,用以吊挂绳索瓮的外壁画着一幅神秘的《鹳鱼石斧图》 画的左边绘有一只神采奕奕的白鹳,眼大身壮,长喙短尾高脚,口衔一尾大鱼右边绘有一把带柄的石斧,斧头与柄相交处画着横线和圆点,表示两者是固定在一起的,斧柄下部画着交错斜线,可能是柄套,既防滑又美观,柄中部的黑叉,则可能是具有某种意义的符号。

      对首领的怀念 我们来推测一下图画的涵义:彩陶瓮是当时部落联盟首领的葬具,该部落联盟的图腾就是鹳鸟,而鹳鸟口中的大鱼应是敌对部落联盟的图腾,作画者将鹳鸟画得形体硕壮,眼睛大而有神,将鱼画得身体僵直,毫无生气,用鹳口衔鱼的题材正是为了表现本族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带符号标志的石斧是首领生前所用之物,是身份地位和权威的象征,将石斧画在瓮上,是部落成员对去世首领的怀念 极高的艺术成就 图画在美术方面的成就也引人注目,画幅高37厘米,宽44厘米,在当时出现这样大型又独立性很强的画作是极为罕见的,鹳鸟全身的白色使以墨线圈点的鹳眼特别醒目,以墨笔勾勒的鱼和石斧相当遒劲纯熟而且作者为了表示鱼的重量(也喻为战果的重大),有意使白鹳的体姿略微后倾,可见对事物观察的细心和敏锐因此,单就艺术而言,无论是形象捕捉塑造还是绘画形式变化,它都已算作中国绘画中难得的珍品了可爱的娃娃鱼原始崇拜 彩陶鲵鱼纹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高38厘米口径6.8厘米1958年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遗址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远古时期,中国的黄河流域生活着许多不同氏族的人群,他们结成较大的部落,在文化上互相影响,经济上也有了一定的交流,但各自氏族仍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性,并都有与众不同的信仰和崇拜。

      同半坡的人面鱼纹一样,这件彩陶瓶上的鲵鱼图案也是器物制作者信奉的神话形象 西北大鲵 瓶用细花红陶制成,小口翻唇细长颈折肩深腹平底,腹部两侧有耳在瓶肩部以上至近底处用黑彩绘一条鲵鱼,生动可爱鲵鱼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生长在山溪之中,四肢短小,尾大而扁,身上有斑纹,因为"声如小儿啼",所以又称为“娃娃鱼”鲵鱼在现今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有分布,但甘肃省只见于天水武都两个地区,此瓶正好发现在这一范围之内 “龙的祖先” 鲵鱼绘于瓶上,是这个不知名的氏族的图腾纹样,可能是他们信奉的祖先形象,鲵鱼的脸酷似人形,两只眼睛炯炯有神,身躯卷曲似在游动,两只前肢彷佛在支撑着身体,使头昂起,像是在呼喊着生命,又像是跃动着自由有人认为这种人面鲵鱼是中国最早的龙图,视之为龙的“史前祖先”,也不无道理 瓶体上的图案准确地表现了鲵鱼的特点,反映了远古人类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和艺术再现水平的高超舞之不如蹈之欢乐的舞蹈 舞蹈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高14.1厘米口径29厘米1973年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舞蹈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的艺术形式,一般用音乐伴奏舞蹈在原始社会已经产生,先民们用舞蹈来庆祝丰收欢庆胜利祈求上苍或祭祀祖先,这件彩陶盆就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

      大胆的想象 盆用细泥红陶制成大口微敛,卷唇鼓腹,下腹内收成小平底口沿及外壁上部采用了一些简单的线条装饰,作为主要装饰的舞蹈纹在内壁上部 舞蹈纹共分三组,每组有舞蹈者五人,手拉着手,踏歌而舞,面向一致他们头上有发辫状饰物,身下也有飘动的饰物,似是裙摆人物头饰与下部饰物分别向左右两边飘起,增添了舞蹈的动感 更奇妙的是,每组外侧两人的外侧手臂均画出两根线条,好像是为了表现空着的两臂舞蹈动作较大和摆动频繁西方现代绘画中把在静止画面上表现事物的连续运动视为一种艺术创新,而在中国的原始艺术中就已出现了类似的表现手法,这种大胆的创造不能不使人击节赞叹 舞者之韵 彩陶盆的设计制作,还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舞蹈者的形象以单色平涂的手法绘成,造型简练明快,三列舞人绕盆沿形成圆圈,下有四道平行道纹,代表地面盆中盛水时,舞人可与池中倒影相映成趣小小水盆成了平静的池塘,池边欢乐的人群映在池水之上,舞蹈的韵味让人心醉 生机勃勃的活力 关于舞蹈的内容,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但大家一致认同的是它不仅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先民们群舞的热烈场面,更形象地传达出他们生机勃勃的活力正如德国学者格罗塞所说:“原始的舞蹈才真是原始的审美感情的最直率最完美,却又最有力的表现。

      有趣而神秘的话题人的艺术 人形贴塑彩陶壶(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高33.4厘米1974年青海省乐都县柳湾采集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在众多远古文化遗存中,人体造型艺术及其传统是一个有趣而又带点神秘色彩的话题人是万物之精,以人为模型塑造的作品,反映了原始人对自然世界的理解和创造这件彩陶壶不是单纯地塑造人体,而是将人形贴塑于壶上,可能具有更加复杂的意义 夸张造型 壶用细泥红陶制成敞口鼓腹小平底,腹下部有双耳颈部略歪,正面塑人头像,其余为曲折线腹部两耳上方绘两大圆圈纹,其间填以网纹,前后又施有蛙纹唯正面中部蛙纹略去,在空档处浮塑彩绘人体像 人体正面全裸,头部贴塑在壶颈上,五官齐全,招风耳和张着的嘴特别突出手脚由泥条对称贴塑,双手经过仔细刻画,两足则较粗略,躯体上有突出的肚脐和双乳,乳头特意用黑彩描绘女性生殖器官用雕塑完成,被夸张地放在躯体正中央,也是陶壶的正中位置 白陶 (新石器时代·山东龙山文化)高29.7厘米1960年山东省潍坊市出土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母神崇拜 在陶器上表现女性人体,可能出于一种对母神的崇拜心理,采用这种装饰与人类繁衍生殖的观念有关,腹部隆鼓的陶容器(如壶),则是储种丰产的象征。

      陶壶上贴塑人形,成了神秘观念和生存丰产愿望的载体,加重了它在氏族生活中的地位,也使它成为中国史前工艺中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制陶的顶峰之作独特的民风 中国古代陶器中,有一个群体特别与众不同,它仅见于山东境内龙山文化的早中期遗址,可能与此地独有的陶土材质和独特的制陶方法有关,也是当地人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的反映,它就是蛋壳黑陶,而高柄杯又是其仅有的一种器形蛋壳黑陶杯(新石器时代·山东龙山文化)高26.5厘米山东省日照县出土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动人的韵律 这件蛋壳黑陶杯的器形可分为三部分,上面是一个敞口侈沿深腹的小杯;中间是透雕中空的柄腹,如倒置的花蕾;下面是覆盆状底座,由一根细长管连成统一的整体,形态纤巧秀致,有一种动人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薄如蛋壳 陶杯经轮制而成,杯壁厚度均匀,薄如蛋壳,最薄处仅为0.2~0.3毫米,但质地却极为细腻坚硬,就是今天仿制,也不是易事而且,胎体表面经长时间打磨,使石英云母绢云母等反光物质的颗粒顺着一个方向排列,对光线的反射由漫反射改为平行反射,使得器表熠熠发光加上采用镂孔和装饰纤细的划划纹,它的制作工艺达到了中国古代制陶史上的顶峰 文明的曙光 蛋壳黑陶杯仅仅出土于少数的大中型墓葬之中,说明它在当时就是一种极高贵的用品,并非常人可以享用,极可能是一种显示尊贵身份的礼器,那就意味着社会上已产生阶级分化而即将告别原始的蒙昧,可以说,蛋壳黑陶杯的出现,即已掀开文明的曙光。

      陶器向瓷器的跨越 制陶新工艺 几何纹白陶瓿(商)高20厘米口径18.5厘米河南省安阳殷墟出土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白陶是指器胎的表里都呈白色的一种陶器,采用含铁量比陶土低的瓷土或高岭土制作而成刻纹白陶的创制和使用,是商代晚期制陶工艺的新成就,它的硬度耐火度吸水率都较以往的陶器有质的飞跃,并为后世制瓷业的发展涤讪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尊贵的酒器 这件白陶瓿是商代刻纹白陶的代表作品,它仿造青铜器的式样制作,是一件盛酒器造型为球形,敛口斜肩圆底,口沿外折,圈足外撇,给人以端庄饱满的感觉 陶瓿的装饰纹样全部由直线构成,主题突出,层次丰富,先用线条在瓿上划出网格花纹,然后在网格内填刻主题纹样,再用刀刻去主纹以外的胎土,使其微微凸起,而在凹处再刻饰云雷地纹,形成由凸雕的主纹与细密线刻的地纹组成的瑰丽图案;颈部是夔纹,腹部为曲折纹饰组成的兽面纹,方菱作双眼,折线作鼻翼装饰布满全器,构图谨严,凹凸疏密结合自然,对比强烈,产生虚实变幻明暗相生的艺术效果,细细赏玩,如观天上的辰星,繁而不乱 世存极少 夏商两代,白陶器专为奴隶主贵族所有,因其质地坚硬,洁净美观,惹人赏爱,故做工十分考究,不厌甚精到了商代后期,这种风气越演越烈,多出费工夫的精品,而产量很少。

      西周以后,由于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的兴起,白陶器逐渐减少以至根本不见,所以商代晚期的白陶成了稀世珍品仙人庇佑谶纬之风 彩绘仙人戏龙虎陶壶(西汉)高49厘米口径18厘米河南省洛阳专区粮库21号墓出土现藏河南省博物馆 西汉末年,儒学逐渐走向神化的道路,社会上谶纬学说广泛流行,厚葬成风器物上表现神话色彩的内容显着增多,所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以及仙人和其他一些奇禽怪兽图案也大量出现陶壶作为当时的主要日用品,在彩绘上更是下尽功夫,描画出许多精美的图画 审美传统 此壶高颈鼓腹空心假圈足,肩部有两个对称的铺首,壶盖像一个帽子,造型线条优美,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非常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