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热待查病例讨论课件.ppt
68页发热待查病例讨论发热待查病例讨论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 病史介绍一般情况一般情况 患者,男,66岁退休工人•主诉:反复发热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为每天不定时发热,体温大多是38.5℃,最高达40.2℃,持续约3-4小时出汗后体温恢复正常,伴全身不适、下肢肌肉酸痛,曾到诊所给予抗菌消炎〔具体用药不详〕静点,用药四天未见疗效,又到县医院检查,血尿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于是按“感冒〞,给予头孢曲松、炎琥宁等静点,也无明显效果,遂转往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经检查,未能明确病因,治疗上用地塞米松能控制体温,每次上午静点后患者大汗淋漓,随之退热,病症缓解,但晚上又会出现发热如此反复一周,自觉明显乏力,食欲减退遂到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诊治,经全面检查也未能明确病因遂转往我院诊治,发病来睡眠欠佳,二便正常,体重明显减轻无咽痛,无关节痛,无畏光流泪,无心慌胸闷,无关节畸形功能障碍•入院症见:发热,恶寒,咳嗽,咯少量痰,稍有胸闷气促,精神差,乏力,纳差,寐欠安,大便难,小便可•既往史:既往体健,无传染病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无冶游史,烟酒史30年,大约3天一包烟,少量饮酒 入院体检•T::38.5℃℃、、P::91次次/分、分、R::22次次/分、分、BP::125/75mmHg •神清,精神萎靡,消瘦神清,精神萎靡,消瘦 •皮肤、巩膜无黄染;皮肤、结膜无皮肤、巩膜无黄染;皮肤、结膜无瘀瘀点、瘀斑瘀瘀点、瘀斑•双侧颈部、锁骨上、腋下、滑车上双侧颈部、锁骨上、腋下、滑车上淋巴结无肿大淋巴结无肿大•咽无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左下咽无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左下咽无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左下咽无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左下肺闻及少量湿啰音肺闻及少量湿啰音肺闻及少量湿啰音肺闻及少量湿啰音•HR 91HR 91次次次次/ /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未及包块,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腹平,未及包块,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腹平,未及包块,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腹平,未及包块,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移动性浊音〔-〕移动性浊音〔-〕移动性浊音〔-〕。
•四肢关节无肿大及畸形,无压痛,生理反射存四肢关节无肿大及畸形,无压痛,生理反射存四肢关节无肿大及畸形,无压痛,生理反射存四肢关节无肿大及畸形,无压痛,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肌力肌张力正常,无颈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肌力肌张力正常,无颈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肌力肌张力正常,无颈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肌力肌张力正常,无颈强,克氏症、布氏症〔强,克氏症、布氏症〔强,克氏症、布氏症〔强,克氏症、布氏症〔- -〕〕〕〕 辅检结果•血常规:血常规:血常规:血常规:RBCRBCRBCRBC::::9/L9/L9/L9/L、、、、WBCWBCWBCWBC::::↑↑↑↑、、、、N N N N::::88%↑ 88%↑ 88%↑ 88%↑ L L L L::::52%52%52%52%、、、、HBHBHBHB::::135g/L135g/L135g/L135g/L、、、、PLTPLTPLTPLT::::161X109/L161X109/L161X109/L161X109/L、、、、•尿常规:尿常规:尿常规:尿常规:RBC(-)RBC(-)RBC(-)RBC(-),,,,WBC(-)WBC(-)WBC(-)WBC(-),,,,Pro(-)Pro(-)Pro(-)Pro(-)•血液生化:肝功:血液生化:肝功:血液生化:肝功:血液生化:肝功:ASTASTASTAST::::55U/L55U/L55U/L55U/L、、、、ALT63U/LALT63U/LALT63U/LALT63U/L、、、、•血沉血沉血沉血沉79MM/L↑79MM/L↑79MM/L↑79MM/L↑,,,, •抗抗抗抗O O O O〔〔〔〔- - - -〕、〕、〕、〕、RF(-)RF(-)RF(-)RF(-),肥达氏〔,肥达氏〔,肥达氏〔,肥达氏〔- - - -〕,结核抗体〕,结核抗体〕,结核抗体〕,结核抗体〔〔〔〔- - - -〕〕〕〕•抗核抗体抗核抗体抗核抗体抗核抗体(-)(-)(-)(-),抗双链,抗双链,抗双链,抗双链DNADNADNADNA抗体抗体抗体抗体(-)(-)(-)(-),,,,ENA(-ENA(-ENA(-ENA(-) ) ) )•EB抗体(-)(-)•支原体衣原体抗体阴性•免疫组合;乙肝表抗阳性,余阴性•血培养(-)(-)•血细菌培养3次:(-)•骨髓涂片:涂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胸片及肺部CT:左下肺少许斑片状影,未见占位性病变征象•腹部B超示:肝脏、胰腺、双肾、后腹膜未见明显异常 •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CA12545U/MlCA12545U/Ml•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CA15335U/MlCA15335U/Ml•CEACEA、、AFPAFP〔〔-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内伤发热 气阴两虚气阴两虚西医诊断:发热待查 肺部感染可能性大肺部感染可能性大 肺癌肺癌长期发热的诊疗思路长期发热的诊疗思路长期发热的病因诊断长期发热的病因诊断•发热的定义•常见病因讨论定义 不明原因长期发热不明原因长期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 发热发热3 3 周以上周以上, , 体温体温( ( 肛温肛温)38.3)38.3℃℃以上以上, , 入院后入院后1 1 周仍无法明确周仍无法明确诊断的诊断的, , 为发热待查为发热待查( FUO) ( FUO) 。
定义定义3 3 周以上是为了排除自限性的病毒感周以上是为了排除自限性的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染引起的发热, , 规定规定1 1 周的住院时间是为了保证能完成相应的各项检查周的住院时间是为了保证能完成相应的各项检查 1999 1999 年年“ “全国发热性疾病学术研讨会〞上将全国发热性疾病学术研讨会〞上将FUO FUO 定义为定义为: : 发热发热持续持续3 3周以上周以上, , 体温在体温在38.538.5℃℃以上以上, , 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发热待查的常见病因发热待查的常见病因一、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重要病因一、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重要病因一、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重要病因一、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重要病因二、可致发热的血液病二、可致发热的血液病二、可致发热的血液病二、可致发热的血液病三、恶性肿瘤与发热三、恶性肿瘤与发热三、恶性肿瘤与发热三、恶性肿瘤与发热: :陈年的命题、临床的难题陈年的命题、临床的难题陈年的命题、临床的难题陈年的命题、临床的难题四、结缔组织病长期发热的诊断四、结缔组织病长期发热的诊断四、结缔组织病长期发热的诊断四、结缔组织病长期发热的诊断五、中枢性发热五、中枢性发热五、中枢性发热五、中枢性发热六、功能性低热六、功能性低热六、功能性低热六、功能性低热一、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重要病因重要病因• 感染性疾病是感染性疾病是FUO FUO 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 , 占所有占所有FUO FUO 病例的病例的30%30%~~40%40%。
•⒈⒈结核病仍是感染性结核病仍是感染性FUO FUO 的主要原因的主要原因, , 其中肺外结核其中肺外结核居多• 诊断困难的原因诊断困难的原因: :• (1) (1)临床表现多样化、不典型临床表现多样化、不典型, , 发病部位隐蔽发病部位隐蔽; ; • (2) (2)当深部淋巴结核有大量干酪样物质形成或结核菌当深部淋巴结核有大量干酪样物质形成或结核菌已有耐药性产生时已有耐药性产生时, 1, 1~~3 3 个月的试验性抗结核治疗个月的试验性抗结核治疗, , 病情可无改善病情可无改善, , 容易据此否认结核病的诊断容易据此否认结核病的诊断; ; • (3) (3) 在免疫缺陷患者和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在免疫缺陷患者和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的患者抗肿瘤药物的患者, , 结核病的发生率和复发率都很高结核病的发生率和复发率都很高, ,极易造成全身性播散极易造成全身性播散, , 而此时又易与原有疾病开展或而此时又易与原有疾病开展或复发相混淆复发相混淆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重要病因重要病因•⒉⒉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造成诊断困难的原因有造成诊断困难的原因有: : •(1)(1)缺乏心脏杂音或新出现的杂音缺乏心脏杂音或新出现的杂音; ;•(2) (2) 除发热外其他临床表现很少除发热外其他临床表现很少; ; •(3) (3) 血培养阴性血培养阴性( ( 常因已用抗生素治疗或培养常因已用抗生素治疗或培养基选择错误或培养时间不够基选择错误或培养时间不够) ) 。
•超声心动图可探测到赘生物的位置、大小、数超声心动图可探测到赘生物的位置、大小、数量和形态量和形态, , 有助于诊断有助于诊断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重要病因重要病因•⒊真菌感染•在在FUO FUO 病因中所占比例不大病因中所占比例不大, , 但随着免疫抑制但随着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激素的应用剂、化疗药物、激素的应用, ,真菌感染仍应警惕真菌感染仍应警惕, , 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 , 早期表现不典型早期表现不典型, , 但病情但病情进展快进展快, , 病死率高病死率高, , 更应引起重视更应引起重视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重要病因重要病因•⒋引起FUO 最常见的病毒是巨细胞病毒, 25%患者发热超过3 周其次是EB 病毒近几年来HIV 感染发病率明显升高•⒌其他:寄生虫感染,沙门菌病等二、可致发热的血液病二、可致发热的血液病•1 1 、、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可致低或中度发热溶血性贫血可致低或中度发热, ,罕见高热罕见高热机制可能与红细胞破坏及引起溶血的原发病机制可能与红细胞破坏及引起溶血的原发病( (如结缔组织疾患等如结缔组织疾患等) ) 有关。
常见发热的溶血有关常见发热的溶血性贫血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性贫血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综合征、其它血管内溶血及自身免疫性溶毒综合征、其它血管内溶血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溶血性贫血引起的发热合并贫血性贫血等溶血性贫血引起的发热合并贫血及溶血表现血及溶血表现, ,且随着溶血被控制体温渐恢且随着溶血被控制体温渐恢复正常疟疾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可致高热复正常疟疾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可致高热(39 (39 ℃℃以上以上) ) 、寒战、大汗等寒战、大汗等可致发热的血液病可致发热的血液病•2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恶组)• 该病多伴高热,可持续,可不规那么抗生素控制无效,局部病例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反响恶组致高热的机制不详此类高热有恶组的表现,如肝脾淋巴结大、黄疸、消瘦、腹水、血细胞减少,骨髓出现恶组细胞可致发热的血液病可致发热的血液病•3 反响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该病致发热与恶组类似但在本质上属良性病一般支持治疗适当,疾病呈自限性,发热可随血象改善而消失;假设是感染引起的反响性噬血细胞增多,发热往往与感染有关控制感染,那么控制发热可致发热的血液病可致发热的血液病•4 4 、淋巴瘤、淋巴瘤• • 淋巴瘤可致高热、不规那么热。
也对抗生素无反淋巴瘤可致高热、不规那么热也对抗生素无反响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化疗效佳此类发热合并淋响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化疗效佳此类发热合并淋巴瘤的表现巴瘤的表现, ,如浅表或深部淋巴结肿大、纵隔宽、如浅表或深部淋巴结肿大、纵隔宽、肝脾大或胃肠浸润表现、皮肤浸润表现肝脾大或胃肠浸润表现、皮肤浸润表现, ,可通过病可通过病检查到淋巴瘤细胞局部患者开展为淋巴瘤白血病检查到淋巴瘤细胞局部患者开展为淋巴瘤白血病期期, ,可见外周血和骨髓中出现瘤细胞可见外周血和骨髓中出现瘤细胞可致发热的血液病可致发热的血液病•5 5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7 M7 型型型型•该型白血病以原始、幼稚巨核细胞恶性增生为主该型白血病以原始、幼稚巨核细胞恶性增生为主, ,可合并急性骨髓纤维化可合并急性骨髓纤维化, ,伴高热伴高热, ,用抗生素无效用抗生素无效, ,外外周血及骨髓内可出现大量原始幼稚巨细胞和纤维组周血及骨髓内可出现大量原始幼稚巨细胞和纤维组织织, ,预后差预后差, ,化疗后化疗后, ,体温可有一定程度改善完全体温可有一定程度改善完全缓解病人缓解病人, ,体温可正常。
体温可正常可致发热的血液病可致发热的血液病• •6 6 、出血性疾病、出血性疾病• • 各类血液病合并脑出血各类血液病合并脑出血, ,可致可致“ “中枢性发热〞中枢性发热〞, ,深部血肿可有深部血肿可有“ “吸收热〞吸收热〞• •7 7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 良、恶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均可合并发热良、恶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均可合并发热, ,机制不清多对肾机制不清多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反响好上腺皮质激素反响好• •8 8 、骨髓坏死、骨髓坏死• •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骨髓坏死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骨髓坏死, ,均可引起发热均可引起发热, ,甚至高热原甚至高热原因可能与引起骨髓坏死的原发病有关因可能与引起骨髓坏死的原发病有关, ,也与异常免疫及坏死组织吸收也与异常免疫及坏死组织吸收热有关该类发热很难控制多预后不良该类发热很难控制多预后不良可致发热的血液病可致发热的血液病•9 9 、血液病治疗相关性发热、血液病治疗相关性发热• 恶性血液病化疗恶性血液病化疗, ,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防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防治治, ,可引起化疗刺激性血管炎和脑脊膜炎可引起化疗刺激性血管炎和脑脊膜炎, ,进而发热进而发热; ;输输血及血液制品、生物制品的应用血及血液制品、生物制品的应用, ,可因热源而致免疫性可因热源而致免疫性发热。
发热•10 10 、血液病合并感染性发热、血液病合并感染性发热• 很常见很常见, ,控制感染使用抗生素也可致控制感染使用抗生素也可致“ “抗生素抗生素热〞• 总之总之, ,相当局部血液病可致发热掌握此类发热相当局部血液病可致发热掌握此类发热的特征、可能机制、伴随表现的特征、可能机制、伴随表现, ,将其与其它疾病引起的将其与其它疾病引起的发热及时、准确鉴别清楚发热及时、准确鉴别清楚, ,对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减对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减少花费至关重要少花费至关重要三、三、恶性肿瘤与发热恶性肿瘤与发热恶性肿瘤与发热恶性肿瘤与发热: :陈年的命题、临床的难题陈年的命题、临床的难题陈年的命题、临床的难题陈年的命题、临床的难题• 肿瘤性疾病占肿瘤性疾病占FUO FUO 的的15%15%~~20%, 20%, 几乎所有常几乎所有常见恶性肿瘤均可表现有不明原因发热见恶性肿瘤均可表现有不明原因发热, , 但最常见的但最常见的是淋巴瘤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是淋巴瘤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 实体瘤中以肾细胞实体瘤中以肾细胞癌最多见。
癌最多见• 恶性肿瘤病人恶性肿瘤病人FUO FUO 见于两种情况见于两种情况: :恶性肿瘤本身恶性肿瘤本身引起的发热和恶性肿瘤伴发感染所引起的发热后引起的发热和恶性肿瘤伴发感染所引起的发热后者是指恶性肿瘤本身和治疗所致的机体免疫功能损者是指恶性肿瘤本身和治疗所致的机体免疫功能损伤伤(immunocompromised host) (immunocompromised host) 或免疫抑制所引发的或免疫抑制所引发的时机感染所引起的时机感染所引起的FUOFUO四、结缔组织病长期发热的诊断四、结缔组织病长期发热的诊断 容易出现发热的结缔组织病有系统性红斑容易出现发热的结缔组织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 SL E) ( SL E) 、类风湿关节炎、成人型、类风湿关节炎、成人型Still Still 病、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枯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枯燥综合征, , 以及以痛以及以痛风为代表的结晶性关节炎等风为代表的结晶性关节炎等 当结缔组织病患者出现发热时当结缔组织病患者出现发热时, , 必须加以必须加以分析分析, , 从总体上说从总体上说, , 有以下三种可能性有以下三种可能性: :结缔组织病长期发热的诊断结缔组织病长期发热的诊断•第一第一, , 发热是结缔组织病本身的一种临床表现发热是结缔组织病本身的一种临床表现, , 这类发这类发热往往是结缔组织病的病情加重、疾病处于活动的一种热往往是结缔组织病的病情加重、疾病处于活动的一种征象征象, ,故需引起重视。
故需引起重视•第二第二, , 结缔组织病患者常常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结缔组织病患者常常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或( (和和) ) 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免疫抑制剂的治疗, , 机体的免疫机能低下机体的免疫机能低下, , 容易并发微容易并发微生物感染生物感染, , 所以所以, , 不少患者的发热原因属于继发性感染不少患者的发热原因属于继发性感染•第三第三, , 少数病人也可能由于合并其它疾病而引起的发热少数病人也可能由于合并其它疾病而引起的发热结缔组织病长期发热的诊断结缔组织病长期发热的诊断 对拟诊结缔组织病的患者对拟诊结缔组织病的患者, ,首先要详细询问病人的首先要详细询问病人的病史病史, ,如有无关节痛、肌肉疼痛、口腔溃疡、脱发、皮疹如有无关节痛、肌肉疼痛、口腔溃疡、脱发、皮疹等结缔组织病比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在体格检查时等结缔组织病比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在体格检查时, , 要观要观察有无皮疹、皮肤红斑、皮下结节、淋巴结肿大、关节红察有无皮疹、皮肤红斑、皮下结节、淋巴结肿大、关节红肿、肝脾增大、胸腔或腹腔积液等体征实验室检查时须肿、肝脾增大、胸腔或腹腔积液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时须注意有无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尿蛋白或显微镜血注意有无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尿蛋白或显微镜血尿、血浆免疫球蛋白含量、蛋白电泳、血沉等更需进行尿、血浆免疫球蛋白含量、蛋白电泳、血沉等更需进行一些免疫学指标的测定一些免疫学指标的测定, , 如抗核抗体及可提取性核抗原抗如抗核抗体及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补体含量等体、补体含量等五、中枢性发热五、中枢性发热• 中枢性发热是指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体中枢性发热是指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所产生的发热中枢性发热在温调节中枢异常所产生的发热中枢性发热在发热的各种病因中较为少见发热的各种病因中较为少见, , 其表现及处置也与其表现及处置也与常见的各种感染性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发热不同常见的各种感染性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发热不同因此临床上在确定中枢性发热时因此临床上在确定中枢性发热时, , 应首先除外各应首先除外各种感染性、药物性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发热种感染性、药物性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发热中枢性发热中枢性发热•1 1 体温调节中枢及其功能障碍 体温调节中枢及其功能障碍• •一般认为体温调节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的前部和视前一般认为体温调节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的前部和视前区区(preoptic and anterior hypothalamic areas (preoptic and anterior hypothalamic areas ,POAH),POAH)。
POAH POAH 有两种温度敏感神经元有两种温度敏感神经元, , 即热敏神即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经元和冷敏神经元, , 并以热敏神经元为主这些神经并以热敏神经元为主这些神经元能感受其周围血液温度的变化和接受来自皮肤及元能感受其周围血液温度的变化和接受来自皮肤及内脏感受器的信息其它部位如下丘脑后部、延髓内脏感受器的信息其它部位如下丘脑后部、延髓和中脑网状结构及脊髓也有少量温度敏感神经元和中脑网状结构及脊髓也有少量温度敏感神经元, , 并并向向POAH POAH 传递信息传递信息POAH POAH 也具有体温信息整合的作也具有体温信息整合的作用用, , 建立调定点建立调定点, , 并通过产热和散热机制实现体温调并通过产热和散热机制实现体温调节产热由寒战和非寒战节产热由寒战和非寒战( (主要在新生儿主要在新生儿) ) 机制而实机制而实现现, ,散热那么由皮肤血管扩张和出汗而完成散热那么由皮肤血管扩张和出汗而完成中枢性发热中枢性发热• •2 2 中枢性发热的临床特点 中枢性发热的临床特点• •①①突然高热突然高热, , 体温可直线上升体温可直线上升, , 达达4040~~41 41 ℃℃, ,持续高热数小时持续高热数小时至数天直至死亡至数天直至死亡; ;或体温突下降至正常。
或体温突下降至正常• •②②躯干温度高躯干温度高, , 肢体温度次之肢体温度次之, , 双侧温度可不对称双侧温度可不对称, , 相差超过相差超过1.5 1.5 ℃℃• •③③虽然高热虽然高热, , 但中毒病症不明显但中毒病症不明显, , 不伴发抖不伴发抖• •④④无颜面及躯体皮肤潮红等反响无颜面及躯体皮肤潮红等反响, , 相反可表现为全身皮肤枯燥、相反可表现为全身皮肤枯燥、发汗减少、四肢发凉发汗减少、四肢发凉• •⑤⑤一般不伴有随体温升高而出现的脉搏和呼吸增快一般不伴有随体温升高而出现的脉搏和呼吸增快• •⑥⑥无感染证据无感染证据, , 一般不伴有白细胞增高一般不伴有白细胞增高, , 或总数虽高或总数虽高, , 分类无分类无变化• •⑦⑦因体温整合功能障碍因体温整合功能障碍, , 故体温易随外界温度变化而波动故体温易随外界温度变化而波动• •⑧⑧高热时用抗生素及解热剂高热时用抗生素及解热剂( (如乙酰水杨酸等如乙酰水杨酸等) )一般无效一般无效, , 这是这是因为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因为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 解热药难以对其产生影响解热药难以对其产生影响, , 所以不产所以不产生降温的临床效果。
但用氯丙嗪及冷敷可有效生降温的临床效果但用氯丙嗪及冷敷可有效中枢性发热中枢性发热•3 3 引起中枢性发热的主要疾病及病变 引起中枢性发热的主要疾病及病变 引起中枢性发热的主要疾病及病变 引起中枢性发热的主要疾病及病变• 脑血管病脑血管病• 脑外伤和脑手脑外伤和脑手• 癫痫癫痫• 急性脑积水急性脑积水• 酒精戒断酒精戒断• 颈段或上胸段病变颈段或上胸段病变• 周期性高热综合征周期性高热综合征• 恶性高热恶性高热• 神经安定剂恶性综合征神经安定剂恶性综合征中枢性发热中枢性发热•4 中枢性发热的诊断和治疗• 颅内疾病伴有发热时多为危重病例, 其中大局部患者的发热是因颅内炎症、肺内感染、泌尿系感染所致• 中枢性发热的治疗较为困难, 首先应治疗原发病六、功能性低热功能性低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引起神经功能性低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引起神经功能性低热•诊断功能性低热需符合以下几点诊断功能性低热需符合以下几点: :•排除其它疾病所致的发热排除其它疾病所致的发热; ;即经反复体检即经反复体检, ,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和实验室检查室检查, ,除体温升高外未见其它异常除体温升高外未见其它异常; ;长期观察长期观察, ,一般情一般情况良好况良好, ,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经抗感染经抗感染, ,抗结核抗结核, ,抗风抗风湿等治疗无效。
湿等治疗无效 •患者血象正常患者血象正常, ,局部患者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局部患者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血沉不快血沉不快, ,根底代谢率不高根底代谢率不高, ,甲状腺功能如甲状腺功能如T3 T3 、、T4 T4 、、TSHTSH、、FT3 FT3 、、FT4 FT4 检测及血清蛋白电泳正常检测及血清蛋白电泳正常, ,病理学检查无可致发病理学检查无可致发热的阳性所见热的阳性所见, ,那么可与器质性慢性低热相鉴别那么可与器质性慢性低热相鉴别功能性低热功能性低热• ⑴功能性低热中,首先是感染后低热,在其前往往有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原虫等感染,特别多见于病毒感染后为持续性低热,常伴有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而体征和辅助检查未见异常,亦有将感染后低热称为传染后低热目前有人认为感染后或传染后低热不适宜,认为前驱发热与低热有关联,故应称高热后低热,更为合理功能性低热功能性低热• ⑵手术后低热:手术后可以有术后吸收热,一般在术后6~8h 开始发热,持续3~5d 可自行缓解,但局部病人低热持续,而与手术相关的切口等均正常• ⑶在功能性低热中神经功能性低热占有重要位置,多见于青年女性,为一种原发性低热,其临床特点一般不超过38 ℃。
• ⑷其他,习惯性低热等诊疗经过•拟诊肺部感染后,结合以前用药病史,抗生素头拟诊肺部感染后,结合以前用药病史,抗生素头拟诊肺部感染后,结合以前用药病史,抗生素头拟诊肺部感染后,结合以前用药病史,抗生素头孢曲松及左氧氟沙星加用地塞米松,患者一般情孢曲松及左氧氟沙星加用地塞米松,患者一般情孢曲松及左氧氟沙星加用地塞米松,患者一般情孢曲松及左氧氟沙星加用地塞米松,患者一般情况好转,况好转,况好转,况好转,TmaxTmaxTmaxTmax降至降至降至降至37.8℃37.8℃37.8℃37.8℃左右,肺部听诊湿啰音左右,肺部听诊湿啰音左右,肺部听诊湿啰音左右,肺部听诊湿啰音明显减少明显减少明显减少明显减少•地塞米松减量及后续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呼吸地塞米松减量及后续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呼吸地塞米松减量及后续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呼吸地塞米松减量及后续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咳嗽加重,呈呛咳肺部听诊呼吸音粗,急促,咳嗽加重,呈呛咳肺部听诊呼吸音粗,急促,咳嗽加重,呈呛咳肺部听诊呼吸音粗,急促,咳嗽加重,呈呛咳肺部听诊呼吸音粗,双下肺闻及湿啰音双下肺闻及湿啰音双下肺闻及湿啰音双下肺闻及湿啰音。
•生化提示:二氧化碳结合率降低,考虑呼吸性酸中毒生化提示:二氧化碳结合率降低,考虑呼吸性酸中毒生化提示:二氧化碳结合率降低,考虑呼吸性酸中毒生化提示:二氧化碳结合率降低,考虑呼吸性酸中毒•肺部肺部肺部肺部CTCTCTCT提示双肺磨玻璃样改变,当时考虑炎症,双侧提示双肺磨玻璃样改变,当时考虑炎症,双侧提示双肺磨玻璃样改变,当时考虑炎症,双侧提示双肺磨玻璃样改变,当时考虑炎症,双侧胸膜增厚,左侧明显少量胸腹水胸膜增厚,左侧明显少量胸腹水胸膜增厚,左侧明显少量胸腹水胸膜增厚,左侧明显少量胸腹水为什么病情在继续恶化?为什么病情在继续恶化? 肺部感染诊断成立吗?肺部感染诊断成立吗?肺癌可能性大吗?肺癌可能性大吗? •复查复查复查复查CTCT::::局部肿块影合并双肺弥漫的结节影,局部肿块影合并双肺弥漫的结节影,双下肺病灶有融合双下肺病灶有融合•复查肿瘤标志物:复查肿瘤标志物:CA125CA125、、CA153CA153偏高•血象:血红蛋白持续减少血象:血红蛋白持续减少•患者拒绝进一步活检患者拒绝进一步活检最终诊断•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DBAC,Diffuse 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I型呼吸衰竭诊断依据•长期发热长期发热•根据血培养调整抗菌药物效果欠佳根据血培养调整抗菌药物效果欠佳•CTCT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后期后期CaCa125125125125升高升高•激素治疗后病情一度好转转而恶化激素治疗后病情一度好转转而恶化•血象的变化血象的变化* *综合其整个病史特点,诊断为弥漫性细综合其整个病史特点,诊断为弥漫性细胞型肺癌胞型肺癌讨 论•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DBAC,Diffuse Bronchiolo alveolar Carcinoma〕临床特点•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在WHO分类中归于肺腺癌。
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按其大体病理和影像表现可分为三型:结节型、节段型和弥漫型•弥漫型病变少见,呈两肺广泛的小结节或小片状影由于弥漫型在临床上与肺部一些其它弥漫性疾病有很多相似之处,容易误诊•DBACDBAC多见于女性,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白痰,多见于女性,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白痰,进行性气促加重早期病症可不明显,但随病进行性气促加重早期病症可不明显,但随病情进展,由于癌细胞沿细支气管肺泡壁伏壁式情进展,由于癌细胞沿细支气管肺泡壁伏壁式生长,肺泡壁增厚,通气生长,肺泡壁增厚,通气/ /血流比例失常和弥散血流比例失常和弥散功能障碍,气促往往成为突出表现功能障碍,气促往往成为突出表现•病变晚期会出现大量的黏液痰发热、胸痛少病变晚期会出现大量的黏液痰发热、胸痛少见,几乎无盗汗现象可有血沉增快和胸腔积见,几乎无盗汗现象可有血沉增快和胸腔积液肺门、纵隔、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多见,说液肺门、纵隔、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多见,说明其容易沿血道、淋巴道播散明其容易沿血道、淋巴道播散•在诊断上,胸部在诊断上,胸部X X线和胸部线和胸部CTCT可提供重要线索可提供重要线索胸部胸部X X线和胸部线和胸部CTCT多表现为局部肿块影合并双多表现为局部肿块影合并双肺弥漫的结节影,亦见单纯的双肺弥漫分布的肺弥漫的结节影,亦见单纯的双肺弥漫分布的小结节、小片状影。
双下肺病灶易有融合小结节、小片状影双下肺病灶易有融合DBAC的5个特征性表现 〔〔1 1〕蜂房征〕蜂房征: :病变区内密度不均,呈蜂房状气病变区内密度不均,呈蜂房状气腔〔2 2〕支气管充气征〕支气管充气征: :支气管壁不规那么,支气管壁不规那么,凹凸不平,普遍性狭窄,支气管僵硬、扭曲,凹凸不平,普遍性狭窄,支气管僵硬、扭曲,主要是较大的支气管显像,较小的支气管多不主要是较大的支气管显像,较小的支气管多不能显示,呈枯枝状能显示,呈枯枝状〔〔3 3〕毛玻璃征〕毛玻璃征: :受累肺组织呈近似水样密度的网受累肺组织呈近似水样密度的网格状结构格状结构〔〔4 4〕血管造影征〕血管造影征: :强扫描见均匀一致的低密度区强扫描见均匀一致的低密度区内树枝状血管增强影内树枝状血管增强影〔〔5 5〕两肺弥漫分布的斑片状和结节状影并认为〕两肺弥漫分布的斑片状和结节状影并认为多个征象同时存在有很强的提示性多个征象同时存在有很强的提示性DBAC的痰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低•DBAC阳性率较低,主要因为周围性肺癌,不如中心性肺癌阳性率高,也可能与留痰方法不正确,次数少,涂片与阅片技术差有关但无论如何,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总是一项重要的无创检查手段。
纤维支气管镜镜下阳性率较低,可联合刷检、灌洗等检查以提高阳性率可行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鉴别诊断•〔〔1 1〕〕DBACDBAC以咳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为主要表以咳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少有高热、盗汗粟粒性肺结核主要表现为发热、现,少有高热、盗汗粟粒性肺结核主要表现为发热、盗汗,抗痨、激素治疗盗汗,抗痨、激素治疗1 1~~2 2个月,即可见病灶有明显个月,即可见病灶有明显吸收•〔〔2 2〕〕DBACDBAC的结节影大小不等,多在的结节影大小不等,多在3 3~~8mm8mm之间,密之间,密度较高,分布不均匀,其中心可有透亮区,边缘欠清度较高,分布不均匀,其中心可有透亮区,边缘欠清晰,以双肺中下野为多,而肺尖与肺外带较少粟粒晰,以双肺中下野为多,而肺尖与肺外带较少粟粒性肺结核表现为大小一致、密度相等、分布均匀的粟性肺结核表现为大小一致、密度相等、分布均匀的粟粒状阴影,大小约粒状阴影,大小约2 2~~5mm5mm慢性、亚急性粟粒性肺结慢性、亚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结节影可表现为大小不一〔病灶融合所致〕、密度核结节影可表现为大小不一〔病灶融合所致〕、密度不均,渗出、增殖、纤维化、钙化等病灶并存,少有不均,渗出、增殖、纤维化、钙化等病灶并存,少有块状病灶块状病灶DBAC与粟粒性肺结核鉴别诊断•〔3〕DBAC多有纵隔、锁骨上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粟粒性肺结核一般无淋巴结肿大,可能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或其他部位的结核,为结核血行播散的结果。
•和粟粒性肺结核诊断率更高经支气管针吸检查可提高阳性率 弥漫性病变是经皮肺穿刺活检的适应证,可在B超或CT引导下进行DBAC与粟粒性肺结核鉴别诊断•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主要表现为进行性气促,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主要表现为进行性气促,干咳少痰或少量粘痰,胸部弥漫结节影较细小,干咳少痰或少量粘痰,胸部弥漫结节影较细小,呈云絮状或磨玻璃状改变,多分布于边缘呈云絮状或磨玻璃状改变,多分布于边缘TBLBTBLB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液可诊断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液可诊断•尘肺首先有长期的粉尘接触史,起病缓慢,肺尘肺首先有长期的粉尘接触史,起病缓慢,肺部结节影较大,密度较高,往往两侧对称呈八部结节影较大,密度较高,往往两侧对称呈八字 DBAC被误诊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和尘肺•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遇到咳嗽、咳痰,进行性气促加重,胸片提示双肺弥漫结节状或小片状影者,应考虑到DBAC可能,应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个比较完整、明确的认识,尽量减少误诊,提高诊断率 总 结早期诊断困难•CTCT检查,未发现明显的占位性病灶检查,未发现明显的占位性病灶检查,未发现明显的占位性病灶检查,未发现明显的占位性病灶•曾一度误诊为肺部感染,曾一度误诊为肺部感染,曾一度误诊为肺部感染,曾一度误诊为肺部感染,“ “肺结核〞肺结核〞肺结核〞肺结核〞• ----CT ----CT未发现明显占位性病变影像学改变未发现明显占位性病变影像学改变未发现明显占位性病变影像学改变未发现明显占位性病变影像学改变• ----- -----早期肿瘤标志物不高早期肿瘤标志物不高早期肿瘤标志物不高早期肿瘤标志物不高经 验 总 结•对于老年患者,长期发热并出现咳嗽,气促等呼吸道病对于老年患者,长期发热并出现咳嗽,气促等呼吸道病对于老年患者,长期发热并出现咳嗽,气促等呼吸道病对于老年患者,长期发热并出现咳嗽,气促等呼吸道病症表现,应进一步确立原发病的诊断,慎重除外恶性肿症表现,应进一步确立原发病的诊断,慎重除外恶性肿症表现,应进一步确立原发病的诊断,慎重除外恶性肿症表现,应进一步确立原发病的诊断,慎重除外恶性肿瘤的可能瘤的可能瘤的可能瘤的可能•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是否为真正的感染或恶性病变,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是否为真正的感染或恶性病变,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是否为真正的感染或恶性病变,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是否为真正的感染或恶性病变,即使未发现占位性病变证据,也不能排除恶性病变。
即使未发现占位性病变证据,也不能排除恶性病变即使未发现占位性病变证据,也不能排除恶性病变即使未发现占位性病变证据,也不能排除恶性病变•如果见双肺弥漫结节状或小片状影者,应考虑到如果见双肺弥漫结节状或小片状影者,应考虑到如果见双肺弥漫结节状或小片状影者,应考虑到如果见双肺弥漫结节状或小片状影者,应考虑到DBACDBACDBACDBAC可可可可能•如为肺部肿瘤那么可进一步病理检查分型,为治疗赢得如为肺部肿瘤那么可进一步病理检查分型,为治疗赢得如为肺部肿瘤那么可进一步病理检查分型,为治疗赢得如为肺部肿瘤那么可进一步病理检查分型,为治疗赢得时机时机时机时机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