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展观.doc
11页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展观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 (1870~1952) 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 理和教育问题,后来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 童之家”她撰写了许多教育理论着作,开设国际训练班,对现代幼儿教 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她的着作主要有: 《蒙台梭利方法》 《蒙台梭利手册》 、《童年的秘密》 、《有吸收办的心理》等蒙台梭利曾经说过: “我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是研究了儿童,表现了儿 童所给予我的东西而已” 的确,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展观的确立,正 是建立在对儿童的尊重、细致观察和不断向儿童学习的基础上的;是出自 对人类伟大精神的无限敬意,集当时的医学、生物学、实验心理学、人类 学、教育学之大成才确立了的蒙台梭利首先指出,当时成人们对待儿童的态度是错误的她认为, 在大人们的干预下,几乎所有三岁儿童的发展都是“不正常”的,都从自 己的正常发展中脱轨了,也就是说“儿童的自我发展未能实现其原来的计 划”而防止这一计划的实现的,正是在大人们的“爱情和援助的外衣下 所隐藏着的一种微妙的东西”在起作用这就是有意无意地轻视幼儿的能 力,认为“幼儿是地知的, 没有礼貌的, 要由自己去向幼儿灌输好的内容。
这样就硬把成人的计划、 思想强加给儿童, 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去要求儿童, 用大人的尺度去评价儿童正是在这样以成人为中心的社会里,使儿童们 的正常发展受到了压抑的歪曲,极大地妨碍了儿童内在生命力的发展蒙台梭利认为,人从出生时开始,精神生命就秘密地潜藏在人体内, 只是被制约在尚未发达的肉体之中而已她把精神和肉体看成两个不同的 实体,认为肉体是精神的容器,精神是第一性的她认为所有的正常儿童 都具备能促进自我发展的积极力量,即生命本身 ( 生命的核心是精神 )有自 己的发展规律,而教育就是要帮助生命按本身的规律去发展,切勿用一种 外在的力量使幼儿脱离自身的发展轨道蒙台梭利说: “生命是活动的,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 这种活动, 就是遵循幼儿自身生命发展规律的活动为此,教育应该帮助生命的自我 活动,凡是干涉生命的自我活动的教育就是应该予以废除的消极教育作 为教育者,要切忌窒息幼儿的内在生命力,切忌用成人的价值标准去要求 幼儿教师应该新生幼儿的自我活动,学会观察幼儿和探测出幼儿内在的 自我发展规则这种尊重幼儿的自我发展规则并不是放任不管,为了帮助 幼儿内在生命的发展,教师是要花费心血和狠下功夫的她说: “教育者 的第一位工作,就在于刺激生命,使生命自由地发展。
对于这种纤细微妙的工作,必须通过优异的技术 去促进发展的机会,限制外来的干涉这样做的话,就不会引起混乱,使 幼儿的发展脱轨 ”“如果说某些教育活动有所效用的话,那就是只有援助 生命完全开花的教育活动” 关于环境和生命的关系,蒙台梭利认为环境是帮助生命的“第二位要 素”她认为环境既能帮助生命,也能妨碍生命,但是环境决不会象生命 那样有所创造,而生命却能创造和自我发展她说: “生命是非常优秀的 女神,她总是在前进中征服环境为妨碍她的胜利所设置的障碍” 从而, 她得出的结论是,生命是主体,环境是从属的但是为了生命的发展,应 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根据这一原则,蒙台梭利在“幼儿之家”中,为 了生命的发展所创造的条件是:①完备的环境;②消极的教员;③科学的 教具她认为只有在这样的外部条件下,才能使生命遵循自己的发展法则 去发展这样,就“如同身体的成长需要从环境中摄取营养一样,生命只有遵循成长的法则才能使其发展获得必要的营养” 关于发展的法则,蒙台梭利认为: “儿童在自己的肉体中自然具备使自己获得发展的计划”只是这一基本的发展计划对许多儿童来说都由于 受到各种障碍而失掉了但是若经过适宜的外部条件,儿童还可以回到原 来的发展计划上去。
蒙台梭利早把这种遵循自我的发展法则而得到了发展的儿童称为“正常儿童”,把脱离了自我的发展法则的儿童称为“非正常儿童” 她认为生命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其独自的特性,所谓正常的发展就是要使各个阶段 的特性得到充分发展儿童在某个阶段上的独特要求是通过内部生命和外 部事物的交流而引发出来的换言之,就是儿童的生命在某个发展阶段上 对于某种外部条件有着极为敏感的独特要求蒙台梭利把这种极为敏感的 独特要求称之为“敏感期”并且又进而把这种“敏感期”细分为“语言 敏感期”、“文字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等等,而每个“敏感期”又都在 持续一定的时间后立即消失所以蒙台梭利认为,错过了“敏感期”的教 育,就决不会使发展复原这种遵循内部法则的发展,也有集中的爆发性发展和逐渐发展两个方 面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为例,其出现的时间和程序尽管因儿童而异,但 是所有的儿童都要经过语言发展的敏感期的在这个敏感期里,儿童对周 围环境的刺激,特别是对语言刺激发生敏感的反应,从而获得语言的爆发 性发展这种敏感期具有不再二次出现的性质,一生只能出现一次然而 儿童不仅仅只是在这个时期里才完成语言学习的,其后还将继续增加词 汇、丰富表现力等等,这就是逐渐发展的法则。
二者的关系是,只有在敏 感期里的活动,才能使精力极大的集中若在敏感期里让儿童充分地获得 经验,就会使儿童后来的发展受益无穷前者是突变,后者是继续、补充和丰富蒙台梭利早把从出生到六周岁划分为人生发展的第一个时期,进而又 将这第一个时期划分为零至三岁的幼年前期和三至六岁的幼年后期幼年前期是“激发幼儿吸取听面临之环境的欲望和冲动,在自我吸收 世界,并且在不断地吸收中形成自己的精神”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幼 儿是在无意识之中把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一 切事情作为一个总体吸收下来为此,若要对“人类的精神发展助一臂之 力,就要从儿童不停止地听收事物的心灵是通过环境来赋予方向的这一事 实出发”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要给予这个心灵以有兴趣、 有魅力的环境” 在这个时期里,对给予幼儿的环境要予以特殊考虑的是,环境要具备丰富 的刺激,这种刺激要由某种秩序构成幼年后期是“用手捕捉世界”的时期,是“让前期获得的经验趋于完 善”的时期儿童有意识地征服环境,就进入了自身的建设期 其 经验既不是单纯的游戏,也不是荒唐的行动,而是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 手在智慧的引导下完成了人生第一次作业” 蒙台梭利创办的“幼儿之家”所招收的儿童,其年龄正相当于这个阶段。
所以她通过完备的环境、科学 的教具、让幼儿们的手充分进行作业,使幼儿们在作业中获得发展就这样,蒙台梭利把幼儿期划分为吸收环境的前期和用手征服环境的 后期各个时期的相互关系是: “每个时期都为下一个时期奠定了基础, 为了第二个时期的顺利发展,第一个时期必须获得充分的发展” 以上就是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展观由于她的儿童观、发展观是建 立在将精神和肉体、生命和环境相分离的两元论基础上,所以是有一定的 局限性的但是,蒙台梭利尊重幼儿的自身发展特点,反对用成人的思想 去要求、妨碍幼儿,拟通过划分儿童的发展阶段来弄清儿童在各个时期里的发展规律,以及她对儿童每个发展时期的不同特征的准确观察,都是十 分有益和值得吸取的蒙台梭利学校的教师为此,蒙台梭利要求她的教师必须受专门的训练,以便实现她所提倡的教育 原则和方法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身体的发展 她将教师这一名词改称为“指导员” 但教师的作用并不能因此而降低她说,指导员的作用比一般人理解的要深入、重要得多,因为她要指导儿 童的生活和心灵她要为儿童准备学习的环境,成为儿童的观察者和引路 人,而不仅是教会儿童一些知识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精神状态比掌握技能更重要。
教师的准备工作不 能只靠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更重要的是具备道德方面的品 质,如机警、稳重、耐性、爱心和谦逊,其中最重要的是时刻考虑到儿童 她指责传统的教育过多地考虑传授知识,忽视儿童个性的内部发展一、尊重儿童,深入地了解儿童的需要蒙台梭利认为教师和儿童的新型关系是互相尊重,时时想到对方的愿 望因此在提出某一课题之前,应当取得儿童的同意教师往往过分地考 虑儿童的缺点以及如何纠正他们的不良倾向或行为,却没有注意自己的缺 点和错误真正的教师不只要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更要消除使儿童对 她感到不可思议的那些无形的阻力如果成人对于儿童的要求违反了他们 内部发展的不可改变的规律,儿童就不可能服从儿童的顽皮和不服从往 往就是由于他建构自己的内部力量和不了解他与成人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因此,必须了解儿童的需要,并尽量准备真正适宜的环境来满足他们的需 要蒙台梭利认为了解儿童的最大障碍是成人的权威和骄傲儿童虽然还 意识不到这种不公平,但他会感觉到精神上受压制,这时他的反应往往表 现为胆怯、说谎、任性,无缘无故地啼哭,不睡觉,甚至过分地恐惧这 一切现象表明是幼小儿童无意识的防御假如老师能做到尊重和了解儿 童,从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中受到启示,便会知道儿童的心理和成人的必 理是完全不同的。
二、 用科学家的态度研究儿童蒙台梭利强调一个好的教师应当是一个科学工作者为了要解释儿童 的欲望必须科学地研究他们因为儿童的欲望常常是不自觉的,是他们生 活内部的呼声,是按照一种神秘的规律显示出来的,人们很少懂得这种显 示的方式应当在适宜的范围内任其自然发展,从而观察这种内部生活的 表现教师不是为自然科学服务,是为生存的人类服务她必须善于观察到人的 内部生命,人的真实生活,看到儿童的精神状态并对观察过程有一种“乐 趣和贪婪的热情”要观察儿童的每一种欲望,每一种表现通过观察, 他知道什么时候应当提出新的积极任务从儿童身上她将学习如何使自己 成为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三、 相信儿童、热爱儿童蒙台梭利说,生命的成长必须有“爱”的感觉,儿童的自觉性和自我 认识是通过爱得来的儿童正是因为爱他的周围环境才产生了一种压制不 住的冲动,在整个的敏感期,将自己和周围事物连接起来这种爱不是一 般理解的情绪感觉,而是一种爱的智慧,通过爱来吸取外界事物并且建构 自己正是这种爱,使儿童对周围环境有那样的热情和细致的观察态度, 而成人则往往表现冷淡,视而不见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情感上更容易趋向于周围成人教师在学校所占 的地位已象一个母亲在家里的地位,儿童很自然地求助于他们,也需要从 他们那里得到爱。
她说: “教师和儿童之间的积极的关系是教育唯一成功 的基础为此她称教育为: “爱的艺术” 教师必须对儿童表示积极热情, 有吸引力,儿童就会有信心地接近他们,并接受他们的教导蒙台梭利还反复强调教师对儿童要有信心,相信儿童迟早会表现出真 正的天性对各种类型的不正常的儿童都不能动摇信心应当看到一个表 现不同的儿童的精神状态,并相信当有兴趣的“工作”吸引他的时候,他 会达到正常化她号召: “要体验从儿童那里得到更大的精神快乐” ,这就 是教师的最高报酬四、耐心等待,不要急于干涉儿童 蒙台梭利认为教师不应当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儿童的智慧,应当引导儿 童自己进行活动,不要做儿童的仆人,替他们盥洗、穿衣、喂饭儿童需 要发展自己的独立性,自己选择志愿,自己选择工作,并且坚持下去,尽 最大努力,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当他战胜了力所能及的困难时,则将获得 最大的快乐这时,教师就会发现儿童有一个要发展的个性当然,对于 儿童的有害的表现,应毫不犹疑地去制止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知道什么 时候对儿童的活动应该加以禁止,而且要尽力避免这种禁止,这是一件极 不容易的事情对于进步慢的儿童要有无止尽的耐心,对他的成功要表示 热情和欢迎。
当发现儿童的动作缓慢时,成人如果不是去帮助他实现他最 重要的心理需要,而是代替儿童所要完成的一切活动,这样就将成为儿童 主动发展的最强大障碍她对教育者提出的格言是: “在观察的同时要耐 心等待” 摘于北京天才娃娃网 )我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