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着力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理念.docx
6页着力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开展实践都是由开展理念来引领的推 动中国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以先从梳理总结超大 城市治理的新理念出发,继而规范和引导行为、诊断问题和提出改进 方案结合中国城市治理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 理的十大新理念,即: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是 生命体、有机体;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城市规划在城市 开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城市建设要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和以自然为 美;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建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社会治理 共同体;统筹城市平安和开展工作;城市治理要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 城市治理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一、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理念强调城市治理要以人民为中心,这 既是党的宗旨在城市场域的表达,也是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最重要 的理念202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城市是 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 为人民”城市的人民性理念日益成熟城市的人民性理念不是抽象 的概念,而需要城市治理主体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全过 程中贯彻实施,以增加人民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平安感。
城市的 人民性还意味着要让人民参与城市治理的全过程,融入城市治理的各 个环节,从需求表达、合作生产到效果评价,都需要有人民的声音 发挥人民的主体性作用,才能真正建构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体系二、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强调要突出城市作为生命体和有 机体的整体存在2022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 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要敬畏城市、 善待城市,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新路子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为理解城 市治理、诊断城市问题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开展提供了新视角将城市 当作生命体、有机体会为城市治理带来根本性变革,最终表达在城市 治理的理念与目标、任务与重点、评价机制等方面三、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智慧城市强调通过“城市大脑”实现智能城市治理习近平 总书记赴浙江考察时曾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 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 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 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当前,各地在 智能城市治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城市大脑”建设推进“一网 通办、一网统管”,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等改革大大改善了城市治理 水平、效率和质量。
要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就需要在建构面向公 民和决策者的城市大脑数字化治理界面上下功夫,让各方主体依托城 市大脑数字治理界面实现高质量互动,促进城市可持续开展四、城市规划在城市开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城市规划需引领城市治理和开展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 在北京考察时曾指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开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 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 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这为中国特色的超大城市治理指明了 新方向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开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在城市 开展和治理过程中具有牵引性作用,也是城市治理的根本准绳要让 城市规划在城市开展中起到重要引领作用,需要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 保证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可实施性这意味着城市规划需要考虑 城市历史与传统、城市战略定位和未来开展趋势,只有这样城市规划 才能够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操作性没有严格的实施,规划只会是 一纸空文,仍然会成为“墙上的规划”而不会成为“行动的规划”五、城市建设要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和以自然为美城市建设既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组成局部,又是城市治理得以 展开的基础,是整个城市运行和人类衣食住行得以开展的载体,如果 基础不牢固,后期城市运行和管理将会面临挑战。
城市建设还表达了 人类的理念、设计、智慧、设想和价值的生产过程,城市建设需要注 重文化要素和生态要素,前者需要城市建设可以留住乡愁,后者需要 城市建设能够表达绿色开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城镇化工作 中讲话中提出,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 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防止走弯路;要表达尊 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只有 城市建设考虑自然环境、依托自然环境,才能够真正建设出满足人类 需求的城市人居环境六、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管理如绣花,针脚越密越精细,水平越高一个城市的 文明程度、管理水平、市民的幸福指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的 精细化治理水平精细化主要解决城市的“里子”问题,致力于让城 市的“里子”和“面子” 一样光鲜城市管理精细化需要在精治、共 治、法治上下功夫,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据法规、 制度、标准管理城市,更加注重依靠科学化、智能化和网格化方式管 理城市,更加注重依靠人民群众来管理城市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 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推动城市管理法治化、 标准化、智能化、专业化、社会化,着力加强城市日常运行管理,着 力加强体制机制保障,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 范、平安有序的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
七、建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强调超大城 市需要将社会治理放到更为重要的位置,建立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 超大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 出,要“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 超大城市社会治理需要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总揽全 局、协调各方、服务群众的作用,提升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水平;超大城市社会治理需要夯实社区治理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加强社区治理,既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也要发挥居民自治 功能,把社区居民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负 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八、统筹城市平安和开展工作“统筹城市平安和开展工作”要求城市治理将平安作为底 线,平安也是城市治理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中指出,要把平安放在第一位,把住平安关、质量关,并把平安工作 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开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城市平安要注重基础设施硬件平安,也要注重社会平安,尤 其是社会治安平安和公共卫生平安一方面,要让每一个生活在城市 中的人感受到平安感,就需要在社会治安水平上下功夫,降低刑事犯 罪率,提升城市公共平安指数。
另一方面,城市当前尤其要注重公共 卫生平安,这是2022年疫情防控对城市治理的大考,也是当前所有 城市都面临的最紧迫问题,需要统筹城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开展 在很大程度上,城市公共卫生平安成为各个地方需要弥补的短板和弱 项,要加强公共卫生投入、体制机制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城市平安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平安观,坚持政府 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加强公共平安各领域和重大活动城市平安风 险管理,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和危机管理能力,降低城 市脆弱度,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运行平安保障体系九、城市治理要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超大城市治理要增加人民获得感,以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为导向,提升民生保障和服务水平坚持政府主导和发挥市场、社会 作用相结合,提升硬件和优化服务相结合,健全制度,完善政策,在 设施建设、机构建设、制度建设和服务改进上下功夫,形成公共服务 供给的系统合力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落实好民生保障设施规划,让民 生设施与城市其他基础设施同步推进,将民生设施作为城市设施的红 线,必须得到保障通过完善制度,使得民生保障和服务标准化、规 范化和体系化加强民生保障和服务提供机构的能力建设,从组织上 和人力上保障好服务水平。
以回应民众需求为突破口,以提升服务质 量为根本,努力改善各项民生保障和服务水平,使人民群众获得更好 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更丰富的文化体育服务、 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十、城市治理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城市治理要打破“一亩三分地”强调超大城市治理需要突 破自身行政边界限制,从自身治理转向区域协同治理2022年2月 26 0,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针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开展,提出 要着力加大对协同开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 定式因此就需要在交通、产业、环境、公共服务、治理等各方面实 现协同治理,提升区域治理协同化和一体化水平;更需要走向内生式 自发协同,寻找更多的自下而上的协同基因、元素和文化,让区域协 同开展得以自然涌现以京津冀协同开展为例子,未来疏解非首都功 能、推动雄安新区建设和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开展、建设京津冀世 界级城市群、继续实施体制机制创新和改革开展、加快推进市场一体 化进程、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推 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仍然是重点任务和主要工作,还需要 发挥各方力量自觉实施和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