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站采血护理中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应用分析.docx
5页血站采血护理中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血站采血护理中采用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接受无偿献血的11143例人员为对象,将血站下属的两个固定采血点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对照组)采血5326人次,采用常规护理;乙组(观察组)采血5817人次,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依从性、不良反应及血液报废情况结果 乙组献血者护理满意度、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甲组,血液报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站采血护理中采用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采血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减少血液报废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关键词】血站采血;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应用效果对各种原因所致的大失血和重度贫血,输血是一种很重要的治疗方法,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医疗保障范围的扩大,血液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研究表明,血液采集过程的护理工作,可影响献血满意度和血液质量[1],从而减少献血者的流失和降低血液报废率,因此加强对血站采血护理措施进行持续改进,以满足逐年攀升的临床用血量本研究以血站采血的无偿献血者为观察对象,对其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采取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干预后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为研究时间,将本血站所属的两个固定采血点随机分成甲乙两组(两个献血点均位于人流集中的城区,年均采血人数无显著差异),甲组(对照组)采血5326人次,采用常规护理;乙组(观察组)采血5817人次,采用优质护理两组献血员性别、年龄、职业、献血量等一般资料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全组献血者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关于献血者的要求标准,且所有献血者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1.2 方法甲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内容主要为健康宣教、采血技术培训、心理干预等乙组在甲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定期开展质量分析会议,查找血站采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和改进措施,完善监督机制,对血站采血工作的护理服务质量和操作规程等内容进行督查2)创建温馨的献血环境,从空间、色调、音乐、宣传标语等方面进行人性化设计,让献血者在舒适优美的环境中轻松愉快的完成献血全过程3)加强采血护士的培训力度,从沟通技巧、服务礼仪、穿刺技术等方面进行强化培训,提升采血护士的综合素质4)对献血者进行心理干预,积极与献血者沟通,让献血者简单了解献血过程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对于出现焦虑、情绪烦躁的献血者,耐心细致的为其答疑,并指导其进行深呼吸练习,或通过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促使献血者放松身心,缓解紧张情绪。
5)献血结束后致谢,并详细告知注意事项,让献血者充分感受到被尊重和爱戴1.3 观察指标分析、比较两组献血者护理满意度、依从性、血液报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均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满分值均为100分评分越高,护理满意度与依从性越高1.4 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血液报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用n(%)表示,2检验;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评分用( )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两组献血者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评分观察乙献血者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甲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表1 两组献血者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n, )组别护理满意度评分依从性评分甲组/n=532678.62.575.82.1乙组/n=581785.72.285.71.3t154.94286.64P0.000.002.2两组献血者血液报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乙组献血者献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液报废率明显低于甲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表2 两组献血者血液报废率及献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组别恶心呕吐大汗面色苍白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液报废率甲组/n=53262832182199(1.86)21(3.94)乙组/n=58171913101557(0.98)7(1.20)214.868.33P0.000.003 讨论血站作为采集血液、供应等服务部门,在医疗服务体系中承担了重要角色。
尤其是近年来,无偿献血人数逐年增多,血站采血工作人员还需加强技能培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并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以便为更多无偿献血者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护理服务,提高无偿献血者对血站采血护理工作的满意度[2]在此次研究中,以血站采血的无偿献血者为观察对象,结果显示采用持续服务质量改进模式干预的乙组患者血液报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甲组,且乙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甲组说明无偿献血者采用持续服务质量改进护理措施,对献血者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有明显改善,同时可预防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血液报废率主要原因在于持续服务质量改进措施,需先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并对献血者进行健康教育,使献血者明确献血的注意事项,以及献血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献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同时,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心理干预,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其依从性但需注意的是,采血护理需要医护人员增强服务意识,并熟练掌握采血技术,以减少血液报废率[4]综上所述,无偿献血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提升献血者的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减少献血不良反应与血液报废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1]钱新红.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4,13(04):73-75.[2]杨美杏.持续质量改进在血站采血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4):3342-3344.[3]钟春月.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服务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2):167-169+243.[4]孙元瑾.探讨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3):227-228.备注:绿色部分是重新改过的部分-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