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轻型井点的安装使用.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478446493
  • 上传时间:2024-02-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0.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轻型井点的安装使用轻型井点的安装程序是按照设计的平面布置方案,先排放总管,再埋设井点管,用弯联管将井点管与总管接通,最后安装抽水设备为了充分利用抽吸能力,总管的布置标高宜接近地下水位线(可事先挖槽), 与水泵轴心标高平行或略高总管应具有0.25~0.5%的坡度(坡向泵房)井点管的埋设是一项关键工作可直接将井点管用高压水冲沉,或用冲水管冲孔或钻孔后,再将井点管沉入孔中,也可用带套管的水冲法或振动水冲法沉管一般多采用冲管冲孔法,分为冲孔和埋管两个过程(图1-26)冲孔时,先将高压水泵用高压胶管与冲管连接,用起重设备将冲管吊起并对准插在井点的位置上,然后开动高压水泵,高压水(6~8N/mm2)经冲管头部的三个喷水小孔,以急速的射流冲刷土壤冲刷时,冲水孔应作左右转动,将土冲松,冲管那么边冲边沉,逐渐形成孔洞冲孔直径一般为300mm,以保证井管四周有一定厚度的砂滤层;冲孔深度宜比滤管底标高深0.5m左右,以防冲管拔出时,局部土颗粒沉于底部而触及滤管底部井孔冲成后,立即拔出冲管,插入井点管,并在井点管与孔壁之间迅速填灌砂滤层,以防孔璧塌土砂滤层的填灌质量是保证轻型井点顺利抽水的关键。

      一般宜选用干净粗砂,填灌均匀,并填至距滤管顶1~1.5m,以保证水流畅通井点填砂后,在地面以下0.5~1.0m须用粘土分层封口捣实与地面平,以防漏气图1-26 井点管的埋设1-冲管;2-冲嘴;3-胶皮管;4-高压水泵;5-压力表;6-起重机吊钩;7-井点管;8-滤管;9-填砂;10-粘土封口轻型井点系统全部安装埋设完毕,应接通总管与抽水设备进展试抽水,检查有无漏水、漏气,出水是否正常,有无淤塞等现象,如有异常情况,应检修好前方可使用轻型井点使用时,一般应连续抽水(特别是开场阶段)假设时抽时停滤网容易堵塞,出水浑浊并引起附近建筑物由于土颗粒流失而沉降、开裂假设中途停抽,地下水将上升,可能引起边坡塌方、井点管漏气等事故抽水过程中,应调节离心泵的出水阀以控制水量,使抽吸排水保持均匀,做到细水长流正常的出水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浊后清"真空泵的真空度是判断井点系统工作情况是否良好的尺寸,必须经常观察造成真空度缺乏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是井点系统连接不好,有漏气现象,应及时检查并采取措施在抽水过程中,还应检查有无堵塞的"死井"(工作正常的井管,用手探摸时,应有冬暖夏凉的感觉),如死井太多,严重影响降水效果时,应逐个用高压水反冲洗或拔出重埋。

      为观察地下水位的变化,可在影响半径设观察孔井点降水工作完毕后所留的井孔,必须用砂砾或粘土填实喷射井点降低地下水位①喷射井点的主要设备及工作原理喷射井点根据其工作时使用的喷射介质的不同,分为喷水井点和喷气井点两种其设备主要由喷射井管、高压水泵(或空气压缩机)和管路系统组成(图1-27a)喷射井管1由管8和外管9组成,在管下端有升水装置喷射扬水器与滤管2相连(图1-27b)在高压水泵5作用下,具有一定压力水头(0.7~0.8Mpa)的高压水经进水总管3进入井管的外管与管之间的环形空间,并经扬水器的侧孔流向喷嘴10由于喷嘴截面的突然缩小,流速急剧增加,压力水由喷嘴以很高流速喷入混合室11(该室与滤管相通),将喷嘴口周围空气吸入,被急速水流带走,因而该室压力下降而造成一定真空度此时地下水被吸入喷嘴上面的混合室,与高压水集合,流经扩散管12时,由于截面扩大,流速减低而转化为低压,沿管上升经排水总管排于集水池6,此池的水,一局部用水泵7排走,另一局部供高压水泵压入井管用如此循环不己,将地下水逐步降低,深度可达8~20m高压水泵宜采用流量为50~80m3/h的多级高压水泵,每套设备能带动20~30根井管。

      ②喷射井点的平面布置当基坑宽度小于10m时,井点可作单排布置;当大于1Om时,可作双排布置;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形布置(图1-27c),井点间距一般采用2~3m图1-27 喷射井点设备及平面布置简图(a)喷射井点设备简图;(b)喷射扬水器详图;(c)喷射井点平面布置1-喷射井点;2-滤管;3-进水总管;4-排水总管;5-高压水泵;6-集水池;7-水泵;8-管;9-外管;10-喷嘴;11-混合室;12-扩散管;13-压力表③喷射井点施工的安装及使用喷射井点施工顺序是:安装水泵设备及泵的迸出水管路;敷设进水总管和回水总管;沉设井点管(包括灌填砂滤料),接通进水总管后及时进展单根试抽、检验;全部井点管沉设完毕后,接通回水总管,全面试抽,检查整个降水系统的运转状况及降水效果进水、回水总管同每根井点管的连接收均需安装阀门,以便调节使用和防止不抽水发生回水倒灌井点管路接头应安装严密喷射井点一般是将外管和滤管组装在一起后沉设到井孔的井点管组装时,必须保证喷嘴与混合室中心线一致;组装后,每根井点管应在地面作泵水试验和真空度测定地面测定真空度不宜小于93.3KPa沉设井点管前,应先挖井点坑和排泥沟,井点坑直径应大于冲孔直径,以便于冲孔时孔的土块从孔口随泥浆排出。

      冲孔直径为400~600mnh,冲孔深度应比滤管底深1m以上冲孔完毕后,应立即沉设井点管、灌填砂滤料,最后再用粘土封口,深度为1~1.5m喷射井点抽水时,如发现井点管周围有翻砂冒水现象时,应立即关闭此井点,及时检查处理工作水应保持清洁,井点全面试抽两天后,应更换清水,以后视水质浑浊程度定期更换清水工作水压力要调节适当,能满足降水要求即可,以减轻喷嘴磨耗程度常用喷射井点管的规格直径为:38、50、63、100、150mm深井井点降低地下水位深井井点降水是在深基坑的周围埋置深于基底的井管,通过设置在井管的潜水电泵将地下水抽出,使地下水位低于坑底适用于抽水量大、较深的砂类土层,降水深可达50m以①深井井点系统的组成及设备深井井点系统主要由深井井管和潜水泵组成(如图1-28所示)图1-28 深井井点构造(a)钢管深井井点;(b)无砂混凝土管深井井点1-井孔;2-井口(粘土封口);3-井管;4-潜水电泵;5-过滤段(填碎石);6-滤网;7-导向段;8-开孔底版(下铺滤网);9-出水管;10-电缆;11-小砾石或中粗砂;12-中粗砂;13-出水总管;14-20mm厚钢板井盖;15-小砾石;16-沉砂管(混凝土管);17-无砂混凝土过滤管井管由滤水管、吸水管和沉砂管三局部组成,可用钢管、塑料管或混凝土管制成,管径一般为300~357mm,管径一般应大于水泵外径50mm。

      滤水管的长度取决于含水层的厚度,一般为3~9m,其构造如图1-29所示通常在钢管上分三段抽条(或开孔),在抽条(或开孔)后的管壁上点焊固定φ6mm的垫筋,在垫筋外螺旋形缠绕12号铁丝,间距1mm,与垫筋用锡焊焊牢,或外面包裹10孔/cm2和 41孔/cm2镀锌铁丝网各两层或尼龙网,上下管之间用对焊连接吸水管起挡土、贮水作用,采用与滤水管同直径的实钢管制成沉砂管起极少量通过砂粒的沉淀作用,一般采用与滤水管同直径的钢管,下端用钢板封底水泵可采用QY-25型或QJ50-52型油浸式潜水泵或深井泵图1-29 深井滤水管构造1-钢管;2-抽条或开孔;3-φ6mm垫筋;4-缠绕12号铁丝与垫筋锡焊焊牢②深井布置深井井点系统总涌水量可按无压完整井环形井点系统公式计算一般沿基坑四周每隔10~15m设一个深井井点③深井井点的埋设深井成孔方法可根据土质条件和孔深要求采用冲击钻孔、回转钻孔、潜水钻钻孔或水冲法成孔,用泥浆或自造泥浆护壁,孔口设置护筒,一侧设排泥沟、泥浆坑孔径应较井管直径大300mm以上,钻孔深度根据抽水期可能沉积的高度适当加深一般沿工程基坑周围离边坡上缘0.5~1.5m呈环行布置,每隔15~30m设一个深井井点。

      深井井管沉放前应清孔,一般用压缩空气洗孔或用吊筒反复上下取出洗孔井管安放力求垂直井管滤水管应设置在含水层适当围井管与土壁间填充砂滤料,粒径应大于滤网的孔径,井口周围填砂滤料后,安放水泵前,应按规定清洗滤井,冲除沉渣后即可深井安设潜水泵,潜水泵可用绳吊入水滤层部位,潜水电机、电缆及接头应有可靠绝缘,并配置保护开关控制设置深井泵时,电动机的机座应安放平稳结实,转向严禁逆转(应有阻逆装置),防止转动轴解体安设完毕应进展试抽,满足要求方可转入正常工作深井井点施工程序为:井位放样→做井口→安护筒→钻机就位→钻孔→回填井底砂垫层→吊放井管→回填管壁与孔壁间的过滤层→安装抽水控制电路→试抽→降水井正常工作4〕降水对周围建筑的影响及防止措施在弱透水层和压缩性大的粘土层中降水时,由于地下水流失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基自重应力增加和土层压缩等原因,会产生较大的地面沉降;又由于土层的不均匀性和降水后地下水位呈漏斗曲线,四周土层的自重应力变化不一而导致不均匀沉降,使周围建筑物根底下沉或房屋开裂因此,在建筑物附近进展井点降水时,为防止降水影响或损害区域的建筑物,就必须阻止建筑物下的地下水流失为到达此目的,除可在降水区域和原有建筑物之间的土层中设置一道固体抗渗屏幕外,还可用回灌井点补充地下水的方法来保持地下水位。

      使降水井点和原有建筑物下的地下水位保持不变或降低较少,从而阻止建筑物下地下水的流失这样,也就不会因降水而使地面沉降,或减少沉降值回灌井点是防止井点降水损害周围建筑物的一种经济、简便、有效的方法,它能将井点降水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为确保基坑施工的平安和回灌的效果,回灌井点与降水井点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不宜小于6m为了观测降水及回灌后四周建筑物、管线的沉降情况及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必须设置沉降观测点及水位观测井,并定时测量记录,以便及时调节灌、抽量,使灌、抽根本到达平衡,确保周围建筑物或管线等的平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