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陕西某金矿床(精品).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452420656
  • 上传时间:2022-10-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8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双王金矿床 资源外文名称:Shuangwang Au Deposit 国家:中国  资源大类名:岩矿化石 资源类名:矿床 标记信息(类型与特征信息)资源归类编码:金属矿石  => 贵金属  =>  => 23161315103 资源形成时代:中泥盆世 地质产状或层位:产于中泥盆系中统古道岭组下段地层中构造角砾岩带,为角砾岩热液金矿床 主要用途:工业原料 ,科学研究   具体用途:提取金、硫 资源提供者:佘宏全,程建荣 资源提供时间:20081101  经度:10709-10712   纬度:3349-3351   高程:1420-1690 m   收藏单位信息保存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标本编号:SW-1~SW-82  库存位置号:SW-1~SW-82 采集号: 保存资源类型:标本  保存资源数量:82块 共享方式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资源状态:完整  获取途径:邮件 ,现场获取  联系方式: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张德全 源数据主键: 基本特征描述信息矿床位置:该矿床海拔高度1083~2383m,矿床相对高差500~700m以*河分水岭为界,将矿床分为东、西西段,东段属*河流域,即**金矿段;西段属*河河域,即**金矿段。

       发现和开发简史:1959年原陕西省地质局秦岭区测队在地质填图时发现黄金重砂异常;1965年原陕西省地质局第三普查队对重砂异常检查,并施工部分探槽,发现*金矿带;1966-1989该队进行普查,采用50-200m间距槽探和200~750m间距钻探控制,发现了8号主矿体;1982年对8号矿体进行详查,1985年转为勘探,于1987年对8号矿体1270m标高以上矿体提交了《*金矿床8号矿体中间勘探报告》探明B+C+D级金矿储量14725Kg随后对1270m标高以下矿体进行勘探,于1990年11月提交终结勘探报告,共探明B+C+D级金矿储量28288Kg;1992年*省*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建矿投产;2004~2006年*金有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为扩大矿山规模,对*矿段采用坑探与钻探相结合勘查手段进行补充勘探,提交金矿储量11b级3227Kg,122b级2621Kg,333级1569Kg,共计7417Kg;2008年始陕西*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对*矿段采用坑探和钻探相结合方法进行勘查 矿床规模和品位:*金矿床为一大型低品位角砾岩型金矿床已探明金矿储量B+C+D级35705Kg目前*矿段正在勘查中,预测金矿储量将有所扩大。

      最高品位21.3 g/t,平均1.9 g/t,金品位变化系数36%,属均匀型,具有上富下贫,东富西贫特点 构造背景:  *金矿床处于东秦岭*南侧,秦岭褶皱系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区域大断裂从矿区北侧通过 地层:矿区主要出露泥盆系中统地层,为一套浅海相粘土岩、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沉积,总厚度大于3800m地层由老至新为:王家楞组(D1w)、古道岭组(D2g)、星红铺组(D3x)和九里坪组,其间为整合接触金矿床赋存于古道岭组下段,该段岩性组合单一,几乎全为粉砂质绢云板岩夹变质粉砂岩,依岩性变化及沉积特征可细分为4小层:上部(D2g1-4)以粉砂质绢云板岩为主,夹有薄层结晶灰岩;下部依沉积韵律分为3层(D2g1-1~D2g1-3),各层底部均以中-厚层砂岩及变质粉砂岩为特征,向上渐变为粉砂质绢云板岩夹质粉砂岩,局部见结晶灰岩夹层、板岩与变质粉砂岩相间产出,使地层具类复理石建造,变质粉砂岩单层厚0.2~30cm,一般厚1~5cm,其中发育小型斜层理、卷曲层理等原生沉积构造;板岩单层厚度为0.5~55cm,一般20~30cm 构造:矿床处于*背斜北翼,发育NWW~SEE向含金角砾岩带,长约11.5Km,由大小不等的5个主含金角砾岩体组成,编号为Ⅰ-Ⅴ(图1)。

      单个含金角砾岩体长550~3600m,宽2-500m,延深700m以上,除Ⅰ号含金角角砾岩体平面形态不规则外,其余均呈带状或透镜状,横断面形态为厚板状角砾岩体一般倾向为20°~40°,倾角75°~85°,个别处倾向200°~220°,倾角81°~87°角砾岩与上下盘围岩之间没有截然的界面,多为渐变过渡关系主角砾岩体的上盘多见小角砾岩体与其平行产出角砾岩由角砾和胶结物组成,角砾为钠长板岩;胶结物为含铁白云石、黄铁矿、方解石、石英等角砾岩类型以含铁白云石、黄铁矿、方解石胶结角砾岩为主角砾的形态以不规则棱角状、板条状为主,大小悬殊,数厘米至数十米不等,无分选性,局部地段相邻角砾之间具可拼性另外,矿区内发育F2、F3、F4断层,均为平移断层断层面舒缓坡状,走向50°~70°近于直立,断层带宽1~25m,错断含金角砾岩带或矿体 岩浆岩:岩浆活动以印支期中酸性岩浆侵入为主,形成西坝复式岩体,由石英二长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其沿西坝-松坪复背斜轴部侵位于王家楞组和古道岭组,北距双王含金角砾岩带1~5km另有燕山期一些规模不大的花岗岩脉和煌斑岩脉侵入该矿床由8、5、2号三个主矿体组成,其中2号矿体正在勘探评价中。

       矿体:8号矿体分布于王家庄矿段3-22线979~1310标高段,长607m,平均厚17.66m,垂直延深331m矿体赋存于含金角砾岩体中,走向112°,倾向NNE,倾角78°~85°,局部反倾,倾角变化小矿体形态呈陡立板状,1150m标高段平面形态呈条带状,沿走向被F3断层错断工程控制最大厚度52m,最小2m,厚度变化系数86%,变化稳定矿体品位:最高21.3g/t,平均品1.9 g/t,单工程品位0.81~3.32 g/t,金品位变化系数31%,属均匀型,且具有上富下贫,东富西贫特点5号矿体产于Ⅳ号角砾岩体中西部*一带,矿体总体形态呈陡立的不规则板组状,长744米,平均厚度12.21米,最大垂直延伸333米矿体总体走向304°~124°,在71线以东1600米标高以上,总体倾向北东34°左右,以下向南西214°左右陡倾,倾角60-87°;73线以西,总体向北东,倾角约85°矿体平均品位3.27 g/t 矿石:主要贵金属矿物为自然金,并有少量碲金矿和微量银金矿;其它主要矿物有:黄铁矿(约2%)、褐铁矿(针铁矿和纤铁矿)、钠长石(50%~60%)、含铁白云石(23%~32%)、绢云母(约10%)、方解石(5%~6%)。

      矿石的主要结构为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包含结构、碎裂结构、嵌晶结构、填隙结构、假象结构、交代残余结构、交代结构矿石的主要构造为角砾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脉状和网脉状构造、蜂窝状及孔洞状构造矿石类型主要为黄铁矿含铁白云石胶结的角砾岩型金矿石矿石富硫、Na2O、CaO、CO2属于碳酸盐型富硫金矿石当黄铁矿含铁白云石在角砾岩中含量大于30%,含金大于1;当黄铁矿在胶结物中达1.6%以上时,金品大于3 g/t矿石自然类型有氧化、半氧化、原生、混合矿石四类原生矿浸金率85.7~91.7%,可浸性好,主要为角砾状或角砾-浸染状矿石,角砾为钠化板岩,胶结物以铁白云石为主,黄铁矿在胶结物中呈细脉状、浸染状分布矿石中金品位与胶结物和黄铁矿含量呈正比金的赋存状态,从表1可见,黄铁矿、褐铁矿、含铁白云石均为金的载体矿物,而钠长石、绢云母、石英等不含金褐铁矿多呈团块状、局部胶状、球粒状、皮壳状出现于近地表裂隙两侧,是黄铁矿氧化产物,有的褐铁矿尚保留黄铁矿的晶形各阶段黄铁矿在矿体浅部最为发育,向深部逐渐减少矿石中约90%的自然金产于载金矿物的裂隙和晶隙中,约10%为包体金1)裂隙、间隙金:80.96%的自然金,呈各种连续或不连续的微脉(条)状,或不规则状分布于黄铁矿(或褐铁矿)的裂隙及间隙中,或黄铁矿与含铁白云石的间隙中。

      13%的自然金呈不规则粒状、长条状分布于含铁白云石的裂隙及间隙中2)包体金:9.04%的自然金呈圆柱状、片状、三角状及其它不规则状微粒包于黄铁矿中氧化矿石中6.04%的自然金呈各种不规则、微条状包于褐铁矿中0.86%的自然金呈各种不规则的微粒状包于含铁白云石中碲金矿呈三斜柱状、圆柱状、不规则状包于黄铁矿中 围岩蚀变:主要热液蚀变为钠长石化和黄铁矿化钠长石化分布广泛,主要见于角砾岩带内板岩角砾及两侧近矿围岩中,Na2O、CaO、Au含量增高,而FeO、K2O含量减少,退色现象明显,与正常围岩呈过渡关系黄铁矿化呈细脉状、浸染状分布于角砾岩或近矿围岩中,与钠长石化伴生 该矿床热液活动可划分为5个阶段(表2),黄铁矿为主要载金矿物,热液活动Ⅰ、Ⅱ、Ⅲ阶段均见产出Ⅰ钠长石阶段,黄铁矿含量极微,晶形复杂,粒度极细,含金较差;Ⅱ1黄铁矿-钠长石亚阶段,黄铁矿均为立方体、八面体和五角十二面体聚形晶局部富集形成矿化较好地段,单矿物含金较高;Ⅱ2黄铁矿-方解石亚阶段,单矿物含金很差Ⅲ1石英-黄铁矿亚阶段,黄铁矿大量出现它形晶,含金很低,呈北西走向的单脉产出Ⅲ2黄铁矿亚阶段,黄铁矿粒度及晶形与Ⅱ1亚阶段相似,含金最高,当其与Ⅱ1亚阶段者叠加产出时,构成富矿段。

      Ⅳ萤石-地开石-方解石阶段,Ⅴ石膏-硬石膏阶段在局部地段发育,虽然分布范围小且不具实际工业意义,但反映了热液活动不同期次  矿床成因:1、矿床严格受NWW-SEE向构造角砾岩带控制,主要矿体赋存于角砾岩带中矿石类型为黄铁矿铁白云石胶结的角砾岩型金矿石,金品位与黄铁矿、铁白云石胶结物含量呈正比例关系角砾岩具有多期破碎胶结特点2、矿体围岩为D2g1-3钠长石化板岩,近矿围岩钠化强,并伴有浸染状、细脉状黄铁矿化3、黄铁矿包裹体爆裂温度:由于金矿化主要形成于第Ⅱ、Ⅲ成矿阶段,且与黄铁矿关系密切,选取不同地段第Ⅱ、Ⅲ成矿阶段黄铁矿进行包裹体爆裂温度测定,测定结果见表-31)黄铁矿的爆裂曲线均具多峰特征,一般为三峰,少数为二峰,说明黄铁矿的形成经历了多阶段的热液演化,黄铁矿晶体内含有多期包裹体,与成矿的多阶段性相对应2)同地带和不同成矿阶段黄铁矿的形成温度(即3次爆裂温度)大体一致,平均温度一般311~349℃,与成矿阶段含铁白云石的形成温度(350℃)基本一致,但略微偏低,这与黄铁矿主要在含铁白云石中呈细脉浸染状分布,其形成时间略晚于含铁白云石是一致的由于金在矿石中主要赋存于含铁白云石和黄铁矿的裂隙和晶间裂隙中,形成时间应略晚于载体矿物,考虑二次爆裂温度在206~265℃,主要含矿地段的起爆温度在158~190℃,且金主要形成于第Ⅱ、Ⅲ成矿阶段,因此,推测金的形成温度应在200~350℃,最低可能158℃。

      3)黄铁矿的起爆温度说明该地段所经历的最后一次热液活动情况艾蒿沟和水北沟金矿化较差,未形成工业矿体,黄铁矿的起爆温度也较低,仅116~125℃,与这一带晚阶段的热液活动(地开石、晚期方解石发育)有关,因此含矿性差;KT7、KT9、KT8地段起爆温度较高,在152~191℃,说明该地段下部还有较强的热液活动,金矿化向下可能有进一步的延伸4)黄铁矿的包裹体爆裂个数反映了矿物形成时的结晶速度和热液活动强度,艾蒿沟和水北沟矿化较差,包体爆裂个数少,小于377个/15mg;而KT7、KT9、KT8地段包体爆裂个数一般在700个以上,说明该地段热液活动强烈,金矿化应较好,与实际地质情况一致,因而黄铁矿的包体爆烈个数可做为找矿辅助标志之一4、黄铁矿的热电性:黄铁矿的热电性特征对揭示金矿化规律有一定指示意义,一般认为金矿体的中心部位黄铁矿应以N型黄铁矿为主,矿体边部以P型为主双王金矿也表现出类似特点(表4),其主要矿体(KT2、KT5、KT7、KT。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