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回归.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33404787
  • 上传时间:2018-02-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回归1980 年,许国璋先生发表了《Culturally-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一文,开了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先河从彼时起,人们开始意识到在英语交际活动中,即使掌握了语言知识,但如果对目的语起源的社会文化缺乏了解,仍然可能面临无效沟通的困窘,这种觉醒的结果是跨文化交际学研究在我国的兴盛以及相关学科的开设、在英语教学中的普及遗憾的是,我国的英语教学着重于西方文化的介绍及宣传,中国本土文化表达却一直缺失这导致英语学习者可能面临这样的情形:虽然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但却无法用英语来恰当表达本民族的文化和相关的文化现象英语作为一种沟通工具,只侧重于实现单向交际功能,无法真正起到中西双向平等交流的作用那么该如何认识中国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如何才能比较适度地平衡中西两种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不至于出现从“重西方文化教育” 的一端转而跳跃至“重中国本土文化教育” 的另一端,再次让两种文化的教育产生新的失衡 一、关于文化、跨文化交际和母语文化的定义界定    1.文化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复杂的概念,综合各家所述可理解为: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

      而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社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换而言之,英语交际活动实际上也是汉英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转换,缺乏一定的文化认知基础,将导致无效沟通 2.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之间的交际在交际过程中,双方要想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就必须具有共同的背景知识或语用前提,即文化因此人们在使用英语交际时,其本质上也是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流,交流双方对彼此文化的了解显然有助于提升沟通的效果 1959 年,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霍尔发表了跨文化交际的奠基之作《无声的语言》 ,他在文中指出:“文化是人类的媒介,人类生活没有哪一方面不涉及到文化并受到文化的改变 ”他点出了语言交际中文化对于沟通效果的影响和重要性随后人们开始意识到原有的语言教学中文化缺省的问题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全美国已有 450 所教育机构开设跨文化交际学课程;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许国璋先生将跨文化交际概念引入中国,自此之后跨文化交际研究在我国迅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各国对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呈现蓬勃兴盛的趋势。

      但实际上,我国近几十年兴起的跨文化交际学研究往往偏向于西方文化的教育,在全球化趋势下,把焦点落在“ 世界语”―― 英语的文化导入上,而忽略了母语文化因此,�S 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渐提高,中西方实力的接近和文化交流的增加,中国文化在英语交际中“失语” 了 3.母语文化 母语文化是与目的语文化相对而言的母语即语言学习者的本族语,如中国人的母语为汉语,那么中国人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所缺失的母语文化即中国文化从教育界的角度看,中国文化教育一般是指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国文化体系磅礴、分支繁杂 近几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正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们开始意识到,越是在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越需弘扬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立标签、展示中国特色那么用国际通行语言英语恰当地介绍中国文化显得更加重要 二、目前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教育的情况 1.在长期的英美文化输入教育下,部分学生的文化立场发生变化,对英美文化的认同甚至超过了对母语文化的认同 若仔细观察,人们不难发现大多数的青少年、儿童对于西方节日、服饰、影视音乐等娱乐文化、食物等的喜爱和接受程度逐渐超过了中国文化,这种趋势和现象是值得重视的。

      长此以往,在中国加速现代化建设与世界化进程的同时,人们对于母语文化的认识和归属感将逐渐湮没在全球化趋势下2000 年 10 月 19 日, 《光明日报》发表了《“ 中国文化失语” 现象: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一文,对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几近空白的现象和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表示担忧 2.现有的教学大纲虽然已经开始意识到中国文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和重要性,但仍然缺乏相应的课程和教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育目标这样描述:“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而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中级课程群里的自选模块则设置有“中华传统文化类英语课程” ,并给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析、中西礼仪、中华传统节日文化、闽南文化、中华饮食文化等课程的开设建议 虽然从义务教育的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都可以看出国家和教育部门开始重视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输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相应的教材是否已同步配套,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要通过什么课程和教材在英语教学中输入中国文化?这是一个需要深思及长期规划的问题第二,中华传统文化类英语课程是选修课,与英美文化概况、英美报刊选读等必修课的西方文化类英语课程地位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第三,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建议开设的可供学生选修的课程是否已经开发了配套课程犹未可知,市面上可作为教材的书很少因此,要将中国文化融入英语中,并通过这门语言作为媒介向外传播中华文明,还需要探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