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路交通工程设计思路论文.docx
8页公路交通工程设计思路摘要:基于交旅融合发展理念,在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 色突出、服务优良的旅游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趋势下,现以 G579 线库车-拜城-玉尔滚公路工程建设(二期)项目为例,在分析拟 建项目交旅融合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总结出基于交旅融合理念的 公路工程设计新思路,并从路线布设、工点设计、旅游标志等方 面系统论述了设计新思路的具体实施细节,以期为后续类似项目 提供经验关键词:公路工程;交旅融合;路线;服务区;标志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工作的稳步推进,提高各行业自主创 新能力和协同发展能力已是时代趋势自 2017 年《关于促进交 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以来,构建结构合理、 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旅游交通运输体系已成为公路 行业发展的新趋势[1-4]在交旅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公路 工程设计思路应有所创新本文以 G579 线库车-拜城-玉尔滚公 路工程建设(二期)项目为例,以系统分析拟建项目交旅融合发 展条件为出发点,提出基于交旅融合发展理念的公路设计新思路 以期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经验1 项目概况G579 线库车-拜城-玉尔滚公路工程建设(二期)项目是依 据《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 年-2030 年)进行立项的,是新疆 高速公路网“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国家“一带 一路”的战略构想,确立新疆作为丝绸之路核心区,全面落实新 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需要;是缓解沿线快速增长 的交通需求,改善原有运输通道服务水平的需要;是加快沿线矿 产和旅游资源开发,全面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项 目按照一级公路标准进行设计,设计速度100km/h,路基宽度 26.00m/13.00m (整体式/分离式),桥涵荷载标准为公路-I级 起点位于G217线拜城岔口平交(G217线K1060+900),终点止于 玉尔滚互通立交(G3012线K800+500),路线绝大部分位于拜城 县境内,总长约 186.293km2 交旅融合发展条件分析2.1交通条件G579线库拜玉项目是连接库车、拜城、阿克 苏的高等级公路,与 G3012 吐和高速库阿段互为补充,实现区域 交通的快速转换但G3012未能有效地联通拜城县,G579线将 成为实现拜城高速发展的主动脉项目未实施前,拜城县境内的 主要公路为S307线、石油公路(克拉苏气田主干道路)、X344 线、X345线(中矿区路)、X346线(西矿区路)、Y400 (东矿区 路)上述公路等级均为二、三级公路,现有公路整体服务水平 不足,已无法满足未来交通发展的需求项目实施后,将成为区 域路网的干线公路,与既有道路形成快、慢有序的有机整体,极 大地提高路网整体服务水平,为区域交通的安全、高速、便捷运 行创造了条件2.2 旅游资源拜城县历史文化悠久,有着厚重 的文化积淀,被誉为龟兹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名胜古迹众多, 全县有文化古迹及旅游景点120多处。
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处(克孜尔石窟,见图1 ),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境 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宜人,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有察尔其 雅丹地貌、拜城五彩山、老虎台国际狩猎场、黑英山国际狩猎场、 克孜尔魔鬼城、人工湖克孜尔水库、克孜尔惊险漂流,还有铁热 克森林公园、琼阿帕热气泉等著名景点图1 克孜尔石窟其中最 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为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属于中国 佛教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km明屋塔格山的悬崖 上,距G579线库拜玉项目直线距离约为1 lkm克孜尔石窟是新 疆石窟遗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处,也是中国最西处最早 的一处大型石窟群石窟壁画最早开始于公元三世纪,较敦煌壁 画还要早三百年,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综上所述,众多的旅游资源为拜城县 交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先天优势,在 G579 库拜玉项目设计阶段, 将在既有规划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带动沿线旅游事业的发展 2.3 流量吸引本项目流量吸引的主要类型为诱增型,所谓诱增,是 指由于外部因素的变化,促使了本不具备发生条件的潜在事件发 生本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项目公路沿线地区的交通运输 条件,对区域产业布局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较大的改变,推动 沿线地区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考虑到拟建公路的 建设对附近区域产业布局、经济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显 著,结合对新疆相关公路多年资料的分析,项目实施后将大量吸 引来自G217线、G3012线的交通流流量的增加对交通和旅游 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2.4 融合机制拜城县地处 新疆中部以西,县域范围广阔,属于交通较滞后地区,东距库车 110km,西距阿克苏170km,距乌鲁木齐860km县域旅游资源分 布相对分散,很难进行有机的组织所有景区都需通过县城集散, 拉长了游客旅途耗费的时间交通不畅、旅游资源分散是制约旅 游发展的主要原因 G579 线库拜玉项目作为横穿拜城县的一级 公路,具有等级高、路线长的特点通过合理布线,有效地串联 旅游资源,是打破拜城县旅游事业发展瓶颈、实现交旅融合发展 的契机随着拟建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项目影响区域的交 通出行条件,为游客提供快速、经济、舒适的旅行环境,对促进 区域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3 交旅融合发展设计思路3.1 基于交旅融合理念的路线布设对公路工程而言,路线 的布设既要符合规划,又要结合实际在公路选线过程中,首先 要遵循的是《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 [5]。
按照项 目的功能定位,以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建设用地、注重节约资源 为指导原则,在路线布设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及设计方案的综合 比选在满足规范、法规的前提下, G5 79 线库拜玉项目基于交 旅融合理念的路线布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在确定总体方案时,不局限于常规的设计规范、地方指南 等,以现场调研资料为基础,切实贯彻交旅融合发展新理念2) 按照“近而不进”的原则,不过分追求高指标,对局部路 线进行适当调整,尽量串联沿线的旅游景点,为交旅融合发展创 造条件3) 尊重自然规律,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尤 其是旅游景点段落,应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地貌,通过调整路线平、 纵指标,使公路工程顺应自然、融入自然4) 加强路线方案的比选,合理选用技术指标,充分考虑道路 主体与沿线设施、景观绿化等各专业之间的协调3.2基于交旅融合理念的工点设计G579线库拜玉项目作为一级 公路,按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的要求,应结 合被交道路的功能、技术等级、区域路网现状和规划等,合理地 设置立体交叉或平面交叉考虑到为司乘人员提供餐饮、休息等 服务;为车辆提供停车、加油(加气、充电)、维修等服务,需在 公路沿线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服务区、停车区等服务设置。
基于交 旅融合发展的理念,本项目在工点设计时提出了以下设计思路 3.2.1 立交设计在进行互通式立体交叉方案比选时,增加交旅 融合方面的比较充分分析各比选方案中,交旅融合发展的优势 和劣势,使之作为确定立交方案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 立交的命名以所在地的地名为命名依据本项目为促进地方旅游 事业的发展,打破常规,采用旅游景点作为立交命名的依据,如 将原“铁提尔立交”修改为“克孜尔石窟立交”3.2.2 服务区 设计提升服务区设计理念,实现基础功能型服务区向旅游型服 务区转变本项目在服务区设计时,不再单纯地以满足司乘人员 的餐饮、休息等功能为确定设计方案的因素,更多地考虑到要带 动沿线旅游事业的发展如 G579 线库拜玉项目在拜城县察尔其 雅丹地貌旅游景点处设置了察尔齐服务区,设计中注重区域民族 特色,服务区房屋建筑等沿线设施充分融入了当地民族风情元素 3.2.3 观景平台设计拜城五彩山位于拜城县察尔齐镇西 40km 处的察尔齐雅丹地貌,处于南天山冒地槽褶皱带中,以山体带有 五种颜色而闻名结合拜城县旅游发展实际,从促进交旅融合发 展的角度出发,G579线库拜玉项目设置了拜城五彩山观景平台, 注重人性化设计,增加观景平台设置面积,并配备了废物收集箱、 移动洗手间等。
3.3 基于交旅融合理念的标志设计道路交通标 志是以颜色、形状、字符、图形等向道路使用者传递信息、用于 管理交通的设施按照标志的作用,主要分为警告、禁令、指示、 指路、旅游、告知等在实际工作中,以往项目往往不够重视, 旅游标准经常被忽略或设置不完善交通运输是旅游业发展的基 础支撑和先决条件,而完善公路旅游标志则是提升旅游景点整体 形象、构筑无障碍旅游区、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培育旅游市场, 便利游客识别通往旅游景区(点)的方向、距离和了解旅游项目 类别的重要途径,是各地方旅游自助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交通+旅游”进一步融合发展,G579线库拜玉项目在标 志设置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调查和系统的布设论证首先,对 项目沿线的旅游景区等级进行调查,并按照《新疆公路旅游标志 设置指南》进行旅游景区分类其次,根据调查资料确定旅游景 区主入口对应的主路径和其他路径,并按照旅游景区分类,确定 旅游标志的类型最后,根据标志类型及景区名称,确定标志版 面和支撑方式,结合路线的工点设计,进行旅游标准的合理设置4 结语旅游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交通运输则是旅 游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先决条件,交旅融合发展是今后公路建设 的趋势。
本文以 G579 线库拜玉项目为例,总结出基于交旅融合 理念的公路工程设计新思路1)首先,通过分析拟建公路项目与沿线旅游景点的关系,确 定交旅融合发展的可实施性2)基于交旅融合理念,合理路线布设,注重路线与旅游景点 的和谐统一3)在公路工点布设时,充分考虑地方旅游事业的发展需求, 为构建“快进”“慢游”的综合旅游交通网络提供支撑4)合理并适度提高旅游标志的运用,加强指引作用,扩大旅 游景点的知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