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河北工业化进程.doc

59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440304842
  • 上传时间:2023-09-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9.50KB
  • / 5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河北工业化进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河北工业化进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国家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在国家投资引导下,河北工业走过了一条从重化工业起步的超常规道路,逐步形成门类比较齐全,具有多层次技术水平,但资源依赖性较强的工业体系,以及大中型国有企业占较大比重的企业制度,在计划经济时代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河北省下大力进行工业结构调整和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取得一个个实质性突破,为中国工业化道路作了有益的探索  一、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河北工业发展及其结构特点  河北工业基础在建省之初是相当薄弱的门类少,除煤炭、电力、钢铁外,基本没有机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企业规模小,现代工业寥寥无几,除曾被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垄断的十几家企业和几十家民族企业规模较大外,多为手工业作坊,生产能力小,产品产量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北省的工矿企业经过恢复整顿,到1951年有了很大发展,超过战前的最高水平。

      此外,国家在经济困难、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对河北省工业投资,新建和扩建了一些厂矿,对河北省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1952年开始,中共河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开始把经济工作的中心逐步转向工业,进一步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到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时,全省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上升到%,现代工业比重由%上升到%[1]  “一五”时期,是河北省工业化进程的起步阶段这期间,一方面适应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发展布局,另一方面立足于河北煤炭资源丰富、电力工业有一定基础和河北平原盛产棉花等资源优势,煤炭、电力、纺织工业成为河北工业发展的重点,占全省基建投资的80%到“一五”计划完成时,煤炭、电力、纺织、建材4个行业的产值已占全省总产值的%[2]围绕四大行业,一批工业企业相继建成其中,国家156项重点项目有石家庄热电厂和华北制药厂地方安排的投资,国家限额以上的工程有王凤煤矿、康二城煤矿、石家庄纺织厂、石家庄华新纺织厂、石家庄大兴纺织厂等工业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扩大,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工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1957年与1952年相比,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与农业的比重由:变为:;重工业总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上升到%[3]。

      而且,伴随着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到1957年,河北省内私营工业已不复存在,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并保证了重点项目建设的完成,河北经济走上了工农业并重的发展道路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河北原有的唐钢(唐山钢铁厂)、宣钢(宣化钢铁厂)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后来成为全省骨干冶金企业和地市骨干企业的石家庄钢铁厂、邢台钢铁厂、唐山市松汀铁厂、承德地区铁厂等,也都在这一时期动工兴建全省冶金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但由于“大跃进”期间工业上执行“以钢为纲”的方针,代价很大,出现盲目发展、生产过热的形势,1957年至1960年间,全省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而且,由于采取群众运动的方式“大办工业”,形成了一批小钢铁、小矿山、小煤炭、小农机修配等小企业,且相当多的企业规模、产品结构不合理,设备简陋,技术水平低,给河北地方工业留下了长期难于解决的后遗症  贯彻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调整、巩固、整顿、提高”的方针,1961年7月和1962年4月,河北省委、省人委先后召开两次工业支援农业会议,确定把工业转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围绕农业办工业,重点安排小农具、拖拉机、排灌机械配件、配套产品生产。

      同时,采取“十字”调整措施[5],适当缩短工业战线,压缩重工业,充实轻工业,改善工业内部结构,轻重工业比例由1960年的:调整为1962年的:[6];对冶金企业进行关、停、并、转,全省工业企业单位由1959年的7605个减至1964年的4294个,减少44%[7]河北工业在调整中获得新发展:“二五”时期开工兴建的邯郸钢铁厂经扩建,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中型钢铁联合企业1962年下马的邢台、石家庄钢铁厂开始恢复建设,煤炭工业扩建一批新井,支农工业进一步加强,新建一批化肥、农药、农机企业同时,华北制药厂、石家庄拖拉机配件厂、保定第一胶片厂、保定变压器厂、邯郸纺织机械厂、宣化风动机械厂等一批大中型企业投产,使河北省增添了新的工业行业  华北制药厂   1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河北工业在曲折中发展工业上掀起的“小三线”建设和“学大庆赶开滦”运动,钢铁、煤炭、化肥、拖拉机4个“大会战”的展开,促使河北工业在“三五”、[8]“四五”计划期间保持了16%以上的发展速度尤其钢铁、煤炭、电力、化肥、农机、水泥等工业取得较大发展;农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也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生产能力,成为独立的工业部门但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积累和消费等比例关系失调的情况更加严重,尤其是重工业挤了农业和轻工业,市场和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河北对工业企业进行大规模整顿,恢复正常生产秩序,促进企业管理走上正轨,工业生产出现恢复性增长在此情况下,执行国家关于短期内求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制定了《河北省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10年规划纲要》,提出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1985年建成“一个大庆”(石油生产)、“两个鞍钢”(钢铁生产)、“四个开滦”(煤炭生产)的高指标,追求大的建设规模和高速度,重工业在一定程度上挤了农业和轻工业,农轻重比例关系进一步失调1978年,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76年的%上升到%,农业所占比重由%下降到%,轻工业所占比重由%下降到%[9],市场供应和群众生活都很紧张  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河北省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实施,取得明显成效一方面初步构造起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具有多层次技术水平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众多国营企业也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和产品生产能力,奠定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物质基础不断壮大尤其是重工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1978年与1952年相比,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所占比重由%提高到%;在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所占比重由%提高到%[10]。

      这说明,经过近30年的发展,河北工业完成了工业化初级阶段的历史重任其结构特点表现为:  1.工业布局首先从全国经济发展战略需要出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重工业为主,面向全国,服务于全国展开,使河北的工业结构、工业类型基本与省内资源状况相适应一五”、“二五”时期,国家就把钢铁基地、煤炭基地设在了河北,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河北省的产业特色唐山――秦皇岛和邯郸――邢台两大煤铁资源丰富区,吸附着全省1/5的工业企业,拥有全省1/3以上的工业生产能力;京山、京广两条铁路干线,串联着纺织、机电、钢铁、电力、建材、化工、医药、轻工等部门的主要工业企业,沿线的工业企业创造着占全省一半以上的工业产值,形成河北的“工业走廊”11个省辖市,集聚着全省1/5以上的工业企业,工业生产能力约占全省的60%以上11个大中城市、两线和两片构成河北工业的点、线、面展布的网络这种以矿定区、因运靠路、就城布点的发展方式,形成河北工业“资源型”特点,促进了矿区城镇的发展和城市群的形成  2.工业产业和产品结构初级化特点比较明显,以资源型、初加工产品生产为主工业门类基本齐全,按国家行业分类标准划分,河北有2万多个工业企业属38大类(标准为40大类),192中类(标准为212中类),450小类(标准为539小类),[11]行业覆盖面大,产品品种丰富。

      主要行业有能源、冶金、纺织、机械、建材、化学、食品7大行业,表明河北在全国工业经济中处于资源省的地位这种能源、原材料大省的地位决定了河北工业以开发资源的重工业为主,以农产品初加工为主长期以来,河北重要轻重工业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河北重要的一、二类物资产量在全国的比重都高于工业总产值在全国的比重,初级产品和初加工产品担负着支援全国的重任每年调出的大宗工业产品是矿产品(洗煤、原油、金属矿)、棉麻纺织品(含针织品)、皮革和皮毛、建筑材料、造纸及纸制品、医药等调入的大宗产品是机械电气电子产品、金属材料、化工产品、食品饮料烟草、石油加工品、木材等进一步讲,河北工业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原料性产品和初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低档、大路产品多,名牌和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少;多批量产品多,有一定经营规模的拳头产品少;成熟期和滞胀期产品多,导入期和成长期产品少;平销和滞销产品多,畅销和紧销产品少  3.企业组织结构趋同化经过20多年的建设,河北工业拥有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78年河北省有大中型骨干企业183个[12],主要分布在煤炭、石油、冶金、电力、棉纺织、化学纤维、医药、化工、水泥、玻璃、造纸、烟草和机械电气电子设备制造等河北工业的重点行业。

      在全省基础工业产值中,大中型骨干企业占60%以上[13]企业规模结构有很大改善但总体上说,河北工业企业仍比较分散,企业生产合乎规模经济要求的比较少,且大中小企业存在行业趋同现象,产品档次、技术层次基本相同,“大而全、小而全”现象普遍,尚未形成不同档次产品的合理组合和合理分工,专业化、协作化水平低  以上河北工业结构特点以及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是工业化初级阶段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必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革企业制度、调整工业结构成为工业发展的关键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河北工业仍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而增长的潜力主要来自企业制度改革和结构的调整、转换、优化和升级  二、从改革企业制度入手,增强工业经济主体活力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全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经验教训,全会指出,实行工作重点转移后,绝不能再沿用过去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而必须根据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传统的体制和方法进行大胆改革,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从此,改革开放扬帆起航河北工业体制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从放权让利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从国有国营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各项改革措施相继实施,逐步深入。

      企业活力增强,更好地发挥了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作用  (一)推行“放权让利”、“两权分离”,改革企业经营管理体制  河北省是国有经济比重比较大的省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几乎所有企业都处在国家严格的指令性计划控制之下,作为商品生产基本单位的国营企业是行政机关的附属物,没有自主性,没有法人资格和独立的经济利益,形成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现象职工缺动力,企业缺活力,竞争力低下虽然工业发展保持着较高速度,但经济效益和投入产出比长期处于低水平徘徊国有企业这种弊端在“文化大革命”后期表现已十分突出在国民经济得到初步恢复后,如何增强企业活力就成为工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要求以后,企业改革以扩大自主权为中心内容,从维持计划经济框架下的“放权让利”,调整国家和企业利益分配关系开始,解决政府对企业干预过多、管得过死、挖得过苦等弊端1979年7月国务院下达《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5个重要文件后,9月,河北省确定唐钢等40个企业进行扩权试点,拉开了企业改革的序幕试点企业按照文件精神,实行利润留成制度,企业在生产计划、产品销售、留成资金使用、中层干部任免和联合经营等方面拥有了部分自主权。

      1980年6月,扩权试点企业扩大到75个同时,河北省冶金工业局改革管理体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