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提纲.docx
11页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纲要高中化学学习资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一、树状分类法:对每一步进行细分二、交织分类法 :所采用的分类标准不唯一钠盐单质钾盐纯碳酸盐净物硫酸 盐物化合质物成盐氧化物混氧化物不能盐合氧化物物三 . 胶体1、分别系1 )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别在其他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获取的系统叫做分别系2 )组成: ①分别质:的物质;②分别剂:起容纳作用的物质2、将分别系依据分别质粒子的大小进行分类: 溶液、胶体、浊液3、 Fe(OH)3 胶体的制备:化学方程式:4、胶体和溶液的区分方法 :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可否形成一条光明的通路——进行实验,有无5、胶体的净化 : 利用能够把胶体和溶液的分别质粒子进行分别,该过程叫做6、胶体、溶液、浊液的比较分别系溶液浊液胶体分别质粒子直径分别质粒子单个小分子或离子巨大分子数目的会集好多分子的会集体或高分子外观不均一、不透明牢固性可否透过滤纸鉴别无丁达尔现象静止沉降或分层有丁达尔现象实例氯化钠、乙醇的水溶液泥水、油水Fe( OH) 3 胶体、淀粉溶液7、电泳:由于胶体中的胶粒带电,当连上电源正负极后,在电流的作用下,胶粒定向搬动。
Fe(OH) 3 胶体: / 阴极周边颜色,阳极周边颜色8、聚沉: 胶体粒子在合适的条件下相互结合成直径大于100nm的颗粒而聚积下来的过程称为胶体的聚沉这就需要破坏胶体的介稳性常用的方法以下:( 1)加入如由豆浆做豆腐时,在必然温度下,加入CaSO4( 或其他电解质溶液) ,将豆浆中的胶体粒子带的电荷被中和,其中的微粒很快齐聚而形成胶冻状的豆腐(称为凝胶)再如河海交界处易形成沙洲 2)加入,使胶体相互聚沉不相同的胶粒吸附带不相同电荷的离子,如、吸附阳离子,使胶体带正电荷;、的胶粒吸附阴离子,使胶粒带负电荷当两种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杂,也会因胶粒所带电荷发生中和,而使胶体凝聚如把 Fe(OH) 3胶体的胶粒加入硅酸胶体中,两种胶体均会发生凝聚,说明两种胶体的胶粒带相反电荷说明: Fe(OH) 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硅酸胶体胶粒带负电荷) 3),能量高升,胶粒运动加剧,它们之间碰撞机遇增添,而使胶核对离子的吸附作用减弱,即减弱胶体的牢固因素,以致胶体凝聚如长时间加热时,Fe(OH)3 胶体就会发生凝聚而出现红褐色积淀四、电解质、非电解质1、物质导电的原因 :1. 溶液 :2.金属 :2、电解质 :3、非电解质 :(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单质、混杂物既不是,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导电有必然外界条件:(食盐水溶液能导电, 食盐固体导电 )(3) 电解质是在必然条件下 , 自己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SO2CO 溶解于水获取的水溶液也能导电, SO2CO22是)(4) 某些难溶于水的物质 , 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小 , 因此测不出它们的导电性 , 但是由于它们溶解于水的部分能电离 , 因此属于电解质 .(CaCO 3 是 )(5) 酸、碱、盐、水是电解质 , 蔗糖、酒精等是 .五、电离方程式: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了 的过程的式子 ,叫做电离方程式 . 比方 : Na 酸的定义:电离时生成的碱的定义:电离时生成的盐的定义:电离时生成+ 2-2CO3 =2Na + CO3七、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定义 :.2、离子方程式 : 用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 : 写出反应拆 : 把在溶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物质(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拆成 ,在溶液中主要以固体或分子形式存在的物质仍用 表示删 : 删去 , 同时将系数化为最简整数比 .查 : 检查方程式的原子和电荷可否守恒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 离子方程式不但可表示 ,而且可表示。
.比方 Ag + +Cl - =AgCl ↓表示 :5、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规定:(1)一律写化学式 .(2)固体之间(一般没有在;中进行)反应一般不写离子方程式.(3)浓 H SO、浓 HPO 写浓 HNO、浓 HCl 写形式24343(4)微溶物——生成物写,反应物为浊液时写、为澄清溶液时写八、离子共存(重申是离子大量共存):指离子间不发生反应,1、离子反应条件 :(1)复分解型:生成、生成、生成2) 氧化还原型: 2 、离子不共存(1)生成生成物质而不共存+与32-32-2-3 -3--;比方:HCO、 SO、 S、 HCO、 HSO、HS等(2)生成生成而不共存 ; 如 : Ag+与 Cl -、 I - 、 Br - 等(3)生成生成+3---4+而不共存 ;如:H 与CHCOO、 ClO;OH与 NH(4)发生而不共存 ; 如 : Fe 3+与 I - 、 S2- .(5) 注意题干条件 :A 无色透明 : 不含等B 强酸性 : 原溶液中含有C强碱性 : 原溶液中含有注意某些特其他离子的共存问题:①H+与 OH—及弱酸根离子 (如 CO32— 、SO32— 、S2 — 、CH 3 COO — 、SiO 32- 等 )和多元弱酸酸式根离子(如 HCO3— 、HSO 3—、 HS 、 H 2 PO4 等 )均不能够大量存在;② OH —与 H+ 及弱碱的阳离子(如 NH4+ 、Al 3+ 、Mg 2+ 、Fe3+、Al 3+等 ) 和多元弱酸酸式根离子(如 HCO 3— 、HSO3— 、HS 、 H2PO 4— 等 )均不能够大量存在九、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独立进行 .解析反应 CuO+H2=Cu+ H2OCuO 被还原 , 发生还原反应 ; H 2 被氧化 , 发生氧化反应 .1、得失氧的角度—— CuO:失去氧即发生还原反应、H 2 :获取氧即发生氧化反应2、化合价变化角度——化学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是、化学反应无元素化合价变化为。
氧化还原反应特色(判断标准 )是CuO——失氧——还原反应——铜元素化合价降低——氧化剂、结论: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 H2 ——得氧——氧化反应——氢元素化合价高升——还原剂、结论:氧化反应有元素化合价3、电子转移角度——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的转移( 得失或偏移 )氧化剂( CuO)——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变成产物还原剂( H2 ) ——失电子,化合价高升,被氧化,变成产物从电子转移角度给予下看法下定义:( 1)氧化还原反应——有的反应 . ( 2)氧化剂——得电子 ,化合价元素的物质 .( 3)还原剂——失电子 ,化合价元素的物质 .(4)氧化产物——被的元素对应的产物 .( 5)还原产物——被的元素对应的产物 .十、单线桥、双线桥解析氧化还原反应1、双线桥 : 表示 的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的结果 . “谁变成了谁 ”.书写注意点 :(1) 标出变价元素化合价、 (2) 双线桥以反应物指向生成物 , 且起止在变价的同种元素之间指明电子转移方向、 (3) 桥线上注明电子得失数目 , 化合价起落 , 被氧化或被还原2、单线桥 : 由 指向 , 注明转移电子的数目 . “谁给了谁 ”, 不书写注意点 :(1) 线桥从还原剂中失去电子的元素指向氧化剂中得电子的元素、 (2) 箭头表示电子转移方向、(3) 数字表示某元素失电子也是另一元素得电子的总数。
十一、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1、据价态判断:最高价元素只有、最低价元素只有、中间价元素2、据反应条件来判断:在用多种氧化剂氧化同一种还原剂时, 氧化剂氧化能力越强, 所要求的反应条件.因此,我们能够经过化学反应条件来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3、依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来判断——氧化剂+还原剂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氧化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