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解读:思维品质.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15524124
  • 上传时间:2021-11-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6.99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解读思维品质 编者按:《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师指导 英语》中在解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有关思维品质的章节内,围绕以下议题展开讨论:第一,如何理解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第二,思维品质的提升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第三,思维品质的提升促进跨文化理解与正确的价值判断第四,思维品质的提升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第五,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将节选本节部分内容与读者分享如何理解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中提道:“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二者互为依存,二者是同时产生的尽管在学术界对此存在着各种争议,有人提出“思维先于语言”,有人以“聋哑人”和“失语症”等实例说明语言并非思维的唯一介质,也有人认为“语言和思维是彼此独立的两种不同的事物”,谁对谁错,暂且不作讨论,但经过大量的语言教学实践,有一点可以肯定:思维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及联系”间接概括的反映,是以感知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智力活动,对感知信息进行加工,并以储存于记忆中的知识为媒介,探索和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

      人们认识世界也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并从众多信息中将有用的信息筛检过滤,储存到记忆系统,继而形成表象和概念人类具有如此深刻、复杂的思维能力,其主要原因是人类掌握了系统、完善的语言符号基于此,高中英语新课标将思维品质列为语言教育中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由一套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组成,但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言结构系统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结构上有非常大的差异在词法上,英语属于“综合型”语言,汉语是“分析型”语言例如,汉语没有词的形态变化,通常是通过词的叠加来表达某个意思,而英语是通过附加成分(前缀、后缀)或词根的语音变化来改变词义英语的时态就是很典型的一种表现,借助动词的各种变化,表达现在、过去发生的事,但在汉语中,则是通过增加副词或时间帮助表达同类意思在句法上,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重主题,英语重主语;汉语重心在句前,英语重心在句后;汉语句子呈线形,英语句子呈树形例如,汉语的定语修饰语前置,而英语的定语从句后置;汉语习惯先讲事实、原因,后讲态度、结果,英语先讲态度、观点、结论,后叙述原因、条件、事实等显然,不同的语言势必会带来思维上的差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种语言的背后是一种文化、一种思维方式。

      在汉语背景下,我们更习惯于形象、直观思维,习惯于含蓄、间接表达,习惯于以人为中心思考事物,习惯于由表及里的思考方式;在英语体系中,人们更习惯于逻辑思维,习惯于直接表达,习惯于从客观现象对人影响的角度考虑事物,习惯于先果后因的思考方式因此,学习和掌握一种及以上的外语有利于弥补单一语言带来的思维的局限,发展多角度思考事物、认识世界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这也是高中英语新课标在英语学科中把思维品质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原因根据英语语言的特点和英语思维的特征,高中英语新课标将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界定为:“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的逻辑性主要表现为思维的规则和规律,具体涉及概念、判断和推理等英语语言心智活动思维的批判性在于质疑、求证的态度和行为,不茫然接受一种观点,也不武断地拒绝一种思想,通过正确的途径,求证事物的真假思维的创造性侧重于求异、求新,不墨守成规,敢于想象,善于改变,推陈出新在英语学科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语言与文化现象,分析和比较其中的异同,归纳语言及语篇的特点,辨识语言表达的形式和语篇结构的功能,分析和评价语篇所承载的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等英语学习活动和实践运用途径,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推断、归纳、建构、辨识、评价、创新等思维方式,增强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提高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的提升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具体表现在语言的感悟、语言的理解、语言的表达和语言交际等方面英语的感悟需经大量的语言接触逐渐形成,但大量的语言接触未必能够对英语产生深刻的感悟,尤其是教师在课堂上说教式的讲解,强调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英语跟汉语如何不同,等等,都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教师只有在语言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和感悟认真观察英语结构,才能发现语言特点;认真比较中英文语言的异同,才能建构英语的新概念;认真体验英语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才能感悟到英语语言与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英语语感和语言意识也由此逐渐形成英语的理解是建立在积极的心智活动基础上的当有声语言出现在耳旁,当文字符号出现在眼前,总会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快、更有效地获取和理解有关信息除了知识方面的原因以外,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就是人的思维质量不一样在课堂上,有些教师喜欢机械重复听力材料,以为学生多听几遍就能懂,其实这种做法效率不高如果教师能从学生的语言心智活动角度考虑,譬如预设导向性问题,就能激活学生心中的思维图式,有利于他们有目的地去观察、比较。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有效的观察、辨别、识记有助于准确获取信息;有效的比较、分析、归纳有助于正确理解信息传递的意图、观点和情感态度;有效的综合、评判、重组有助于创造性地建构新概念语言的理解能力在这一系列心智活动中得到提高英语的表达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无论是说还是写,呈现的是语言文字,其背后则是人的思维Daily report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学生的不同表现形式反映不同的思维质量,也体现不同的语言能力有的学生念自己的report,他的注意点在于语言的形和音;有的学生背自己的report,他的注意點在于内容的识记和再现;有的学生说自己的report,他的注意点在于建构和创造所以单靠“念”和“背”,思维只能停留在记忆上,语言能力也只能局限在背记和模仿层面鼓励学生多“说”,促进他们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这样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发展语言的交际能力与一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不一样,除了语言规则外,它还要求语言使用的得体性,需要语言使用者考虑交际的对象、时间、地点等社会因素Bachman(2016)认为语言的交际能力由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三部分组成其中策略能力就是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的心理认知过程,跟思维有直接关系。

      所以交际能力不是靠做练习能够培养的教师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设计情境、模拟社会生活场景,鼓励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树立角色意识,善于观察、判断交际对象的表情和态度只有观察、判断、分析等心智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才能够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思维品质与語言能力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两大素养语言能力的提高能够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良好的思维品质又是语言能力培养的前提保障思维品质的提升促进跨文化理解与正确的价值判断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而文化的主要传播渠道是语言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会接触各种异族文化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是英语学科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反对崇洋媚外,也要防止夜郎自大这两种极端性的文化价值观是思维错位或弱化的表现要避免极端性的价值判断,就要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对不同文化持尊重和包容态度要做到这一点,正确的思维方式非常重要观察文化现象,分析不同文化的民族背景,比较中外文化之间的异同,由此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例如,在感恩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起源通过全面了解这一节日的文化背景,再对现代感恩节的意义作一个分析,可以发现这个节日在历史上有着复杂的殖民色彩。

      再与我国春节、中秋节作比较,也能看出,这个节日的现实意义主要是家庭团圆通过这一系列的观察、分析、比较,我们可以理解美国人的感恩节,但我们自己也有类似意义的节日,没有必要非得过感恩节在英语学习中,不仅有两种语言的对比,还有多元文化的比较通过比较,才能发现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发现中华文化的悠久,才能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例如,不同民族对颜色的认同是不一样的相对来说,西方人更喜欢类似蓝色的冷色调,许多西方国家的国旗都有蓝色我们中国人更喜欢大红、金黄等暖色调,我们的国旗就是红底加黄五角星且不谈各自国旗上的颜色所表示的意义,如果加以比较,我们会发现红色的喜气夺目再观察我们社会生活中的红色,就更能感受到红色的喜气洋洋这种认同感是通过比较感受到的学习英语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传播中华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用国际表达方式讲述中国的故事在“思维品质的提升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中,已经讨论过思维对交际能力的影响那么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观察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尊重他们的文化、汲取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再使用他们能够接受、能够理解的方式,传播、交流我们的优秀文化为此,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观察不同文化背景人的思维特点、分析他们的历史背景、判断他们的价值取向,并通过模拟情境,多实践、多积累,逐渐建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例如,西方人习惯于直接表达,习惯于从客观现象对人影响的角度考虑事物我们在英语学习中就需要加强直接表达的训练,帮助学生形成用事例说明问题的思维习惯有一年的全国英语演讲比赛,话题是My family遗憾的是没有一位选手讲自己家庭的故事这说明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们还不够重视英语语言背后的思维习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对本族文化的认同以及文化意识的形成都离不开思维在其背后所起的作用没有正确的思维,就不会有深刻的文化理解、正确的认同,文化意识也会受到影响思维品质的提升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具体涉及学习意识、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和学习效率等要素要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学生就需要分析自己的学习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关系,遇到困难,不但要有知难而进的精神,更需要有理性的分析、判断,找出解决困难的路径要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就需要正确反思自己、认识自己,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自我监控学习过程,根据观察到的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要获取优质的学习资源,学生就需要学会比较,再根据资源的性价比和难易度进行归类,寻找适合自己的资源,拓展学习渠道。

      要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就需要合理选择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为主,积极参与学习上的各种合作,在学习过程中,要敏锐观察语言现象和语用规律,要多角度思考和探究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现象、认知思维方式和意义表达习惯,探异求新,学以致用上述所有这些都需要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反思、创造等各种思维活动没有思维的学习是没有结果的学习,正如孔子所言“学而不思则罔”而且,不同的思维层次的学习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记忆性学习的结果是遗忘;理解性学习的结果是掌握;批判性学习的结果是创新例如,“Is your memory online?” 是一篇论述文,文章第一段描述人们担心网络会削弱记忆;第二段写了心理学家的不同观点;第三、四段叙述了心理学家的两个实验;第五段是结论:网络不会削弱人的记忆,但会影响记忆的方法和内容第一种记忆性学习教师在对文本草草处理后,要求学生背记文章这是思维层次非常肤浅的学习,不需多久,学生就忘了文章的大部分内容即使终生不忘,对学生成长、发展不会产生实质性的意义第二种理解性学习教师通过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各段落的主题句,比较大众和专家的观点,分析专家如何论证她的观点,她的结论是什么。

      这样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论证观点的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迁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