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获奖清单.doc
23页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获奖一览序号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获奖年度 级别 奖等1依托朝阳产业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成功实践—上海航空运输学院的创新实践 乔世民、鲁嘉华、汪 泓、陈力华、王湘玉 2005 国家级 二等奖2创新工程训练平台 培养工程技术人才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郝建平、程维明、刘牧众、徐正好、成 琼 2009 市级 一等奖3构筑产学研战略联盟 打造优秀工程师摇篮——地方工科大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汪 泓、郝建平、张健明、王明复、史健勇 2009 市级 一等奖4艺术设计专业对接创意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马新宇、吴亚生、许传宏、李春晓、金薇薇 2009 市级 二等奖5对接现代产业,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培养体系 陈心德、汪 泓、史健勇、郝 勇、邱 羚 2009 市级 二等奖6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教学体系建构及成功实践 张健明、吴 忠、汪 泓、李正龙、曾瑞明 2009 市级 二等奖7以先进制造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机电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实践 程武山、何法江、汤以范、王明红、虞 蓉 2009 市级 二等奖--------------------------------------------------------------------------------------------------8校企共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柴晓冬、鲁嘉华、马子彦、刘志钢、何越磊、叶华平、徐 馨 2009 市级 二等奖9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培养中国高端时装设计人才 周晓鸣、史健勇、傅玛丽、霍福达、郭家琳 2009 市级 三等奖10 《生产管理》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吴 忠、陈心德、董川远、鄢雪皎、康博宇 2009 市级 三等奖11创建中外校企联合实验室强化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刘启中、李荣正、邓 琛、余朝刚、刘 翔 2009 市级 三等奖12 《机械原理》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实践 裘建新、陆 宁、陈 敏、韩丽华、李迎华 2009 市级 三等奖13依托支柱产业,培养紧缺人才——上海地区汽运工程紧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陈力华、吴训成、陈志恒、黄 虎、钱宇彬 2009 市级 三等奖14强化学科基础、深化课程改革,建设化工类专业基础课程平台 徐菁利、肖稳发、陈燕青、任新锋、丁德润 2009 市级 三等奖15 数控技术实训中心的应用实践(高职) 张子厚、万 军、郑 卫、郑民章、谢 菁 2009 市级 三等奖16 包装设计专业创新教学探索 马新宇、徐伟德、陈烈胜、刘珂艳、张红宇 2005 市级 一等奖17 中外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探索及其创新基地建设 徐子成、陈思浩、顾树珍、徐菁利、叶锡纯 2005 市级 一等奖--------------------------------------------------------------------------------------------------18依托“朝阳产业”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成功实践—上海航空运输学院的创新实践 乔世民、鲁嘉华、汪 泓、陈力华、王湘玉 2005 市级 一等奖19《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王裕明、张伯生、汪 泓、吴 清、吴 忠 2005 市级 一等奖20 《社会保障》专业建设的三大战略工程 汪 泓、陈心德、张健明、张伯生、吴 忠 2005 市级 二等奖21 《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特色教学及实践创新 钱慧敏、汪 泓、陈心德、蒉志华、刘 颖 2005 市级 二等奖22加强工程实训基地建设 探索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工程实训中心建设与探索 郝建平、吴江柳、沈永刚、吴海权、曹林根 2005 市级 二等奖23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 CAD/CAM)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徐国祥、徐新成、李名尧、宓一鸣、施 明 2005 市级 二等奖24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建设 华 健、陈力华、黄 虎、李西秦 2005 市级 二等奖25构建开放式、多层次、自主型实验教学平台--着力创新能力培养 刘启中、李荣正、刘白钢、袁之亦、高 飞 2005 市级 二等奖26 上海市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汽车类)课程与实践 黄 虎、陈力华、刘宇虹、陆耀良、郑荣祥 2005 市级 二等奖27 创新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塑造特色专业教育品牌 汪 泓、史健勇、任丽翰、周晓鸣、张健明 2005 市级 二等奖--------------------------------------------------------------------------------------------------28 综合性本科院校《信息检索》课程建设 李谋信、张 欣、裴娟淑、倪惠文、李 虹 2005 市级 三等奖29 《复变函数》多媒体教学系统(电子教案) 卢柏龙、许伯生、江开忠 2005 市级 三等奖30 有机化学课程建设与设置改革 宋小平、季 萍、任新锋、张 华、郑 静 2005 市级 三等奖31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械原理》课程系列特色建设 裘建新、方绍恩、陆 宁、常 健、陈 敏 2005 市级 三等奖32 《现代工程图学学习系统》 赵胜祥、徐滕岗、钱 杨、唐觉明、钱耿焱 2005 市级 三等奖33 基于实践与应用的数据库教育 阮家栋、缪行外、施美雅 2005 市级 三等奖3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张森年、张健明、吴德清、李玉霞、于 凯 2005 市级 三等奖35 《运筹学》教学改革实践与创新 郝 勇、张伯生、范君辉、吴 清、徐克绍 2005 市级 三等奖36 《纺织产品设计》课程革新和建设 白 燕、何文元、李艳梅、林兰天、周 静 2005 市级 三等奖--------------------------------------------------------------------------------------------------37构筑产学研战略联盟 打造优秀工程师摇篮——地方工科大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汪 泓、郝建平、张健明、王明复、史健勇 2008 校级 特等奖38创新工程训练平台 培养工程技术人才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郝建平、程维明、刘牧众、徐正好、成 琼、高 丹、唐国耀、史泰岗、陆展华 2008 校级 特等奖39校企共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柴晓冬、鲁嘉华、马子彦、刘志钢、何越磊、叶华平、徐 馨 2008 校级 特等奖40依托支柱产业,培养紧缺人才——上海地区汽运工程紧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陈力华、吴训成、陈志恒、黄 虎、钱宇彬 2008 校级 特等奖41艺术设计专业对接创意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马新宇、吴亚生、许传宏、李春晓、金薇薇、李 雅、王心旭、龚瑶红、顾 艺 2008 校级 特等奖42对接现代产业,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培养体系 陈心德、汪 泓、史健勇、郝 勇、邱 羚 2008 校级 特等奖43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教学体系建构及成功实践 张健明、吴 忠、汪 泓、李正龙、曾瑞明 2008 校级 特等奖44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培养中国高端时装设计人才 周晓鸣、史健勇、傅玛丽、霍福达、郭家琳 2008 校级 一等奖45以先进制造业人才需求为导向 培养机电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实践 程武山、何法江、汤以范、王明红、虞 蓉 2008 校级 一等奖46强化学科基础、深化课程改革,建设化工类专业基础课程平台 徐菁利、肖稳发、陈燕青、任新锋、丁德润 2008 校级 一等奖--------------------------------------------------------------------------------------------------47以教育高地建设为载体,推进航空物流专业的特色创建与实践 汤世强、汪 泓、王裕明、谢春讯、陈雅萍 2008 校级 一等奖48 《生产管理》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吴 忠、陈心德、董川远、鄢雪皎、康博宇 2008 校级 一等奖49《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论》课程多元化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鲁嘉华、郝 勇、朱海燕、石 嵘、师 蔚 2008 校级 一等奖50 中外合作多媒体设计专业建设的创新与探索 任丽翰、金钟琪、王如仪、程瑜怀、代晓蓉 2008 校级 一等奖51 培养应用型服装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林兰天、陈 莹、袁 蓉、周晓鸣、谢 红、吴建萍、楼慧珍 2008 校级 一等奖52创建中外校企联合实验室 强化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刘启中、李荣正、邓 琛、余朝刚、刘 翔 2008 校级 一等奖53突出实践性、发挥主动性、增强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建构 于 凯、张健明、曹开云、刘 芳、曾瑞明 2008 校级 一等奖54构建培养化工类工程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设创新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陈思浩、张红、徐菁利、唐博合金、王远强 2008 校级 一等奖55传统金工实习向现代制造技术训练转化的探索与实践——金工实习课程改革 徐新成、徐正好、朱建军、胡义刚、成 琼 2008 校级 一等奖56以产学研结合为平台、工程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电力工程》课程建设探索实践 陈宇晨、曹敏年、张 菁、曾国辉、刘海珊 2008 校级 一等奖--------------------------------------------------------------------------------------------------57 开放性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宓一鸣、张朝民、尚 荣、刘 烈、陈惠敏 2008 校级 一等奖58 应用型本科模具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 曹阳根、李名尧、赵中华、李 霞、徐纪平 2008 校级 一等奖59 数控技术实训中心的应用实践(高职) 张子厚、万 军、郑 卫、郑民章、谢 菁 2008 校级 一等奖60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 陈月辉、闵惠玲、王继虎、王锦成、甘文君 2008 校级 一等奖61创新“教学五法”推进《系统工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 唐幼纯、郝 勇、张伯生、吴 忠、范君晖 2008 校级 一等奖62 《机械原理》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实践 裘建新、陆 宁、陈 敏、韩丽华、李迎华 2008 校级 一等奖63 会展艺术与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创建与应用吴亚生、许传宏、马新宇、陈小丹、覃旭瑞、钱永宁、顾 艺 2008 校级 一等奖64 “三位一体”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和实践 刘宇虹、刘牧众、唐国耀、顾 嘉、徐菁利 2008 校级 一等奖65 摄影专业教学体系的创新与构建 王如仪、金 鹤、朱 翔、魏志杰、潘晓亮 2008 校级 一等奖66产学合作教育的开展与工科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 汪 泓、王明复、朱洪春、潘 胜、吕 宁、董旖旎 2008 校级 一等奖--------------------------------------------------------------------------------------------------67 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特色教材建设汪 泓、张健明、吴 忠、陈心德、李正龙、王裕明、张伯生 2008 校级 一等奖68建设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汽车专业中美合作办学的探索与实践 陈力华、史健勇、罗素云、钱慧敏、吴训成 2008 校级 一等奖69 《组织行为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