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物理竞赛试卷(含解析).docx
46页2023 年 03 月 14 日初中八年级物理竞赛试卷一.选择题〔共 16 小题〕 1.石工在操场边匀速上、下挥动手中的铁锤打石头,每秒钟打击一次.某同学在教室窗口观看,他觉察每当工人的手臂向上举到最高点时,才听到铁锤敲击石头发出的响声.当工人停顿打石头之后,他又听到了两次响声,假设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m/s,则教室到操场的距离是〔 〕A.170m B.340m C.510m D.680m2. 某旅客在火车车厢内以1.5m/s 的速度行走,当车厢静止时,他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需要 20s 的时间.当火车以 10m/s 的速度向前匀速行驶时,他从车厢头走到车厢尾所需要的时间和站在地面上的人看到这位旅客通过的路程分别是〔 〕 A.20s,170m B.l0s,200m C.20s,230m D.15s,170m 3.如下图,甲、乙两人从水速恒定的河岸a、b 处同时下水游泳,a 处在 b 处的下游位置,甲游得比乙快,要在河中尽快相遇,甲、乙两人游泳方向应为〔 〕A. 都沿 ab 方向B. 都沿 ab 偏向下游方向C. 都沿 ab 偏向上游方向,甲的偏角更大D. 都沿 ab 偏向上游方向,乙的偏角更大4. 将热水与冷水混合成温水,并测混合后的水温,以下哪个操作较合理〔 〕 A.先将热水与冷水混合均匀后,将温度计用细线吊起,并将玻璃泡插入水中, 测出温度 B.先将用细线吊着的温度计玻璃泡插入热水中,再将冷水倒入,均匀混合后, 测出温度 C.先将用细线吊着的温度计玻璃泡插入冷水中,再将热水倒入,均匀混合后, 测出温度D.以上三种操作均合理第 10 页〔共 43 页〕5. 郝奇觉察:开着空调的小车车窗玻璃在冬天和夏天时,都会渐渐变得模糊〔 有水雾〕.车窗玻璃上的水雾〔 〕A.都是由车内的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都是由车外的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C.冬天在车外一侧玻璃上,夏天在车内侧的玻璃上 D.冬天在车内一侧玻璃上,夏天在车外侧的玻璃上 6.两平面镜垂直放置〔如图〕,一人站在镜前不断走动〔 〕A.在任意位置都只能看到自己的一个像B.最多看到自己的一个像 C.最多看到自己的两个像 D.最多只能看到自己的三个像7. 路灯高度为6.8 米,人的高度为1.7 米,当人行走时,头顶的影子在地面上以1 米/秒的速度匀速移动,则〔 〕A. 人不行能匀速行走B. 人以 0.75 米/秒的速度匀速行走;C. 人以 4 米/秒的速度匀速行走D. 人以 0.25 米/秒的速度匀速行走8. 平面镜前有一个长为 30 厘米的线状物体 MN,M 端离镜面 7 厘米,N 端离镜面 25 厘米,如图 10 所示.则N 点的像 N”到 M 端的距离是〔 〕A.20 厘米 B.30 厘米 C.40 厘米 D.50 厘米9. 平面镜前有一个发光点 S,由发光点到平面镜的垂线的垂足为 O,如下图. 当平面镜绕过 O 点并与纸面垂直的轴逆时针转动时,像点〔 〕A. 跟平面镜的距离保持不变C.和发光点的距离越来越大B. 沿始终线越来越接近平面镜D.按逆时针方向沿一圆弧运动10. 如下图,平面镜 OM 与 ON 镜面之间夹角为 α,在两平面镜角平分线上有一个点光源 S,假设要保证 S 发出的任意一条光线最多只能产生两次反射,则 α 的最小值是〔 〕A.120°B.90° C.72° D.6011. 图中两个反射面成钝角,镜前放一个物体应当产生两个虚像,那么在镜前不能同时看到两个虚像的区域是〔 〕 A.Ⅰ B.Ⅱ; C.Ⅲ D.Ⅰ、Ⅱ、Ⅲ12. 如下图,平面镜和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并处在凸透镜两倍焦距处,在凸透镜另一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点光源 S.现将平面镜向凸透镜靠近的过程中,关于点光源所成的像,下述结论中错误的选项是〔 〕A.平面镜在移动过程中,最多只能成两个实像 B.平面镜移动到肯定位置时,正好只成一个实像 C.平面镜移动到肯定位置时,正好只成一个虚像 D.平面镜移动到肯定位置时,正好既成一个实像,又成一个虚像13. 一块矩形玻璃砖,切割成图中外形后拉开一段距离出,平行于光轴的光线从左面射入,右边射出的光线〔 〕A.仍旧保持平行 B.肯定是发散光线C.肯定是会聚光线 D.结论与 d 有关,以上均有可能1 2 1 214. 图中画出了光通过焦距分别为 f 和 f 的两块透镜 L 和 L 前后的状况.以下L L对透镜 、 的种类和焦距的分析有可能正确的选项是〔 〕1 21 2 1 2A.L 是凸透镜,L 是凹透镜,且f >f1 2 1 2B.L 是凸透镜,L 是凹透镜,且f <f1 2 1 2C.L 是凹透镜,L 是凸透镜,且f >f1 2 1 2D.L 是凹透镜,L 是凸透镜,且f <f 15.一个直立的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物体的中点恰在透镜的光轴上, 后来,透镜被一割为二,对称地拉开,两个半透镜间距离等于物体高度,如下图.则此时间屏上的像应当是图中的〔 〕A. B. C. D. 16.如下图,位于凸透镜主光轴上某发光点P 发出红、黄、绿三色复光,当用与主光轴相垂直的毛玻璃屏从透镜四周沿轴方向向远移动时,在屏上将依次看到〔 〕A.红、黄、绿亮点 B.红、绿、黄亮点 C.黄、红、绿亮点 D.绿、黄、红亮点二.填空题〔共 17 小题〕V1 1 2 217.某物体在 t 时间内通过S 的路程,接着在t 时间内通过 S 的路程,该物体全程平均速度是 ;假设该物体前一半时间以速度 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1V半时间以速度 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假设该物体全一半2V V路程以 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以 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该物体全程平1 2均速度是 . 18.如下图,甲、乙两根一样的轻弹簧,分别与物块的上下外表相连接,乙弹簧的下端与地面连接.起初甲弹簧处于自由长度,乙弹簧的压缩长度为△ L.现用手将甲弹簧缓慢上提,使乙弹簧承受物重的 2/3,乙弹簧仍处于压缩状态,那么,甲弹簧的 A 端应向上提起的距离为 .19.一列队伍长50m,其速度是2.5m/s.整列队伍经过一座全长100m 的桥,所需时间为 . 20.甲、乙两物体都作匀速直线运动,甲、乙的速度之比为 5:4,假设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4:5,那么通过的时间之比为 ;假设运动时间之比为 8:5, 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 21.某人在两山之间某处〔距甲山较远〕高声喊叫,声速是v,他听到两次回声之间的间隔是 t , 假设此人到甲山的距离为 s , 则甲、乙两山之间的距离为 .〔注: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22. 北方严寒的冬天,窗户玻璃的 〔选:内/外〕侧消灭冰花,是 物态变化,夏季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房空调,由于室内外温差大,其次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消灭一层水雾.水雾是在 侧〔选:室内 /室外〕, 是物态变化.23. 今年炎热的夏天,李明和爸爸驾车旅游,行驶在刚下过雷雨的 352 省道上, 李明感觉汽车前挡风玻璃模糊似乎附有水汽,李明建议爸爸翻开雨刮器,爸爸认为应翻开空调.你认为 ,由于水汽在玻璃的 侧,你猜测的依据是: .24. 某同学做试验时觉察一支温度计不准确,认真观看觉察它的刻度是均匀的.把不准确温度计和标准温度计一同插入水中,觉察当实际温度为 2℃时,它的示数为 4℃.当实际温度为 42℃时,这支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值.则温度为 ℃时,它的示数为 80℃.25.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试验中,小明用玻璃板、一样的两个棋子 A 及 B 、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展试验,如下图.(1) 试验时玻璃板应当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2) 试验器材选择一样的两个棋子 A、B,其目的是为了 ,(3) 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可实行的具体操作是 ,此时会觉察 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 像.(4) 小明在试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局部〕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觉察镜中的像相对于 A 移动〔选填“向右”.“向左” 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 00”轴转向自己,觉察镜中的像 〔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26. 如下图,有两块平面镜,其夹角为θ,当任何方向的一束光线射到其中一块平面镜上,经两次反射后,光线恰好依据原来的方向返回,则这两块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 .27. 27.(1) 某兴趣小组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试验.①如图 1 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后,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位于 ,其目的是 .②小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下图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楚的像,这个像肯定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2) 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楚的像.假设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楚的像,应将光屏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1 2(3) 小明另取直径D 均为 5cm 的凹透镜和凸透镜做试验.他分别将两种透镜正对太阳光,并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下方〔白纸与镜面平行〕.当白纸距离透镜 10cm 时,光通过两种透镜在白纸得到的光斑如图 2 甲、乙所示,测量出光斑的直径D 和 D 分别为 1cm 和 8cm,则图 〔甲/乙〕中的光斑肯定是光通过凸透镜在白纸上形成的,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cm 或 cm.28. 光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一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试验中,不断转变物距(u) ,并在调整得到清楚像时记录像距〔v〕,结果获得了一组物距〔u〕和像距(v) 的对应数据.然后依据数据描点画出了如下图的图线.那么,依据你所知道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结合对图线的分析,可知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此试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9. 图中的物体 A 的质量是 400g,物体 B 的体积是 8cm3.用细绳将两物体通过定滑轮连接,放手后,A 恰能沿着水平桌面对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假设将B 始终浸没在水中,并使 A 沿着水平桌面对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需要施加 1.12N 水平向左的拉力.则物体 B 的密度为 g/cm3.〔g 取 10N/kg〕30. 受阿基米德区分真假皇冠故事的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