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势下外贸企业进出口通关障碍及解决办法.docx
11页新形势下外贸企业进出口通关障碍及解决办法 王宇佳摘 要:海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主权,承担着关境进出口监管的职能,确保我国进出口贸易能够有序发展近些年来,随着跨境电商等新兴进出口贸易形式的发展,我国外贸企业在办理通关业务时存在着审核制度转变速度有待提升、对通关新规定理解不全面、过于依赖通关代理服务、口岸监管部门跨部门协作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通关便利化水平的提升,不利于外贸企业的健康发展梳理我国进出口通关发展情况,分析了外贸企业通关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化解措施Key:外贸企业;通关问题;解决措施为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海关积极开展通关便利化改革,加快“单一窗口”建设,大力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取得了显著的进展2019年,我国进出口通关时间同比缩短56.36%和61.19%,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跨境贸易指标排名也从97位升至65位一、中国进出口通关现状分析(一) 跨境贸易指标排名快速增长自2016年以来,面对国际贸易摩擦等诸多压力,我国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快通关便利化改革,精简进出口通关单证数量,加快进出口贸易大数据平台建设,优化海关监管手续,减少外贸企业通关时间;提升港口、航空基础设施水平,加快港口作业无纸化改造。
根据2019年世行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我国跨境贸易指标排名增长显著,由2016年的98名上升到2020年的56位,跨境贸易得分也由71.68增至86.5,超过了日本、新西兰等9个海运进出口国家的排名二)进出口通关时间大幅缩短海关总署于2014年开始改革试点,推动区域通关一体化建设经过通过通关便利化改革之后,外贸企业能够自主选择申请报关、缴纳税费、货物验放地点和通关的模式;在傳统通关模式中,外贸企业需要到多地海关才能将各种各种手续文件办理完毕,而如今则可在同一个海关处理,从而有效地简化了通关手续2018年,海关通关一体化建设以“单一窗口”为基础方式,我国口岸各个部门在本身业务一体化的基础下,逐步实现跨地区、跨职能部门等方面的业务协作,从而为外贸企业通关业务提供更加便利化的服务口岸职能部门信息共享水平提升显著,而作为通关一体化公共平台的中国电子口岸,实现数据共享累计达21.8亿条,原涉及通关查验的数据元数量整体精简59%,撤销或合并数量达731个,而“单一窗口”标准版已覆盖我国31个省(区、市)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外贸发展,海关总署加快通关改革措施实施进度,以缩短进出口通关时间和成本由图1统计数据可知,我国进出口通关所需时间大幅缩短,出口单证合规所需时间由2016年的21.2小时降低到2019年的8.6小时,而进口环节中进口单证合规和进口边界合规环节所需时间大幅缩短,分别由2016年的65.7小时、92.3小时缩短到2019年的24小时和48小时。
其中,由于价格、归类等涉税要务逐步实现“前推后移”,企业可采取自报自缴或以担保的形式来办理通关业务,从而极大地缩短了整体通关时间在通关一体化改革推动下,我国平均通关时间由2016年的6.54小时缩短到2019年的4.44小时,五小时内单证审结率提升到98.2%,24小时内通过率达到95.18%,从而进一步缩短了进出口通关所学时间,提高了我国通关便利化水平三)进出口通关成本明显降低2018年,海关总署推出进一步通关改革措施,将行政事业类型的收费项目全部撤销,为我国外贸企业降本增效其中,停征检验检疫费为企业减负约13亿元,降低港口企业不合理收费为企业减少物流成本约35亿元等;优化流程简化手续,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实现全面融合,将原分别办理的申报项目合并办理,并将其申报总数量简化到105种,而“单一窗口”申报应用率达到100%从进出口通关费用方面来看,由于外贸企业的申报手续更为简便自由,能够极大的降低企业进出口成本2018年,我国政府将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列为全年工作重点,并持续优化通关流程,加快通关涉及部门的业务员融合;通关手续环节简化,原有229个申报项目简化到105个由图2统计数据可见,我国外贸企业进出口通关所需费用稳步下降,外贸企业出口单证合规、边界合规费用分别由2016年的84.6美元、522.4美元降至2019年的73.6美元和214美元;进口单证合规、边界合规费用分别由2016年的170.9美元、776.6美元降至2019年的122.3美元和326美元。
四) 跨境电商环境得到大幅改善近些年来,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国际贸易新形势蓬勃发展,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保持着较高增长速度,由2016年的6.3万亿元增至2018年的9.1万亿元,2019年预计达到10.8万亿元2018年的“双十一”,海关需要审核清关的跨境电商商品达到2700万票,最高峰时期一秒钟要放行跨境电商商品1000单面对国际贸易新业态的严峻挑战,我国海关率先使用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而研发的智能审图技术,以确保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实现快速通关2018年,经由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零售交易总额达到1347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进口785.8亿元,增幅达39.8%,出口561.2亿元,增幅达67%2019年1月1日,《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为跨境电商海关及监管和保护消费则权益等方面提供法律支持,进一步明确了跨境电商监管适用范围、参与主体责任等具体要求,明确规范了监管服务措施,从而进一步改善了跨境电商环境二、 新时期企业通关存在问题(一) “无纸化”报关对海关查验的影响近些年来,“无纸化”通关在我国海关各大关区正在全面落实,海关由过去的人工审核逐步走向系统审核,从而缩短了通关耗时和减少通关成本。
为进一步推动通关一体化改革,提升通关时效性,海关总署于2017年9月底取消税单打印,实行自报自缴当通关条件符合海关要求时,企业自行缴税后即可自动放行,从而改变了先审核后放行的海关传统作业模式,极大地缩短了货物通关放行的等待时间,增强了通关的时效性,无纸化报关已经达到100%在无纸化单证中,有60%-70%的由电脑直接放行而无需查验,而30%-40%的业务则会转成人工审核受海关总署查验率标准的影响,人工审核的单证查验率是以前的2-3倍由系统审核转为人工审核的单证大部分是受参数布控影响,通常是高退税、高风险产品等,而一旦转为人工审核,海关查验布控的针对性更强,审核力度更大,可能会使外贸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受到连续的查验二)企业未能深入了解新通关政策近些年来,我国跨境电商规模增势显著,仅2018年交易总额就超过9.1万亿元,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提升显著针对于跨境电商的进出口报关事宜,海关总署特意出台相关政策,以规范其进出口通关业务但在进出口通关过程中,一些企业对通关新制度的了解有待加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个别企业混淆了保税电商和跨境电商的概念,认为进出口关税优惠政策适用于所有的跨境电商业务;其次,个别跨境电商企业对于海关的监管、申报和检验检疫等通关新政策了解不足,未能深刻理解保税跨境电商和跨境电商等通关新政策的内容和要求。
这些问题的出现,首先是我国跨境电商业务准入门槛较低,许多中小企业纷纷踏足跨境电商领域,且其整体素质高低不一 ;其次,由于一些跨境电商从业人员的外贸业务水平有限,对于通关操作的实践不足,且外贸业务基础较差;再次,因为跨境电商行业在我国属于新兴国际贸易业务形式,而许多通关政策及管理模式更新较快,外贸企业难以及时的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要求;最后,部分外贸企业业务重心主要在于业务发展,却疏忽于通关制度的了解和学习三)企业过于依赖通关代理服务近些年来,许多外贸公司已经不再是纯贸易型企业,而是纷纷加大同生产型企业的深度合作,或是由生产型企业所开设的外贸部门为节省企业运营成本,许多外贸企业不再单独设置通关业务部门,而是将许可证、产地证、检验检疫、订舱、清关等通关业务统统外包给货运代理企业货运代理企业的专业化、综合化的服务虽然有助于外贸企业减少相关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使其人员配置和业务重心能够集中在市场营销和业务拓展上,但外贸企业的商业机密却存在一定的外泄风险同时,通关业务的大量外包也造成外贸企业和海关等通关监管部门的沟通渠道斷层,使得国家难以精准识别和监管外贸企业的各项进出口业务,从而造成进出口贸易信息统计存在一定的误差,影响到国家外贸发展政策调整的精确性。
四)外贸企业无意识违规自主申报虽然极大的缩短了外贸企业的通关速度,但企业的合规责任却反而更大通关一体化改革之前,企业申报由海关逐票审核把关,而现在通关时不再逐票审核,而外贸企业的申报违规问题则可能积累较长时间,才会被海关在复审时发现,以致于增加了企业合规风险,这些无意识违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外贸企业申报不规范问题易被发现通关一体化改革之前,海关是基于每个报关单来进行审核,如今海关是基于外贸企业一段时间内的申报数据的纵向对比,以及同业内同行数据之间的横向对比来进行审核例如,某外贸企业长期使用同一个价格来进行进出口产品申报,但海关复审时发现其申报价格偏低于行业价格,就会出现违规风险第二,从外贸企业方面来看,由于海关之前是逐单审核,问题能够被及时发现并解决,但如今是一段时间审核一次,而企业报关时的问题则可能许久之后才在海关复查时被发现,这样小问题就可能积累成大问题第三,无意识违规问题出现后,沟通和解决的链条加长之前,企业主要同属地货口岸海关沟通并解决问题,但现在由税收征管中心来管控税务风险当出现违规问题时,企业在和属地海关沟通的基础上,还要和税收征管中心沟通,即问题解决的链条增长了。
第四,后续稽查风险增加通关一体化改革将税收风险置于通关之后的管控,强化事后对企业的后续监管,也及时提高稽查力度所以,外贸企业将会面临更多的稽查频次三、新时期外贸企业处理通关问题的化解办法(一)合理应对海关查验海关查验住要针对进出境的货物、物品和运输工具,其重点在于报关单证是否单货线相符、进出口货物归类是否正确、进出境运输工具是否存在改装、夹藏等不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问题海关查验虽然属于随机抽查,但其中也存在一定规律因此,外贸企业首先要如实申报进出口产品,并对申报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承担相应责任,并在了解海关查验的重点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应对策略,才能有效减少外贸企业进出口产品的查验率第一,外贸企业在申报时要确保货物实际和申报要素的一致性;申报要素和箱单发票等各种报关单据要简洁明了且高质量,以便降低海关查验率如果对无法确认商品税则号,就应在进出口之前就向海关申请商品税则号预归类服务,如果时间紧迫,则可选择退税率较低的税则号第二,当进出口的商品较为复杂时,外贸企业在报关之间务必准备好出口发票、增值税发票、产品生产工艺及材质分析等相关资料来证明货物的价值,以合理便应对海关疑问第三,进出口产品装箱前,应记录好摆放位置并拍照留档。
如果产品型号较多,应尽量挑出各个型号的产品并摆放在箱门处,以便于掏箱查验,减少查验费用,如果产品涉及知识产权授权,应及时提供相关授权书;而进出口产品为自主知识产权时,外贸企业应提前在海关办理知识产权备案,以便于保护其知识产权第四,外贸企业应尽可能提前提交报关单据给报关行,使其有足够的时间来审单和录单二)及时掌握海关通关便利措施为构建良好营商环境,推动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稳定发展,海关总署会同财政部等监管部门联合提出多项改革措施,提升通关环节的便利化程度,以推动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稳定增长第一,缩短通关时间,简化通关单证2018年,海关总署将86种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中的40种退出口岸核验2019年,海关总署将2种涉及食品监管证件退出口岸验核2019年底将进口药品通关单等5种监管证件纳入网上申报、网上办理的范围第二,优化通关流程,提升通关效率2019年,海关总署启动“两步申报”通关模式试点改革,即概要申报和完整申报海关总署还联同地方政府等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