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pdf
7页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读句子,写词语7分)爸爸每次出差回来,都会给我们带回当地的特产他送给奶奶 o zh u()用的和田大枣,送给爷爷吃ji o zi ()用的山西 ch n c () ,送给表弟河北迁西的 b n l () ,送给外婆四川泸州的 zhku i () ,还给我和妹妹带回农家纸糊的f n zhen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合适的释义 (填序号)(4分)素:白皙的平素,向来1. 他们俩素不相识,对此问题的看法却不谋而合,可见英雄所见略同2.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3. 我们要做一名有素质的公民 ()三、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其中的两个词语写一句完整的话8分)() ()双美万象() ()日夜() ()() ()得已截然() ()悬灯() ()_ _ 四、句子练习10分)1.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这句话运用了 _ _的修辞手法,说明() (3分)A.腊月二十三和春节都是重大节日,人们当天会穿得很正式B.二十三过小年时,人们要为春节时的化装舞会进行彩排C.腊月二十三就已经很热闹,好像过年的预演,也预示着春节很隆重、很热闹。
2. 锅中的粥,有气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这句话运用 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锅中的粥_ _ ,也从另一方面暗示了八儿 _的心情3分)3. 下面句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改成肯定句:“每个人的嘴里都会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B.“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是动作描写,表现八儿活泼好动的样子C.“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这句话说明八儿很随意,把筷子胡乱摆放D.“纤纤擢素手”是细节描写, “札札弄机杼”是动作描写,表现织女美丽悠闲的样子4. 写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2分)(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五、照样子写一写10分)1. 两面三刀 _ _ (含有数字的成语)2.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仿写谚语)_ 3. 老北京过年习俗:放鞭炮 _ _ 4.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仿写珍惜时间的名句)_ 5.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仿写夸张句)_ 六、语文综合实践5分)“过节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抢红包 ”每到节日,“抢红包”成为最热的话题之一长辈给晚辈发,老板给员工发,朋友、同学相互派发,有的还玩起“红包接龙” ,手气最佳的接着发。
“抢红包”游戏大有旋风席卷之势与此同时,有关“抢红包”的争议也越来越大1. 你觉得“抢红包”这种现象好吗?请写出你的观点1分)_ 2. 根据你的观点,请写出两条合适的理由 (4分)理由一: _ 理由二: _ 七、阅读理解26分)(一)课内阅读11分)“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枣子同赤豆搁多了 ”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拣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1. 这段话选自 _ 的_ (2分)2. 八儿看到锅里的粥时的表情是_,这个词将八儿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将一个 _、_的孩童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 (3分)3. 根据对选文的理解,判断对错 (4分)(1)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这句话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强调了栗子在锅里容易煮碎的事情是他早就知道的事实。
()(2) “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饭豆膨胀、体积增大的样子3) “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 “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这两句话都是比喻句 ()(4) “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这句话中“如他所猜”是说八儿对自己的猜想很满意,“但”说明八儿对粥的颜色不满意 ()4. 选文突出了腊八粥怎样的特点?(2分)_ (二)课外阅读15分)年味这几年,每逢年底岁末, 人们一见面就叹息, 年味越来越淡了! 年味是什么?离家进城几十年了,但家乡那浓郁的年味还一直让我难以忘怀每隔上三两年,我就会不辞辛苦,携家带口,回家乡过年,不为别的,就是想重温一下那久违的年味年味之首,自然就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硝烟味一进腊月,就开始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二踢脚、麻雷子,高一声,低一声,你张开鼻子,便能闻到淡淡的硝烟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随着烟味越来越浓,年也就越来越近了,这年味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后才慢慢散去亲朋好友利用过年时节欢聚一堂,喝酒庆祝,到处酒香飘逸爱串亲戚的人说,哪个村的酒味浓,哪个村的日子就最红火。
蒸馒头味每逢过年,各家各户都开始大量地蒸馒头时,几百家同时开火上锅,那新蒸馒头味也是相当有气势的按旧俗“二十六,蒸馒头”,腊月二十六这一天,能干的主妇一大早就起来,一笼接一笼地把馒头、花卷、枣包、豆包蒸出来,一直吃到正月十五,才开始再蒸新馒头北方人说,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尤其是过年,别的东西可以没有,饺子是一定要吃的,就连在外边逃债的杨白劳,也要和喜儿吃一顿饺子过年这饺子味,一是肉馅的香味,已够肥的肉馅,还嫌不香,又倒上芝麻香油;二是葱、姜、蒜的辛辣味,再加上此起彼伏遥相呼应的剁馅的声音,真是有声有色有味饺子一吃,年就算过踏实了,心里有底了还有一种少不了的年味,就是写春联的墨香味在家乡,直到今天,还是要贴手写的春联,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人们三五成群,在各家门口转悠,品评春联的内容、书法,看谁家写得巧妙、别致、有趣尽管城里的年味各种各样,别具特色,但我总还是想念家乡的年味1. 选文中的“年味”指的是 _ _ ,代表_ (3分)2. 本文运用()的结构形式表现出作者对家乡年味的喜爱2分)A.分总 B.总分总 C.总分3. 下列对短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说到了想念家乡的年味,这样显得重复。
B.文中第一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年味的喜爱之情C.本文详略安排得当详细写了过年的硝烟味、饺子味,略写了酒香味、蒸馒头味、墨香味4. 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 (2分)5. 作者认为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5分)_ _ 八、习作30分)同学们,你的家乡有什么节日习俗?你参加过什么节日的民俗活动?请你根据亲身经历写一篇作文注意要运用过渡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穿插在合适的地方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感受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详略得当,题目自拟,不少于 500字200 600 参考答案:一、熬粥饺子陈醋板栗竹筷风筝二、1. 2. 3. 三、色味更新不绝万不不同结彩示例:新年象征着万象更新,这天街上到处悬灯结彩四、1. 比喻 C 2. 拟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煮熟失望3.A 4. (1)拟人(2)对偶五、1. 示例:三心二意三言两语2. 示例:清明前后,种瓜点豆3. 示例:守岁贴春联4. 示例: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5. 示例:我听到这个消息,开心得快要飞起来了六、1. 示例:我觉得“抢红包”这种现象很好2. 示例: “抢红包”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营造热闹的节日气氛。
抢红包”能增进朋友之间的友情七、 (一) 1. 沈从文腊八粥2. 惊异可爱天真3. (1)(2)(3)(4)4. 栗子稀烂,饭豆圆润,花生仁饱满,枣子甘甜二) 1. 硝烟味、酒香味、蒸馒头味、饺子味、墨香味热闹喜庆2.B 3.B 4. 照应开头5. 示例:我认为现在的年味没有变淡虽然现在过年不再放鞭炮,但大多数的习俗还保留着,而且现在的过年方式更多样,发祝福短信、发红包等也是表达祝福和增进情感的一种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