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古诗词默写与赏析要点汇总.pdf
10页1 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默写与赏析要点汇总一、直接型默写1.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 其一 )2.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其一 )3.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其一 )4.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7.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苏轼水调歌头)8.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9.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10.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11.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12.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13.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4.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5.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16.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17.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二、理解型默写。
29. 行路难( 其一 ) 中象征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30. 行路难( 其一 ) 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2 3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的句子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3.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抒发自己矛盾心情的句子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行路难 ( 其一)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 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描绘“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所展现的画面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因为精神苦闷,所以眼前摆着这么多美味佳酿,也难以咽下。
他离开坐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中茫然2.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其用意是什么?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 二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诗人的用意是为了表明他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3. 联系全诗,谈谈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理解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我相信仍将会有一天,我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也就是说: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3 大抱负突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4. 透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一个虽饱含苦闷,愤懑迷茫之情,却又充满信心,执著地追求理想,满身豪气的诗人形象5. “行路难 ! 行路难 ! 多歧路,今安在?”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作用?用了四个三字短语,节奏短促,反复咏叹;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感叹或感慨、迷茫6.“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
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心情7. 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诗人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答: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2. 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答: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 ,一个是 烂柯人 ;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4 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答: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4. 诗中写新陈代谢不可抗拒的一联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一联的意思是:沉船旁边,千帆竟发,无比热闹,病树前头,万木争春,充满生机比喻新事物大批出现5. 诗人用 闻笛赋 烂柯人 这二个典故,分别有什么用意?答案示例: 闻笛赋 怀念故友,那些被贬或被害的朋友;烂柯人 自已被贬离京太久,这里变化很大6. 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 诗题中的 乐天 是大诗人白居易的字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酒宴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对刘禹锡被贬遭遇表示了深切同情与关怀,诗人就写了这首诗来答谢B. 首联两句尽写自已被贬遭遇之情,但诗人并不直率倾诉自已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 和 弃自身 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来表达,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C. 怀旧 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战友王叔文的悼念, 到乡 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故贴切、感情深沉D.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颔联,意思是: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末来肯定比现在好它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7. 简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答案:诗人以 沉舟 病树 作为反衬并自喻,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自已对仕官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正因为这两句诗有如此高的思想、艺术境界和深刻的哲理,所以才会成为千古名句。
意思对即可)8. 诗歌第一、二联起什么作用?5 答:写作者的坎坷遭遇,表现出无限辛酸和愤怒,实为下联张目蓄势,起到欲扬先抑的作用尤其第二联用典贴切,表意深刻9. 诗歌第三联(颈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以“沉舟”“病树”自喻,“千帆过”、“万木春”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未来的美好,说明坎坷是暂时的,光明和希望必将到来感情基调由沉郁陡转为激昂,蕴含了乐观向上豁度坦然的生活态度,富于哲理10. 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诗活泼形象地描述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示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1. 诗的尾联其实是点睛之笔,不能忽略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 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不凡画横线的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答:中秋对月,抒发了强烈的思亲之情,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2. 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答:( 1)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 2)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3)情怀乐观而旷达;(4)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5)语言如行云流水6 3. 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4. 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答案: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5. 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答:最后这两句是作者的进一步自我解脱他的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他的苦闷与惆怅,并最终发出了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道尽了千载离人之情终于释却离怨,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的慰藉6.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变化?上阕中作者表现了厌倦尘世生活的倾向,“我欲乘风归去”,但思虑过后,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转而放达开阔或,作者的感情从抑郁惆怅到乐观豁达7. “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 这首诗是759 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爆发,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许多地区都陷入战乱问死生:探问生死7 1. 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这两句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的意思是露水从今夜开始更凉更白,月亮是故乡的最圆最亮,这里的景融入了诗人更多的主观感受,是诗人思亲思乡情感的真实体现。
2.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本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月是故乡明”思乡;“有弟皆分散”、“寄书长不达”思亲;“况乃未休兵”对战争停止的期盼3. 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左迁: 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蓝关:在蓝田县南一封: 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朝(zh o)奏:早晨送呈奏章九重(ch ng)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欲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衰朽(xi ):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圣明,指皇帝秦岭: 在蓝田县内东南雪拥”句: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阻塞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
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汝( r ):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8 “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瘴(zh ng)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瘴江边:指贬所潮州1.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忠而获罪的悲愤忧伤的思想感情2.“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联中,“朝”和“夕”、 “九重天”、“路八千”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