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完整word版)世界经济概论重点.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32585728
  • 上传时间:2023-07-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9.79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世界经济概论导论一、 世界经济的定义世界经济是各国(地区)经济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和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世界范围内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体系或者说,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在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而互相联结、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是超越于民族国家界限的全球经济体系二、当代世界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特征基本矛盾: 各国经济走向国际化、融合化和一体化的客观历史趋势与各国经济独立自主、维护民族权力和发展不平衡的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可以说是以市场经济制度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世界经济领域的扩展和体现基本特征: 多种经济体系并存;科技作用加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发展不平衡性加剧;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协调机制加强第一篇 世界经济成长的基础和历程第一章 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与历史沿革一、 国际分工的含义及基本条件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决定因素: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是人类进行经济活动的基础,同时也对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影响更大自然条件的差别会造成不同国家生产产品和生产领域的差别 社 社会经济条件:特别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产生国际分工的决定性 因素 联系: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的必要条件,但自然条件只有同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社 会生产力联系起来,才有可能形成生产的国际分工二、世界市场的含义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三、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统一性,这是指世界市场是一个相对统一的整体,包容世界上一切经济制度和发展层次国家的生产要素的相互流动;竞争性,世界市场为各国经济提供了全球性的竞争舞台;扩展性,世界市场的扩展性,源于工业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扩张性四、世界市场的统一的三个主要标志☆各国经济循环和周期的同步性;商品和资本的自有转移;“一种商品一个价格”的规律经常存在。

      其中第三点被认为是世界市场统一性的最重要的标志所谓“一个价格”的规律是指在完全竞争的世界市场条件下,同一种商品不能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价格五、世界市场的基本运行机制国际价格机制,是世界市场运行的重要机制之一;关税率机制,税收是一国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也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资本收益率机制,市场经济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也就是追求资本高收益率的经济;汇率机制,汇率即一国货币单位兑换他国货币单位的比率资源配置机制,是世界市场发展变化的作用机制;传导机制,是指某些经济现象(如景气、衰退、失业、通货膨胀等)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渠道从一个国家传导和转移到另一个国家,病对该国经济产生作用的过程六、世界经济形成过程的时间世界经济萌芽期,这一时期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后期,前后经历了近300年的时间;世界经济初步形成期,这一时期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前后的英国产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工业社会在欧美国家的建立,包括整个资本主义确立时期,经历了大约100年的时间;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期,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以重化工业发展为中心的第二次科技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不仅为自有竞争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为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提供了强大动力七、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标志1、19世纪各种贸易组织形式的正规化、大型化和专业化,为国际贸易的大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组织保证;2、19世纪黄金逐渐演变为单一的世界货币,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金本位制,是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形成的重要标志;3、19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周期出现,标志着世界各国的再生产周期已按着统一的世界市场机制同步运行;4、19世纪交通工具的变革,为国际分工领域的扩大、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手段;5、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被纳入世界市场的国家日益增多这一时期,世界上除了非洲内陆以及亚洲、拉丁美洲的少数国家和地区外,都已被编织到世界市场的密网中八、20世纪世界经济动荡的主要表现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和世界贸易萎缩;其特点:第一,国际贸易增长极慢甚至出现停滞,大大落后于世界工业生产的增长;第二,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关税战、贸易战不断升级资本国际化步履蹒跚和资源争夺战愈演愈烈;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资本国际化总的特点是:第一,资本跨国流动的速度放缓,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第二,主要经济大国资本输出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达到了全盛期,并加紧了在经济上瓜分世界的步伐。

      国际金融动荡不安和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瓦解20世纪初,以英镑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国际金本位制货币体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陷于崩溃;国际货币体系的瓦解,使国际金融领域逐渐分裂为若干个相互对抗的货币集团;30年代国际金融领域的无序状态,使世界贸易和国际投资受到了更多的阻碍和困扰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与世界经济的新发展一、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是以当今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信的大发展,以及国际间人口的迁移,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互相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状态和过程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1、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变现为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大;2、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表现为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货币流通的全球化、投资活动的全球化;3、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表现为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人才跨国培养和流动大幅增加、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4、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表现为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

      5、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表现为1)国际经济协调组织的类型;战后,国际经济协调组织基本上是在两个层次上发展的,其一,区域经济的协调组织,其二,全球性经济协调组织2)国际经济协调的渠道、形式和手段;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和格局的变化,世界经济的协调协调渠道、形式和手段也在不断调整和创新:国际贸易协调、国际金融协调、区域经济协调、发达国家经济协调、发展中国家经济协调,上述各类国际经济组织所作出的协议和规定,对参与国而言具有法律性质,是必须遵守的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战后逐渐形成和深化的多边国际协调机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三、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1)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利用国际分工深化和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尽快地提高本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国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外,经济全球化也可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2)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 1、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 2、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更加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造成那些处于底层的发展中国家更加贫穷落后 3、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发展也在加剧发展的不平衡趋势,如不设法解决或者抑制,将对投资构成潜在的威胁,刺激泡沫经济的发展,为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最大威胁,是它们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5、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带来巨大的压力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传递和同步性加强,如何接受经济的正传递,抑制负传递,成为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第三章 科技革命与信息经济时代的来临一、 战后科技革命的领域在战后科技革命中,自然科学理论有了重大突破主要表现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这三大领域。

      物理学在自然科学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上述科学理论直接推动和指导了技术革命,使技术革命在诸多领域展开,主要为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空间技术、海洋工程技术1)微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是使各种电子元件和电子设备不断实现微型化的技术,属电子技术的一个分支; 2)新材料技术;新材料技术是通过科学方法制造的替代天然材料的技术; 3)新能源技术;所谓新能源,是相对于传统的常规能源而言的,主要是指核能、太阳能、生物能、风能、海洋能和地热能等不易枯竭和可再生的能源; 4)生物工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是分子生物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所形成的变革生物品种和促进生物转化、生长的技术; 5)开发空间技术;空间技术是以各种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为基础的开发利用空间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服务的新技术,一般包括空间通讯技术、遥测遥感技术、空间军事技术、空间运输和空间工业技术; 6)海洋工程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是海洋开发各项内容的总称包括海底能源、资源开发、海洋空间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水产资源开发,以及海洋救捞、潜水技术等二、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1、全面性和世界性,战后科技革命几乎涉及所有领域,具有广泛性和全面性的特点;2、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3、革新了机器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4、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

      三、科技革命对生产力要素的变革生产力组成三要素:实体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附着性或渗透性要素(科学技术、教育)、运筹性要素(管理、运输、信息),可将后两者称为非实体要素生产力实体要素变革的表现:1)劳动者日益智力化;2)劳动工具日趋自动化;3)劳动对象日趋人工化.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1)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2)教育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强化性要素 3)管理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整体组合性要素 4)信息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运筹性要素四、农业现代化即农业全盘机械化、化学化、良种化和工业化1、 农业全盘机械化;战后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机械大幅度增加,农业机械化进展很快;2、 农业化学化;农业化学化包括化肥化、农药化和塑料化;3、 良种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非常重视改善农牧业品种和培育具有优异特质的新品种;4、 农业工业化;战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农业生产也步入了工业化阶段其表现是多方面的1)农业生产的许多环节逐渐从农业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