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通海县柑橘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1918125
  • 上传时间:2021-12-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03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通海县柑橘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贾理祥+李永强+刘天成1. 通海县柑橘发展现状通海县地处滇中,气候温和,全县国土面积721平方千米,辖4镇3乡和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3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4万人,耕地面积16.7万亩,人均耕地仅0.68亩通海县柑橘主要分布在高大乡河谷地带,高大乡位于通海县城南部,海拔1200~1800米,年平均气温17.4℃,年降雨量973.5毫米,年无霜期299天左右,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柑橘的种植,种植品种主要以椪柑、白橘、温州蜜橘为主,其他品种面积种植较小1990年该县被列为全省“八五”水果基地建设县以后,柑橘种植得到迅猛发展,到2013年全县种植面积达4983亩,总产量1148万千克,总产值1377万元在柑橘生产得到健康发展的同时, 2003年5月由高大乡酸菜山柑橘基地成立了高大柑橘协会,会员已由成立之初的107户发展到现在的128户(2017年)2004年高大柑橘协会注册“高大”牌柑橘,同年取得国家农业部A级绿色食品许可证为了促进柑橘出口外销、增加橘农收入,该县农产品出口种植基地备案工作于2012年11月14~15日通过云南省商务厅验收;同时,编写制定了《通海县出口柑橘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为该县柑橘标准化生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近年由于柑橘黄龙病的发生,导致栽培总面积减少,至2016年已减少到2000亩,产量460万千克,产值598万元2.通海县发展柑橘存在的问题①耕地少阻挡柑橘产业的发展通海是农业大县,主要以蔬菜、畜牧和花卉為主要产业,果树以零星小面积种植为主主要原因是全县人均耕地面积较小,山地面积开发有限而种植果树周期长、风险大、投资回报率小,且品种更新快、市场变化较大,所以农民对种植果树没有积极性在这种背景下,推广柑橘种植难上加难②果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老果园管理成本和难度上升现有柑橘园多建在高原丘陵山地,坡度普遍较陡,园内道路系统、水利系统、定植系统及果园附属设施设备建设严重滞后,抵御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现有盛果期柑橘园是在20世纪 80 年代后建起来的,当时主要采取矮化密植栽培方式,定植柑橘苗都在200株/亩以上由于栽培密度过大,通风透光较差,许多果园出现了封行现象,导致施肥用药困难、病虫危害较难控制、修剪控梢用工量大、生产管理成本增加、果品质量难以提升等问题③抗旱设施不完善柑橘园多为丘陵山地,坡度普遍较陡,提水困难,现有灌溉系统基础设施薄弱(目前的灌溉系统主要是利用水窖蓄水灌溉,没有相应建设集雨窖等补充灌溉设施,也没有配套滴灌、微型喷灌的节水灌溉设施),因而难以完全满足柑橘生长发育的水分需要。

      特别是降雨多集中在 6~9 月,因此在冬春干旱气候条件下,柑橘萌芽、抽梢、花前、花后、果实膨大等几个重要物候期需水量得不到保障,对柑橘产量及质量造成严重影响④危险性病虫害特别是黄龙病发生制约柑橘产业的发展随着种植年限增加,柑橘树龄老化和树势削弱明显;同时随着种植范围和规模逐年扩大,重栽轻管、肥水管理不到位、不能适时进行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现象司空见惯,导致各种病虫害发生危害加剧,如柑橘黄龙病、溃疡病、木虱、橘小实蝇、红蜘蛛和潜叶蛾等,特别是黄龙病,近年来已成为危害全县柑橘发展的最主要病害,给果农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个别发病严重果园柑橘树已被全部挖除⑤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从业人员短缺且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通海县柑橘生产主要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规模小、力量弱、资金少,无设备、无竞争能力;参与柑橘生产经营的龙头企业和规范化的专业合作社较少,柑橘生产组织化程度还很低,特别是在采后果品处理、分级、加工、包装和销售等方面比较薄弱,产业链条不够紧密,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销售体系,产品销售形式单一,柑橘销售主要依靠商贩上门收购,导致销售被动、风险大、销售难、价格不稳等现象时有发生柑橘生长量大,疏花疏果疏梢抹芽、浇水防病治虫工作量大,劳动力成本上涨趋势不可逆,成为柑橘生产发展的一大障碍。

      而且从事柑橘生产的农户的文化水平较低,栽培管理相对落后,技术措施难以实施到位,直接影响了柑橘的早产、丰产、稳产和果实品质的提高,果实成熟不一致,果品质量参差不齐,抢青采收现象时有发生⑥良种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管目前,通海县尚未建立完善的柑橘良种苗木繁育体系,管理体制机制也没有建立,对果树引种、苗木繁育与销售环节监管不力如柑橘苗木的繁育和运销比较混乱,品种多、乱、杂现象较普遍,并且接穗来源复杂,砧穗组合多样,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建设滞后,导致柑橘苗木携带危险性病虫害的概率增大,严重制约当地柑橘产业的发展另外,由于个别农民或企业一味追求新品种,在引种过程中不遵守植物检疫条例规定,导致引进危险性病虫害的事件时有发生3. 通海县柑橘发展的前景①农业产业政策环境良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脱贫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国情和农业发展阶段的战略部署;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重大战略的推进,也为通海县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原特色农业的建设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意见》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推进通海县柑橘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②有强大的营销队伍通海县有水果外销企业44户(主要是云南茂源果蔬进出口有限公司、通海巨大浪宋威进出口有限公司和通海环泰进出口有限公司等),从全国各地组织出口葡萄、柑橘、石榴、苹果等水果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2016年出口创汇13亿多美元,居全省第一③基地建设与标准化的推进通海县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情况:2012年11月,该县11.9万亩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安全示范区通过云南省商务厅、财政厅、农业厅、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考核验收2014年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备案企业29户,备案面积12.36万亩(其中蔬菜10.9万亩、果树0.82万亩、花卉0.64万亩);截至2016年12月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备案企业45户,面积11.90万亩(其中蔬菜面积10.37万亩,果树0.89万亩,花卉0.64万亩) 4. 通海县柑橘产业发展的对策①加强柑橘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对全县的柑橘产业发展情况做好调查,监测分析疫情、灾情等动态变化,处理相关问题,认真做好各品种物候期、病虫的发生规律的观察记录,制定出柑橘管理手册②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种植模式争取上级部门项目资金,建设园内道路系统、水利系统、定植系统及果园附属设施设备,提高树体对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

      改造老果园密植栽培方式,调整定植密度,增强果园通风透光能力,提升果实品质③以示范基地为纽带,加大推广力度搞好柑橘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基地建設,有效带动农户发展种植④加强科技培训,完善技术支撑体系有了好的品种,还需要配套先进实用的栽培管理技术加强对农民种植柑橘技术的培训和宣传,使农民理解掌握技术要领并将其在实践中应用通过对农民培训工作的开展,逐步建立和完善柑橘技术的支撑体系⑤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提高技术水平进一步完善县、乡两级科技服务体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与交流,提高科技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建成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更好地服务于柑橘产业⑥打造庄园经济和休闲农业大力实施农业庄园和休闲农业建设,引导企业在实施果园土地流转的基础上,建设农耕文化、餐饮休闲等设施,实现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庄园和休闲农业对该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按照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的“六有”建设内容和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集中力量,集聚要素,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示范引导作用,不断提高该县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水平,争取省级列项支持,不断壮大庄园经济和休闲农业。

      ⑦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自主品牌在健全、完善县、乡两级柑橘专业科技推广队伍的同时,引导柑橘主产区果农成立各种专业协会、研究会、产销会,扶持果品营销企业及中介组织,使之起到内联农户、外联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时,要鼓励扶持专业协会、龙头企业打造自主品牌,进一步将产业做大做强农业科技部门、中介组织、龙头企业、农户共同参与,整体联动,提高组织化程度,做好果品产前——良种繁育体系建立,产中——优质丰产种植管理技术,产后——果品采收与分级包装、营销服务,不同阶段的工作,共同促进柑橘产业提质增效第一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