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电聚合物电阻材料ppt课件.ppt
52页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导电聚合物概述 导电聚合物也称作导电高分子材料,具有明显的聚合物特征 自从发现掺杂后的聚乙炔具有明显导电性质,聚合物(高分子)不能作为导电介质这一观念被彻底改变了目前,碘掺杂的聚乙炔的电导率接近室温下铜的电导率 导电聚合物的发现对有机聚合物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其巨大的应用价值使其成为了有机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导电聚合物概述 20世 纪 70年 代 , 美 国 的 A.J. Heeger 教授、A.G. MacDiarmid 教授和日本的白川英树教授合作研究发现,聚乙炔薄膜经AsF5掺杂后电导率提高9个数量级,达到103 S/cm这一发现打破了聚合物都是绝缘体的传统观念,开创了导电聚合物的研究领域这三位教授因在导电聚合物的发现和发展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共同获得了200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从左往右依次是A.G. MacDiarmid、白川英树和A.J. Heeger 聚合物导电原理电子导电型聚合物 导电关键:大、共轭π电子体系 电子导电型聚合物分子内具有大的共轭π电子体系,载流子是具有 跨键移动能力的π电子。
在聚合物中,电子主要以下列形式存在: 1. 内层电子内层电子一般处于紧靠原子核的原子内层,受到原子核的强力 束缚,一般不参与化学反应,在正常电场作用下没有移动能力 2. σ电子σ电子是成键电子,一般处在两个成键原子中间键能较高,离域 性很小,被称为定域电子 3. π电子π电子是用p轨道电子参与成键的电子当π电子孤立存在时,具有 有限离域性,电子可以在两个原子核周围运行随着π电子体系的 增大,离域性显著增加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聚合物导电原理l 虽然π电子具有有限离域性,但是孤立的π电子仍不能成为导电的自由电子l 当聚合物中存在共轭结构时,π电子体系增大,电子的离域性增强,可移动 范围扩大l 共轭π键:碳-碳单键和双键沿分子链相间交替,形成线形或平面大π共轭体 系如聚乙炔共轭π键:—CH=CH— l 聚合物成为导体的必要条件是应有能使其内部某些电子或空穴具有跨键离域 移动能力的大共轭结构。
事实上,所有已知的电子导电型聚合物的共同结构 特征是分子内具有大的共轭π电子体系,具有跨键移动能力的π电子成为这类 聚合物的唯一载流子l 电子的相对迁移是导电的基础电子如若要在共轭π电子体系中自由移动, 首先要克服满带与空带之间的能级差这一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共轭型聚合 物导电能力的高低提高共轭型导电聚合物电导率的方法,主要是减少能带 分裂造成的能级差,其主要手段是掺杂通过掺杂在聚合物的空轨道中加入 电子,或从占有轨道中拉出电子,从而改变π电子能带的能级,减小能带间 的能量势垒,使自由电子或空穴更易迁移,从而提高导电能力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聚合物导电原理离子导电型聚合物 其分子具有亲水性,柔性好,在一定温度下具有类似液体的性质,允许相对体积较大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在聚合物中迁移氧化还原型导电聚合物 其聚合物骨架上具有可以进行可逆氧化还原反应的活性中心,导电是由于在可逆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在分子间的转移产生的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电子导电型聚合物 常见的电子导电型聚合物有聚乙炔、聚苯、聚吡咯、聚噻吩、聚苯胺、聚苯乙炔等。
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电子导电型聚合物聚乙炔分子式:(C2H2)n 结构单元: -CH = CH- 聚乙炔为单双键交替的共轭结构由于双键不可扭转,聚乙炔的每个结构单元都有顺式和反式两种结构,分别称作顺式聚乙炔和反式聚乙炔顺式聚乙炔反式聚乙炔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电子导电型聚合物聚乙炔本征电导率: 顺式聚乙炔—— 10-9 S∙cm-1 反式聚乙炔—— 10-5 S∙cm-1P型掺杂:碘、溴等N型掺杂:钠、三氟化砷等掺杂电导率可提升至103 S∙cm-1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电子导电型聚合物聚乙炔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 存在问题l稳稳定定性性差差: 掺杂后的聚乙炔暴露在空气中,电导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快速下降这是聚乙炔尚实用性差的主要原因之一若在聚乙炔表面涂上一层聚对二甲苯,则电导率的降低可大大减小l难难加加工工:聚乙炔是高度共轭的刚性聚合物,加工十分困难,是限制其应用 的—个因素电子导电型聚合物聚乙炔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电子导电型聚合物聚噻吩分子式:(C4H2S)n 结构单元: 本征电导率: 10-9 S∙cm-1掺杂后电导率:10~600 S∙cm-1 掺杂剂:I2、SO42-、FeCl3、Li+、BF4-等 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电子导电型聚合物聚噻吩 聚噻吩强度很高。
在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中电化学聚合得到的聚噻吩强度大于金属铝 聚噻吩的能隙较小但氧化掺杂电位较高,故其氧化态在空气中很不稳定,迅速被还原为本征态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电子导电型聚合物聚吡咯分子式:(C4H2NH)n 结构单元: 本征电导率: 10-12 S∙cm-1掺杂后电导率:103 S∙cm-1掺杂剂:I2、SO42-、ClO4、Br-、BF4- 等 特点:l 空气中稳定性较好l 电导率较高、可逆的电化学氧化还原特性以及较强的电荷贮存能力,是 一种理想的聚合物二次电池的电极材料 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导电聚合物的典型应用锂离子电池1. 锂电池正极l 目前存在问题:商用化的锂电池正极大多 采用LiCoO2、LiNiO2、LiMn2O4等无机锂 盐,矿物资源短缺、价格昂贵、有毒、容 量有限l 导电聚合物正极材料优势:能量密度更高、 质量更轻、成本更低、更安全环保l 主要聚合物正极材料:聚苯胺、聚吡咯和 聚噻吩等突出优点:质轻、柔性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导电聚合物的典型应用锂离子电池2. 聚合物电解质l 聚合物锂电池:以聚合物作为电解质的锂电池。
l 优势 :与液体电解质(LiPF6溶液等)锂电池相比 聚合物锂电池 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可靠性高;电池自放电 低;不发生电解液泄漏;高低温的放电量与寿命远高于传统锂电池 聚合物电解质分为凝胶导电聚合物和全固态导电聚合物其中凝胶导电 聚合物是在全固态导电聚合物中添加增塑剂制成目前商用的聚合物锂 电池采用的都是凝胶导电聚合物,主要分为PAN(聚丙烯晴)基、 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和PVdF(聚偏氟乙烯)基聚合物电解质主 要用于等移动电子设备全固态导电聚合物还未进入实际应用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导电聚合物的典型应用 导电聚合物首先使人想到在电力输送领域的应用理论上讲,导电聚合物应该成为金属导电材料的有力竞争对手但目前为止,已开发的导电聚合物在某些方面有难以克服的缺陷 对于大多数导电聚合物来说,电导率相对较低,化学稳定性较差,在空气中很快失去导电性能 导电聚合物一般不溶(溶剂不能使其达到分子水平的分散而不破坏其化学结构)和不熔(不能通过升温使其转化为液态而不破坏其化学结构),因此其加工性较差。
电力输送突出优点:质轻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2.2 电阻材料一、电阻材料的内涵及主要用途二、电阻材料的基本性质三、典型电阻材料的性能特点四、电阻材料的典型应用2.2 电阻材料电阻材料的内涵及主要用途 电阻材料:用于制作电阻器的材料普通电阻器、集成电路中的薄膜和厚 膜电阻器和电位器等所用的电阻体材料 电阻器:在电子设备中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和分配电能,在电路中常用作分 压、调压、分流以及滤波元件等2.2 电阻材料电阻材料的基本性质 导体的电阻值决定于导电材料的性质和几何尺寸,其电阻R=ρL/S,其中L为导体长度(m),S为导体横截面积(m2),ρ为电阻率电阻率在数值上等于长1m、横截面积为1m2的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单位为Ω∙m 材料的电阻率是决定该材料是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主要依据材料的电阻率与材料的种类和结构有关,还与环境条件有关,如温度、压力、湿度等电阻率2.2 电阻材料电阻材料的基本性质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所有材料的电阻率都是温度的函数,除了热敏电阻器和一些特殊要求的电阻器而外,作为电阻器和电位器的电阻材料总是希望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越小越好。
为了评定电阻器对温度的稳定性,常用电阻温度系数来表示l 电阻温度系数:表示温度每改变1℃时电阻值的相对变化量,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αR为电阻温度系数[(1/℃)或(1/K)];R为电阻(Ω);T为环境温度 (℃或K)有时用平均电阻温度系数αRj 表示,即 式中,R1和R2分别为温度T1和T2时的电阻值所谓平均电阻温度系数是指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改变1℃时,电阻值的平均相对变化量2.2 电阻材料电阻材料的基本性质l 纯金属电阻温度系数 纯金属的电阻是自由电子与晶格的振动相互碰撞引起散射而产生的,其电 阻率可以用下式表示: 其中,m为电子质量,n为电子浓度,τ为电子的平均自由时间,λ为电子 的平均自由程,ν为电子的平均运动速度当温度增加时,电子平均运动 速度ν增加,单位时间碰撞次数增多,电子平均自由时间τ减少,电子的平 均自由程λ缩短,因而电阻率ρ增加。
可用下式表示金属电阻率与温度的 关系: 式中,A为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纯金属的电阻率与温度成正比,其电 阻温度系数可表示为: 由式中看出,纯金属的电阻温度系数为正值,而且随着温度的增加而下 降在室温附近,金属的电阻温度系数为3~6×10-3/℃2.2 电阻材料电阻材料的基本性质 其中ρo为纯金属的电阻率,ρi为杂质散射增加的电阻率合金电阻率中, ρo与温度有关,ρi与温度无关,所以合金的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可用下式 表示: 式中,B是与杂质有关的常数 合金材料的电阻温度系数下可用下式表示: 由式可看出,合金的电阻温度系数比纯金属小,一般要小1~2个量级 l 合金的电阻温度系数 由于在纯金属中引入其他元素,破坏了原来晶格的周期性排列, 使自由电子的散射几率增加,电阻率高于相应纯金属。
其电阻率可以表 示为: 鉴于以上情况,为了提高金属和合金电阻材料的电阻率和降低电阻温度系数,常采用如下一些措施:尽量采用合金、多元合金,有温度系数补偿杂质的合金;把金属和合金做成线材、薄膜、厚膜或箔状;在金属和合金粉状材料中加入绝缘填充料,用有机或无机粘结剂制成合成型电阻材料;将金属和合金氧化物或与其他非金属材料组成化合物等2.2 电阻材料电阻材料的基本性质2.2 电阻材料典型电阻材料的性能特点Cu-Mn系合金 Cu-Mn系合金具有较小的电阻温度系数,主要用作精密电阻元件其中锰铜是最广泛的使用的一种典型电阻合金,其标准成分为:Cu86%、Mn12%和Ni12%Ni-Cr系合金 Ni-Cr系电阻合金是在Ni-Cr电热合金的基础开发的一种高电阻、具有更宽的使用温度、电阻温度系数更小、耐热性良好、耐腐蚀性更强和加工性更好的电阻材料但焊接较为不易其成分为Cr20%,Al3%,Mn1%,Fe2.5%,其余为Ni2.2 电阻材料典型电阻材料的性能特点Cu-Ni系合金 Cu-Ni系合金的电阻温度曲线的直线性关系比锰铜更好,可以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使用,其最高使用温度可达400摄氏度,且耐蚀性和耐热性均高于锰铜。
其成为为Cu60%,Ni40%Fe-Cr-Al系合金 Fe-Cr-Al系精密电阻合金可以通过改变Al和Cr的成分使电阻温度系数从正到负值之间变化,因此可制作出电阻温度系数较小的精密电阻合金但加工性能稍差,焊接性能不好2.2 电阻材料电阻材料的典型应用电阻器 用电阻材料制成的、有一定结构形式、能在电路中起限制电流通过作用的二端电子元件阻值不能改变的称为固定电阻器,阻值可变的称为电位器或可变电阻器电阻器是电子电路中应用数量最多的元件,在电路中主要用来调节和稳定电流与电压,可作为分流器和分压器,也可作电路匹配负载根据电路要求,还可用于放大电路的负反馈或正反馈、电压-电流转换、输入过载时的电压或电流保护元件,又可组成RC电路作为振荡、滤波、旁路、微分、积分和时间常数元件等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导电聚合物概述 导电聚合物也称作导电高分子材料,具有明显的聚合物特征 自从发现掺杂后的聚乙炔具有明显导电性质,聚合物(高分子)不能作为导电介质这一观念被彻底改变了目前,碘掺杂的聚乙炔的电导率接近室温下铜的电导率 导电聚合物的发现对有机聚合物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其巨大的应用价值使其成为了有机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导电聚合物概述 20世 纪 70年 代 , 美 国 的 A.J. Heeger 教授、A.G. MacDiarmid 教授和日本的白川英树教授合作研究发现,聚乙炔薄膜经AsF5掺杂后电导率提高9个数量级,达到103 S/cm这一发现打破了聚合物都是绝缘体的传统观念,开创了导电聚合物的研究领域这三位教授因在导电聚合物的发现和发展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共同获得了200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从左往右依次是A.G. MacDiarmid、白川英树和A.J. Heeger 聚合物导电原理电子导电型聚合物 导电关键:大、共轭π电子体系 电子导电型聚合物分子内具有大的共轭π电子体系,载流子是具有 跨键移动能力的π电子 在聚合物中,电子以下面三种形式存在: 1. 内层电子内层电子一般处于紧靠原子核的原子内层,受到原子核的强力 束缚,一般不参与化学反应,在正常电场作用下没有移动能力 2. σ电子σ电子是成键电子,一般处在两个成键原子中间。
键能较高,离域 性很小,被称为定域电子 3. π电子π电子是用p轨道电子参与成键的电子当π电子孤立存在时,具有 有限离域性,电子可以在两个原子核周围运行随着π电子体系的 增大,离域性显著增加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聚合物导电原理l 虽然π电子具有有限离域性,但是孤立的π电子仍不能成为导电的自由电子l 当聚合物中存在共轭结构时,π电子体系增大,电子的离域性增强,可移动 范围扩大l 聚合物成为导体的必要条件是应有能使其内部某些电子或空穴具有跨键离域 移动能力的大共轭结构事实上,所有已知的电子导电型聚合物的共同结构 特征是分子内具有大的共轭π电子体系,具有跨键移动能力的π电子成为这类 聚合物的唯一载流子l 电子的相对迁移是导电的基础电子如若要在共轭π电子体系中自由移动, 首先要克服满带与空带之间的能级差这一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共轭型聚合 物导电能力的高低提高共轭型导电聚合物电导率的方法,主要是减少能带 分裂造成的能级差,其主要手段是掺杂。
通过掺杂在聚合物的空轨道中加入 电子,或从占有轨道中拉出电子,从而改变π电子能带的能级,减小能带间 的能量势垒,使自由电子或空穴更易迁移,从而提高导电能力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聚合物导电原理离子导电型聚合物 其分子具有亲水性,柔性好,在一定温度下具有类似液体的性质,允许相对体积较大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在聚合物中迁移氧化还原型导电聚合物 其聚合物骨架上具有可以进行可逆氧化还原反应的活性中心,导电是由于在可逆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在分子间的转移产生的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电子导电型聚合物 常见的电子导电型聚合物有聚乙炔、聚苯、聚吡咯、聚噻吩、聚苯胺、聚苯乙炔等 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电子导电型聚合物聚乙炔分子式:(C2H2)n 结构单元: -CH = CH- 聚乙炔为单双键交替的共轭结构由于双键不可扭转,聚乙炔的每个结构单元都有顺式和反式两种结构,分别称作顺式聚乙炔和反式聚乙炔顺式聚乙炔反式聚乙炔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电子导电型聚合物聚乙炔本征电导率: 顺式聚乙炔—— 10-9 S∙cm-1 反式聚乙炔—— 10-5 S∙cm-1P型掺杂:碘、溴等N型掺杂:钠、三氟化砷等掺杂电导率可提升至103 S∙cm-1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电子导电型聚合物聚乙炔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 存在问题l稳稳定定性性差差: 掺杂后的聚乙炔暴露在空气中,电导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快速下降。
这是聚乙炔不易作为实用导电材料的主要原因之一若在聚乙炔表面涂上一层聚对二甲苯,则电导率的降低可大大减小l难难加加工工:聚乙炔是高度共轭的刚性聚合物,加工十分困难,是限制其应用 的—个因素电子导电型聚合物聚乙炔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电子导电型聚合物聚噻吩分子式:(C4H2S)n 结构单元: 本征电导率: 10-9 S∙cm-1掺杂后电导率:10~600 S∙cm-1 掺杂剂:I2、SO42-、FeCl3、Li+、BF4-等 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电子导电型聚合物聚噻吩 聚噻吩强度很高在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中电化学聚合得到的聚噻吩强度大于金属铝 聚噻吩的能隙较小但氧化掺杂电位较高,故其氧化态在空气中很不稳定,迅速被还原为本征态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电子导电型聚合物聚吡咯分子式:(C4H2NH)n 结构单元: 本征电导率: 10-12 S∙cm-1掺杂后电导率:103 S∙cm-1掺杂剂:I2、SO42-、ClO4、Br-、BF4- 等 特点:l 空气中稳定性较好l 电导率较高、可逆的电化学氧化还原特性以及较强的电荷贮存能力,是 一种理想的聚合物二次电池的电极材料。
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导电聚合物的典型应用锂离子电池1. 锂电池正极l 目前存在问题:商用化的锂电池正极大多 采用LiCoO2、LiNiO2、LiMn2O4等无机锂 盐,矿物资源短缺、价格昂贵、有毒、容 量有限l 导电聚合物正极材料优势:能量密度更高、 质量更轻、成本更低、更安全环保l 主要聚合物正极材料:聚苯胺、聚吡咯和 聚噻吩等突出优点:质轻、柔性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导电聚合物的典型应用锂离子电池2. 聚合物电解质l 聚合物锂电池:以聚合物作为电解质的锂电池l 优势 :与液体电解质(LiPF6溶液等)锂电池相比 聚合物锂电池 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可靠性高;电池自放电 低;不发生电解液泄漏;高低温的放电量与寿命远高于传统锂电池 聚合物电解质分为凝胶导电聚合物和全固态导电聚合物其中凝胶导电 聚合物是在全固态导电聚合物中添加增塑剂制成目前商用的聚合物锂 电池采用的都是凝胶导电聚合物,主要分为PAN(聚丙烯晴)基、 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和PVdF(聚偏氟乙烯)基聚合物电解质。
主 要用于等移动电子设备全固态导电聚合物还未进入实际应用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导电聚合物的典型应用 导电聚合物首先使人想到在电力输送领域的应用理论上讲,导电聚合物应该成为金属导电材料的有力竞争对手但目前为止,已开发的导电聚合物在某些方面有难以克服的缺陷 对于大多数导电聚合物来说,电导率相对较低,化学稳定性较差,在空气中很快失去导电性能 导电聚合物一般不溶(溶剂不能使其达到分子水平的分散而不破坏其化学结构)和不熔(不能通过升温使其转化为液态而不破坏其化学结构),因此其加工性较差 电力输送突出优点:质轻2.1 导电材料—导电聚合物2.2 电阻材料一、电阻材料的内涵及主要用途二、电阻材料的基本性质三、典型电阻材料的性能特点四、电阻材料的典型应用2.2 电阻材料电阻材料的内涵及主要用途 电阻材料:用于制作电阻器的材料普通电阻器、集成电路中的薄膜和厚 膜电阻器和电位器等所用的电阻体材料 电阻器:在电子设备中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和分配电能,在电路中常用作分 压、调压、分流以及滤波元件等。
2.2 电阻材料电阻材料的基本性质 导体的电阻值决定于导电材料的性质和几何尺寸,其电阻R=ρL/S,其中L为导体长度(m),S为导体横截面积(m2),ρ为电阻率电阻率在数值上等于长1m、横截面积为1m2的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单位为Ω∙m 材料的电阻率是决定该材料是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主要依据材料的电阻率与材料的种类和结构有关,还与环境条件有关,如温度、压力、温度等电阻率2.2 电阻材料电阻材料的基本性质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所有材料的电阻率都是温度的函数,除了热敏电阻器和一些特殊要求的电阻器而外,作为电阻器和电位器的电阻材料总是希望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越小越好为了评定电阻器对温度的稳定性,常用电阻温度系数来表示l 电阻温度系数:表示温度每改变1℃时电阻值的相对变化量,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αR为电阻温度系数[(1/℃)或(1/K)];R为电阻(Ω);T为环境温度 (℃或K)有时用平均电阻温度系数αRj 表示,即 式中,R1和R2分别为温度T1和T2时的电阻值。
所谓平均电阻温度系数是指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改变1℃时,电阻值的平均相对变化量2.2 电阻材料电阻材料的基本性质l 纯金属电阻温度系数 纯金属的电阻是自由电子与晶格的振动相互碰撞引起散射而产生的,其电 阻率可以用下式表示: 其中,m为电子质量,n为电子浓度,τ为电子的平均自由时间,λ为电子 的平均自由程,ν为电子的平均运动速度当温度增加时,电子平均运动 速度ν增加,单位时间碰撞次数增多,电子平均自由时间τ减少,电子的平 均自由程λ缩短,因而电阻率ρ增加可用下式表示金属电阻率与温度的 关系: 式中,A为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纯金属的电阻率与温度成正比,其电 阻温度系数可表示为: 由式中看出,纯金属的电阻温度系数为正值,而且随着温度的增加而下 降在室温附近,金属的电阻温度系数为3~6×10-3/℃。
2.2 电阻材料电阻材料的基本性质 其中ρo为纯金属的电阻率,ρi为杂质散射增加的电阻率合金电阻率中, ρo与温度有关,ρi与温度无关,所以合金的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可用下式 表示: 式中,B是与杂质有关的常数 合金材料的电阻温度系数下可用下式表示: 由式可看出,合金的电阻温度系数比纯金属小,一般要小1~2个量级 l 合金的电阻温度系数 由于在纯金属中引入其他元素,破坏了原来晶格的周期性排列, 使自由电子的散射几率增加,电阻率高于相应纯金属其电阻率可以表 示为: 鉴于以上情况,为了提高金属和合金电阻材料的电阻率和降低电阻温度系数,常采用如下一些措施:尽量采用合金、多元合金,有温度系数补偿杂质的合金;把金属和合金做成线材、薄膜、厚膜或箔状;在金属和合金粉状材料中加入绝缘填充料,用有机或无机粘结剂制成合成型电阻材料;将金属和合金氧化物或与其他非金属材料组成化合物等。
2.2 电阻材料电阻材料的基本性质2.2 电阻材料典型电阻材料的性能特点Cu-Mn系合金 Cu-Mn系合金具有较小的电阻温度系数,主要用作精密电阻元件其中锰铜是最广泛的使用的一种典型电阻合金,其标准成分为:Cu86%、Mn12%和Ni12%Ni-Cr系合金 Ni-Cr系电阻合金是在Ni-Cr电热合金的基础开发的一种高电阻、具有更宽的使用温度、电阻温度系数更小、耐热性良好、耐腐蚀性更强和加工性更好的电阻材料但焊接较为不易其成分为Cr20%,Al3%,Mn1%,Fe2.5%,其余为Ni2.2 电阻材料典型电阻材料的性能特点Cu-Ni系合金 Cu-Ni系合金的电阻温度曲线的直线性关系比锰铜更好,可以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使用,其最高使用温度可达400摄氏度,且耐蚀性和耐热性均高于锰铜其成为为Cu60%,Ni40%Fe-Cr-Al系合金 Fe-Cr-Al系精密电阻合金可以通过改变Al和Cr的成分使电阻温度系数从正到负值之间变化,因此可制作出电阻温度系数较小的精密电阻合金但加工性能稍差,焊接性能不好2.2 电阻材料电阻材料的典型应用电阻器 用电阻材料制成的、有一定结构形式、能在电路中起限制电流通过作用的二端电子元件。
阻值不能改变的称为固定电阻器,阻值可变的称为电位器或可变电阻器电阻器是电子电路中应用数量最多的元件,在电路中主要用来调节和稳定电流与电压,可作为分流器和分压器,也可作电路匹配负载根据电路要求,还可用于放大电路的负反馈或正反馈、电压-电流转换、输入过载时的电压或电流保护元件,又可组成RC电路作为振荡、滤波、旁路、微分、积分和时间常数元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