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会计的四个国际重要差异-会计毕业论文会计毕业论文.doc
5页试论会计的四个国际重要差异-会计毕业论文_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的国际差异,在整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资产计价资产计价的国际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固定资产的计价尽大多数以税法为主导的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对固定资产的计价长期坚守历史本钱原则其理由有两个:(1)可以正确地反映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原始投资;(2)可以正确地计提折旧但在基于“真实和公允”观念的英国、荷兰、澳大利亚、新加坡、瑞典等国,却非常普遍地采用现行本钱、重置本钱对固定资产重新估价,并重新核定经济使用年限,且不受法律或会计准则的约束巴西的计价方法在世界上是个特例,它对固定资产采用历史本钱法加通胀指数调整法计价2、存货本钱的计价1)大多数国家如美、日、法对存货都按原始本钱计价,但当市价低于取得时的本钱时,一般采用稳健性原则,使用本钱和市价孰低法但细究起来,其国际差异也是存在的例如美国对其应用有一个条件限制,即存货的售价已经下跌,因此,对订有固定售价的合同尚未发售的存货,即使其重置价格低于本钱,也不能使用这一方法而北欧国家的会计惯例则没有这样的限制2)在存货发出的计价中,北美国家比较流行后进先出法,为此企业可以获取延期纳税方面的利益。
而在英联邦国家和德国、瑞典等北欧国家,占上风的惯例则是先进先出法,例如英国会计准则规定存货的本钱只能按先进先出法计算,理由是这种方法能够和实物流转相一致,也比较符合配比原则3)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按完全本钱而不是变动本钱计价,变动本钱计算只应用于企业的内部决策和本钱控制,这是世界范围内的通行惯例,但瑞士的不少公司则在对外财务报告中按变动本钱对存货计价3、商誉的计价国际上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法:(1)极少数国家把它看成是一项永久性资产,并将其予以资本化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2)在法国、荷兰、德国等国,会计惯例是把它看成一种权益抵销项目,在会计处理上直接调整按股公司股东权益的预备金账户3)把它看成是可摊销资产从世界范围看,美、英、加、瑞士、瑞典以及中国采用的都是可摊销资产模式如美国规定将合并商誉资本化,并在40年内摊销另外,有的国家如英国,对合并商誉可以采取多样化处理,既答应企业采用一次性注销的做法,直接冲销有关预备账户,同时也答应确认商誉为一项资产予以分期摊销,这主要是为了照顾某些企业的特定需要,如避免预备账户过渡冲减等二、收益计量各国在会计收益计量方面差异很大其主要有:1、探究开发用度国际上对此有三种处理方式:(1)在美、德、荷兰等国,会计实务是把它全部计进当期用度处理。
其理由是:假如将企业的探究和开发用度资本化,则会给企业带来由于未来收益不确定,终极可能使本钱和收益无法公道配比的风险2)在意大利、法国、日本、巴西、瑞士、瑞典等国将其资本化,然后按未来可取得收益的期限进行摊销日本摊销期一般为5年,法国规定在不超过经济寿命的期限内摊销3)在中国,将探究和开发用度一般作为期间用度处理,在英国则将其按基础探究、应用探究和开发探究三种类型划分,前两种类型做期间用度处理,后一种类型只有符合特定的条件(如取得成果的把握性极大)才能予以资本化2、预备这是美国和英联邦国家和欧洲大陆国家和日本的会计惯例中的一大差异前者只答应为特定目的,在收益分配中提留专用预备,对利润分配作一限制,只需划拨相应的账户,美国称之为“保存收益的分拨”;后者则答应在收益分配中提留可以任意处理的通用预备,如德国就有法定预备、任意预备、从净收益转来的预备、基于纳税设置的非凡预备和预提退休金等各项预备后者利润通常被分成预备、现金股息、经理奖励基金和长期再投资四部分除非小笔未分配利润转至下一年度,企业账上不体现保存收益项目欧洲大陆国家和日本等国家设立预备的目的是:(1)为了能够人为地调整企业的利润水平;(2)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例如在日本,商法要求公司设置资本预备和法定预备,企业必须建立已发行股本25%的法定预备金;在韩国则必须建立已发行股本50%的法定预备金;而法国会计有三种备付:备付折旧、备付非凡税收和备付风险(或有项目)和负债3、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的会计惯例直接反映了各国税法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市场驱动型国家,如美、英、澳等国,应税利润和会计利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在会计上就出现了递延所得税的新题目但在政府控制型国家,它们的财务会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税法的影响,例如法、德、意、日、韩等国,因此这些国家的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是一致的,也就不存在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新题目瑞士采用的是分期预提应计所得税的会计程序;在阿根廷,则根本不往预计所得税负债,而只是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确认所得税用度4、长期合同会计由于长期合同经营的特征是生产周期长、本钱用度大,因此各国对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进行收进的确认和计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会计惯例:(1)是以瑞典、德国为代表的全部完工法,体现了现金收付制原则的应用;(2)是以美、英、法、德、意、瑞士、巴西为代表的完工百分比法,体现了应计制原则的应用另外,还有部分国家,如中国、日本、荷兰则规定两种方法均可采用。
5、折旧各国折旧会计的区别和其说是一个会计新题目,不如说是一个税收新题目在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如美国,企业在会计上普遍采用直线法折旧,而纳税申报时采用加速折旧法,会计上较为复杂的业务不是折旧计算本身,而是因会计和纳税申报采用不同的方法出现的时间性差异而在欧洲和日本等深受税法影响的国家,会计折旧和纳税折旧是同一的其中法国固定资产折旧独具特色:纳税时采用折旧(通常为加速折旧)必须在公司单独的报表中反映公司单独的报表将折旧分为两个部分:贸易折旧和纳税逾额折旧贸易折旧列为用度,相应的贷方账户反映为资产负债表中的累计折旧纳税逾额折旧也计为用度,但为非常性项目,相应的贷记权益中的备付账户三、合并会计企业合并是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种产物合并会计惯例的国际差异主要表现在:1、合并报表表露范围的差异例如:(1)在巴西、西班牙、智利等国,企业仅公布总公司的财务报表,即使编制合并报表也不公布2)瑞士和意大利公司除了母公司财务报表外,只提供某些摘要性的合并资料3)英、澳、德、法、日、荷、丹麦等国除了提供合并报表外,还提供总公司财务报表4)美国、加拿大、巴拿马只要求公布包括子公司经营情况在内的公司团体合并报表。
2、各国对团体概念界定的差异主要有三种定义:(1)美、英、荷对团体的定义是指母公司及其占多数股权和投票权的附属公司换句话说,只有母公司拥有法定控制权的公司才需要合并报表因此,若一团体是两家规模相似的企业合并而成,并不需编制合并报表2)日本规定,凡是附属公司总资产值大于团体总产值10%以上的都要合并报告财务状况但是这种定义并不能真正反映日本公司实质的团体成分日本的企业团体叫keiretsu或株式会社,它不是靠法定控制权联结的,其成员有的来自材料或技术上的供给商,有的是经销代理关系,或提供贷款者因此,一般日本的合并报表并不反映真正“团体”的财务内容例如,日本东芝公司1976年度母公司财务报表盈利1.3亿美元,但合并报表结果却亏损了1300万美元3)欧盟第7号指令规定的团体的定义是:除了母公司拥有法定多数股票权的附属公司外,母公司具有实质影响力但未有足够股权的公司也包括在团体的范围之内即使如此,欧盟之间仍有差异,如英国仍以法定控制权为基础,德国则重视实质影响力3、各国合并方法的差异探究表明,购买法已为美、英、日、法、德、加、荷等大多数国家采用,成为国际流行的会计惯例目前,只有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答应使用权益集正当,但都有极为严格的限制。
至于按比例合并法,只在法国和德国的某些公司使用过,在美、英会计实务中十分少见4、各国采用合并报表时间的差异合并报表始于美国,19世纪90年代,就有一些公司开始编制合并财务报表,1925年英国才出版第一本有关合并报表的会计专著,欧洲大陆的合并报表发展更为迟缓,法国直到1985年之后,合并报表才具有强制性,且只限于股份上市公司四、财务报表向企业外部的使用者提供财务报表,在世界各国已经是一种普遍的惯例,但各国的财务报表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1、报表种类的差异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是世界各国都要求编制的最基本财务报表,但涉及西方主要国家要求编制的“第三张报表”就有所不同了1)美、英两国在20世纪70年代都要求将财务状况变动表列为对外通用的财务报表,其他欧盟国家以及瑞士、日本等国家则没有这一要求1987年,美国又以现金流量表取代了财务状况变动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作了相应的变更可以说,在国际范围内,现金流量表已基本上奠定了它作为对外通用报表中的“第三报表”的地位2)增值表流行于西欧20世纪80年代,英国和德国企业中约有半数以上编制该表;法国、挪威、丹麦、意大利等国也有一些企业编制;而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国企业则基本上没有对外提供增值表。
可以说,在国际范围内,增值表还没有奠定它作为“第四报表”的地位,但不少国家已对其产生浓厚的喜好3)1977年,法国通过了一项法令,要求所有职工人数达到或超过300人的企业都嘤Φ拇?秸嘶Х从澄?什?赫?碇械睦奂普劬伞D伤俺?钫劬梢布莆?延茫???浅P韵钅浚?嘤Φ拇?侨ㄒ嬷械谋父墩嘶А?/p>三、合并会计企业合并是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种产物合并会计惯例的国际差异主要表现在:1、合并报表表露范围的差异例如:(1)在巴西、西班牙、智利等国,企业仅公布总公司的财务报表,即使编制合并报表也不公布2)瑞士和意大利公司除了母公司财务报表外,只提供某些摘要性的合并资料3)英、澳、德、法、日、荷、丹麦等国除了提供合并报表外,还提供总公司财务报表4)美国、加拿大、巴拿马只要求公布包括子公司经营情况在内的公司团体合并报表2、各国对团体概念界定的差异主要有三种定义:(1)美、英、荷对团体的定义是指母公司及其占多数股权和投票权的附属公司换句话说,只有母公司拥有法定控制权的公司才需要合并报表因此,若一团体是两家规模相似的企业合并而成,并不需编制合并报表2)日本规定,凡是附属公司总资产值大于团体总产值10%以上的都要合并报告财务状况。
但是这种定义并不能真正反映日本公司实质的团体成分日本的企业团体叫keiretsu或株式会社,它不是靠法定控制权联结的,其成员有的来自材料或技术上的供给商,有的是经销代理关系,或提供贷款者因此,一般日本的合并报表并不反映真正“团体”的财务内容例如,日本东芝公司1976年度母公司财务报表盈利1.3亿美元,但合并报表结果却亏损了1300万美元3)欧盟第7号指令规定的团体的定义是:除了母公司拥有法定多数股票权的附属公司外,母公司具有实质影响力但未有足够股权的公司也包括在团体的范围之内即使如此,欧盟之间仍有差异,如英国仍以法定控制权为基础,德国则重视实质影响力3、各国合并方法的差异探究表明,购买法已为美、英、日、法、德、加、荷等大多数国家采用,成为国际流行的会计惯例目前,只有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答应使用权益集正当,但都有极为严格的限制至于按比例合并法,只在法国和德国的某些公司使用过,在美、英会计实务中十分少见4、各国采用合并报表时间的差异合并报表始于美国,19世纪90年代,就有一些公司开始编制合并财务报表,1925年英国才出版第一本有关合并报表的会计专著,欧洲大陆的合并报表发展更为迟缓,法国直到1985年之后,合并报表才具有强制性,且只限于股份上市公司。
四、财务报表向企业外部的使用者提供财务报表,在世界各国已经是一种普遍的惯例,但各国的财务报表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1、报表种类的差异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是世界各国都要求编制的最基本财务报表,但涉及西方主要国家要求编制的“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