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饵料生物之轮虫的营养价值及培养技术要点.ppt

24页
  • 卖家[上传人]:油条
  • 文档编号:46087433
  • 上传时间:2018-06-2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652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章 褶皱臂尾轮虫的培养概述 1、分布:轮虫(Rotifer)是一群体形微小的多细胞 动物,种类繁多(约1800种),广泛分布于淡水、 半咸水和海水水域中 2、优点:具有生活力强、繁殖迅速、营养丰富、大 小适宜和容易培养等特点 3、应用:至今,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培养,至少在60 种海洋有鳍鱼类和18种甲壳动物幼体的培育中应用 4、作为生物饵料培养的轮虫主要种类有:壶状臂尾 轮虫;萼花臂尾轮虫;褶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 虫;裂足轮虫一、褶皱臂尾轮虫的分类地位和主要特征1、分类地位:属于轮虫门、单卵巢纲、游泳目、 臂尾轮虫科、臂尾轮虫属2、主要特征:身体前端头盘的周围生有纤毛环, 称为轮盘;其次,消化道的咽喉内有一很发达的 咀嚼器根据轮盘和咀嚼器的存在与否,可以把 轮虫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第一节 褶皱臂尾轮虫的生物学裂足轮虫二、生殖习性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殖方式有单性生殖和两性生 殖两种方式,两种生殖方式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 换 1、单性生殖单性生殖又称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 非混交生殖(Amictic reproduction)孤雌生殖首先由休眠卵发育成双倍体的雌性轮 虫,称为不混交雌体(Amictic female),然后不混 交雌体经有丝分裂产生双倍体的非混交卵(Amictic egg),最后非混交卵成熟后不需受精就能迅速发育 成双倍体的雌性轮虫,此后,雌性轮虫又经有丝分 裂产生双倍体的非混交卵,这样一代接一代进行孤 雌生殖循环。

      2、两性生殖两性生殖(Bisexual reproduction)又称混交生 殖(Mictic reproduction)褶皱臂尾轮虫的两性生殖首先由不混交雌体产 生混交雌体(Mictic female),混交雌体经减数分裂 产生混交卵(Mictic egg)如果混交雌体在年轻时 不与雄体交配,不论以后有无交配混交卵均不受精 ,发育为单倍体的雄体,如果混交雌体在年轻时交 配,混交卵受精,受精卵再形成厚壳的休眠卵 轮虫进行单性生殖时,在适宜的条件下,每尾 雌体平均产21个卵,繁殖持续时间为6~7天,经10 天培养,可由原来1个/ml增殖到1500~2000个/ml思考: 1、轮虫的那一种生殖方式对鱼类的生产更有利? 2、两性生殖对轮虫有何意义?轮虫进行两性生殖时,产生休眠卵,休眠卵必 须经过7~12天的休眠,在条件适宜时才能孵化3、两种生殖方式结果的比较4、诱发轮虫两性生殖的因子诱发轮虫两性生殖的因子是复杂的,有种的 特异性、遗传和世代交替的内在因素等,但更主 要的是外界环境条件刺激的影响,从目前的研究 看,诱发轮虫两性生殖的环境因子主要有: (1)高的种群密度 (2)低温与温度的剧烈变化。

      (3)盐度的突然改变 (4)饵料的型式和数量的改变三、褶皱臂尾轮虫的变异轮虫是形态变异极大的动物,就是同一品系 也有大小和形状的变化,即多型性,经研究人们 发现,水温变化、饵料的质和量、增殖密度等环 境条件是引起轮虫大小变化的主要的外在因素四、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态条件1、温度不同的品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差别较大,5℃ 是轮虫生活的最低温度,10℃ 是轮虫繁殖的临界低温 ,40℃ 是轮虫生活和繁殖的临界高温2、盐度褶皱臂尾轮虫为广盐性生物,能在0.2~ 5.0%的盐 度范围内生长繁殖,其最适盐度范围,不同品系不同 ,也依原生活环境盐度的不同而略有差别,但对盐度 的突然变化耐力较低(从0.38%突变到1.8%水环境中, 1天后全部死亡)3、光照由此可见,在暗条件和光条件下,褶皱臂尾轮虫 均 能生长繁殖,但在光条件下比在全暗条件下繁殖 迅速褶皱臂尾轮虫对环境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 在pH5~10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 5、溶解氧褶皱臂尾轮虫对水环境中的溶解氧含量的适应范 围很广,能够长时间耐受2mg/L低氧,在培养过程 中溶解氧要保持在1.5mg/L以上 6、非离子氨非离子氨(即游离氨、分子态氨)对水生生物的 毒性很高,现已研究证实,非离子氨水平是影响褶 皱臂尾轮虫增长的限制因子。

      非离子氨水平不宜超 过1mg/L4、酸碱度五、饵料和轮虫的营养价值褶皱臂尾轮虫食性广泛,可食多种饵料,包括细菌 、酵母、单胞藻、小型原生动物、有机碎屑等直径在 25μm 以下的颗粒目前以使用单胞藻和酵母投喂居多 1、单细胞藻类饵料在各种藻类种,普遍认为绿藻优于金藻,金藻又优 于硅藻,我国多应用亚心形扁藻投喂时以使得水中 略呈藻色为宜单纯用单胞藻培养的轮虫虽然营养丰 富,但需要花费大量的设备和人力,育苗池:轮虫池:单 胞藻池为1:(0.5~1.8):(1.5~2.1),并且在生产性培养中, 轮虫的密度不大,只能达到40~60个/ml2、酵母饵料面包酵母不耐盐,在海水中存活时间不长,因此 ,应采用分次投饵和控制投饵量,一般每一百万轮虫 日投饵1.2g酵母,分两次投饵可使轮虫培养达到 400~600个/ml酵母具有供应稳定、易于贮藏、投喂简便等优点 ,并且可使得培养轮虫的密度大大提高但人们发现 ,如果单纯用酵母培养的轮虫连续投喂真鲷、石鲷仔 鱼,7~10天后,会使得鱼苗食欲减退,游泳缓慢、腹 部膨胀等症状,2~3天后会大量死亡3、培养高密度高营养轮虫的方法 (1)用面包酵母和海水小球藻混合培养轮虫。

      (2)在制造面包酵母工序中,供给含有丰富的不饱 和脂肪酸的油脂 (3)用海水小球藻或油脂酵母对用面包酵母生产的 轮虫作二次强化培养 (4)用以生鸡蛋黄和水乳化的鱼肝油与面包酵母一 起对轮虫进行强化培养 (5)通过向小球藻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维持轮虫培养 的稳定性第二节 轮虫的分离和培养 一、轮虫种的分离 水温升高至15℃以上,用120μm左右的浮游生物网在 水质较肥的水体中捞取(清晨日出之前效果更佳), 去掉其他杂物 1、先用300μm尼龙网滤去小鱼,杂物等,再集中容 器中放置数小时 2、利用轮虫对缺氧或恶劣环境抵抗力强的特性,不 充气数小时,待桡足类及其他浮游动物等都死亡沉于 水底,再用沙布或滤纸平放水面使浮在水上层的轮虫 黏附其上,取出沙布把轮虫冲洗入另备容器中,即可 得较纯轮虫,按此方法再经2~3次分离后,可得到纯 种轮虫 3、也可把采集的水样放在显微镜下用微吸管将目标 吸出二、休眠卵的浮化 1、休眠卵孵化的环境条件: (1)光照 (2)盐度:0.15~3.5% 但以1.5~2.0%最适 (3)温度:5~35℃ 但以20~25℃最适 (4)在孵化器中,加入少量扁藻或小球藻藻液 ,使水略呈很淡的藻色,有利于孵化。

      2、休眠卵的孵化方法: (1)孵化海水要过滤,容器要消毒 (2)孵化期间每天需搅拌1~2次 (3)孵化后的仔虫应吸移到备用的培养容器中 培养 三、培养方式 (一)依培养条件的人为控制和分:粗养 、精养 1、粗养:室外大型水泥池≥50m3或土地 600~1500m2 2、精养:室内一般0.5~1m3(二)依培养和收获的特点分: 1、一次性培养 2、半连续培养 3、连续培养四、一次性培养 (一)培养容器、培养池 (二)培养用水 300目滤除敌害生物,消毒,盐度1.5~2.0%(三)培养单细胞饵料 小球藻或微绿球藻1000~3000万个细胞/ml,亚心 形扁藻为20~30万个细胞/ml,即可接种四)接种 单纯藻饵,接种量0.1~0.5个/ml,经7~10d培养 面包酵母饵,25℃ 接种量14~70个/ml(五)投饵 1、投藻,投喂不宜过多,应以呈现淡藻色为宜 ,饵料被吃光时,水变清,呈淡(轮虫的本色) ,应及时补投饵料 2、酵母 2次/日 1~1.2g/100万轮虫,最后需强 化营养培养 (六)搅拌或充气 (七)生物情况的观察和检查 1、观察 (1)情况良好:轮虫游泳活泼,分布均匀,密 度加大。

      (2)情况异常:活动力弱,多沉于底层,或集 成块状浮于水面上,密度不增加时甚至减少2、镜检 (1)生长良好:身体肥大,胃肠饱满,游 动活泼,多数成体带非混交卵,少的1~2个 ,多的3~4个,不形成休眠卵生长不良:多数不带非混交卵或带休眠卵 ;雄体出现;轮虫死壳多,沉底活动力弱 等 (八)收获 一般经3~7d培养五、半连续培养 (一)培养池 室外:轮虫池/单胞藻池=30~40/100~200m3, 有效水深1.2m (二)培养单胞藻饵料 清洗、消毒、灌水、施肥 (三)接种 (四)培养 (五)采收 每次培养一般能维持15~25d,最多达30d。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