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取向结构探索.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3059428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35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取向结构探索    万晓红[Reference]文章以“道德价值观取向结构”的观点为理论构想,编制青少年道德价值观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取向结构包括利他性、利己性、个人修养、进取性4个因素,其结果与理论构想基本吻合[Keys]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取向结构一、问题的提出道德价值观是个体对事物作出是否具有道德价值的判断时所持的内在尺度,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构成体从不同的层面去观察道德价值观,其结构会有着不同的特点从道德价值观的表层结构看,道德价值观是由道德目标价值观、道德动机价值观、道德手段价值观、道德效果价值观四种基本成分构成;从中层结构看,道德价值观是由道德价值内容和道德价值形式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从深层结构看,道德需要、道德动机等个性倾向性成分、道德价值的认知成分、道德价值的情感成分、道德价值的行为倾向成分是道德价值观的深层结构的基本构成因素…个体的道德价值观除了具有以上显著的结构性特点外,李红提出了“道德价值观的取向结构”的新观点他认为,每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都可以用“个人一社会”“进取一协调”“积极一消极”这三个方向特征来加以描述。

      个人取向的道德价值观是指个体在对事物的道德价值作出判断时,以个体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为尺度,社会取向的道德价值观则是指个体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标准去衡量事物的道德价值;进取性的道德价值观着眼于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理想的目标锐意进取,协调性道德价值观着眼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协调,解决个人发展与他人、群体、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凡是与社会认可的道德规范相符合的道德价值观均属于积极的方向,凡是与社会认可的道德规范相违背的个体道德价值观则处于消极的方向上这一观点为道德价值观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本研究试图以这一构想为理论依据,探索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取向特征,以期为道德价值观的心理研究和道德教育提供资料二、方法和程序(一)初试问卷的形成根据理论构想,笔者自编80道反映不同道德价值取向的道德陈述句,随机抽取中文系三年级学生30名进行施测施测前,向学生讲解道德价值观取向特征的内涵,然后请学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l)请你指出以下各题是从哪种取向来反映道德价值观的? (2)你认为哪些题目意义不清楚或不好区分? (3)你认为在各个取向上还可以补充哪些题目?将学生对问卷看法较一致的项目保留下来,补充了一些问卷中尚未提及的项目,删除一些操作性不强的语句,随后请几位思想品德课教师及有关专家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形成包括72个项目在内的预试问卷。

      问卷条目采用Likert5级记分,包括“非常反对”“有点反对”“无所谓”“有点赞同”“非常赞同”5个等级二)初试问卷的试测1.被试选取4所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及3所普通中学初一到高三学生共1350名抽样中考虑了年级、学科类别、性别等的比例问题2.材料与程序使用初始问卷对1350名被试施测,采用团体测试的方式进行测试无时间限制,测试完毕及时回收问卷并剔除作答不完全或明显随意勾画的问卷,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234份用Spss For Windows 10.0对数据分析处理三、结果与分析(一)探索性因素分析对1234份问卷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KMO值为0.934,Bartlett球形检验值达到极其显著性水平,说明进行因子分析是可行的用主成份分析法(PC).求得初始负荷矩阵,特征根大于l的因子17个,解释总变异的51.833%,结合陡阶检验准则提取4个因子本研究参考以下标准对项目进行筛选:(l)因素负荷小于0.30(a<0.3);(2)共同度小于0.25(h<0.25);(3)题项在多个维度上有高负荷(a>0.4);(4)题项与问卷的相关太低(<0.2)共删除项目30个对剩下的42个项目用主成分抽取4个因素,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到,删除部分条目后剩下的42个条目较好地分布于各个因子,其中因子1包括Il个条目,主要反映个体在衡量事物价值时是否以社会、集体的发展和需要为标准,是否强调道德规范中维护集体、社会利益的方面,如“亏了自己,幸福他人是值得的”等,命名为“利他性”;因子2包括12个条目,主要反映个体对事物作出道德价值判断时是否以个人的利益、个人的需要为出发点,是否以自我为中心、为满足个人利益而不惜损害他人利益,如“如果遵守公共秩序对我不利,我可以不遵守”等,命名为“利己性”;因子3包括13个条目,主要涉及个人修养方面的内容,如“礼貌、助人、责任心、诚信、孝敬”等,命名为“个人修养”;因子4包括6个条目,主要反映个体在道德生活情景中力求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针对某一理想的道德目标锐意进取,如“挑战生活比妥协生活意义更大”等,命名为“进取性”。

      二)信度与效度分析本研究采用同质性信度(Cronbach a系数)作为信度的考量指标总体问卷的a系数为0.9307,表l显示各因素的a系数在0.60~0.83间,表明问卷各题目之间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指标表现良好根据因素分析理论,各因子与总问卷的相关在0.30—0.80之间,因子之间的相关在0.10 ~0.60之间,就表明问卷具有满意的信度和效度从表2结果来看,各因子间的相关在0.25 ~0.54之间,各因子与总问卷的相关在0.51—0.81之间,检验结果符合测量学要求,以上信息说明本次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另外,请有关专家评判了问卷条目对相应维度内涵的代表性,结果表明,相应的条目组合较好地反映了其对应维度的实质,这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四、讨论(一)关于研究过程根据“道德价值观取向结构”的理论构想,在半开放式问卷、个别访谈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编制72道反映不同道德价值取向的道德陈述句,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了由42个项目组成的正式问卷在选编问卷条目时力求条目能真实而全面地反映维度构想的内容,同时仔细揣摩问卷条目的叙述语言,使每一条叙述都清楚明白简洁;在探索性施测阶段,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团体测试,及时回收与剔除废卷;被试的代表性较为广泛;在对测试结果作统计分析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删选条目,确保留下条目的质量。

      以上措施保证了正式问卷具有较高的质量二)关于“道德价值观取向结构”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道德价值观取向结构”的4个因素:利他性、利己性、个人修养和进取性,相关分析显示,各因素间的相关在0.25—0.54之间,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在0.51~0.81之间,说明各因素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4个因素与理论构想基本吻合因素1“利他性”对应于“社会性道德价值取向”;因素2“利己性”既与消极性道德价值取向相一致,又部分吻合于个人性道德价值取向;因素3“个人修养”与积极性道德价值取向中的私德和公德相一致;因素4“进取性”与“进取性道德价值取向”相一致不相吻合的地方体现在:结果中未得到与“协调性道德价值取向”相对应的因素,这可能与研究者对“协调性道德价值取向”的内涵把握不准或其理论构想本身不够完善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五、结论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取向结构包括:利他性、利己性、个人修养和进取性注释:[1]黄希庭,张进辅,李红等.当代青年价值观与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148-152.[2]李红.道德价值观的结构及其教育模式[J].教育研究,1994, (10):36-40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