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气安装质量通病(最新编写)(最新编写-修订版).pdf

15页
  • 卖家[上传人]:黯然****空
  • 文档编号:145733469
  • 上传时间:2020-09-2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21.77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电气安装质量通病 一、 线槽敷设及其敷线的质量通病 (1) 、金属线槽敷设扭曲、挠度偏大 现象; 1.金属线槽的板材厚度太薄,金属线槽变形; 2.金属线槽的支、吊架固定点间距大;金属线槽扭曲、挠度偏大; 3.金属线槽的紧固螺母安装槽的内侧; 4.线槽过变形缝处无补偿措施 (2)控制措施 1.线槽的厚度要求等于或大于 1.0mm,以保证线槽有一定的强度;线槽的尺寸越大,对厚度 要求越厚,对厚度不满足要求的线槽,都必须更换为合格的产品 2.加强质量管理,有详细的技术交底;严格要求施工人员,应在放线定位后,做出标记再施 工,使线槽的固定点间距满足要求,使线槽紧固牢靠、不变形,对支、吊架间距不等或有问 题的重新进行调整,直至符合规范要求; 3.金属线槽的支、吊架固定点间距为 1.52m,并结合厂家提供的产品特性数据选用在进 出接线盒、箱、柜及转角、转弯、变形缝两端、丁字接头三端处,在 500mm 以内应设置固 定点; 4. 安装支、吊架时应注意:调顺直支架或吊架,在分段将线槽放在吊架或支架上;调整直 线段支、吊架端正,再调整接口和拐弯处的固定架调整后支、吊架的受力受力应均匀,固 定牢固、平整美观,无扭曲、变形现象。

      线槽敷设应横平竖直,线槽进行交叉转弯、丁字连 接或变径时,应采用配套专业单通、弯通、三通、四通或变径等进行连接线槽与箱、盘、 柜等分支连接,应采用配套专用定型产品,进行固定连接 5.严格管理,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对缺螺栓的应补齐,螺母应槽的外侧,以防止割 线;同时要注意:安全问题要放在第一位,实在第二位,美观是第三位的,不能为了美观而 忽略安全问题; 6.在变形缝处,线槽应断开槽内用内连连接板搭接,一段可自由活动,但此处应跨接接地 缺补偿装置的地方应加补偿装置 二、线槽内敷设导线过多且乱 (1)现象 1 线槽内导线有接头,线槽内的导线放置杂乱; 2.线槽内导线未固定好; 3.线槽内的导线敷设台多,盖不上盖板; 4.强电和弱电的导线或同一电源不同的回路有干扰要求的导线,敷设在同一线槽内 (2)防治措施 1.线槽内的导线不应该有接头,应把导线的接头放在接线盒、箱内,金属线槽内敷线时,应 将导线拉直、理顺,盘成大圈或放在放线架上,从始端到终端、先干线后支线、边放边整理, 不应出现挤压背扣、扭结、损伤导线等现象导线按回路编号,分段绑扎成束,整理顺直再 放槽内,绑扎时应采用尼龙绑扎带,不允许使用铁丝或导线进行绑扎; 2.把线槽内的导线绑扎固定好,固定的间距不大于 2m; 3.线槽内电线或电缆的总截面积(包括外护皮)不应超过线槽内截面积的 20%;控制、信号 或其相类似的线路, 电线或电缆的总截面不应超过线槽内截面的 50%导线不得阻碍盖板和裸 露出线槽。

      槽安装前应认真核对,根据设计要求,核算线槽内导线的总截面积面积与线 槽截面积面积的比例,若怒满足标准要求,应修改设计、满足要求后在施工在施工的过程 中若有修改、变更设计图或增加回路数 ; 增加了导线的截面积,要注意当线槽内总截面面积 超过标准要求时,应另穿管保护或增加线槽进行敷线; 4.将不同电压等级的导线、强电和弱电导线分开敷设,同一电压等级的导线才可放在同一线 槽内敷设与同一线槽内有干扰要求的线路,用隔板隔离或采用屏蔽电线,且屏蔽护套一端 应可靠接地 同一电源的不同回路无干扰要求的线路可敷设于同一线槽内, 同一线路的相线 和零线,应敷设于同一金属线槽内 三、金属线槽未可靠接地 (1)现象 1.镀锌线槽间的连接板两端无妨垫圈,且连接板两端未跨接接地; 2.金属线槽全长少于 2 处与接地(PE)干线连接; 3.金属线槽接地跨接导线截面积偏小; (2)防治措施 1.镀锌线槽的连接件和附件齐全,防松垫圈应齐全并拧紧固; 2.金属线槽必须接地良好,可采用铜导线或裸编织铜带作跨接地线,应将金属线槽的始端、 终端等处与接地干线连接; 3.保护接地的跨接地线截面积应使用不小于 4mm2 的铜芯软导线,金属线槽的截面积较大 时,使用的跨接接地线截面积应相应增大。

      四、电线、电缆敷设的质量通病 (1)管内敷线存在缺陷 现象 1.三相或单相的交流单芯电缆单独穿于钢导管内; 2.同一交流回路的电线、 电缆穿于不同的金属导管内, 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线穿于同一导管内, 导管内的电线有接头; 3.导管内电线的总截面积大于导管截面积 40%; 4.电线、电缆导管管内进灰、积水; (2)防治措施 1.三相或单相的交流单芯电缆采用钢导管保护时,应穿于同一钢导管内; 2.同一交流回路的电线、电缆应穿于同一金属导管内;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线不应穿于同一导 管内导管内不应有接头,应把电线的接头放在接线盒、箱内 ; 把不符合要求的导线更换至 符合要求; 3.发现设计上选用的导管规格偏小,应及时反馈给设计院,先由设计人员核对并变更设计再 施工导管内的电线、电缆总截面积超出导管截面积的 40%时,应更换较大的线管,或按回 路分管敷设; 4.穿完电线、电缆后,管口应及时做好封堵 五、电线、电缆的外皮颜色不符合要求 (1) 、现象 1.保护接地线、零线采用黑色的电线;同一建筑物内,交流三相(A、B、C)电线的外皮颜色混乱; (2) 、防治措施 1.严格按规范要求选择导线的颜色; 2.在订货时就应选购符合要求的导线,施工时按规范要求选用符合规格的导线;即交流三相电 中,A 相导线的颜色为黄色,B 相导线的颜色为绿色,C 相导线的颜色为红色,地线应选用黄绿相 间导线,零线应选用淡蓝色的导线; 3.在同一建筑物内,不同使用功能的电线绝缘层的颜色应有区别,交流三相(A、B、C)电线上的 颜色应一致,以方便识别、维护和检修等. 六、直埋电缆未可靠保护 (1) 、现象 1.室外直埋电缆的埋设深度小于 700mm,沟底土层松动; 2.直埋电缆沟底铺沙或细土时,铺设不均匀,厚薄不一; 3.直埋电缆沟内有杂物; 4.直埋电缆穿过人行道、车道、设备基础处未加保护; 5.电缆敷设后未保护; 6.电缆位置标识不明. (2) 、防治措施 1.电缆沟底的土质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换体并敦实,保证沟底土层的密实度符合要求; 2.电缆沟底铺沙或细土时,须放线铺设,沟底应找平,砂垫层厚度为 100mm,沟两边应预留坡度 防倒坡,确认符合要求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 3.直埋式电缆敷设前应清理沟内杂物,电缆沟内的杂物需要有专人检查,并加强成品保护,及时 回填,做好预检与隐蔽验收记录; 4.电缆经过人行道、车道、设备基础处应增加厚壁金属保护套管,或其它坚固的保护措施; 5.电缆就位后及时调整,找正位置,在电缆上面铺填一层不小于 100mm 厚的软土或细砂,并盖 上预制混凝土保护板,覆盖宽度应超过两侧各50mm,也可用砖代替混凝土盖板.盖板应指向受 力方向; 6.埋设标识:电缆在拐弯、接头、交叉、进出建筑物等位置应设方位标桩,直埋段应适当加设 标桩.标桩露出地面以 150mm 为宜. 七、电缆头制作工艺差 (1)现象 1.热缩电缆终端头、中间头及其附件的电压等级与原电缆额定电压不相符,热缩管出现气泡、 开裂、烧糊现象;电缆干包头未包出橄榄头,芯线绝缘层破损; 2.电缆的连接金具规格与芯线不适配,使用开口的端子,多股导线剪芯,焊接端子时焊料不饱满, 接头不牢固,接线处缺平垫圈和放松垫圈,端子压接不牢; 3.电缆头屏蔽护套、铠装电力电缆的金属护层未接地. (2) 、防治措施 1.采购热缩电缆头、热缩中间头及其附件时,必须与原电缆额定电压相符,有关资料齐全才允 许采购和使用,产品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严格进行材料进场的联合验收.电缆热缩管 件在加热收缩的操作时,应注意温度控制在 110120之间;在套入绝缘热缩管后,应从一端 开始均应加热,火焰缓慢接近被加热材料,逐渐向另一端移动,在其周围不停移动,确保收缩均 均匀,既要保证收缩紧密又要防止烧糊保护层;去除火焰烟碳沉积物,使层间界面接触良好;收 缩完的部位光滑无皱褶,其内部结构轮廊清晰,而且密封部位有少量的胶挤出,表明密封完美. 对 干包式电缆头,因剥除原保护层,应重新包扎好端子和干包头,并保证线芯绝缘强度满足要求, 电 缆头根部一定要包扎到位,干包头应下够料,包出干包橄榄头形状; 2.必须加强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和工资责任心.剥除电缆外护层时应先调直,测好接头长度,再 剥除外护套及铠装,剥除内护层及填充物、屏蔽层,再逐层进行切割剥除,不得损伤芯线及相邻 护层; 3.应采用配套的接线端子,及时剥除并更换不配套的产品; 4.焊接头时焊料饱满,接头牢固.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严格按工艺标准施工; 5.电缆的屏蔽护套应可靠接地,铠装的电力电缆头的接地线应与接地干线(接地母排)可靠的连 接 八、电缆沟内电缆敷设不规格,沟内积水 (1) 、现象 1.电缆沟内积水,有杂物,在进户口有渗漏水现象; 2.电缆支、托架间距大、安装不牢; 3.金属电缆支架、电缆导管未接地. (2) 、防治措施 1、电缆沟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电缆金护套管穿越外墙时,特别对低于0.00 层地面深处, 应用麻油和沥青处理好套管与电缆之间的缝隙,以及套管边缘渗漏水的问题;电缆沟内进水的 处理方法,应采用地漏或集水井向外排水; 2.电缆沟内的支、托架安装应先弹线、定位,找好固定点,预埋件固定坐标应准确,使用金属膨 胀螺栓固定时,要求螺栓固定位置正确,与墙体垂直,固定牢固; 3.接地干线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选择和敷设,把金属电缆支架、电缆导管可靠地与接地干线连 接; 4.加强技术交底,精心施工,做好工序交接检查验收. 九、电缆敷设出现损伤 (1) 、现象 1.电缆敷设出现绞拧、铠装压扁、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 (2) 、防治措施 1.电缆敷设前应认真检查,电缆产品不应出现包装破裂、外皮损伤等缺陷; 2.电缆的敷设应工序施工,对线路走向清楚,应先有电缆桥架、电缆支架等敷设电缆时应做好 保护,边敷设边整理敷设一根即固定一根,采用配套的专用电缆卡固定; 3.用机械敷设电缆时的最大牵引力宜符合表 3.3.6 的规定,电缆应理顺后在牵引; 4.与其它专业同时施工时,应协调好,减少互相影响; 5.加强质量检查验收,敷设时注意保护电缆不应受到损伤,如出现不符合要求的电缆应及时更 换,使其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十、电气竖井面积小,强弱电同井未考虑干扰问题,,有无关的管道通过 (1) 、现象 1.强电竖井面积太小,强电井内配电箱前操作距离小; 2.强电、弱电同一竖井,强电与弱电的线路未分开敷设,且无屏蔽等防护措施; 3.强电竖井与管道井相邻未做防水处理,有无关的水管通过. (2) 、防治措施 1.智能化系统竖井宜与电气竖井分别设置; 2.在设计阶段,就应考虑竖井的大小,应留有设备安装位置和操作空间;在图纸会审时,碧 玺认真考虑设备安装的位置,配电箱的开启方式、方向和箱前的操作距离,以保证安装安全 和使用、维护方便; 3.强电、弱电同一竖井,竖井的面积要求大一些,强电 和弱电线路间距应大于 300mm,应 把强电和弱电线路分别敷设在竖井的两侧,或采取隔离、屏蔽防护措施; 4.无关的管道不能通过强电井,如相邻是管道井应做好防水处理,应保证电气竖井内干燥, 保护好电气线路,设备和元器件。

      十一、明敷设电缆未固定好、防火封堵不符合要求 (1) 、现象 1.水平敷设电缆的固定支架间距大于 800mm;竖井垂直敷设电缆固定支架的距离大于 1500mm;截面积较大的电缆未用专业金属卡固定; 2.交流单芯电缆或分相后的每相电缆,固定用的夹具和支架形成闭合铁磁回路; 3.管线穿越楼板、防火墙处不符合消防要求 (2) 、防治措施 1.电缆支架距离,应根据实际情况弹线、定位准确,符合表 3.3.5 的规定采用专用的金属 电缆卡将电缆固定牢固, 防止下坠, 电缆的排列整齐, 少交叉 ; 如表 3.3.8 的部位应加强固定 ; 2.交流单芯电缆或分相后的每相电缆固定用的夹具和支架,不能形成闭合铁磁回路可采用 合金材料的金属电缆专用卡; 3.在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