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洋经济概况.doc
24页泉州海洋经济概况泉州海洋经济概况发布时间:2011-11-2 信息来源: 一、地理位置泉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界于东经 117°25/—119°05’、北纬 24°30/—25°56'之间泉州是福建省经济活沃和发达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闽南三角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福建省实施“加快闽东南开放开发”战略的中心地带位于台湾海峡西岸,是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前哨二、自然条件泉州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 19°5—21℃,年平均日照时数在 1900-2000 小时之间,年均降水量为 1000-1800 毫米泉州境内溪流多达 34 条,总长 1620 公里,这些溪流将河水和泥沙带进海域,不仅为海洋生物的繁衍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在入海口发育和形成了大面积的滩涂晋江为泉州第一大河,入海年平均径流量为 50 亿立方米,入海含沙量年平均为 0.44 公斤/立方米沿海潮汐类型属正规半日潮,北部沿岸湄洲湾的平均潮差 5.13 米,最大潮差 6.44 米(斗尾);南部沿岸泉州湾的平均潮差 4.27 米,最大潮差 6.68 米沿海水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累年平均月表温变化范围为为 9.2-30.2℃。
三、资源情况(一)海洋空间资源泉州沿海北起肖厝南埔,南到南安石井,大陆海岸线长 427 公里,占全省海岸线的13.8%泥沙岸和岩岸交错其间,岸线曲折比为 1:3.7,形成了许多优良港湾沿海岛礁 208个,岛屿岸线长 72 公里,公布集中,距岸近,便于开发利用其中 500 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73 个(不含金门岛及其附属岛屿),面积较大的有惠屿岛、黄干岛、大竹岛、大坠岛等泉州海域面积 3969 平方公里(台湾海峡中线以西),其中沿海浅海面积 533.77 平方公里,滩涂面积 255.18 平方公里,滩涂可供开发利用面积达 114.8 平方公里二)渔业资源泉州近海渔场面积 5060 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市土地总面积的一半,晋江围头角以北属闽中渔场,以南属闽南渔场据调查,泉州海域有海洋生物多达 627 种以上(不含浮游类),其中鱼类 291 种,蟹类 68 种,头足类 24 种,贝类 128 种,其它 116 种具捕捞价值的鱼类有 60 多种,产量较大的有 20 多种此外还有浮游动物种类共鉴定 316 种,浮游植物种类共鉴定 105 种(不合变种)泉州湾内水域年均浮游动物总量为 167mg/m3,可供养殖的经济水生物有近百种。
三)港口资源泉州可开发利用岸线 58.6 公里,其中深水岸线 20.5 公里,中深水岸线 27.1 公里,浅水岸线 11 公里,可建万吨以上的深水泊位 123 个,现有大小港湾 14 个,著名的湄洲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等,其中湄洲湾南岸深水岸线 10.5 公里,是可建 30 万吨级以上泊位的巨港四)海洋矿产资源滨海非金属矿产有海砂、硅砂、花岗岩、高岭土等,总储量达 26 亿吨以上,潜在经济价值550 多亿元其中,深沪石英砂矿区范围 6 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 7500 万吨,是我省三大玻璃砂矿之一据初步分析,台湾海峡海底蕴藏着石油资源,是泉州的油气远景区五)滨海旅游资源泉州沿岸有许多海湾、沙滩、海岛、名山,构成了不可多得的奇山异水;文物古迹遍布,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399 处,其中国家级 12 处,省级 37 处崇武古城、半月湾海滩、深沪海底古森林遗迹、衙口海滩及石狮黄金海岸等构成泉州山海具备的自然背景加上各具特色的海丝文化、宗教文化、戏剧文化等人文资源,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滨海旅游资源六)海洋资源潮汐能是沿海突出的海洋能资源,潮汐能蕴藏量 1.59 亿千瓦时,可装机容量 166 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 5200 万千瓦时。
沿海地区是风能丰富区,有效风能大于 2500 千瓦时,其中崇武年有效风能达 7521 千瓦时,年能量达 2468 千瓦时/平方米四、海洋经济现状目前,泉州海洋经济开发较具规模的有港口运输业、海洋水产业、海水制盐业等传统产业,临海工业、滨海旅游业等正在兴起1997 年,海洋经济产业增加值达 75 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 10%一)泉州港跻身全国大型港口行列泉州港现辖 10 个港区,后渚港、肖厝港为国家一类口岸,崇武等 8 个港为国家二类口岸泉州港现已投入使用的码头 24 座、泊位 38 个,其中 10 万吨级泊位 1 个,1 万吨级泊位 3 个,年设计吞吐能力 1095.9 万吨1997 年,共完成货物吞吐量 1006 万吨,集装箱吞吐量 2.3 万个标箱,位居全国港口吞吐量排行第 18 位,并跃入全国大型港口先进行列现拥有航运企业 54 家,营运船舶 36 艘,23.3 万载重吨,1997 年水路航道货运量 304.03万吨已与世界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直接货物往来二)海洋渔业进一步发展泉州现已开发利用滩涂面积 13.5 万亩,1997 年水产品产量 70 万吨,其中,海洋捕捞53.48 万吨,海水养殖 15.72 万吨,海洋水产品占全市水产品总产量的 97.1%。
海洋水产业的发展也大大促进了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近年来,已出现了一批投资上千万元较大规模的渔产品加工企业1997 年水产品加工业产值达 6.05 亿元,加工量 9.04 万吨三)临海工业初具规模临海工业已有一定基础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的炼油能力已达 400 万吨/年,华星石化5 万立方米低温液化气石油储库、福建晶惠年产 4 万吨精制碘盐已建成投产;年产 10 万吨聚苯乙烯工程、福州二化烧碱工程近期将在肖厝投产;泉州现有盐田面积 30 万公亩,年产海盐能力达 30 万吨四)滨海旅游业长足发展近几年,泉州滨海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97 年滨海旅游收入 15 亿元,约占全社会旅游收入的 60%,目前石狮黄金海岸、崇武石雕博览园、石井郑成功纪念馆、泉州海交馆等一批较大型旅游项目相继建成;保护和开发一批滨海旅游景点,突出了海上丝绸之路、郑成功史迹等旅游主题;其它配套服务设施日臻完善,为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五)海岛开发已经起步一些岛屿已进行规划和初步开发,比较突出的有大竹岛,现由厦门市路桥工程公司组建“厦惠农业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进行综合开发;大坠岛也已投资 2000 多万元进行开发。
六)高科技产业具有一定基础目前,涉海的科研、技术开发推广和环境保护等机构 20 多家,水产、地质、地理、环境等学术团体 20 多个,他们在浅海滩涂养殖技术的开发与推广、药用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效,据不完全统计,自 1990 年以来,共有 40 多项海洋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较为成功的产品有卡拉胶、褐藻酸、纳超声耦合剂、gcc—ria 型船舶操作信息自动记录仪(船用黑匣子)、甲壳多糖及葡萄糖衍生物系列产品等五、发展海洋经济主要制约因素对比海洋经济发达地区,泉州海洋开发利用水平还比较低,存在一些制约海洋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一)缺乏总体规划和统一管理,整体功效未能发挥目前泉州海域和海岸带的开发,大多是各地、各部门根据各自的利益进行的,缺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海洋开发活动中常常对海洋资源造成较大的破坏和浪费,海洋功能效益未能充分发挥二)综合开发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海洋开发主要是以海洋捕捞业、海洋运输业、海水制盐业等传统产业为主,而且仍处在粗放型的经营状态,很多资源尚未充分开发利用;开发空间主要限于海岸带和近海,远洋和深海开发很少三)港口功能、服务设施不够配套港口码头规模小而分散,装卸设备不够配套,集装箱运输相应滞后,疏港条件较差,海上航线较少,口岸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影响了港口整体功能的发挥和运行效率的提高,造成本地区大量货物流向外地口岸,据测算,1997 年集装箱进出有 70%以上经过厦门、深圳港口。
四)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不高海洋产业结构仍然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相对滞后,而且开发规模较小,科技含量较低,使产品的附加值难以提高,收益低五)开发与保护不协调,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海洋开发活动带来了一系列资源与环境问题,沿海局部海滩(峰尾、塘头、白沙)遭受海岸侵蚀,蚀退率高,破坏性大,对航运、渔业生产及沿岸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和影响世界范围内大尺度的海洋灾害如厄尔尼诺、拉尼娜、海啸、海平面上升等,也对海洋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第二章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强化海洋国土观念、海洋经济观念、海洋保护观念和海防观念,坚持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托沿海陆域经济的区位、侨台、人文、机制等优势,以建设闽东南现代化多功能港口城市群为目标,以海洋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中心,以科技为导向,以海洋渔业、港口运输业、海洋工业和滨海旅游业为重点,大力培育海洋科技、环保等第三产业,加速现有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外向主导、环境协调的海洋经济体系,使海洋经济成为泉州推进跨世纪经济发展和建设海峡两岸经济繁荣带的主要支柱和“半壁江山”。
二、发展目标遵循海洋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初步确定主要海洋产业发展的目标为:(一)总量目标2000 年海洋产业增加值预计达 86 亿元(按 1990 年不变价,下同);2005 年增加值达 166 亿元,年平均增长 14%;2010 年增加值达 275 亿元,年平均增长 10.6%,海洋产业产值达 620亿元海洋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000 年 10.4%以上,2005 年 15%以上,2019年 19%以上二)海洋渔业目标海水产品产量 2000 年预计为 88 万吨;2005 年达 110 万吨,年平均增长 4.7%;2010 年达130 万吨,年平均增长 3.9%;海洋渔业产值 2000 年预计为 28.5 亿元;2005 年达 46 亿元,年平均增长 lo%;2010 年达 68 亿元,年平均增长 8.1%;渔业加工产值 2900 年预计为 10 亿元;2005 年达 15 亿元,年平均增长 10.7%;2010 年达 23 亿元,年平均增长 8.5%三)海洋运输目标2000 年港口吞吐量预计为 1648 万吨,其中集装箱 12.5 万标箱;2005 年为 2410 万吨,其中集装箱 25 万标箱。
建成一批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集装箱、粮食、煤炭、石油专用码头以及多用途滚装码头;2010 年万吨级以上泊位达 24 个,港口吞吐量 4130 万吨,其中集装箱 58 万标箱肖厝港区、后渚港区建成大型工业港和综合性港口2000 年海洋运输业产值预计为 40 亿元;2005 年达 71 亿元,年平均增长 12%:2010 年达 118 亿元,年平均增长 10.7%四)临海工业目标2000 年临海工业产值预计为 69 亿元;2005 年达 175 亿元,年平均增长 20.5%,基本建成以石化加工为主导的全国六大石化基地之一;2010 年达 335 亿元,年平均增长 13.9%五)滨海旅游目标2000 年全市滨海旅游接待游客预计为 700 万人次,旅游收入 45 亿元(90 年不变价为 26 亿元),年均增长 20.1%;2005 年达 1000 万人次,旅游收入 4.6 亿元,年均增长 16%;2010 年达 1400 万人次,旅游收入 95 亿元,年均增长 11.7%具体指标见附表 1)三、发展步骤按照总体目标的要求和海洋产业发展的阶段性,海洋经济开发可划分为三个阶段2001 年之前:以改造提高传统海洋产业为主,通过增加科技成份,配套改造发展增养殖业、水产加工业、盐业、旅游业,适当进行围垦;以港口为依托,积极发展临海工业,着力培育新兴海洋产业,完善海洋综合开发区的建设。
2001-2005 年:发展新兴海洋产业与发展传统海洋产业并重,在发展高技术海水增养殖业的同时,加快发展远洋渔业的步伐;港口和海运业要有较大的发展;以炼油厂和乙烯工程为主导的石化工业基地。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