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母草注射液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临床研究.docx
8页益母草注射液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桂英 牛健民 刘国成 王美记 【摘要】 【目的】观察益母草注射液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作用方法】将300例剖宫产病例随机分为3组各100例,益母草组、缩宫素组均单纯采用益母草注射液和缩宫素治疗,益母草+缩宫素组则采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治疗主要观察3组产后出血量、子宫复旧情况及开奶时间结果】产后出血方面,术中益母草+缩宫素组出血量明显少于益母草组和缩宫素组(P<0.01或P<0.05);术后各时间段益母草+缩宫素组、益母草组的出血量均明显低于缩宫素组(P<0.05)在术后子宫复旧方面,益母草组的疗效优于缩宫素组,尤其在第3、5、7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开奶时间方面,益母草组开奶时间有提早的趋势,术后第3、5天乳足率明显高于缩宫素组(P<0.05或P<0.01)结论】益母草注射液有明显促宫缩、促子宫复旧和催乳作用,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联合应用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 剖宫产术 产后出血/中药疗法 益母草注射液/治疗应用 子宫收缩/药物作用 产后出血仍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最主要的原因。
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现代药理研究证明[1],益母草具有溶栓、抗凝、降脂,降血黏度,降低红细胞聚集,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抗氧自由基,减少细胞内钙超载等作用近年来,益母草注射液用于临床预防产后出血的研究倍受重视,我院自2017年7月~12月对益母草注射液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进行了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病例入选标准 (1)年龄20~34岁的住院孕妇;(2)孕龄大于或等于37周小于42周,行剖宫产分娩者;(3)同意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病例排除标准 (1)妊娠合并肝炎,肝功能异常者;(2)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者;(3)术前48h内接受抑制宫缩药物治疗者;(4)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或胎盘粘连需行人工剥离者;(4)不同意参加本临床研究者符合其中1项即排除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7月~12月本院符合条件病例共300例,随机分为3组:益母草组,益母草+缩宫素组,缩宫素组,每组100例3组间产妇年龄、孕周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药品 益母草注射液:lmL(20mg),成都市时代药物制剂研究所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1021448)缩宫素注射液:10 U,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5281) 治疗方法 益母草组 术中胎儿娩出后,即予子宫体注射2mL益母草注射液,术后2h臀部肌内注射益母草注射液1mL,以后每12h肌内注射1次,共注射8次 益母草+缩宫素组 术中加用缩宫素10U宫体注射,益母草用法同益母草组 缩宫素组 胎儿娩出后,即予子宫体注射缩宫素10U,术后2h臀部肌内注射缩宫素10U,以后每12h肌内注射1次,共注射8次 观察指标 产后出血量测定 出血量测量方法采用称重法,术中破膜后,吸净羊水,胎儿娩出后,改用干纱布蘸吸手术野中出血,直至子宫全层缝合完毕,将此阶段所有蘸血的纱布称重,术毕按压子宫后会阴垫称重,将称重的纱布和会阴垫相加,得出手术中出血量(血液密度: /mL)手术后产妇臀下继续铺会阴垫,及时更换并称重,记录术后每日出血量 子宫复旧情况 术后每日早上8时测量宫高,测量前嘱产妇排空小便,按摩宫体使子宫变硬后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垂直向上至子宫底的高度,记录数据。
开奶时间观察 每天由母婴同室的责任护士下病房,督促早吸吮、频吸吮和指导正确的哺乳技巧,以产妇产后乳汁分泌足够婴儿哺食,不需要补加代乳品为乳足;以产妇产后乳汁分泌不能满足婴儿需要或无乳汁分泌,需人工补加代乳品为缺乳观察术后第2天乳汁分泌情况,统计有乳汁分泌的人数及泌乳率;观察第3天和第5天乳足及缺乳情况,统计乳足率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3组产后出血量比较 表1结果表明,术中益母草+缩宫素组出血量明显少于益母草组和缩宫素组(P<0.01或P<0.05),说明益母草和缩宫素在控制术中出血量方面有协同作用术后各时间段益母草+缩宫素组、益母草组的出血量均明显低于缩宫素组(P<0.05),提示术后肌注益母草注射液对产后出血量的控制优于肌注缩宫素,但未见两药对产后出血量的控制有协同作用(益母草+缩宫素组与益母草组比较,P>0.05) 3组子宫复旧情况比较 表2结果表明,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方面,益母草组的疗效优于缩宫素组,尤其在第3、5、7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益母草组与益母草+缩宫素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3组开奶时间比较 表3结果表明,益母草组开奶时间有提早的趋势,术后第3、5天乳足率明显高于缩宫素组(P<0.05或P<0.01) 表1 3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比较(略) Table 1 Comparison of bleeding amount during and affter cesarean section in the three groups 统计方法:u检验;①P<0.05,与缩宫素组比较;②P<0.01,与益母草组比较 表2 术后子宫高度比较(略) Table 2 Comparison of uterine height after cesarean section 统计方法:u检验;①P<0.05,与缩宫素组比较 表3 3组开奶时间的比较(略) Table 3 Comparison of time for lactation in the three groups 统计方法:χ2检验;①P<0.05,②P<0.01,与缩宫素组比较 3 讨论 目前,产后出血仍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对产妇危害严重,处理不及时,危及生命,或导致远期并发症,因此积极预防产后出血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2]。
在产后出血的四大病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首位,发生率为50%~70%,约占产后出血的2/3,因此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加强子宫收缩力,常用药物有缩宫素、麦角新碱和前列腺素类目前缩宫药物最常用的是缩宫素,其有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的优点,但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3],因此,寻找高效、便捷、安全的促宫缩药是产科医生的期盼 益母草治疗产后出血已有悠久的历史,《本草纲目》记载,益母草具有"活血破血,调经解毒"作用,治"胎漏难产,胎衣不下,血晕,血风,血痛,崩中漏下,尿血"[4]近年来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5],益母草注射液可兴奋离体、在体动物与人体子宫,促进子宫肌肉收缩 本研究结果显示,剖宫产术中益母草+缩宫素组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益母草组(P<0.05),提示缩宫素与益母草联合应用,有促子宫收缩止血作用益母草作用迟缓,根据徐爱群等[6]试验,益母草注射液宫壁注射后引起宫缩的时间为(1±2.16)min,长于缩宫素组(±)min,直接宫壁注射益母草注射液后约2min,引起全子宫收缩然而缩宫素作用时间较短,半衰期1~6min,益母草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半衰期6h,当缩宫素作用减退时,益母草发挥作用,因此整个手术过程中止血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益母草或缩宫素。
单用益母草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其他两组,笔者认为其原因与上述文献一致,因为益母草的迟缓作用,子宫收缩延迟,该药导致术中出血量多于益母草+缩宫素组(P<0.01),出血量也稍多于单用缩宫素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还表明,术后各时间段益母草+缩宫素组、益母草组出血量明显少于缩宫素组(P<0.05),说明益母草注射液不仅能够减少产后2h的出血量,而且能长时而有效地减少产后出血 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方面,益母草组的疗效优于缩宫素组(P<0.05),表明子宫复旧良好,进一步证实益母草注射液在减少恶露,促使子宫复旧和产后恢复方面效果明显优于缩宫素 良好的子宫复旧可促使产妇早日开奶,开奶又有利于子宫复旧本研究表明,益母草组与缩宫素组比较,益母草组在第3天及第5天乳足人数与缩宫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益母草可使产妇开奶提早,乳量增多 缩宫素为多肽类激素子宫收缩药,益母草有效成分为生物碱,与缩宫素作用机理不同,可能存在协同作用由于益母草在术中起效慢,不能及时起到促宫缩作用,需使用缩宫素而缩宫素作用时间短,半衰期静脉应用时为1~6min,肌注时为30~60min,本试验每12h给药1次时间过长,若要提高缩宫素疗效,可能需增加使用次数。
但当受点饱和后增加药物剂量也不能再继续引起子宫收缩,临床研究发现,缩宫素使用超过40U,继续使用则促进子宫收缩的效果不明显[7]而益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