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价值.docx
5页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价值 (青海省玉树州妇幼保健院815000)【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价值方法60例妇产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具有较高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心理护理妇产科价值R473.71B2095-1752(2014)14-0310-01妇产科的临床治疗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出血、创伤、疼痛,并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从而使妇产科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其生活质量患者还会因此产生焦虑、恐怖、自卑以及失望等心理障碍[1]我院对妇产科患者实施了心理护理,护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妇产科患者60例,年龄20-36岁,平均(28±2.3)岁疾病类型有子宫肌瘤、重度宫颈糜烂、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均为大、中型择期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之后,有责任护士对其进行陪伴,为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讲解有关知识,对患者的精神动态予以及时了解,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具体心理护理方法:由于患者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对疾病的认识不同等,应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能由于患者的羞涩而导致延误治疗,应告诉患者,患上妇科疾病比较正常,每个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无需担心外人的歧视,应积极配合医师的正确治疗,一般的妇科疾病都可以治愈,并不会影响到生育和健康如果患者有子宫方面的疾病,就会对手术有恐惧感,此时,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宣传资料,向患者介绍自身疾病的原理、治疗效果等,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对于需要做手术的患者,应主动与她们进行交流,耐心解答她们的问题,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将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高职患者,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对妇产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时,医院护理人员应该给予该类患者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疏导,适当向患者说明手术可能给其带来的痛苦和威胁,并将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术中配合及手术时间等耐心讲解给患者,让患者对手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稳定情绪,增强其安全感[1]。
1.3评价标准显效指顾虑的消除,积极配合治疗,而且对人生能正确对待有效指情绪比较稳定,对医院相关的治疗与护理表示愿意配合,但还是很顾虑以后的生活无效指意志的消沉,忧心忡忡,对治疗没有信心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结果见表1表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30244293.33%对照组30139873.33P值<0.05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见表2表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组别例数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观察组30263196.67%对照组30915680.0%P值<0.053讨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医学卫生知识的普及使患者有了更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对就诊、住院以及手术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都非常迫切需要护理人员进行解释和安慰[1]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入院时就用热情、耐心、和善的态度将医院的环境、主管医师等一般情况详细介绍给患者,并告知其相关医学卫生知识,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鼓励,使其主动表达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让患者尽快进入角色,从而将其焦虑的心理顾虑有效消除掉。
在妇产科护理的过程中,作为护理人员,不仅要充分重视专业的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下产生的心理反映,及时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治疗中的访视对患者非常重要,不仅能够帮助护士了解患者的情况,也能够在手术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使患者更深的了解护士,熟悉护士,并对手术有一定的了解,从而缓解紧张的心情对心理护理方面的问题要有足够的重视,在患者问及心理护理方面的问题时,不应回避或照本宣科,在工作之余,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对心理学方面的学习,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的护理模式的转变通过心理护理,不仅使患者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关怀,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而且也能够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从而大大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率,提升医院的声誉参考文献[1]汪小梅,苏志琴.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3(4):132-133.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