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自产自销初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政策对_三农_的影响分析.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2622626
  • 上传时间:2018-02-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4.79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自 产 自 销 初 级 农 产 品 免 征 增 值 税 政 策对 “三 农 ”的 影 响 分 析□陈庆海长 期 以 来 , 我 国 对 农 业 、 农 村 、农民均实行很优惠的税收政策 , 税法中 也有很多减免税条款规定 , 而且也确实 让 “三 农 ”享 受 到 不 少 实 惠 同 样 , 自 1994年增值税改革以来 , 就明确规定 对 自 产 自 销 初 级 农 产 品 实 行 免 税 政 策 , 同时对购买 方 (一般纳税人 ) 实行凭普 通 发 票 按 价 款 10% 计 算 进 项 税 额 的 政 策 该 政 策 的 目 的 是 为 照 顾 农 业 生 产 , 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 , 给农业生产者更 多的实惠 然而 , 对该政策作一综合的 深层次分析 , 以 及 1994年新税制实施以 来县乡财政困难重重的现实 , 表明该政 策 并 不 能 实 现 政 府 实 施 该 政 策 的 初 衷 甚 至 还 对 “三 农 ”带 来 了 某 些 负 面 影响 一 的 税 收 政 策 , 不 论 是 免 税 还 是 征 税 ,对 该 类 纳 税 人 均 不 会 有 太 大 的 利 弊 影 响 。

      但 如 果 对 同 一 类 纳 税 人 实 行 不 统 一 的 税 收政策 , 有的免税有的征税 , 则会造成利 弊不均 、 竞争不公的不良影响 同样 , 初 级农产品自产自销单位和个人 , 作为增 值 税 税 款 转 嫁 链 条 中 最 初 一 级 纳 税 人 , 如 果 对 所 有 这 一 类 纳 税 人 实 行 全 国 统 一 的税收政策 , 不论是免税还是征税 , 也不 会造成太大的利弊影响 如果对所有初 级农产品自产自销单位和个人征税 , 税 款几乎可以百分之百转嫁 相反 , 如果对 所 有 初 级 农 产 品 自 产 自 销 单 位 和 个 人 免 税 , 也享受不到多少好处 , 但却会使地方 财政收入大受影响 , 进而使地方公共支 出减少 , 地方公共消费减少 , 不利 于 “三 农 ”现分别按征税和免税情况 , 以小麦 为例来说明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 , 假设 税率 为 10%, 小麦最初价值 为 100 元 , 小 麦 生 产 环 节 购 进 税 款 为 0,其 它 每 个 生 产 环节增值为 100 元 , 经过小麦生 产 ( A) 、面粉加 工 ( B) 、 面包加 工 ( C) 三个生产 加工环节和一个面包最终消费环节 , 同 时假设小麦生产 者 ( A) 地处农村 , 面粉加工 厂 ( B) 、 面包加工 厂 ( C) 和面包消费 者 地 处 城 市 。

      首 先 来 考 查 一 下 对 每 个 环 节 均 征 收 增值税的情况 小麦生产 者 A将价 值 100 元的小麦以 100 元的价款出售给面粉加 工厂 B ,同 时 收 取 增 值 税 款 10 元;面 粉 加 工 厂 B将价值 100元 的 小 麦 加 工 成 面 粉后以 200 元的价款出售给面包加工厂 C,同时收取增值税款 20 元 ; 面包加工 厂 C将 价 值 200元 的 面 粉 加 工 成 面 包 后 以300 元的价款出售给面包消费者,同时 收取增值税款 30 元,价税合计 330 元, 是最终的面包消费者接受的价格 , 整个 产 业 链 的 30元 增 值 税 全 部 由 面 包 消 费 者 承 担 , 而 小 麦 生 产 者 (A ) 、 面 粉 加 工 厂 ( B ) 、 面 包 加 工 厂 ( C ) 未 承 担 一 分 税 款 , 尽 管 他 们 分 别 缴 纳 了 10 元税 款 也就是说 , 由于是对所有小麦生产 者同时征收增值税 , 对 A 征收 的 10 元税 款几乎可 以 100%转嫁出去 , 对其生产影 响不大 , 但却为财政收入贡献 了 10元税 款 , 按现行 25% 比例分成能为其所在的 当地农村财政增加 2.5 元税收收入 , 可 增加地方公共产品和地方公共消费 2.5 元, 同时还能为中央财政增加 7.5 元税收 收 入 。

      见 图 一 :一 、 自 产 自 销 初 级 农 产 品 征 和 免征 增 值 税 的 政 策 效 应 对 比 分 析目 前 我 国 的 增 值 税 是 采 用 以 增 值 税 专 用 发 票 为 媒 介 的 链 条 式 税 款 抵 扣 机 制 , 纳税人缴纳的税款几乎可以百分之 百 转 嫁 , 税 负 最 终 归 宿 为 最 终 消 费 者 , 也就是说 , 增值税纳税人只是起代扣代 缴税款义务人的作用 , 并不真正承担税收负担 只要是对同一类纳税人实行统30政 策 评 析福建税务 .2003 年 第 12 期再 来 考 查 一 下 对 小 麦 生 产 环 节 免 征增值税的情况 由于是对所有小麦生产 者 同 时 免 征 增 值 税 , 小 麦 生 产 者 A为了竞 争 ,只能将价 值 100元的小麦 以 100元而 不 是 110 元的价款出售给面粉加工 厂 B, 收取增值税款 0元 , 其 实 际 缴 纳 增 值 税 款 为 0元 , 且进项税款不得抵 扣 ; 面粉加工 厂 B将价 值 100元的小麦加工成面粉后, 假设其购进的免税小麦可按价款 100 元 的 10% 计算进项税款 为 10 元 , 这样其购 进成本实际上成了 90 元 , 为了竞争 , 面 粉 加 工 厂 B会 将 该 批 面 粉 以 190元 而 不 是200 元价款卖给面包加工 厂 C, 同时收取销项增值税款 19 元而不是 20 元 , 其实际 缴 纳 增 值 税 款 为 9 元;面包加工厂 C 将价值 200 元的面粉加工成面包后 , 考 虑到其购进成本实际上为 190 元 , 可抵 扣进项税款为 19 元 , 为了竞争而 以 290 元而不是 300 元的价款出售给面包消费 者,同 时 收 取 增 值 税 款 29 元,其实际 缴纳增值税款仍为 10 元 , 价税合 计 319 元, 是 最 终 的 面 包 消 费 者 接 受 的 价 格 。

      整 个 产 业 链 的 19元 增 值 税 全 部 由 面 包 消 费者承担,但在价格上却便宜了 11 元 尽 管 小 麦 生 产 者 ( A ) 表 面 上 看 享 受 了免税 , 但实际上并未获得什么好处 同时还使小麦生产者 A 所在地的税收收入减少 了 10 元 , 按现 行 25% 比例分成使其 所在的当地农村财政减少 了 2.5 元税收 收入 , 进而减少了地方公共产品和地方 公共消费 2.5 元 , 另外 , 其进项税款还 不 得 抵 扣 而 受 益 最 多 的 是 城 市 面 包 消 费 者 , 相 当 于 享 受 了 政 府 财 政 提 供 的 11元 价 格 补贴( 其 中 农 村 地 方 财 政 提 供 了 2.5 元 ) , 实 际 上 还 是 一 种 以 牺 牲 农 村 、 农 业 、 农民的公共消费利益来补贴城市居民 私 人 消 费 的 一 种 做 法 见 图 二 :1、 增 值 税 是 流 转 税 , 而且实行税款逐级抵扣 , 税负逐级向前转嫁最终由 消费者承担的机制 , 纳税人和负税人是 完全分离的 如果对同一类纳税人实行统 一 的 税 收 政 策 , 不 论 是 征 税 还 是 免税 , 对纳税人均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 只有 在 对 同 一 类 纳 税 人 实 行 不 统 一 的 税 收 政 策 时 , 才 会 出 现 征 税 的 纳 税 人 受 损 , 免 税 的 纳 税 人 受 益 的 问 题 。

      2、 我 国 对 自 产 自 销 初 级 农 产 品 的二 、 导 致 自 产 自 销 初 级 农 产 品免 征 增 值 税 政 策 失 效 的 原 因 分 析导 致 自 产 自 销 初 级 农 产 品 免 征 增 值 税 政 策 失 效 的 原 因 主 要 有 :31税 政 记 事 福建税务 .2003 年 第 12 期无关系 因为税负转嫁的通则之一是课税范围内的转嫁 , 课税范围窄的转嫁难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 课税范围越 趋于遍及所有同类商品 , 消费者就越找 不到可以代用的无税商品 , 需求弹性就 越小 , 税负转嫁就越容 易 ; 相反 , 课税范 围 只 涉 及 同 一 类 商 品 的 某 一 种 或 某 几 种 , 该种商品有代用者 , 消费弹性大 , 转嫁税 负就难 ”接 着 , 小 周 又 作 了 进 一 步 “论 证 ”: “税制设计对税负转嫁影响较大 我 国 目 前 实 行 以 增 值 税 为 主 体 的 税 收 制 度 , 增值税普遍征收 , 凭发票抵扣进项税额, 税 制 上 已 设 计 成 税 负 最 终 由 消 费 者 负 担 的转嫁税 , 生产经营者只起一种替国家 代收代付税款的作用 。

      但实际的税负运 动情况复杂得多 , 因为我国目前实行生 产型增值税 , 企业购入固定资产的已纳 税款不能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 固定资产 税收就存在能否转嫁的问题 , 这取决于 企业生产的产品的供求弹性 虽然法律 规 定 企 业 可 将 其 产 品 的 增 值 税 最 终 转 由 消费者负担 , 实际上能否做到这一点 , 也 取决于其产品的供求弹性 如有的企业 生产的产品质量好 、 信誉高 , 不仅可通过 开 出 增 值 税 专 用 发 票 按 规 定 向 买 者 收 取 增值税 , 而且可以以比较高的价格出售、 获取超额利润 因此 , 增值税税负存在转 嫁的问题 在增值税场合 , 不仅存在法定 纳税人与法定负税人的差别 , 而且存在 名 义 (或法定 ) 负税人与实际负税人的差 别 ”“原来如此! ”小项摸摸头 , 高兴地税 负□朱转 嫁子“小 周 , 从 这 次 对 个 体 户 林 某 偷税案查处的情况看 , 该纳税户显然没有 分清谁是负税人 , 也不明白税负转嫁问 题 , 以致产生了许多不必要的误解 你经 常在杂志上发表文章 , 这次是否能写些 这方面的报道 , 如果纳税人理解了 , 对我 们税收工作也是有利的 。

      ”对面的刘大姐 在查 处 “该案 ”时深有感慨是啊 , 其实不只是纳税人 , 就是用 税人或其他人 , 甚至有个别税务干部对 此也有不同的理解 ”小 周 “心有灵犀 ”不瞒你说 , ‘滋味 ’很 难 ‘品尝 ’!‘周瑜 ’大都督 , 请赐教! ”小项总是喜 欢调侃那我就 在 ‘项羽 ’霸王面 前 ‘班门 弄斧 ’了 这个问题涉及纳税人是否是负 税人的问题 , 也就是税负是否转嫁的问 题 税负转嫁指的是纳税人不实际负担 所纳税收 , 而通过购入或销出商品价格 的变动或其他手段 , 将全部或部分税收 转嫁他人负担 它通常有四种形 式 : 一是 前转嫁又称顺转嫁 , 是指纳税人通过交 易活动 , 将税款附加在价格之上 , 顺着价 格运动方向向前转移给购买者负担 二 是后转嫁也称为逆转嫁 , 是指纳税人通过压低购进商品的价格 , 将其缴纳的税款冲抵价格的一部分 , 逆着价格运动方 向 , 向后转移给销售者负担 , 属于由买 方向卖方的转嫁 三是散转嫁也称混合 转嫁 , 是指纳税人将其缴纳的税款一部 分前转嫁 , 一部分后转嫁 , 使其税负不 归于一人 , 而是分散给多人负担 。

      属于 纳税人分别向卖方和买方的转嫁 第四 就 是 后 转 嫁 的 一 种 特 殊 形 式 ——税 收 资 本 化 ”“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