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共110页).ppt
109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第三章n国民收入决定理论n课时安排:6学时主要内容n总需求与均衡产出n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n乘数理论n三部门和四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n了解总需求与均衡产出的关系;n熟悉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储蓄函数及其二者关系n熟悉边际消费(储蓄)倾向、平均消费(储蓄)倾向的概念及其关系;n熟悉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n掌握三部门中政府支出、政府税收和转移支出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和大小;n了解四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n理解二部门投资乘数与自生支出乘数的作用机制;n掌握不同部门条件下的乘数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5.2%11.6%14.2%3.8%引言n模型的基石:产出和支出之间存在相互依存性:支出决定产出与收入,而产出和收入又决定支出n基本思想:总需求决定均衡产出水平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引言n模型的基本假设:价格完全不变,企业愿意在既定价格水平提供任何数量的产出总供给曲线被假设为完全平坦的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价格AS产出引言模型对经济的简化:n忽略外国居民在国内获得的净收入,所以GDPGNPn忽略折旧项,所以GDPGNPNNPn忽略公司未分配利润n在两部门经济中,GDPNI(国民收入)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AD)n指一个经济在一定价格水平下对经济中所生产出来的所有商品与劳务的需求。
n总需求的构成消费 c投资 i政府采购 g净出口 nx第一节 总需求与均衡产出一、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AD)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核算中总支出的区别n总需求是指计划(意愿)支出量n总支出是指实际发生量n关键差别:计划投资与实际投资之间在实际发生的投资中往往会出现非计划的存货投资第一节 总需求与均衡产出二、均衡产出 n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各个经济部门想要有的支出n经济生产的产出量等于所需求的产出量时,经济就处于均衡水平第一节 总需求与均衡产出二、均衡产出1、为什么产出等于总需求时,产出处于均衡状态产量调整机制n当总需求人们想要购买的数量不等于产出时,便存在非计划的存货投资,记为IUn当产出总需求,实际存货投资计划存货投资企业降低产量n当产出总需求,实际存货投资计划存货投资企业提高产量n当IU0时,经济达到均衡,此时,计划支出(总需求AD)等于现实产出水平y第一节 总需求与均衡产出二、均衡产出n产量调整机制第一节 总需求与均衡产出产量yIU0E2图3.1.1二、均衡产出两部门的均衡产出公式:y = c+in另外,c、i分别别代表居民和企业实际业实际 想要或意愿的消费费与投资资(计计划消费费与计计划投资资),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实际发 生的消费费与投资资。
第一节 总需求与均衡产出二、均衡产出2、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即表示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各个经济部门想要有的支出n若用E代表支出,用y代表收入n则经济均衡的条件是:E = y即E= c+i第一节 总需求与均衡产出10产量yEy收入=1010支出E支出=10E1二、均衡产出基本结论:n总需求决定均衡产出(收入)水平n在均衡时,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0,而且消费者、政府以及外国居民都买到了他们想购买的商品n以非计划存货变化为基础的产量调整将使经济达到均衡水平第一节 总需求与均衡产出三、投资等于储蓄n因为计划支出=计划消费+计划投资,即E=c+in生产创造的收入=计划消费+计划储蓄,即y=c+sn根据经经济均衡的条件:E = y 可得: c+i=c+si=sn表示经济达到均衡时,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n注意:在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表示实际发生的投资恰好等于储蓄第一节 总需求与均衡产出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 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基本假设:n经济中只存在两个部门:企业和家庭;n不存在政府,即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国民收入;n利率、工资和价格是固定不变的;n潜在的国民收入(YF)是固定不变的。
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 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1、消费函数:(消费倾向)关于消费与收入的依存关系n消费函数公式: c=c(y)(满足条件dc/dy0)n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 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 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凯恩斯关于消费决定的猜想(一)n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ption,MPC)指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量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 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凯恩斯关于消费决定的猜想(一)n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消费曲线的斜率值n影响消费变化的主要是收入的变化,而消费倾向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是次要的,一般将MPC假设为固定不变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 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n凯恩斯关于消费决定的猜想(二)n平均消费倾向(APC)指消费占收入的比重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 随着收入的提高而降低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n家庭消费函数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 收入(y)消费(c)cMPCAPCA900091101.01B10000100008900.891.00C11000108508500.850.98D12000116007500.750.97E13000122006000.640.94F14000128305700.590.92G15000133605300.530.89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n家庭消费函数(固定MPC)收入(y)消费(c)cMPCAPCA900091101.01B1000099608500.850.996C11000108108500.850.983D12000116608500.850.972E13000125108500.850.962F14000133608500.850.954G15000142108500.850.947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 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凯恩斯关于消费决定的猜想(三)n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利率对消费没有重要的影响。
所以消费可表示为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函数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 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n一般消费曲线图yc450Bc=c(y)3.2.1450线与消费曲线的距离越来越大:表明当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增加的幅度没有收入增加那么快,MPC逐步减小 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 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n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相应点的MPC;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的射线的斜率:相对应的APCn随着曲线向右延伸,曲线上各点的斜率越来越小:表明MPC递减;同时,曲线上各点与原点的射线的斜率也越来越小:说明APC也递减,但APC始终大于MPCn根据MPC的定义可知,由于消费增量(c)只是收入增量(y)的一部分,因此,MPC小于1,大于0;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因为消费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收入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 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n线性消费函数: c=+y (0MPC,且随着收入增加,/y越来越小,因而APC渐趋渐趋 于MPCMPC=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2、储蓄函数(储蓄倾向)关于储蓄与收入的关系 s=s(y) (满足条件ds/dy0)其中:n边际储蓄倾向MPS: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储蓄。
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 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n平均储蓄倾向APS: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 如果储蓄曲线为一直线,由于s=yc,且c=+y,则 s=yc=y(+y) =+(1)y (0MPC;则APS,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且APSMPSn若边际消费倾向MPC有递减趋势,那么边际储蓄倾向MPS必将有递增趋势,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储蓄总量占收入总量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增状态,即平均储蓄倾向APS也有递增趋势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 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4、社会消费函数是家户消费函数的非简单总和 主要限制条件:n国民收入的分配:国民收入分配越均等,社会消费曲线越向上移动;n政府税收政策:如政府实行累进制个人所得税,会使社会消费数量增加,社会消费曲线向上移动;n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越大,消费少,储蓄多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 二、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 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的主要观点:n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n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n边际消费倾向是正值,但小于1;n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递减(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增加,但其幅度小于收入的增加);n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 二、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1、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消费之谜n长期平均消费倾向不变,短期平均消费倾向递减;n长期收入变化对消费的影响较大,短期收入变化对消费的影响较小 c=+yc=ycc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 二、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 1、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杜森贝利() 主要观点:n消费具有“示范效应”,人们的消费不取决于其绝对收入水平,而决定于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n消费有习惯性,某期消费不仅受当期收入影响,而且受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的影响;n消费具有不可逆性,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不易随收入之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即所谓的“棘轮效应” 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 二、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 2、永久收入假说 弗里德曼主要观点包括:n个人收入可分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n持久性收入是指除去那些暂时的或不固定的影响(如气候、短期经济波动、意外的收入或损失等)之后,一个家庭获得稳定的、正常的收入n暂时性收入则是不稳定的、意外的收入,如馈赠、赌彩等n消费主要取决于永久性的收入短期MPC明显显低于长长期MPC 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 二、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 3、生命周期假说莫迪利安尼(Modigliani)主要观点是:n一个人的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是根据其预期的寿命安排的。
人们储蓄是为了熨平生命全程中的消费的波动一个重要的目标是退休后仍有一份适当的收入n生命周期假说暗示:社会保障对退休人员提供慷慨的收入支持计划,会减少他们的储蓄,因为他们不再需要为退休存储过多的钱 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 二、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 一个人每年支出数是固定不变的,但在2530岁,收入入不敷出;3060岁,收大于支一个人储蓄的目的: 一是为了还债,二是为了退休后养老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 二、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4、四种消费理论的对比 n相同:以消费行为理论为基础来研究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的n不同:绝对收入消费理论侧重于消费者的短期消费行为,认为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固定的n其他三种理论论都在不同程度上侧侧重于消费费者的长长期消费费行为为,认为认为 在长长期内消费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变n虽虽然不同消费费理论论的基本观观点有所不同,但是不存在实质实质 性区别别它们们从不同角度解释释消费费与收入之间间的实际实际 关系,在一定意义义上说说是互相补补充的 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 二、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5、影响消费曲线移动的因素:n利率;n收入分配; n价格水平; n财富;n对未来价格和收入的预期; n税收 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 计划投资与总需求 n假设投资为自发的,与国民收入的变化无关,记i=i0 ;第三节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i0ii=i0Oy自发性需求 一、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 (一)利用消费函数:总支出=总收入1、数学法 n总支出(总需求)等于总收入(产出)时经济处于均衡。
n均衡条件:y=E=c+i(总计划支出=总国民收入)n模型:y=c+i=+y+i,n均衡国民收入为: ye=(+i)/(1-) 第三节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一、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