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短文两篇》不求甚解练习新人教版.docx
7页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短文两篇》不求甚解练习新人教版《不求甚解》同步练习 ◆ 基础知识达标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狡黠( ) 诘难( ) 味同嚼蜡( ) 吹毛求疵( ) 睾( )肾 阐证( ) 要诀( )2.解释下列词语学究: 诘难:寻章摘句:味同嚼蜡: 滞碍:吹毛求疵: 阐证: 要诀:二、文学知识《不求甚解》选自 ,作者 ,原名 ,当代 三、课文掌握《不求甚解》一文的文章结构是什么? ◆ 课后能力提升 《不求甚解》1.第5段引文强调了一个什么问题?2.第6段引文强调了一个什么问题?3.第8段引文强调了一个什么问题? 4.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 5.围绕如何读书,作者主要谈了哪些观点? 6.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段中的两处加粗成分叫插入语,它们有什么作用? 7.作者说“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此你有何看法? 8.作者是如何证明“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这一观点的? 9.长期以来,对于读书就有“博览”与“精通”的争论,你持什么观点?说明理由。
10.第6段“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中加点的“这样”指:11.有关读书,你还知道哪些名言,试写出一则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体会 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一、积累与运用1.jié chóu;xié; cī gāo júe2.迂腐的读书人;诘问,为难;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不通畅;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阐述论证;重要的诀窍;二、文体知识 《燕山夜话》;马南邨;邓拓;作家三、课文掌握摆靶子;说明人们曲解“不求甚解”;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不求甚解的含义;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古人例证;从反面解释“不求甚解”;陆象山 引用道理论证 不求甚解;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课后能力提升1.强调今天学习“应该抱虚心的态度2.引诸葛亮的例子,赞扬“观其大略”式的“不求甚解”的高明 3.宋儒陆象山的语录,说明“未晓处且放过的方法与陶渊明的提法”很相似4.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5.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6.开头的插入成分表明下面的观点是引用别人的,不代表自己的意见;结尾处表明下面的结论是自己通过实践而得出的,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7.此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同意因为读书的目的就在于领会书中的真意,形成人生的感悟8.先由列宁对普列汉诺夫的批评引出自己的观点,接着举三国诸葛亮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为例证明这一观点,最后又补充说明“活读”并不是不认真读,而是着眼于全局9.此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赞同‘博览’,因为只有博,才能见多识广,才能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10.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11.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